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司马家的两兄弟司马师和司马昭,在权力面前为何没有反目成仇?

司马家的两兄弟司马师和司马昭,在权力面前为何没有反目成仇?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情感树木 访问量:1291 更新时间:2023/12/7 23:04:10

公元255年,司马师在战争中遭遇敌方偷袭。大惊之下,突然感觉有东西从眼睛中流了出来,用手一摸,竟然是自己的眼珠!那叫一个痛啊,可是战斗正酣,司马师不想为此影响军心,因此用被子蒙住了头,强忍着疼痛,继续指挥战斗。不久后,司马师因为眼疾活活痛死,终年48岁。《晋书》记载:初,帝目有瘤疾,使医割之。鸯之来攻也,惊而目出。惧六军之恐,蒙之以被,痛甚,啮被败而左右莫知焉。闰月疾笃,使文帝总统诸军。辛亥,崩于许昌,时年四十八。司马师去世后,司马昭露出峥嵘,晋位为大将军,掌握了曹魏政权。而在此之前,司马昭一直是司马师背后的男人,他躲在哥哥的背后,甘心听哥哥号令,为他冲锋陷阵。在诺大的权力面前,司马师和司马昭为什么没有上演兄弟夺权的一幕,反而相处和谐呢?

一、形势复杂,一致对外,无暇夺权公元249年,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他趁着少帝曹芳离开都城洛阳,带着权臣曹爽拜谒高平陵的魏明帝之墓的机会,以太后名义下令,关闭了洛阳各个城门,不顾曹芳的安危,起兵控制了都城。当时曹爽手中有天子曹芳这张牌,他如果挟曹芳以令天下,未必没有胜算。司马懿许以曹爽身家性命无虞,可永享富贵。于是,曹爽便扔下军刀,投降了,心想自己还可以做个逍遥富贵翁。没想到曹爽回家后,司马懿就出尔反尔,将他软禁起来。并捏造了曹爽谋反的罪名,将曹爽以及一干亲信全部诛灭三族,所牵连者达五千余人。此后,司马懿在魏国的势力迅速扩大,可是还不具备威胁曹魏皇帝禅让的实力。

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的时候已经是70岁,垂垂老矣。如果后继无人,他也不过是个位高权重的权臣,不可能颠覆曹魏政权。司马懿有9个儿子,良莠不齐。其中最为能干的是司马师和司马昭,其他7个儿子相比起来就逊色得多。司马师和司马昭都是原配夫人张春华所生,司马师比司马昭大3岁,两人是父亲的左膀右臂。司马懿草创基业后两年就去世了,临终前把大权交给了长子司马师。

司马师主政时,魏国危机四伏,面临的情况非常棘手:1】朝中还有大量忠于曹家的势力,曹魏政权内部不服者大有人在,淮南叛乱此起彼伏,司马家的地位并不稳固。2】外部有吴、蜀两个强敌,虎视眈眈。魏国时刻面临强敌的进攻,东西两线同时作战。在这种情况下,作为聪明人的司马师和司马昭,非常明白只有兄弟齐心,才能和力断金。一旦两人发生内讧,将会造成司马家族灭族的危险。因此,维护司马家族的利益是两兄弟共同的目标。因此,司马师和司马昭必须合作,共同面对外部危机和朝廷动荡。

二、司马师太过出色,司马昭甘居下风老奸巨猾的司马懿非常清楚自己两个儿子的能力,他特别看好司马师,一方面司马师是嫡长子,另一方面,司马师确实有司马昭无法比拟的地方,这也让司马昭面对哥哥的时候,甘拜下风。1】胆识与谋略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前夜,将政变的有关细节告诉两个儿子后,司马师平静如常,安稳入睡,而司马昭却紧张得整晚都睡不着。《晋书·景帝文帝本纪》中记载:宣帝之将诛曹爽,深谋秘策,独与(景)帝潜画,文帝弗之知也。将发夕乃告之,既而使人觇之,(景)帝寝如常,而文帝不能安席。次日的事变,司马师本人亲自上阵,率军据守司马门,控制京都,军容严整,置阵甚整。他暗中豢养的三千死士闻令而动,发挥了重要作用。

司马懿颇为赞赏地说:“我的这个儿子竟然这么厉害!”政变成功后论功行赏,司马师被封为长平乡侯,食邑千户,任卫将军。司马昭得到了增加封邑一千户的封赏。从心理素质上来看,司马师沉着冷静,临危不乱,显然能够托付大事。而司马昭就显得略逊一筹了。从谋略来看,司马师私下养了3000个死士,平时隐藏在民间,不为人所知。关键时刻聚集起来,能够出其不意地发挥重大作用。这份未雨绸缪的心机令人赞叹!2】军事才能司马师执掌魏国军政大权后,与司马昭进行了明确的分工,司马昭主外,司马师主内。公元252年,吴国君主孙权驾崩,司马师趁此机会, 兵分三路攻打东兴,准备攻取东吴新建的堤坝。司马师任命司马昭作为都督,率七万大军迎战吴国太傅诸葛恪。没想到此战魏军大败,死伤惨重。

战后讨论谁该为此承担责任时,随军司马王仪称,责任在统帅(指司马昭)。司马昭大怒,竟下令斩杀了王仪。而司马师却把战败归咎于自己,并说到:“我不听公休,以至于此。此我过也,诸将何罪?”随后,司马昭因为担任都督被罚,削去爵位。其他武将都没有过重的惩罚,只是将防区对调。从这里也能看出司马师的胸襟气度比司马昭胜出一大截,能够宽厚对待下属,驭下有术。第二年,司马师又遇到同样的对手,吴国太傅诸葛恪出兵二十万攻打合肥新城。当时朝臣都认为应该守住各个水路口岸,以防诸葛恪进攻。司马师却认为诸葛恪应该是集中兵力进攻合肥,不会有空余时间和兵力去攻打其他地区。而且诸葛恪求战心切,孤军深入,很难持久。于是司马师采用防御战,调动20万大军挖深沟、筑高墙,严防死守。诸葛恪进攻数月也没有能够攻下新城,最终粮草不继,被迫退走。司马师又布置的伏兵截断诸葛恪的退路,大败敌军,斩首万余人。面对同样的敌人,司马昭大败,而司马师大胜,军事能力孰强孰弱不言而喻。

3】政治手段公元254年,魏帝曹芳不堪忍受大权旁落,因此与亲信密谋废黜司马师。没想到计划被司马师得知,于是,他废掉曹芳,改立曹髦为帝。虽然将曹芳的亲信屠戮殆尽,却留得曹芳一条性命,衣食上并不亏待曹芳,让他终老。为自己的所作所为留有底线,也可堵住天下悠悠众口。可是司马昭就简单粗暴得多,他后来面临的朝政局面,几乎和司马师一模一样。公元258年,曹髦见威权日去,国家政事自己不能作主,心中不安,又常忧虑被废受辱,打算在殿上召集百官废黜司马昭。

事情同样败露了,曹髦迫于无奈,只好带兵讨伐司马昭。司马昭早已收买了曹髦的亲信成济,成济趁曹髦不备,从背后用利刃刺死曹髦。司马昭闻讯大惊,假惺惺地伏在地上说:“天下人该怎么议论我啊!”随后,他又将所有罪名归于成济,将他斩杀。成济不服罪,光着身子跑到屋顶,破口大骂,被军士射杀。在此之前的朝代中,皇帝位置要么是皇帝禅让,要么是反对者逐鹿天下,胜出者得。作为皇帝的近臣,弑君以夺取权力,完全违背了有史以来正统教育中宣传的“忠君”思想。为天下之大不讳,实在是突破了当时人的底线,令人不齿。司马昭的弑君之举让他陷入非常被动的境地。皇帝横尸街头,这对天下人的心理冲击是非常大的。司马昭立刻被舆论推上了风口浪尖。司马昭的政治声誉严重受损,他几乎成为心狠手辣,为了权力毫无底线的代名词。有一句成语“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成为遗臭万年的见证。

三、司马师没有儿子,最终得权力者也是司马昭的儿子司马师掌权后,处置得当。经过数年的励精图治,他将内部的反对势力一一摆平,在对外战事中也取得了傲人成绩。魏国国力持续上升,对吴国、蜀国形成全面的压制。司马昭看到司马师逐步掌控全局,局面越来越顺利时,他不仅没有嫉妒和觊觎政权之心,反而大为高兴。因为司马师是在替他打工,这些权力早晚会归于司马昭一脉。司马师从小就患有眼疾,应该是良性肿瘤一类的病症,动不动眼睛就会流脓。随着病症越来越严重,司马师的寿命一定不会很长久。

最重要的是,司马师没有儿子,后继无人。他谋夺得再多,也是给司马昭做嫁衣裳。司马师的第一位正妻名叫夏侯徽,一连生了五个女儿,却没有生儿子。高平陵政变前,夏侯徽发现了司马师在偷偷“阴养死士”。为了不泄露秘密,司马师狠心将夏侯徽毒死了。后来,司马师又娶了上党太守羊衜之女羊徽瑜,羊徽瑜却未能为他生下一儿半女。司马昭在生儿子这一点上,完胜司马师。他有9个儿子,其中正妻王元姬就生了5个儿子。他看到哥哥司马师久未有子,就将自己的次子司马攸过继给司马师。司马师死后,家业将由养子司马攸继承。那不还是落到司马昭一脉了吗?

所以司马昭根本不需要去跟司马师争夺权力,他只要等待就好了,早晚大权会落到他手里。而司马师越努力,司马昭将会获得越多,他当然是乐见其成了。四、结束语司马昭虽然早年不及司马师,但是他胜在寿命长、儿子多。司马师临终前,将自己的政治权力移交给司马昭。在随后几十年的政治斗争中,司马昭迅速成长为优秀的政治家。在祖父、伯父、父亲奠定的基础上,司马昭的儿子司马炎于公元266年,逼迫魏元帝曹奂禅让,即位为帝,定国号为晋,史称西晋。~~~~~~~~~欢迎关注@福小猫。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感谢阅读,点个关注再走呗~

更多文章

  • 司马懿去世后,司马师选择废掉皇帝曹芳,原因是什么呢?

    历史解密编辑:娱乐小武哥标签:司马懿,司马师,曹芳,皇帝,汉献帝,汉朝,三国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傀儡皇帝,就是空有皇帝之名,没有作为皇帝的大权。在汉末三国时期,提到傀儡皇帝,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汉献帝刘协。建安元年(196年),汉献帝刘协依附于兖州牧曹操,迁都许昌。汉献帝不甘沦为傀儡皇帝,策动董承和伏完起兵反曹,结果没有成功。建安二十五年(220年),丞相曹操去世后,十月乙卯

  • 司马懿积攒家业,却留下二个继承人,司马昭和司马师为何没有反目

    历史解密编辑:彩虹里的牛奶标签:司马懿,司马昭,司马师,司马炎,曹芳

    对于这个问题的答案,编者将原因归结为以下这几点。一、外部大环境不允许司马昭对兄长有异心。二、在司马家族内部,司马师处理事务的能力更为出众,而且司马师还没有亲生子嗣。三、司马懿的教育。首先我们要知道司马师是司马昭的嫡亲兄长。西晋的建立,是司马懿子孙三代人苦心经营下才完成的。当时司马师兄弟面对的外部威胁

  • 司马懿临终前,为何把大权交给司马师,而不是司马昭?

    历史解密编辑:秀才吃瓜标签: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曹爽,曹魏

    嘉平元年(249年)正月,曹魏皇帝曹芳离开洛阳去祭拜魏明帝高平陵(今洛阳汝阳县大安乡工茹店村),大将军曹爽、中领军曹羲、武卫将军曹训均从行。对于司马懿来说,终于等到了起兵造反的机会了。于是,在曹爽等人出城之后,司马懿乘机上奏郭太后,请废曹爽兄弟。当时,司马师为中护军,率兵屯司马门,控制曹魏都城洛阳。

  • 历史上的司马师是个怎样的人?有多厉害?

    历史解密编辑:虾仁不眨眼标签:司马师,司马昭,司马懿,曹魏,晋书

    可以说曹魏“三司马”中,司马师绝对是一个最容易被轻视的人,毕竟夹在他上下两头的都是鼎鼎大名的人物,上有司马懿鹰视狼顾,篡夺曹魏政权;下有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弑君灭蜀。但是,如果仔细看,就不难发现司马师起着一种承上启下的作用。我们完全可以从两件大事上,去细品司马师的手段。(一)阴养三千死士众所周知,司

  • 司马师、司马昭作为兄弟,两人到底谁强谁弱呢?

    历史解密编辑:清临讲故事标签:司马师,司马昭,司马懿,曹魏,蜀汉,曹爽

    在三国中后期,以司马懿为代表的司马氏,逐渐篡夺了曹操建立的江山。在这一过程中,高平陵之变是重要的开端。在这场兵变后,司马懿诛杀了曹爽及其党羽,彻底架空了皇帝曹芳。等到司马懿去世后,司马师平定叛乱,清除忠于曹魏的残余势力,而司马昭则是消灭蜀汉,建立晋国这一封国。在此基础上,司马炎即位后,得以迅速取代曹

  • 司马懿为何说,他的长子司马师很厉害?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曹魏,曹爽,孙权

    三国时期,群雄逐鹿,互相争斗期间互有胜负,直到曹丕称帝期间才彻底进入以司马懿为首的司马家族兴盛的时期。司马懿本身就是拥有军事政治才能的枭雄,即使谨小慎微也被曹丕所忌惮。直到其去世,他的长子司马师才一步步带领司马家走向鼎盛时期。民间一直流传“司马昭之心人尽皆知”,让更多人误解司马懿比较偏爱的儿子是司马

  • 司马师:废黜皇帝,平定叛乱的曹魏权臣,为司马代魏打下良好根基

    历史解密编辑:灰脸娱乐说标签:司马师,司马代魏,曹魏,曹芳,司马懿,诸葛恪

    司马师是三国后期的重要人物,既辅佐其父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夺取曹魏大权,也巩固了司马氏对曹魏政权的控制,为司马代魏打下了良好基础。那司马师是如何控制曹魏的呢,船长为你细细道来。一,助父夺权司马师司马师是曹魏重臣司马懿之子,自小就得到良好的教育,因此很有文采,少时就成为远近闻名的人物。何宴就曾称赞司马

  • 司马懿死后,面对诱人的权力,司马师、司马昭为何没有自相残杀

    历史解密编辑:避光草莓标签: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曹丕,曹睿

    前言自古无情帝王家,在至高无上的皇权诱惑之下一切东西都变得淡漠无比,哪怕是兄弟父子,也不能避免。毕竟骨肉相残的故事我们已经听过太多太多了,远的来说唐太宗李世民之所以能够登上皇帝宝座,是靠着发动玄武门事变杀害了自己的哥哥和弟弟。近的来说,康熙时期也是九龙夺嫡,康熙皇帝的几个儿子死的死伤的伤,这才让雍正

  • 司马师之死为什么会成为引发“八王之乱”的“蝴蝶效应”?

    历史解密编辑:鬼说历史标签:司马师,八王之乱,司马昭,司马炎,司马懿,晋惠帝

    正元二年正月二十八日(255年3月23日),刚刚平定“淮南二叛”的司马师病死于许昌。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司马师之死与孙策的去世差不多,对后续历史的发展影响不大。然而阅读之后的史书记载可以发现,司马师之死算是引发“八王之乱”的“蝴蝶效应”。这又是怎么回事呢?司马师是司马懿的嫡长子,在司马懿死后成为曹魏的

  • 司马师到底多么厉害?他开启了司马家的辉煌?

    历史解密编辑:生活磁场标签:曹爽,曹操,曹丕,汉朝,司马师,司马懿,司马昭,诸葛亮,史说三国

    三国中,曹操、刘备与孙权这三位大佬为了争夺天下,打得不亦岳飞乎!但万万没有想到他们都做了司马懿家的嫁衣,司马懿一家取了最后的胜利。世人认为司马家的大佬司马懿不仅与诸葛亮斗法,不分上下,最后还耗死了诸葛亮,是三国最厉害的人。实则不然,在三国中有一个被世人忽略的大佬,他比司马懿更厉害,司马家没有他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