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司马师有一儿子,名字叫司马攸,为何司马师却还传位司马昭

司马师有一儿子,名字叫司马攸,为何司马师却还传位司马昭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北上城南 访问量:2199 更新时间:2024/2/11 13:53:13

司马师,司马懿长子,司马昭之兄,一个被严重低估的三国历史人物,在他阴谋策划之下,司马氏才能鸠占鹊巢夺魏建晋,但司马师在有一个儿子的情况下,为何在去世之后,却没有传位给儿子,反而传位给弟弟司马昭?

历史上的司马师,可以用“阴险毒辣,沉着坚强,雄才大略”十二个字来说明,如果说周瑜、诸葛亮是三国前期的最强豪杰,那么司马师就是三国中期的最强枭雄。

《晋书》记载:司马师“雅有风彩,沈毅多大略。少流美誉,与夏侯玄何晏齐名。”短短数字,勾勒出一个浊世翩翩佳公子形象,才华横溢,雅有风彩,人亦风流,但这只是表面形象,司马师手段却令人不寒而栗。

司马师原配叫夏侯徽,夏侯尚之女,而夏侯尚是征西将军夏侯渊的堂侄,与曹操渊源很深。但在公元234年,曹睿在位时,25岁的司马师却毒杀了夏侯徽。根据《晋书》记载,夏侯徽知道司马师不是曹魏的忠臣,司马师也对出身夏侯家族的妻子非常顾忌,于是就毒杀了夏侯徽。

但细思之下却让人不寒而栗,234年时诸葛亮病死五丈原,魏国领兵对抗的是司马懿,此时曹睿对司马懿与司马氏有防范但总体还是重用,为何司马师却杀了夏侯徽?或许,这时司马师就已经阴谋颠覆曹魏江山,让夏侯徽获悉之后,迫不得已而杀之。234年,离高平陵之变还有15年,这时司马师就已布局,足见此人深谋远虑,但毒杀妻子又显得手段狠辣。

公元249年,高平陵之变前夕,司马懿将计划告诉司马师与司马昭后,司马昭担心的整晚都睡不着,而司马师却像平常一样安睡。次日清晨,司马师亲自率兵屯司马门,控制京都,以至司马懿都感慨“我的这个儿子,竟然这么厉害”。

这里有一个疑问,司马懿政变的三千死士从何而来,为何曹魏上下毫无察觉?原因很简单,司马师阴养死士三千,散在人间,高平陵之变时一朝而集,以至众人莫知所出。因此,司马师应该是很早就阴谋颠覆曹魏江山,谋算之远,古今罕见。大功告成后,司马师因功被封为长平乡侯,食邑千户。不久,司马师被加封为卫将军。

高平陵之变后,曹魏皇室残余力量还很强大,而这时司马懿已经71岁,并没有足够精力应付残局,司马氏又如何彻底控制曹魏,进而建立晋朝的呢?其实,关键就在于司马师。

251年,司马懿去世之后,司马师接掌司马氏,此后曹魏发生多次将领起兵反叛司马师,均为司马师领兵平叛。在这一过程之中,司马师不仅要稳定政局,确保司马氏大权,还要平定叛乱,没有足够能力根本办不到,且只要一次失败,司马氏江山可能就岌岌可危,就会面临更多叛乱。因此,司马师才是晋朝的关键奠基人。

255年,镇东将军毌丘俭及扬州刺史文钦起兵反司马氏,司马师率军平叛,但在平叛过程中,文钦之子文鸯带兵袭营,司马师惊吓过度,再加上本来眼睛上就有瘤疾,经常流脓,致使眼睛震出眼眶。这一年,司马师痛死于许昌,终年四十八岁,算是英年早逝。

但奇怪的是,司马师有一个儿子叫司马攸,为何在他死后,却没有传位司马攸,而是传位司马昭呢?

司马师与夏侯徽育有五女,没有一个儿子,而司马昭有多个儿子,于是就将其中的司马攸过继给了司马师。在古代社会,过继子与亲子一样,都拥有继承权,法理上承认的传承关系,比如汉宣帝刘病已,就是过继给汉昭帝为孙,这样才能代表正统传承。司马攸过继给了司马师,就代表他是司马师之子,逢年过节要给司马师烧香烧纸。

251年,太尉王凌起兵叛乱时,司马师还带司马攸一起去平叛,“从征王凌,封长乐亭侯”,因此司马师非常喜爱司马攸,应该是将他作为传承人培养的,但为何司马师最终却没有传位司马攸?

司马师没有传位司马攸,其实还是为了司马氏家族。

司马师去世时,司马攸才十岁,尽管此时司马攸亲贤好施、文采惊人,才能和威望都超越哥哥司马炎,但毕竟年纪太小,根本掌控不了魏国复杂的局面,因此司马师才传位司马昭。说到底,司马师死的突然,如果再坚持十余年,等到司马攸能够掌控局面时,估计就不会传位司马昭,也不会有晋武帝司马炎了。

历史在这里开了一个大玩笑,司马师英年早逝,导致司马攸皇位落空,却给中国带来了一个灾难。司马炎在位时,司马攸对匈奴人刘渊行为举止感到警觉,对司马炎直言“陛下如果不除掉刘渊,臣恐怕并州不能够长久安宁了”,可惜司马炎拒绝了。结果在304年,刘渊建汉(史称汉赵、前赵)开了五胡乱华的惨剧,308年还攻占了西晋首都洛阳,并灭亡了西晋。

灭吴之后,司马炎健康状况恶化,而太子司马衷与各皇子都很软弱,朝中很多大臣希望由司马攸继位,但司马攸非常讨厌荀勖和冯紞等谗臣,于是在谗臣与贾充(太子妃贾南风之父)努力之下,借故以正太子名位为由要将司马攸调回封国,随后司马炎将司马攸调回齐国,第二年司马攸气恨发病,呕血而死,时年三十六岁。

明朝大儒王夫之评价一针见血,“西晋之亡,亡于齐王攸之见疑而废以死也。攸而存,杨氏不得以擅国,贾氏不得以逞奸,八王不得以生乱。故举朝争之,争晋存亡之介也。”如果司马炎传位司马攸,或许中国会避免五胡乱华的惨剧,历史将会大大不同。

可惜,时也运也命也,司马攸两次错失皇位,不仅改变了自身命运,更可能改写了中国历史。

参考资料:《晋书》

更多文章

  • 三国时期多数兄弟间手足相争,司马师和司马昭却很和睦,这是为何

    历史解密编辑:素意花开标签:司马师,司马昭,曹爽,孙权,袁绍,司马懿

    三国是一个非常经典的历史时期,这一时期涌现了许多英雄人物,善文善武者各有所长,大大小小的战役也是多不胜数,都非常的经典。不过这一时期,也是兄弟不和达到极点的时期,最为著名的必然要算上袁家了,兄弟间为了权利而残杀争斗。袁绍和袁术这两兄弟是出了名的不合,虽是亲兄弟,更是死对头。而袁绍窝里的三个儿子也染上

  • 从浮华案看司马师的政治野心

    历史解密编辑:花萃谈谈标签:司马师,司马懿,司马昭,曹叡,诸葛恪,曹爽

    三国是一部读不完的书。从曹操起家开始,他就高度依赖谋士、文人运筹帷幄,对文人有先天的尊重。同时,他本人也喜欢吟诗作赋,这种局面到魏明帝时期,随着灭亡蜀国,文化空前发展,思想也开始高频碰撞。于是,一些刚刚步入仕途的贵族子弟云集于京师洛阳;聚众交游、品评人物、清谈名理,风靡于上流社会的青年知识群体中。魏

  • 司马家的两兄弟司马师和司马昭,在权力面前为何没有反目成仇?

    历史解密编辑:情感树木标签:司马师,司马昭,司马懿,诸葛恪,曹爽,魏国

    公元255年,司马师在战争中遭遇敌方偷袭。大惊之下,突然感觉有东西从眼睛中流了出来,用手一摸,竟然是自己的眼珠!那叫一个痛啊,可是战斗正酣,司马师不想为此影响军心,因此用被子蒙住了头,强忍着疼痛,继续指挥战斗。不久后,司马师因为眼疾活活痛死,终年48岁。《晋书》记载:初,帝目有瘤疾,使医割之。鸯之来

  • 司马懿去世后,司马师选择废掉皇帝曹芳,原因是什么呢?

    历史解密编辑:娱乐小武哥标签:司马懿,司马师,曹芳,皇帝,汉献帝,汉朝,三国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傀儡皇帝,就是空有皇帝之名,没有作为皇帝的大权。在汉末三国时期,提到傀儡皇帝,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汉献帝刘协。建安元年(196年),汉献帝刘协依附于兖州牧曹操,迁都许昌。汉献帝不甘沦为傀儡皇帝,策动董承和伏完起兵反曹,结果没有成功。建安二十五年(220年),丞相曹操去世后,十月乙卯

  • 司马懿积攒家业,却留下二个继承人,司马昭和司马师为何没有反目

    历史解密编辑:彩虹里的牛奶标签:司马懿,司马昭,司马师,司马炎,曹芳

    对于这个问题的答案,编者将原因归结为以下这几点。一、外部大环境不允许司马昭对兄长有异心。二、在司马家族内部,司马师处理事务的能力更为出众,而且司马师还没有亲生子嗣。三、司马懿的教育。首先我们要知道司马师是司马昭的嫡亲兄长。西晋的建立,是司马懿子孙三代人苦心经营下才完成的。当时司马师兄弟面对的外部威胁

  • 司马懿临终前,为何把大权交给司马师,而不是司马昭?

    历史解密编辑:秀才吃瓜标签: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曹爽,曹魏

    嘉平元年(249年)正月,曹魏皇帝曹芳离开洛阳去祭拜魏明帝高平陵(今洛阳汝阳县大安乡工茹店村),大将军曹爽、中领军曹羲、武卫将军曹训均从行。对于司马懿来说,终于等到了起兵造反的机会了。于是,在曹爽等人出城之后,司马懿乘机上奏郭太后,请废曹爽兄弟。当时,司马师为中护军,率兵屯司马门,控制曹魏都城洛阳。

  • 历史上的司马师是个怎样的人?有多厉害?

    历史解密编辑:虾仁不眨眼标签:司马师,司马昭,司马懿,曹魏,晋书

    可以说曹魏“三司马”中,司马师绝对是一个最容易被轻视的人,毕竟夹在他上下两头的都是鼎鼎大名的人物,上有司马懿鹰视狼顾,篡夺曹魏政权;下有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弑君灭蜀。但是,如果仔细看,就不难发现司马师起着一种承上启下的作用。我们完全可以从两件大事上,去细品司马师的手段。(一)阴养三千死士众所周知,司

  • 司马师、司马昭作为兄弟,两人到底谁强谁弱呢?

    历史解密编辑:清临讲故事标签:司马师,司马昭,司马懿,曹魏,蜀汉,曹爽

    在三国中后期,以司马懿为代表的司马氏,逐渐篡夺了曹操建立的江山。在这一过程中,高平陵之变是重要的开端。在这场兵变后,司马懿诛杀了曹爽及其党羽,彻底架空了皇帝曹芳。等到司马懿去世后,司马师平定叛乱,清除忠于曹魏的残余势力,而司马昭则是消灭蜀汉,建立晋国这一封国。在此基础上,司马炎即位后,得以迅速取代曹

  • 司马懿为何说,他的长子司马师很厉害?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曹魏,曹爽,孙权

    三国时期,群雄逐鹿,互相争斗期间互有胜负,直到曹丕称帝期间才彻底进入以司马懿为首的司马家族兴盛的时期。司马懿本身就是拥有军事政治才能的枭雄,即使谨小慎微也被曹丕所忌惮。直到其去世,他的长子司马师才一步步带领司马家走向鼎盛时期。民间一直流传“司马昭之心人尽皆知”,让更多人误解司马懿比较偏爱的儿子是司马

  • 司马师:废黜皇帝,平定叛乱的曹魏权臣,为司马代魏打下良好根基

    历史解密编辑:灰脸娱乐说标签:司马师,司马代魏,曹魏,曹芳,司马懿,诸葛恪

    司马师是三国后期的重要人物,既辅佐其父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夺取曹魏大权,也巩固了司马氏对曹魏政权的控制,为司马代魏打下了良好基础。那司马师是如何控制曹魏的呢,船长为你细细道来。一,助父夺权司马师司马师是曹魏重臣司马懿之子,自小就得到良好的教育,因此很有文采,少时就成为远近闻名的人物。何宴就曾称赞司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