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司马懿积攒家业,却留下二个继承人,司马昭和司马师为何没有反目

司马懿积攒家业,却留下二个继承人,司马昭和司马师为何没有反目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彩虹里的牛奶 访问量:3936 更新时间:2024/2/11 13:53:17

对于这个问题的答案,编者将原因归结为以下这几点。一、外部大环境不允许司马昭对兄长有异心。二、在司马家族内部,司马师处理事务的能力更为出众,而且司马师还没有亲生子嗣。三、司马懿的教育。首先我们要知道司马师是司马昭的嫡亲兄长。西晋的建立,是司马懿子孙三代人苦心经营下才完成的。当时司马师兄弟面对的外部威胁也有两点,第一方面是来自于蜀国和吴国的军事压力。第二方面则是来自于曹氏家族的威胁。

司马懿膝下共有九子,而司马师是司马昭的嫡亲兄长,兄弟二人的年龄相仿,且要比其他兄弟大出很多,所以他们兄弟二人的关系很好。在追随司马懿迎战诸葛亮期间,兄弟二人更是建立起深厚的战场友谊。司马懿死后,司马家族还不够强大,兄弟二人需要携手去解决身边的隐患。这时司马昭自然不会反对兄长掌权。三国后期司马懿已经诛杀了魏国权臣曹爽一家,并将魏帝曹芳牢牢掌控在司马家族手上。司马懿死后,只有司马师凭借着长子的身份,才能够顺利继承司马懿的爵位与基业。谁能保证其他子嗣,不争权呢?只有长子继承基业才能消除祸起萧墙的隐患。况且从能力出发,在司马懿的九个儿子中,司马师也是能力最为出众的一个。

在司马懿健在的时候,他所主导的高平陵之变导致权臣曹爽身死。曹爽的死很难保证曹芳不会心生怨恨,当时只有拥护曹髦登基,才可以让司马家族进一步揽权。可以说如此做的司马师,是十分明智的。当时魏国内部,依然有一些曹氏族人在反对着司马氏家族。随后司马师先是在新城击败了吴国大都督诸葛恪,然后他又亲率大军平定了文钦等人的叛乱。司马师归国后,携大胜余威,一举扫清了魏国内部的反对势力。然而这些也只是敌对司马家族的一部分势力。

对于司马师和司马昭的能力,《晋书》中有过一段评价。《晋书》记载:司马师对于诛除曹芳一党,早已密谋已久,不过司马师只将自己的谋划告知给了弟弟司马昭。司马师独揽魏国大权后,不甘心的魏帝曹芳,曾暗中联络中书令李丰等人。曹芳想要借助外力,从司马家族手中,重新夺回魏国大权。不想司马师先是提前一步诛杀了李丰等人,随后又废除了曹芳的帝位,拥护曹髦为新帝。

司马昭也知道曹芳会心有不甘。就在李丰等人起事当天,司马师一切如常,而司马昭却夜不能寐。这就说明遇到大事,司马昭是慌慌张张,而司马师是沉着冷静。可以说是不利于司马家族的外部大环境,选择了能者司马师。如此恶劣的外部环境,也容不得司马师和司马昭反目。

司马师是自己一母同胞的兄长,司马家族又面临着如此恶劣的环境。司马昭能如何选择?他必然是团结兄弟,支持能力更为出众的兄长。这时的司马昭再想和司马师争权夺利,那么司马家族覆灭也只在顷刻之间。除了这些以外,还有更为关键的几点。司马师在掌权的同时,也在扶持自己的弟弟司马昭。另外司马师膝下也没有亲生子嗣(养子司马攸),这就很耐人寻味了。这是不是说,司马师在独揽大权的同时,也在刻意培养自己的继承人:弟弟司马昭呢?最终48岁的司马师病逝,他将司马家族的基业,托付给了弟弟司马昭。

司马昭不会和司马师争权夺利,编者觉得还有第三点原因,那就是司马懿的教育。司马懿曾经历了高平陵之变。随之司马懿便深知,自己所在的司马氏家族能够趁势崛起,完全是得益于曹氏家族的内部不和。这样的司马懿如何会不去教导一众儿子们,要以此为戒不要祸起萧墙呢?公元265年,司马昭亡故,其长子司马炎继承了司马家族的基业。司马炎掌权后,认为时机已经成熟的他决定篡魏。

登基后的司马炎感念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为司马氏家族立下的功勋。他特意追谥三人为西晋,宣帝、景帝、文帝。要知道这样的追谥,可都是美谥。可见司马昭一脉,对司马师感情还是很深的。如果司马懿死后,司马昭和兄长司马师争权夺利,那么司马家族很可能在已经覆灭,随之便不会有后来的司马炎继位称帝。

更多文章

  • 司马懿临终前,为何把大权交给司马师,而不是司马昭?

    历史解密编辑:秀才吃瓜标签: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曹爽,曹魏

    嘉平元年(249年)正月,曹魏皇帝曹芳离开洛阳去祭拜魏明帝高平陵(今洛阳汝阳县大安乡工茹店村),大将军曹爽、中领军曹羲、武卫将军曹训均从行。对于司马懿来说,终于等到了起兵造反的机会了。于是,在曹爽等人出城之后,司马懿乘机上奏郭太后,请废曹爽兄弟。当时,司马师为中护军,率兵屯司马门,控制曹魏都城洛阳。

  • 历史上的司马师是个怎样的人?有多厉害?

    历史解密编辑:虾仁不眨眼标签:司马师,司马昭,司马懿,曹魏,晋书

    可以说曹魏“三司马”中,司马师绝对是一个最容易被轻视的人,毕竟夹在他上下两头的都是鼎鼎大名的人物,上有司马懿鹰视狼顾,篡夺曹魏政权;下有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弑君灭蜀。但是,如果仔细看,就不难发现司马师起着一种承上启下的作用。我们完全可以从两件大事上,去细品司马师的手段。(一)阴养三千死士众所周知,司

  • 司马师、司马昭作为兄弟,两人到底谁强谁弱呢?

    历史解密编辑:清临讲故事标签:司马师,司马昭,司马懿,曹魏,蜀汉,曹爽

    在三国中后期,以司马懿为代表的司马氏,逐渐篡夺了曹操建立的江山。在这一过程中,高平陵之变是重要的开端。在这场兵变后,司马懿诛杀了曹爽及其党羽,彻底架空了皇帝曹芳。等到司马懿去世后,司马师平定叛乱,清除忠于曹魏的残余势力,而司马昭则是消灭蜀汉,建立晋国这一封国。在此基础上,司马炎即位后,得以迅速取代曹

  • 司马懿为何说,他的长子司马师很厉害?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曹魏,曹爽,孙权

    三国时期,群雄逐鹿,互相争斗期间互有胜负,直到曹丕称帝期间才彻底进入以司马懿为首的司马家族兴盛的时期。司马懿本身就是拥有军事政治才能的枭雄,即使谨小慎微也被曹丕所忌惮。直到其去世,他的长子司马师才一步步带领司马家走向鼎盛时期。民间一直流传“司马昭之心人尽皆知”,让更多人误解司马懿比较偏爱的儿子是司马

  • 司马师:废黜皇帝,平定叛乱的曹魏权臣,为司马代魏打下良好根基

    历史解密编辑:灰脸娱乐说标签:司马师,司马代魏,曹魏,曹芳,司马懿,诸葛恪

    司马师是三国后期的重要人物,既辅佐其父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夺取曹魏大权,也巩固了司马氏对曹魏政权的控制,为司马代魏打下了良好基础。那司马师是如何控制曹魏的呢,船长为你细细道来。一,助父夺权司马师司马师是曹魏重臣司马懿之子,自小就得到良好的教育,因此很有文采,少时就成为远近闻名的人物。何宴就曾称赞司马

  • 司马懿死后,面对诱人的权力,司马师、司马昭为何没有自相残杀

    历史解密编辑:避光草莓标签: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曹丕,曹睿

    前言自古无情帝王家,在至高无上的皇权诱惑之下一切东西都变得淡漠无比,哪怕是兄弟父子,也不能避免。毕竟骨肉相残的故事我们已经听过太多太多了,远的来说唐太宗李世民之所以能够登上皇帝宝座,是靠着发动玄武门事变杀害了自己的哥哥和弟弟。近的来说,康熙时期也是九龙夺嫡,康熙皇帝的几个儿子死的死伤的伤,这才让雍正

  • 司马师之死为什么会成为引发“八王之乱”的“蝴蝶效应”?

    历史解密编辑:鬼说历史标签:司马师,八王之乱,司马昭,司马炎,司马懿,晋惠帝

    正元二年正月二十八日(255年3月23日),刚刚平定“淮南二叛”的司马师病死于许昌。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司马师之死与孙策的去世差不多,对后续历史的发展影响不大。然而阅读之后的史书记载可以发现,司马师之死算是引发“八王之乱”的“蝴蝶效应”。这又是怎么回事呢?司马师是司马懿的嫡长子,在司马懿死后成为曹魏的

  • 司马师到底多么厉害?他开启了司马家的辉煌?

    历史解密编辑:生活磁场标签:曹爽,曹操,曹丕,汉朝,司马师,司马懿,司马昭,诸葛亮,史说三国

    三国中,曹操、刘备与孙权这三位大佬为了争夺天下,打得不亦岳飞乎!但万万没有想到他们都做了司马懿家的嫁衣,司马懿一家取了最后的胜利。世人认为司马家的大佬司马懿不仅与诸葛亮斗法,不分上下,最后还耗死了诸葛亮,是三国最厉害的人。实则不然,在三国中有一个被世人忽略的大佬,他比司马懿更厉害,司马家没有他的话,

  • 曹魏后期的一位名将,曾跟随司马懿作战,却被司马师击杀!

    历史解密编辑:队友是羊标签:曹魏,司马懿,司马师,毌丘俭,曹叡,魏明帝,三国,汉朝

    毌丘俭(?~255年),复姓毌(guàn)丘,字仲恭,河东闻喜(今山西省运城市闻喜县一带)人。三国时期曹魏大将、文学家,毌丘兴的儿子。从时间上来看,毌丘俭可以说是曹魏后期的名将。景初末年,毌丘俭配合太傅司马懿,攻灭割据辽东的公孙渊,进封安邑侯。从这一角度来看,毌丘俭可以说是司马懿的部下。不过,对于毌

  • 司马家的司马师、司马昭两兄弟为啥没有争权夺利?

    历史解密编辑:史说话春秋标签:司马师,司马昭,司马家,司马懿,曹爽,司马炎

    司马家的权力继承顺序必须是:司马懿传给嫡长子司马师,而司马师传给弟弟司马昭,这是板上钉钉的事实,司马懿和司马师都无法反驳。这时有人就问了,为什么司马师非要把大权传给司马昭?要是让司马师亲自回答,他只能咬牙切齿地回答:“因为我没有儿子,四十岁了都没有儿子”。是的,曹魏时代一个足以比拟曹丕的天才,他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