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曹冲病死后:曹操为何急于诛杀周不疑?有一点让曹操担心

曹冲病死后:曹操为何急于诛杀周不疑?有一点让曹操担心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李三脚 访问量:4787 更新时间:2024/1/23 16:35:00

要说《三国演义》中谁的去世最使人扼腕,当属曹冲与周不疑,二人去世时曹冲年仅13岁,而周不疑也才17岁。曹冲与周不疑都是三国时代的神童,曹操更是在曹冲5岁那年,就将曹冲当继承人培养, 而周不疑的才智也是令许多人望而生畏。

周不疑虽然是曹冲的谋士,但 二人情谊深厚,志趣相投,成长起来的话,一定可以有一番作为,可惜的是曹冲13岁那年不治身亡,随后周不疑也被曹操杀害,可是以周不疑的才智,曹操为什么不留为己用,而是急于杀了周不疑?

一、曹冲与周不疑的结识

曹冲是曹操最小的儿子,家中排行老三。曹冲在5岁时便以“曹冲称象”而闻名于世,曹操也是在此时发现自己的小儿子天资聪颖,机智过人并且胆大心细。 曹操从此便将曹冲当成世子来培养,让曹冲以后继承他的位子。

周不疑也是自幼才智过人,并且有过目不忘的本领,其舅舅与当时的文学大家刘巴关系很好,便想让周不疑拜其为师。刘巴是何许人也, 那是连诸葛亮都自觉不如之人,但是刘巴却拒绝了周不疑的拜师,原因竟是因周不疑过于聪颖,怕自己无法教导。可见周不疑的天资非常人能比。

曹操败于赤壁之战后,荆州几经易主,成了战火连天之地,而 周不疑也在这之前就建议家人,荆州将是,是非之地,搬之可安枕无忧。家人听从了周不疑的建议,避免了战火的连累。之后,周不疑到许都读书,曹操对周不疑的才智也有所听闻,因周不疑与曹冲年纪相仿,就想让周不疑做曹冲的谋士,为曹冲以后承袭世子之位做准备。

曹操将周不疑介绍给曹冲认识,两个天资过人、又年纪相仿的孩子一见如故,成为了好朋友。自此以后,周不疑经常去曹府找曹冲玩耍,一来二去两人的情谊渐深, 比之主君与谋士的主仆之义,更像是兄弟之情。曹操对此,更是乐见其成。

一日周不疑到曹府找曹冲,却见曹冲愁眉苦脸,周不疑问其原因,曹冲道,是乌恒入侵, 柳城失守,曹操久攻不下,损失极为惨重。曹冲为父担忧,却也无能为力。周不疑听罢,思索片刻便写了十条攻城的计策,让曹冲选择。

曹冲大喜,拿着计策去找了曹操,曹操看罢,选择了认为最合适的一条攻城计策,果然攻下了柳城。经此一事,曹操对周不疑是更加器重,更想将女儿许配给周不疑,但是周不疑婉拒了曹操。曹操对此不以为意, 因为以曹冲和周不疑的感情,周不疑日后定会为曹冲所用,不必担心。

二、英年早逝,实则为人杀害

曹操有三子长子曹丕,次子曹植,最小的儿子就是曹冲。三个儿子中,曹丕最为年长,常年跟着父亲征战沙场, 才智虽然一般,但为人阴险狡诈,爱玩弄权势,对曹操之位早有觊觎之心。次子曹植虽然天资聪颖,但却不爱江山爱美人,是个风花雪月、附庸风雅之人。

而小儿子曹冲却是从小就崭露头角,后又有周不疑的辅佐,成为继承人最大的竞争者, 曹操也有心让曹冲继承他的位子,这种种原因让曹冲成为了曹丕的眼中钉,肉中刺。

这随着曹冲长大,他的羽翼也更加的丰满,曹冲心中更是按耐不住,他怎么能眼见着自己觊觎多年位置,让人轻易夺走, 渐渐的曹丕对曹冲起了杀心。

虽然历史记载曹冲是在建安208年,身患重病,不治身亡,年仅13岁。但种种迹象,都能证明曹冲之死,与曹丕有脱不开的关系。那么为什么曹丕杀害了曹操最爱的曹冲, 曹丕却安然无恙,还承袭了曹操的位置?

曹冲去世时, 曹操已是暮年,并且经历了赤壁之战后,曹操身边除了曹丕已经没有合适的继承人。再有,当时的曹丕有司马懿的拥护,司马懿对曹操早已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可由于 司马懿为人谨慎,做事从不留有证据,加上司马懿是功臣,曹操无法随便处置,以免让众将士寒心。司马懿公开支持曹丕,所以即使曹操知道曹丕杀害了曹冲,即使知道曹丕为人阴险狡诈,却也没有别的选择。

三、少年英才,遗憾终生

曹操对周不疑很是倚重,但这前提是,周不疑是曹冲的谋士。在曹操的眼里,除了曹冲,再没有人可以驾驭周不疑。因此,曹冲去世后,曹操在悲伤之余,想的却是要如何除掉周不疑。

曹丕为人其实与曹操很是相像,论心狠手辣,曹操比之曹丕更是有过之无不及,但 曹丕身上却没有曹操的雄韬伟略。曹操一生杀过很多他认为有异心的人,但有一个人不知道他有没有后悔过,那人就是华佗,华佗若在时,曹冲可能还有一线生机。

曹丕听闻父亲要除掉周不疑,便找曹操替周不疑求情,表示他很欣赏周不疑,想收归己用。可曹操却告诉他, 周不疑不是他能驾驭之人,与其留着成为隐患,不如早早除之。曹丕听到父亲这样讲,便也知道事情已经不能转圜,便听从了曹操的命令,派人杀害了周不疑。

曹操为何说曹丕驾驭不了周不疑,我想原因其一是周不疑为人磊落,曹丕为人奸诈, 周不疑是一定不屑于奉曹丕为主。其二,周不疑为人最重感情,以周不疑的聪明才智,不难猜出曹冲的死因,如果任其发展,最后周不疑一定会杀了曹丕为曹冲报仇。

四、总结

历史上周不疑是死于刺客的刺杀,而非曹操刺死,周不疑去世时也才年仅17岁,却抱憾而终。如果曹操没有刺死周不疑,让这少年活了下来,会是什么样呢?我想周不疑一定不会归顺曹丕,他的一生一定会很精彩,一定会有一番作为,但 也会因为好友的离世而失去一部分的光彩。

如果曹冲和周不疑都没有死,又会是一番什么景象呢?想必以他二人的才智, 一定会书写一番传奇,三国的历史也会随之改变。总之这都是想象,曹冲与周不疑的一生,可谓是天妒英才,抱憾不已。

感谢阅读,点个关注再走呗~

标签: 曹操曹冲周不疑曹丕司马懿曹植

更多文章

  • 208年13岁的曹冲病逝,不料曹操立刻下令杀了17岁的周不疑,为何

    历史解密编辑:冯文说史标签:曹操,曹冲,曹丕,刘备,刘表,华佗,汉朝,曹魏,东汉,周不疑

    公元208年,13岁的曹冲病逝,好友周不疑来到棺前悼念,痛哭之后准备回老家。没想到曹操看到他后,顾不上心中的悲痛,立刻吩咐手下:“去把这个小孩杀掉!”站在旁边的曹丕被吓了一跳,他想也没想就跪下求情:“父亲,周不疑是奇人,小小年纪才时非凡,将来可以为我所用,为何突然要杀他?”曹操看了看自己的儿子,一脸

  • 208年曹冲病逝,其好友周不疑悼念后离开,曹操:去把那小孩杀掉

    历史解密编辑:茅舍品史标签:曹操,曹冲,曹丕,刘备,刘表,华佗,东汉,汉朝,三国,周不疑

    208年,13岁的曹冲病逝,他的好友周不疑悼念后离开。曹操吩咐手下:“去把这个小孩杀掉!”曹丕吓了一跳,赶忙求情。“曹冲称象”的故事家喻户晓,曹冲的聪明机智让人惊叹:一个五六岁的孩子竟有超过成人的智慧,真乃神童!自从最聪明的长子曹昂战死沙场后,曹操对自己的小儿子曹冲寄予厚望,认为曹冲是继承皇位的最佳

  • 曹爽如果听从桓范的计谋带皇帝去许都发兵勤王,能不能赢司马懿?

    历史解密编辑:生活磁场标签:曹爽,司马懿,桓范,曹叡,曹操,曹丕

    “高平陵之变”在三国历史上的影响非常大,甚至改变了历史走向。因为司马懿就是通过政变篡了曹魏的权,经过父子三人的巩固,到了孙子司马炎接班的时候,名正言顺的改朝换代,建立晋朝。司马氏能够代魏建晋最重要的一环就是“高平陵之变”的成功。三国爱好者们有个非常大的遗憾,就是当时实际掌权者曹爽兄弟为什么大好的条件

  • 高平陵之变,桓范哭骂:曹将军怎生了你们这群猪,当时发生啥了?

    历史解密编辑:琳子乐园标签:桓范,曹爽,司马懿,高平陵,曹芳,曹魏

    夫将兵者,不战则守,不守则走,不走则逃,不逃则死。”——司马懿司马懿是三国时期著名的阴谋家,他在公元249年的时候,趁着曹爽陪曹芳离洛阳至高平陵扫墓之际,直接发动兵变控制了京都。从这个时候开始,曹魏的军政大权便落入了司马家族手中。据说当时在这场高平陵之变中,桓范曾冒死出城,直接哭骂曹氏兄弟,那么他最

  • 高平陵之变,桓范冒死出城,哭骂:曹大将军怎么生了你们这群猪

    历史解密编辑:家庭主妇小黑标签:桓范,曹爽,大将军,司马懿,高平陵,司马昭

    01 出发高平陵正始十年(公元249年),魏帝曹芳按照惯例到高平陵(今天河南洛阳东南)祭扫魏明帝曹叡的陵墓。曹爽和弟弟曹羲、曹训、曹彦都随驾前往,曹爽及其党羽几乎是全数出动。大司农桓范见此情景,劝阻曹爽说:“大将军兄弟总万机,典禁兵,不宜全部外出。如果有人关闭城门发动政变,怎么办?”曹爽很不高兴地说

  • 曹操说生子当如孙仲谋,下半句则在骂人,桓范:骂得好!曹爽也是

    历史解密编辑:醉风文史标签:曹爽,孙权,刘表,桓范,东汉,曹魏,司马懿,曹操手下

    在东汉末年那个民生凋敝、战乱不断的时期,曹操能成为挟天子以令诸侯的魏王绝对不是运气使然,其才能抱负、权谋心胸必然也是世间顶级。陈寿评价少时曹操用了“少机警,有权数”六个字,小时候便如此,壮年的曹操更是人中龙凤。不过,同时期人物对曹操的评价却毁誉参半,许劭称曹操为“乱世之英雄”,周瑜则称曹操为“汉贼”

  • 如果曹爽听桓范的话,回许昌挟天子以号令军队,能打败司马懿吗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有料吧标签:曹爽,司马懿,桓范,许昌,曹魏,司马昭,许昌市,三国

    桓范之前的建议:而事败后,桓范气极直接上国骂了:意思是像曹真这样的英雄,怎么会弄出你这几个没出息的孬种?(和曹爽一辈的还有羲、训、彦3个瓜皮,高平陵时期掌控禁军大权却主动缴械,后被夷族)现在好了,上贼船了,跟你们一块儿玩完!有人说这是临死嘴壳子硬,桓范什么东西?怎么能跟我军事天才司马宣王抗衡?我就奇

  • 当年曹爽如果听从桓范建议,号召天下勤王,能否反杀司马懿?

    历史解密编辑:老尤标签:曹爽,司马懿,桓范,魏明帝,曹叡,曹魏

    众所周知,司马一族之所以能取代曹魏的统治地位,一场政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这场政变便是“高平陵之变”。在这场政变中,司马懿不仅清除了以曹爽为首的曹氏宗族在朝中的势力,而且还将很多心腹、亲信提拔到了重要岗位。正是他的这一番操作,为日后子孙篡魏打下了基础。但高平陵之变难道一点风险都没有么?其实变数很

  • 桓范亡于司马家, 桓范后裔灭了司马家, 一报还一报, 苍天饶过谁

    历史解密编辑:斐夏谈科技标签:桓范,司马家,桓温,桓玄,皇帝,司马氏,曹爽,谢安,三国

    高平陵之变是曹魏集团的转折点,预示着以司马家为首的士族门阀正式走上台前。司马懿与司马师父子主政之后,为巩固权力,大肆屠杀了亲近曹魏集团的士族,王凌,毋丘俭,李丰等人都被夷三族,而这里最值得一提是桓范。这位哀叹曹爽犹如猪狗的智囊,最后被控以诬告谋反之罪与曹爽等人并为一党,一同处死,并诛灭三族。但谁也想

  • 桓范亡于司马家,桓范后裔灭了司马家,一报还一报,苍天饶过谁

    历史解密编辑:小绿说故事标签:桓范,司马家,桓玄,曹爽,谢安,曹魏集团

    高平陵之变是曹魏集团的转折点,预示着以司马家为首的士族门阀正式走上台前。司马懿与司马师父子主政之后,为巩固权力,大肆屠杀了亲近曹魏集团的士族,王凌,毋丘俭,李丰等人都被夷三族,而这里最值得一提是桓范。这位哀叹曹爽犹如猪狗的智囊,最后被控以诬告谋反之罪与曹爽等人并为一党,一同处死,并诛灭三族。但谁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