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08年,13岁的曹冲病逝,好友周不疑来到棺前悼念,痛哭之后准备回老家。没想到曹操看到他后,顾不上心中的悲痛,立刻吩咐手下:“去把这个小孩杀掉!”
站在旁边的曹丕被吓了一跳,他想也没想就跪下求情:“父亲,周不疑是奇人,小小年纪才时非凡,将来可以为我所用,为何突然要杀他?”
曹操看了看自己的儿子,一脸的天真,藏不住小心思,没有他希望的那样深谋远虑,完全比不上曹冲的聪慧。于是叹了口气,说道:“你不是曹冲,周不疑虽然有本事,但不是你可以驾驭的。”
曹丕思索了下,心里有些不服,也为周不疑感到惋惜,但是父亲的命令不得不从,只好闭上了嘴。
为何小小年纪的周不疑,令曹操如此忌惮,竟然非要将他杀掉才能放心?这还得先从曹冲说起。
“曹冲称象”想必我们都不陌生,故事里的曹冲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从这里就看得出曹冲的机智和聪慧。
后来,曹冲见到比自己大4岁的周不疑后,如同碰到了亲兄弟,两人兴趣相投,总有说不完的话题,像是认识好久一样。
周不疑之所以能成为曹冲的玩伴,自然也有他的的过人之处。他被时人称之为“神童”,小小年纪智商远超出其他同龄人。
在学堂的时候,周不疑活泼好动,不认真上课,只因为老师讲的内容他都会,觉得自己没有再听课的必要,但是家里人硬是要把他送到那里,他也还无奈,所以就开始捣乱。
其他学子没有他这样的天赋,却总是不小心被他带偏,影响到了老师正常的教学。最后,学堂不得不请他回家,以免影响他人。
有才之人总叫人珍惜,周不疑的舅舅不想埋没了他一身天赋,将他送到当时刘备的部下刘巴那里,想让周不疑拜师,将来也有个好出路。
刘巴是荆湘地区第一才子,周不疑神童的称号他自然是听过,但不知道这孩子到底有多神。于是,他准备考考周不疑。
刘巴拿出自己设计的一套兵部步图,让周不疑看看哪一方会胜利。谁知,周不疑瞄了一眼就肯定地说:“这是最容易破解的布局。”三两下就说出了自己的见解。
刘巴听了目瞪口呆,神童的称号不是虚的,但又感到自己恐怕教不了他,只能让周不疑另请高明。于是周不疑的名声越传越远,最后传到了曹操的耳中,这样,周不疑就被带到了曹冲的身边。
曹冲却从来没有把周不疑当书童,而是像哥哥一般对待。周不疑也经常帮曹冲解决各种问题,还一起讨论兵法战略,两人相见恨晚。
对于曹冲这样的状态,曹操本来是很满意的。如果一直这样下去,会非常有助于曹冲的成长,曹操的位置也自然是留给曹冲的。
但是,后来曹冲生了大病,这种病连医书都没有记载,非常罕见。曹操寻遍神医,竟然没有一人可以医治。更让曹操绝望的是,每个神医都说,这病无药可救。
这时候曹操想起了神医华佗,第一次生出了后悔之心,如果华佗还在世的话,说不定能够救自己的儿子一命,可惜世上没有后悔药。
同样绝望的还有周不疑,他没想到好兄弟会受此折磨,刚结识了志趣相投的知己,这就要经受生离死别的考验。
“你放心,我一定找到救你的方法!”周不疑笃定地对曹冲说,曹冲在床上虚弱地望着他,感激自己的好兄弟,也为自己的身体感到悲伤。
茶不思,饭不香,日夜翻遍医书,周不疑一无所获。曹冲身体越来越差,已经无力回天,最后在公元208年,离开了人世,年仅13岁。
曹操心痛地为曹冲办了盛大的葬礼,在葬礼上,周不疑去见了曹冲最后一面,哭得泣不成声。而等周不疑从葬礼离开后,有了开头那一幕。
周不疑和曹操说自己想回荆州,可曹操怎么会放任一个这么厉害的人在外面,如果不能为自己所用,以周不疑的才能,难保以后会不会有什么祸害。
所以,曹操表面上答应了周不疑,还假惺惺地表示不舍,背地里却毫不犹豫地派人将他暗杀了,于是两个天才就此离开了人世。
曹操也并非是一时产生的想法,曾经曹操在一次围剿中,陷入僵局,周不疑只是扫了一下布阵图和地势,就列下了十条攻城方案,最后只采用了一条,就将目标拿下。
这让曹操非常欣慰,也让曹操确定周不疑日后必成大器,为了试探他的忠诚度,曹操还曾提出将女儿嫁给他,但是却被周不疑回绝了。
如果不能掌控在手中,那就一定是危险的。曹操宁可错杀也不想放过一个,这种心态不免过于冷血。
有人说,周不疑锋芒太露,成为出头鸟,再碰到疑心重的曹操,有这样的结局也是难免。也有人说,曹操也是为了接替他的后人着想,避免麻烦。
不过,史书也有其他记载,说周不疑是刘表手下重臣的亲外甥,曹操害怕以后会威胁自己的地位。也有一种可能,曹操早已有了想要除掉周不疑的心思。
历史上的事件很多难以分辨真假,有真实记载,也有传说和杜撰,但是周不疑这样的神童,确实是难得,只是死在了17岁这样美好的年纪,未免让了感到可惜。
若是曹冲没有病死,两人联手,不知道会有多大的成就。周不疑临死前真的自己就这样白白丢失了性命,又可会后悔来到曹冲身边?
只能说是生不逢时吧,如果这样有才的少年能生活在当今社会,必定会有很好的发展,说不定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作者:心子
编辑:小冯
参考资料:《曹操:乱世枭雄》《北堂书钞》《零陵先贤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