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208年13岁的曹冲病逝,不料曹操立刻下令杀了17岁的周不疑,为何

208年13岁的曹冲病逝,不料曹操立刻下令杀了17岁的周不疑,为何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冯文说史 访问量:3590 更新时间:2024/1/23 17:37:01

公元208年,13岁的曹冲病逝,好友周不疑来到棺前悼念,痛哭之后准备回老家。没想到曹操看到他后,顾不上心中的悲痛,立刻吩咐手下:“去把这个小孩杀掉!”

站在旁边的曹丕被吓了一跳,他想也没想就跪下求情:“父亲,周不疑是奇人,小小年纪才时非凡,将来可以为我所用,为何突然要杀他?”

曹操看了看自己的儿子,一脸的天真,藏不住小心思,没有他希望的那样深谋远虑,完全比不上曹冲的聪慧。于是叹了口气,说道:“你不是曹冲,周不疑虽然有本事,但不是你可以驾驭的。”

曹丕思索了下,心里有些不服,也为周不疑感到惋惜,但是父亲的命令不得不从,只好闭上了嘴。

为何小小年纪的周不疑,令曹操如此忌惮,竟然非要将他杀掉才能放心?这还得先从曹冲说起。

“曹冲称象”想必我们都不陌生,故事里的曹冲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从这里就看得出曹冲的机智和聪慧。

后来,曹冲见到比自己大4岁的周不疑后,如同碰到了亲兄弟,两人兴趣相投,总有说不完的话题,像是认识好久一样。

周不疑之所以能成为曹冲的玩伴,自然也有他的的过人之处。他被时人称之为“神童”,小小年纪智商远超出其他同龄人。

在学堂的时候,周不疑活泼好动,不认真上课,只因为老师讲的内容他都会,觉得自己没有再听课的必要,但是家里人硬是要把他送到那里,他也还无奈,所以就开始捣乱。

其他学子没有他这样的天赋,却总是不小心被他带偏,影响到了老师正常的教学。最后,学堂不得不请他回家,以免影响他人。

有才之人总叫人珍惜,周不疑的舅舅不想埋没了他一身天赋,将他送到当时刘备的部下刘巴那里,想让周不疑拜师,将来也有个好出路。

刘巴是荆湘地区第一才子,周不疑神童的称号他自然是听过,但不知道这孩子到底有多神。于是,他准备考考周不疑。

刘巴拿出自己设计的一套兵部步图,让周不疑看看哪一方会胜利。谁知,周不疑瞄了一眼就肯定地说:“这是最容易破解的布局。”三两下就说出了自己的见解。

刘巴听了目瞪口呆,神童的称号不是虚的,但又感到自己恐怕教不了他,只能让周不疑另请高明。于是周不疑的名声越传越远,最后传到了曹操的耳中,这样,周不疑就被带到了曹冲的身边。

曹冲却从来没有把周不疑当书童,而是像哥哥一般对待。周不疑也经常帮曹冲解决各种问题,还一起讨论兵法战略,两人相见恨晚。

对于曹冲这样的状态,曹操本来是很满意的。如果一直这样下去,会非常有助于曹冲的成长,曹操的位置也自然是留给曹冲的。

但是,后来曹冲生了大病,这种病连医书都没有记载,非常罕见。曹操寻遍神医,竟然没有一人可以医治。更让曹操绝望的是,每个神医都说,这病无药可救。

这时候曹操想起了神医华佗,第一次生出了后悔之心,如果华佗还在世的话,说不定能够救自己的儿子一命,可惜世上没有后悔药。

同样绝望的还有周不疑,他没想到好兄弟会受此折磨,刚结识了志趣相投的知己,这就要经受生离死别的考验。

“你放心,我一定找到救你的方法!”周不疑笃定地对曹冲说,曹冲在床上虚弱地望着他,感激自己的好兄弟,也为自己的身体感到悲伤。

茶不思,饭不香,日夜翻遍医书,周不疑一无所获。曹冲身体越来越差,已经无力回天,最后在公元208年,离开了人世,年仅13岁。

曹操心痛地为曹冲办了盛大的葬礼,在葬礼上,周不疑去见了曹冲最后一面,哭得泣不成声。而等周不疑从葬礼离开后,有了开头那一幕。

周不疑和曹操说自己想回荆州,可曹操怎么会放任一个这么厉害的人在外面,如果不能为自己所用,以周不疑的才能,难保以后会不会有什么祸害。

所以,曹操表面上答应了周不疑,还假惺惺地表示不舍,背地里却毫不犹豫地派人将他暗杀了,于是两个天才就此离开了人世。

曹操也并非是一时产生的想法,曾经曹操在一次围剿中,陷入僵局,周不疑只是扫了一下布阵图和地势,就列下了十条攻城方案,最后只采用了一条,就将目标拿下。

这让曹操非常欣慰,也让曹操确定周不疑日后必成大器,为了试探他的忠诚度,曹操还曾提出将女儿嫁给他,但是却被周不疑回绝了。

如果不能掌控在手中,那就一定是危险的。曹操宁可错杀也不想放过一个,这种心态不免过于冷血。

有人说,周不疑锋芒太露,成为出头鸟,再碰到疑心重的曹操,有这样的结局也是难免。也有人说,曹操也是为了接替他的后人着想,避免麻烦。

不过,史书也有其他记载,说周不疑是刘表手下重臣的亲外甥,曹操害怕以后会威胁自己的地位。也有一种可能,曹操早已有了想要除掉周不疑的心思。

历史上的事件很多难以分辨真假,有真实记载,也有传说和杜撰,但是周不疑这样的神童,确实是难得,只是死在了17岁这样美好的年纪,未免让了感到可惜。

若是曹冲没有病死,两人联手,不知道会有多大的成就。周不疑临死前真的自己就这样白白丢失了性命,又可会后悔来到曹冲身边?

只能说是生不逢时吧,如果这样有才的少年能生活在当今社会,必定会有很好的发展,说不定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作者:心子

编辑:小冯

参考资料:《曹操:乱世枭雄》《北堂书钞》《零陵先贤传》

标签: 曹操曹冲曹丕刘备刘表华佗汉朝曹魏东汉周不疑

更多文章

  • 208年曹冲病逝,其好友周不疑悼念后离开,曹操:去把那小孩杀掉

    历史解密编辑:茅舍品史标签:曹操,曹冲,曹丕,刘备,刘表,华佗,东汉,汉朝,三国,周不疑

    208年,13岁的曹冲病逝,他的好友周不疑悼念后离开。曹操吩咐手下:“去把这个小孩杀掉!”曹丕吓了一跳,赶忙求情。“曹冲称象”的故事家喻户晓,曹冲的聪明机智让人惊叹:一个五六岁的孩子竟有超过成人的智慧,真乃神童!自从最聪明的长子曹昂战死沙场后,曹操对自己的小儿子曹冲寄予厚望,认为曹冲是继承皇位的最佳

  • 曹爽如果听从桓范的计谋带皇帝去许都发兵勤王,能不能赢司马懿?

    历史解密编辑:生活磁场标签:曹爽,司马懿,桓范,曹叡,曹操,曹丕

    “高平陵之变”在三国历史上的影响非常大,甚至改变了历史走向。因为司马懿就是通过政变篡了曹魏的权,经过父子三人的巩固,到了孙子司马炎接班的时候,名正言顺的改朝换代,建立晋朝。司马氏能够代魏建晋最重要的一环就是“高平陵之变”的成功。三国爱好者们有个非常大的遗憾,就是当时实际掌权者曹爽兄弟为什么大好的条件

  • 高平陵之变,桓范哭骂:曹将军怎生了你们这群猪,当时发生啥了?

    历史解密编辑:琳子乐园标签:桓范,曹爽,司马懿,高平陵,曹芳,曹魏

    夫将兵者,不战则守,不守则走,不走则逃,不逃则死。”——司马懿司马懿是三国时期著名的阴谋家,他在公元249年的时候,趁着曹爽陪曹芳离洛阳至高平陵扫墓之际,直接发动兵变控制了京都。从这个时候开始,曹魏的军政大权便落入了司马家族手中。据说当时在这场高平陵之变中,桓范曾冒死出城,直接哭骂曹氏兄弟,那么他最

  • 高平陵之变,桓范冒死出城,哭骂:曹大将军怎么生了你们这群猪

    历史解密编辑:家庭主妇小黑标签:桓范,曹爽,大将军,司马懿,高平陵,司马昭

    01 出发高平陵正始十年(公元249年),魏帝曹芳按照惯例到高平陵(今天河南洛阳东南)祭扫魏明帝曹叡的陵墓。曹爽和弟弟曹羲、曹训、曹彦都随驾前往,曹爽及其党羽几乎是全数出动。大司农桓范见此情景,劝阻曹爽说:“大将军兄弟总万机,典禁兵,不宜全部外出。如果有人关闭城门发动政变,怎么办?”曹爽很不高兴地说

  • 曹操说生子当如孙仲谋,下半句则在骂人,桓范:骂得好!曹爽也是

    历史解密编辑:醉风文史标签:曹爽,孙权,刘表,桓范,东汉,曹魏,司马懿,曹操手下

    在东汉末年那个民生凋敝、战乱不断的时期,曹操能成为挟天子以令诸侯的魏王绝对不是运气使然,其才能抱负、权谋心胸必然也是世间顶级。陈寿评价少时曹操用了“少机警,有权数”六个字,小时候便如此,壮年的曹操更是人中龙凤。不过,同时期人物对曹操的评价却毁誉参半,许劭称曹操为“乱世之英雄”,周瑜则称曹操为“汉贼”

  • 如果曹爽听桓范的话,回许昌挟天子以号令军队,能打败司马懿吗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有料吧标签:曹爽,司马懿,桓范,许昌,曹魏,司马昭,许昌市,三国

    桓范之前的建议:而事败后,桓范气极直接上国骂了:意思是像曹真这样的英雄,怎么会弄出你这几个没出息的孬种?(和曹爽一辈的还有羲、训、彦3个瓜皮,高平陵时期掌控禁军大权却主动缴械,后被夷族)现在好了,上贼船了,跟你们一块儿玩完!有人说这是临死嘴壳子硬,桓范什么东西?怎么能跟我军事天才司马宣王抗衡?我就奇

  • 当年曹爽如果听从桓范建议,号召天下勤王,能否反杀司马懿?

    历史解密编辑:老尤标签:曹爽,司马懿,桓范,魏明帝,曹叡,曹魏

    众所周知,司马一族之所以能取代曹魏的统治地位,一场政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这场政变便是“高平陵之变”。在这场政变中,司马懿不仅清除了以曹爽为首的曹氏宗族在朝中的势力,而且还将很多心腹、亲信提拔到了重要岗位。正是他的这一番操作,为日后子孙篡魏打下了基础。但高平陵之变难道一点风险都没有么?其实变数很

  • 桓范亡于司马家, 桓范后裔灭了司马家, 一报还一报, 苍天饶过谁

    历史解密编辑:斐夏谈科技标签:桓范,司马家,桓温,桓玄,皇帝,司马氏,曹爽,谢安,三国

    高平陵之变是曹魏集团的转折点,预示着以司马家为首的士族门阀正式走上台前。司马懿与司马师父子主政之后,为巩固权力,大肆屠杀了亲近曹魏集团的士族,王凌,毋丘俭,李丰等人都被夷三族,而这里最值得一提是桓范。这位哀叹曹爽犹如猪狗的智囊,最后被控以诬告谋反之罪与曹爽等人并为一党,一同处死,并诛灭三族。但谁也想

  • 桓范亡于司马家,桓范后裔灭了司马家,一报还一报,苍天饶过谁

    历史解密编辑:小绿说故事标签:桓范,司马家,桓玄,曹爽,谢安,曹魏集团

    高平陵之变是曹魏集团的转折点,预示着以司马家为首的士族门阀正式走上台前。司马懿与司马师父子主政之后,为巩固权力,大肆屠杀了亲近曹魏集团的士族,王凌,毋丘俭,李丰等人都被夷三族,而这里最值得一提是桓范。这位哀叹曹爽犹如猪狗的智囊,最后被控以诬告谋反之罪与曹爽等人并为一党,一同处死,并诛灭三族。但谁也想

  • 如果曹爽听桓范的话,回许昌挟天子以号令军队,能打败司马懿吗?

    历史解密编辑:史吴前例标签:曹爽,司马懿,桓范,司马昭,曹魏

    桓范之前的建议:而事败后,桓范气极直接上国骂了:意思是像曹真这样的英雄,怎么会弄出你这几个没出息的孬种?(和曹爽一辈的还有羲、训、彦3个瓜皮,高平陵时期掌控禁军大权却主动缴械,后被夷族)现在好了,上贼船了,跟你们一块儿玩完!有人说这是临死嘴壳子硬,桓范什么东西?怎么能跟我军事天才司马宣王抗衡?我就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