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208年曹冲病逝,其好友周不疑悼念后离开,曹操:去把那小孩杀掉

208年曹冲病逝,其好友周不疑悼念后离开,曹操:去把那小孩杀掉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茅舍品史 访问量:940 更新时间:2024/1/23 17:36:21

208年,13岁的曹冲病逝,他的好友周不疑悼念后离开。曹操吩咐手下:“去把这个小孩杀掉!”曹丕吓了一跳,赶忙求情。

“曹冲称象”的故事家喻户晓,曹冲的聪明机智让人惊叹:一个五六岁的孩子竟有超过成人的智慧,真乃神童!

自从最聪明的长子曹昂战死沙场后,曹操对自己的小儿子曹冲寄予厚望,认为曹冲是继承皇位的最佳人选。

曹冲不仅聪明,还仁爱宽厚。

有一次,曹操的马鞍被老鼠咬破了,看管库房的下人这下急坏了。在当时,老鼠咬了人的衣物或用具,就代表着会给这个人带来不幸。如果这件事被曹操发现,这里的人难辞其咎,很有可能会被杀头。

碰巧这时曹冲从库房经过,知道了此事,他思考片刻有了办法。他把自己的衣物用刀划破,再伪装成老鼠咬过的样子,跑到曹操面前哭诉。

曹操见自己最疼爱的儿子面露愁色,关切地上前询问缘由。曹冲说:“我听说老鼠咬了人的衣服是不吉利的征兆,我的衣服现在被老鼠咬烂了,我该怎么办呀?”

说完,曹操大笑,劝说道:“冲儿,那都是胡说的,不必挂怀!”看管库房的下人趁机上前奏明了马鞍被咬一事,曹操也没有过多追究。

但就是这样一个趋近完美的孩子,却在13岁时不幸染病夭折。曹操痛哭不已,懊悔地说:“我真后悔当初杀掉华佗,如果华佗在世,我儿或许还有救哇!”

一切为时已晚,曹冲的好友周不疑匆匆赶来,却也没能见到他最后一面。

在曹冲的葬礼上,周不疑掩面哭泣,悲痛万分,回忆涌上心头,不禁脱口而出:“於惟淑弟,懿矣纯良。诞丰令质,荷天之光。”

短短几句极力赞美曹冲天资聪颖,品质纯良,只可惜英年早逝,令人惋惜!

不料,曹操却对眼前这位少年动了杀心。

周不疑也是一位不可多得的人才。相传周不疑在十几岁的年纪就写就了著名的《文论四首》,名噪一时。

三国鼎立时期,各国求贤若渴,曹操听说周不疑的才华了得,想拉拢此人,萌生了要将女儿嫁给周不疑的想法。

不料周不疑年少轻狂,拒绝了曹操。曹操不甘心,见周不疑和曹冲年纪相仿,或许有共同语言,把周不疑安排在曹冲身边辅佐曹冲。

周不疑和曹冲刚一接触就有一种相见恨晚之感,两人的相似之处实在太多,经常彻夜长谈,关系日渐亲密。

有一年,曹操进攻柳城,这座城池是一块硬骨头,怎么也啃不动,让曹操无计可施。他不甘心,询问大家可有妙计助他破城。

周不疑站了起来,给出了十条具体可行的计谋。曹操只用了其中一计,没想到柳城一举攻下。此事之后,曹操对周不疑的才能有了新的认识,既想任用又忌惮他。

因为周不疑是荆州刘表别驾刘先的外甥,刘表去世时把荆州给了刘备,也就是说周不疑很可能被刘备拉拢,如果周不疑成为刘备的部下,会对曹操造成巨大的威胁。

曹冲在世,周不疑暂时不会叛变,但曹冲死后就不一定了。葬礼结束后,周不疑都还没意识到大难即将临头。

周不疑世故圆滑,又极具智慧,不是一般人能够驾驭的,曹操不能保证周不疑以后能为魏国效力,所以只能杀之后快。

知道了曹操的这个想法,曹丕大惊失色。

曹丕一直都知道自己将来会继承大统,但他不能完全放心,即使成为皇帝后,他还能逼死自己的亲兄弟曹植,更别说现在八字没一撇,他肯定处处小心。

最初他还是有些忌惮曹冲的,毕竟曹冲身边有位得力干将周不疑,他斗不过。现在曹冲死了,周不疑或许可以被他拉拢来,为己所用。

于是,曹丕急忙向父亲说明了自己的想法:“父亲,周不疑杀不得,此人是今世之奇才,如能为我所用,将是我们大魏之幸。”

曹操看了一眼曹丕,摇了摇头,说:“我了解他,你驾驭不了他,如果强行把他放在你身边,只怕会后患无穷!”

但这样的人才谁看了不眼馋,曹丕还是不舍得丢掉这块肥肉,对曹操苦苦哀求,希望不要对周不疑痛下杀手。曹操没有说话。

不久,传来周不疑死于非命的消息,但他的死却是个谜,至今没有人知道是谁暗杀了他。

有人认为,很可能是曹操秘密派人暗杀了周不疑。毕竟曹操多疑的性格众所周知,或许周不疑在曹冲身边知道了一些秘密,也或许当初周不疑恃才放旷得罪了曹操。

对于曹冲之死,后人也有诸多猜测。一说是曹丕为了争权夺位毒杀亲弟弟。

因为当时曹操对曹冲的喜爱已经表现得特别明显了,甚至还和大臣商议过立太子一事,如果曹冲死了,收益最大的就是曹丕,曹丕曾在即位后说过,如果曹冲在世,他是做不了这个皇帝的。

一说是周不疑杀害曹冲,所以曹操才追杀他。因为曹冲死在与周不疑相识的几个月后,突然暴毙,实在可疑。

参考文献

[1]《零陵先贤传》

[2]王象.《北堂书钞》

[3]陈寿.《三国志·刘表传》

标签: 曹操曹冲曹丕刘备刘表华佗东汉汉朝三国周不疑

更多文章

  • 曹爽如果听从桓范的计谋带皇帝去许都发兵勤王,能不能赢司马懿?

    历史解密编辑:生活磁场标签:曹爽,司马懿,桓范,曹叡,曹操,曹丕

    “高平陵之变”在三国历史上的影响非常大,甚至改变了历史走向。因为司马懿就是通过政变篡了曹魏的权,经过父子三人的巩固,到了孙子司马炎接班的时候,名正言顺的改朝换代,建立晋朝。司马氏能够代魏建晋最重要的一环就是“高平陵之变”的成功。三国爱好者们有个非常大的遗憾,就是当时实际掌权者曹爽兄弟为什么大好的条件

  • 高平陵之变,桓范哭骂:曹将军怎生了你们这群猪,当时发生啥了?

    历史解密编辑:琳子乐园标签:桓范,曹爽,司马懿,高平陵,曹芳,曹魏

    夫将兵者,不战则守,不守则走,不走则逃,不逃则死。”——司马懿司马懿是三国时期著名的阴谋家,他在公元249年的时候,趁着曹爽陪曹芳离洛阳至高平陵扫墓之际,直接发动兵变控制了京都。从这个时候开始,曹魏的军政大权便落入了司马家族手中。据说当时在这场高平陵之变中,桓范曾冒死出城,直接哭骂曹氏兄弟,那么他最

  • 高平陵之变,桓范冒死出城,哭骂:曹大将军怎么生了你们这群猪

    历史解密编辑:家庭主妇小黑标签:桓范,曹爽,大将军,司马懿,高平陵,司马昭

    01 出发高平陵正始十年(公元249年),魏帝曹芳按照惯例到高平陵(今天河南洛阳东南)祭扫魏明帝曹叡的陵墓。曹爽和弟弟曹羲、曹训、曹彦都随驾前往,曹爽及其党羽几乎是全数出动。大司农桓范见此情景,劝阻曹爽说:“大将军兄弟总万机,典禁兵,不宜全部外出。如果有人关闭城门发动政变,怎么办?”曹爽很不高兴地说

  • 曹操说生子当如孙仲谋,下半句则在骂人,桓范:骂得好!曹爽也是

    历史解密编辑:醉风文史标签:曹爽,孙权,刘表,桓范,东汉,曹魏,司马懿,曹操手下

    在东汉末年那个民生凋敝、战乱不断的时期,曹操能成为挟天子以令诸侯的魏王绝对不是运气使然,其才能抱负、权谋心胸必然也是世间顶级。陈寿评价少时曹操用了“少机警,有权数”六个字,小时候便如此,壮年的曹操更是人中龙凤。不过,同时期人物对曹操的评价却毁誉参半,许劭称曹操为“乱世之英雄”,周瑜则称曹操为“汉贼”

  • 如果曹爽听桓范的话,回许昌挟天子以号令军队,能打败司马懿吗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有料吧标签:曹爽,司马懿,桓范,许昌,曹魏,司马昭,许昌市,三国

    桓范之前的建议:而事败后,桓范气极直接上国骂了:意思是像曹真这样的英雄,怎么会弄出你这几个没出息的孬种?(和曹爽一辈的还有羲、训、彦3个瓜皮,高平陵时期掌控禁军大权却主动缴械,后被夷族)现在好了,上贼船了,跟你们一块儿玩完!有人说这是临死嘴壳子硬,桓范什么东西?怎么能跟我军事天才司马宣王抗衡?我就奇

  • 当年曹爽如果听从桓范建议,号召天下勤王,能否反杀司马懿?

    历史解密编辑:老尤标签:曹爽,司马懿,桓范,魏明帝,曹叡,曹魏

    众所周知,司马一族之所以能取代曹魏的统治地位,一场政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这场政变便是“高平陵之变”。在这场政变中,司马懿不仅清除了以曹爽为首的曹氏宗族在朝中的势力,而且还将很多心腹、亲信提拔到了重要岗位。正是他的这一番操作,为日后子孙篡魏打下了基础。但高平陵之变难道一点风险都没有么?其实变数很

  • 桓范亡于司马家, 桓范后裔灭了司马家, 一报还一报, 苍天饶过谁

    历史解密编辑:斐夏谈科技标签:桓范,司马家,桓温,桓玄,皇帝,司马氏,曹爽,谢安,三国

    高平陵之变是曹魏集团的转折点,预示着以司马家为首的士族门阀正式走上台前。司马懿与司马师父子主政之后,为巩固权力,大肆屠杀了亲近曹魏集团的士族,王凌,毋丘俭,李丰等人都被夷三族,而这里最值得一提是桓范。这位哀叹曹爽犹如猪狗的智囊,最后被控以诬告谋反之罪与曹爽等人并为一党,一同处死,并诛灭三族。但谁也想

  • 桓范亡于司马家,桓范后裔灭了司马家,一报还一报,苍天饶过谁

    历史解密编辑:小绿说故事标签:桓范,司马家,桓玄,曹爽,谢安,曹魏集团

    高平陵之变是曹魏集团的转折点,预示着以司马家为首的士族门阀正式走上台前。司马懿与司马师父子主政之后,为巩固权力,大肆屠杀了亲近曹魏集团的士族,王凌,毋丘俭,李丰等人都被夷三族,而这里最值得一提是桓范。这位哀叹曹爽犹如猪狗的智囊,最后被控以诬告谋反之罪与曹爽等人并为一党,一同处死,并诛灭三族。但谁也想

  • 如果曹爽听桓范的话,回许昌挟天子以号令军队,能打败司马懿吗?

    历史解密编辑:史吴前例标签:曹爽,司马懿,桓范,司马昭,曹魏

    桓范之前的建议:而事败后,桓范气极直接上国骂了:意思是像曹真这样的英雄,怎么会弄出你这几个没出息的孬种?(和曹爽一辈的还有羲、训、彦3个瓜皮,高平陵时期掌控禁军大权却主动缴械,后被夷族)现在好了,上贼船了,跟你们一块儿玩完!有人说这是临死嘴壳子硬,桓范什么东西?怎么能跟我军事天才司马宣王抗衡?我就奇

  • 谋士桓范太过聪明,司马懿将他灭族,154年后却坑惨了自己的子孙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有料吧标签:司马懿,桓范,曹爽,魏明帝,曹操,丞相

    读史可以知今。今天,笔者继续为大家讲解司马光的旷世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正始十年(公元249年),曹魏太傅司马懿趁曹爽和皇帝祭拜魏明帝曹叡之机,突然发动高平陵政变,攫取了朝政的控制权。在老谋深算的司马懿看来,愚蠢、懦弱的曹爽根本不足为惧,真正应当忌惮的,当属他的谋士——大司农桓范。桓范,出身于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