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曹爽如果听从桓范的计谋带皇帝去许都发兵勤王,能不能赢司马懿?

曹爽如果听从桓范的计谋带皇帝去许都发兵勤王,能不能赢司马懿?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生活磁场 访问量:1680 更新时间:2024/1/23 17:39:08

“高平陵之变”在三国历史上的影响非常大,甚至改变了历史走向。因为司马懿就是通过政变篡了曹魏的权,经过父子三人的巩固,到了孙子司马炎接班的时候,名正言顺的改朝换代,建立晋朝。司马氏能够代魏建晋最重要的一环就是“高平陵之变”的成功。三国爱好者们有个非常大的遗憾,就是当时实际掌权者曹爽兄弟为什么大好的条件就不知道反抗一下。如果曹爽稍微有点魄力也不至于把曹魏大权拱手相让,哪怕是拼一下也比坐以待毙强些吧?这事其实没那么简单,都是积累了很久才让司马懿找到了破绽,一击致命的。

曹爽是曹操的养子曹真的儿子,虽然不是曹魏宗亲,但也是自己人,是属于最信得过的人。因为从曹丕开始就对皇室近支不信任,曹丕的两个弟弟曹彰和曹植一个作战勇猛无比,应该才高八斗。但曹丕对当年“立储之争”心有余悸,所以登基后对两位有本事的亲兄弟十分忌惮,又是监视又是贬低。这就导致曹彰英年早逝,曹植郁郁不得志。

虽然近支不敢用,但又不能不用自家人,权利放在自己家里才安全。这点曹丕还是懂的,所以曹丕重用对皇位没有威胁的远征,曹操的堂侄子曹休和养子曹真就走向前台。这哥俩也算是最出色的二代了,但他们都是早早去世了,寿命是曹家的硬伤。直到曹叡驾崩前出现了断代,曹叡英明一世可惜没有培养出来一个能够撑门面的人物。曹叡自己死时才三十六,更重要的自己没有儿子,只能把皇位交给只有八岁的曹芳。托孤这件事是个十分重要的问题,这关乎到国运。

起初确定了自己小叔燕王宇,这燕王宇虽然是曹叡的小叔叔,但年纪相仿,又是从小玩到大的玩伴。按理说性格和能力方面曹叡最清楚不过了,这也是曹叡把曹魏江山交给他的目的。可最后还是出了意外,就在曹叡病危的时候听到有人汇报燕王宇的心腹将来要处理曹叡的人。这是不是有人进谗言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曹叡的态度,曹叡会怎么想?自己还没死呢,就有人想推翻自己的政策,这还得了,将来还不知道会干出什么事情来。于是就临阵换人,正好曹爽就在身边伺候自己,经旁边的人指点,曹叡就确定了曹爽的托孤地位。曹叡还留了一手,怕宗室做大,虽然曹爽是旁支,但还是让司马懿一起托孤。

燕王宇听到曹叡临终换人非常伤心,他不明白为什么曹叡要犯忌。他想进宫找曹叡问清楚,但是被挡在门外,他知道大局已定,多说无益,跟手下心腹抱头痛哭,从此在不过问世事。

曹爽这人志大才疏,既无远虑也无近忧,吃喝玩乐倒是厉害,会折腾。曹爽的父亲曹真当年何等的英明,曹爽兄弟几个没一个传承了曹真的能耐。曹爽执政之初倒是把权利看的很紧,世家大族也控制的很好,尤其是对另一位托孤大臣司马懿。曹爽把司马懿的兵权全部收回了,让他去做位高无权的太傅,这也不错,安安心心养老。如果不是曹爽胡作非为,司马懿基本上也是忠臣。

曹爽身边都是一些什么人呢?基本都是搞玄学、清谈的,根本没把心思放在治理国家上面来。最有权势的是何晏,他是何进的孙子,曹操的养子。取了曹操的女儿金乡公主,但他为人浮夸不正经。曹丕和曹叡都不喜欢他,一直得不到重用,直到曹爽执政,感觉巴结,扶摇直上。他根本没有治国能力,不过他的文采功底不一般,开创魏晋玄学先河,也算是玄学祖师爷。其次是军师丁谧,他出的主意都是馊主意,没什么好事。还有邓飏、李胜、毕轨等人,没有一个是大才。但还有一个人是有本事的,被称为“智囊”,可惜曹爽不听他的,他就是大司农桓范

就在曹爽及其党羽风流快活,无法无天之际,灾难也悄悄降临,一场改变三国走向的政变也随之而来,可惜曹爽竟然不以为意。正始十年正月(公元249年),曹爽带着少帝曹芳拜祭曹叡的陵寝高平陵。曹爽可能平时嚣张跋扈惯了,竟然目中无人到了把所有亲信党羽全部带走,这就等于把金库大门打开让贼惦记财宝。并不是没有明白人,桓范就苦口婆心的的劝谏曹爽,又去找曹爽的兄弟中领军曹羲和武卫将军曹训,要他们留人看家,可没一个人听他的。

曹爽带着天子前脚刚走,司马懿及和他的党羽高柔蒋济以及儿子司马师、司马昭等人以郭太后的名义关闭城门。然后让心腹占领了曹爽兄弟的军营,禁军和京城护卫都被司马懿给占了,还有司马师暗中培养的三千死士。司马懿接着给曹芳写了一份奏折,历数曹爽兄弟的不是,又派人去找曹爽承诺只要曹爽兄弟交出权利一切都好办,还指着洛水发誓。曹爽此时也急了,不知道如何是好,没敢告诉曹芳。

大司农桓范位居九卿,跟曹爽又是同乡,但曹爽虽然对他礼遇有加,但关系并不是很亲。司马懿想稳住他让他做中领军,桓范都准备任职的,他儿子提醒他是国家重臣,应该投奔天子,桓范听从儿子的建议,直出平昌门被拦下了。正好守门的是他以前提拔过的部下司藩,桓范拿着令牌骗他说有紧急任务,这位老部下也没为难他给放行了。

司马懿知道桓范跑了之后很担心,问蒋济怎么办。蒋济说智囊虽然厉害,但曹爽的性格肯定不会用他的计谋,不用担心。果不其然,桓范直奔曹爽而去,给他出谋划策,而且详细的分析厉害,当初桓范听从儿子的建议投奔魏帝就是因为有把握。建议曹爽挟天子到许都发号施令,因为许都是曹魏的大本营,那里有底子。然后用皇帝的玉玺和大将军印发檄文召集天下出兵勤王,还有自己的大司农印可以调集粮草。司马懿就一个洛阳城,曹爽有天下,不怕他能翻天。

曹爽不做声,桓范又跟曹羲分析,我们有天子号令,大家是听天子的还是司马懿的。转而又跟曹爽说,你的中领军别营近在城南,洛阳典农的治所也在城外,你可随意召唤调遣他们。这里离许都只有两天时间的路程,用许都武库装备部队,再征发其他勤王之师。我把大司农印带在身上,不怕粮草不济,请大将军速做决断,再犹豫就来不及了。曹爽兄弟依旧犹豫不决,在地上坐了一晚上,到了早上五更曹爽把刀丢地上说,就算投降也还能做个富家翁。气的桓范坐在地上大骂曹真何等英明,怎么生出几个比猪牛还蠢的蠢货,我们全部都要被连累被灭族了。

曹爽决定投降之后才把事情告诉曹芳,然后带着曹芳返回洛阳。司马懿马上把曹爽及所有亲信全部控制起来,派人围了他的府邸,日夜监视。然后司马懿过河拆桥,把曹爽、曹羲、曹训、何晏、邓飏、丁谧、毕轨、李胜以及桓范等人都逮捕入狱,以大逆不道的罪名全部夷三族。

如果曹爽听从桓范的建议能不能成功?其实成功的希望还是很大的。首先司马懿只有洛阳城,就算占了军营也并不代表全部会听司马懿的。曹爽有皇帝和玉玺在手上,还有调兵的大将军印在手上,更有调集粮草的大司农印,兵马粮草还有玉玺,等于是名正言顺。他们还有许都老巢,里面有武库,完全可以组织装备部队,更可以用玉玺发檄文布告天下说司马懿谋反。

司马懿虽然有三千死士,但跟正规军比还不是对手。虽然司马懿有世家大族支持,但世家大族可不傻,没有分出胜负他们是不会明确站队的,谁当皇帝都一样,只要不损害他们的利益就行。但司马懿手上有一张王牌,那就是人质,将士们的家属都在洛阳被司马懿控制了。司马懿也是看准了曹爽犹豫不决的软肋,隐忍这么多年太了解曹爽不是那种有气魄的主,不然他哪敢随便动手。

但凡曹爽有曹真一点点本事也不至于如此,就算家属在洛阳,但地方上的部队家属司马懿总威胁不了吧?何况司马懿不可能把所有家属都杀光吧?总之还是曹爽没有魄力,世家大族虽然讨厌曹爽,但并不代表就讨厌曹魏。曹魏给他们的利益够多了,如果司马懿不给他们更多的好处是不会随便支持他的。曹魏毕竟是禅让合法的政权,再加上曹操曹丕曹叡三代人积累的威望,忠于曹魏的臣子和边将有不少。

曹爽连试一下的勇气都没有,用天子号令振臂一呼,最少也有一半人会来勤王,围起来都能把洛阳给困死,何况还有桓范这个智囊出谋划策。舍不得家人,结果连自己都搭进去了,还被司马懿连根拔起。就算曹爽再差的人品,忠于曹魏的大有人在,曹爽率先投降,你叫各位将领怎么勤王?所以说只要曹爽有魄力,胜算最少有六成以上,甚至更多的胜算。

标签: 曹爽司马懿桓范曹叡曹操曹丕

更多文章

  • 高平陵之变,桓范哭骂:曹将军怎生了你们这群猪,当时发生啥了?

    历史解密编辑:琳子乐园标签:桓范,曹爽,司马懿,高平陵,曹芳,曹魏

    夫将兵者,不战则守,不守则走,不走则逃,不逃则死。”——司马懿司马懿是三国时期著名的阴谋家,他在公元249年的时候,趁着曹爽陪曹芳离洛阳至高平陵扫墓之际,直接发动兵变控制了京都。从这个时候开始,曹魏的军政大权便落入了司马家族手中。据说当时在这场高平陵之变中,桓范曾冒死出城,直接哭骂曹氏兄弟,那么他最

  • 高平陵之变,桓范冒死出城,哭骂:曹大将军怎么生了你们这群猪

    历史解密编辑:家庭主妇小黑标签:桓范,曹爽,大将军,司马懿,高平陵,司马昭

    01 出发高平陵正始十年(公元249年),魏帝曹芳按照惯例到高平陵(今天河南洛阳东南)祭扫魏明帝曹叡的陵墓。曹爽和弟弟曹羲、曹训、曹彦都随驾前往,曹爽及其党羽几乎是全数出动。大司农桓范见此情景,劝阻曹爽说:“大将军兄弟总万机,典禁兵,不宜全部外出。如果有人关闭城门发动政变,怎么办?”曹爽很不高兴地说

  • 曹操说生子当如孙仲谋,下半句则在骂人,桓范:骂得好!曹爽也是

    历史解密编辑:醉风文史标签:曹爽,孙权,刘表,桓范,东汉,曹魏,司马懿,曹操手下

    在东汉末年那个民生凋敝、战乱不断的时期,曹操能成为挟天子以令诸侯的魏王绝对不是运气使然,其才能抱负、权谋心胸必然也是世间顶级。陈寿评价少时曹操用了“少机警,有权数”六个字,小时候便如此,壮年的曹操更是人中龙凤。不过,同时期人物对曹操的评价却毁誉参半,许劭称曹操为“乱世之英雄”,周瑜则称曹操为“汉贼”

  • 如果曹爽听桓范的话,回许昌挟天子以号令军队,能打败司马懿吗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有料吧标签:曹爽,司马懿,桓范,许昌,曹魏,司马昭,许昌市,三国

    桓范之前的建议:而事败后,桓范气极直接上国骂了:意思是像曹真这样的英雄,怎么会弄出你这几个没出息的孬种?(和曹爽一辈的还有羲、训、彦3个瓜皮,高平陵时期掌控禁军大权却主动缴械,后被夷族)现在好了,上贼船了,跟你们一块儿玩完!有人说这是临死嘴壳子硬,桓范什么东西?怎么能跟我军事天才司马宣王抗衡?我就奇

  • 当年曹爽如果听从桓范建议,号召天下勤王,能否反杀司马懿?

    历史解密编辑:老尤标签:曹爽,司马懿,桓范,魏明帝,曹叡,曹魏

    众所周知,司马一族之所以能取代曹魏的统治地位,一场政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这场政变便是“高平陵之变”。在这场政变中,司马懿不仅清除了以曹爽为首的曹氏宗族在朝中的势力,而且还将很多心腹、亲信提拔到了重要岗位。正是他的这一番操作,为日后子孙篡魏打下了基础。但高平陵之变难道一点风险都没有么?其实变数很

  • 桓范亡于司马家, 桓范后裔灭了司马家, 一报还一报, 苍天饶过谁

    历史解密编辑:斐夏谈科技标签:桓范,司马家,桓温,桓玄,皇帝,司马氏,曹爽,谢安,三国

    高平陵之变是曹魏集团的转折点,预示着以司马家为首的士族门阀正式走上台前。司马懿与司马师父子主政之后,为巩固权力,大肆屠杀了亲近曹魏集团的士族,王凌,毋丘俭,李丰等人都被夷三族,而这里最值得一提是桓范。这位哀叹曹爽犹如猪狗的智囊,最后被控以诬告谋反之罪与曹爽等人并为一党,一同处死,并诛灭三族。但谁也想

  • 桓范亡于司马家,桓范后裔灭了司马家,一报还一报,苍天饶过谁

    历史解密编辑:小绿说故事标签:桓范,司马家,桓玄,曹爽,谢安,曹魏集团

    高平陵之变是曹魏集团的转折点,预示着以司马家为首的士族门阀正式走上台前。司马懿与司马师父子主政之后,为巩固权力,大肆屠杀了亲近曹魏集团的士族,王凌,毋丘俭,李丰等人都被夷三族,而这里最值得一提是桓范。这位哀叹曹爽犹如猪狗的智囊,最后被控以诬告谋反之罪与曹爽等人并为一党,一同处死,并诛灭三族。但谁也想

  • 如果曹爽听桓范的话,回许昌挟天子以号令军队,能打败司马懿吗?

    历史解密编辑:史吴前例标签:曹爽,司马懿,桓范,司马昭,曹魏

    桓范之前的建议:而事败后,桓范气极直接上国骂了:意思是像曹真这样的英雄,怎么会弄出你这几个没出息的孬种?(和曹爽一辈的还有羲、训、彦3个瓜皮,高平陵时期掌控禁军大权却主动缴械,后被夷族)现在好了,上贼船了,跟你们一块儿玩完!有人说这是临死嘴壳子硬,桓范什么东西?怎么能跟我军事天才司马宣王抗衡?我就奇

  • 谋士桓范太过聪明,司马懿将他灭族,154年后却坑惨了自己的子孙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有料吧标签:司马懿,桓范,曹爽,魏明帝,曹操,丞相

    读史可以知今。今天,笔者继续为大家讲解司马光的旷世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正始十年(公元249年),曹魏太傅司马懿趁曹爽和皇帝祭拜魏明帝曹叡之机,突然发动高平陵政变,攫取了朝政的控制权。在老谋深算的司马懿看来,愚蠢、懦弱的曹爽根本不足为惧,真正应当忌惮的,当属他的谋士——大司农桓范。桓范,出身于著

  • 社区发展治理的带头人--记成都青白江区化工路社区党委书记钟会萍

    历史解密编辑:四川民生资讯标签:发展,钟会萍,成都市,化工路,青白江区,党委书记

    社区故事|社区发展治理的带头人——记成都市青白江区大弯街道化工路社区党委书记钟会萍囗 李 龙 文/图花香鸟语的“侨家大家”;干净整洁锦绣南、北两苑;幸福和谐的川化大、小二区;让生活在这里的成都市青白江区居民朋友由衷点赞:“生活在化工路社区安逸,巴适,幸福感强!”而这,都源于这些年来化工路社区倾力打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