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诸葛亮儿子诸葛瞻庙前,跪着三座石像,蜀汉三叛该当如此

诸葛亮儿子诸葛瞻庙前,跪着三座石像,蜀汉三叛该当如此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道远文史 访问量:4180 更新时间:2024/2/13 8:57:37

诸葛亮祖孙三代满门忠烈、忠贞无二,诸葛亮病逝于北伐途中,诸葛瞻诸葛尚父子也于绵竹之战为国捐躯,后世人为了纪念诸葛亮祖孙三代,在四川省绵竹市建了诸葛双忠祠,这里是四川省重要的蜀汉遗迹之一。

“诸葛一门,三代忠贞”已然成为了千古佳话,“诸葛”这一姓氏也成为了智慧、与忠诚的代名词,而在“绵竹双忠祠”里,人们也分别放置三座跪着的石像,他们就是臭名卓著的“蜀汉三叛徒”。

傅士仁、糜芳

关羽发动“襄樊之战”是三国时代的重要转折点,失去了这么一块十分重要的战略要地,对于蜀汉集团来说影响还是比较大的。

此战不仅让蜀汉集团丢失了荆州领土,就连二号人物关羽也被孙权斩杀,很多关羽的粉丝读到这里时,无不痛心疾首,尤其是痛恨蜀汉叛徒糜芳、和傅士仁,因为他们的不战而降,间接导致了关羽的败亡。

《三国志》吕蒙传:蒙遂到南郡,士仁、糜芳皆降。

傅士仁和糜芳,他们二人很早就追随刘备

傅士仁是幽州广阳郡人,早年跟随刘备一直活跃于幽州,直到去了徐州之后,这才没有再回幽州。

由于他在蜀汉集团的资历比较老,因此被委任屯驻于战略要地——公安。

糜芳也是很早就追随刘备,从徐州开始就跟着刘备征战四方,并且还是刘备的小舅子,他是糜夫人的兄弟。

刘备称汉中王后,糜芳为南郡太守,但不知是什么原因,关羽对糜芳、傅士仁二人的态度非常轻慢,从而导致二人对关羽怀恨在心。

历史上的关羽,确实是这样一种性格,他向来对士大夫们的姿态一直很骄横,而历史上的张飞,就与关羽恰恰相反,张飞虽然喜好打骂将士,却十分敬重士大夫们。

吕蒙来攻时,傅士仁与糜芳先后不战而降,致使关羽更加快速败亡,后世很多人看到这里时,都恨透了糜芳和傅士仁。

《三国演义》里交代了糜芳、傅士仁的下场,被刘备下令凌迟处死,但在历史上却不是这种结果,糜芳此后在吴国担任将军,并且为吴征伐。

郝普

除了糜芳、傅士仁之外,另外一位“蜀汉三叛”之一就是郝普。郝普,字子太,义阳(治所在今湖北枣阳东南)人。刘备入川后,郝普为零陵太守。

《三国志--蜀书---先主传》:二十年,孙权以先主已得益州,使使报欲得荆州。先主言:“须得凉州,当以荆州相与。”权忿之,乃遣吕蒙袭夺长沙、零陵、桂阳三郡。

建安二十年(215年),孙权以刘备占领益州为由,向刘备索要荆州,刘备推辞说等他得到了凉州再说,孙权大怒,于是下令吕蒙夺取长沙、零陵、桂阳三郡。

郝普就是在此期间,因吕蒙用计被迫投降了东吴,后来刘备大军赶到,因迫于曹操的压力,孙刘两家再次握手言和,长沙、桂阳、江夏等地分给了东吴,东吴也将俘获的郝普等人还给了刘备。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吕蒙再次偷袭荆州,关羽败亡,郝普又投降东吴,并且官至廷尉,与隐蕃亲善,隐蕃蓄谋叛变事情败露,他受到牵连,因此自杀。

傅士仁、糜芳、郝普三人,就是历史上臭名卓著的蜀汉三叛徒,有人认为他们的做法叫“良臣择木而息”,但也有人认为,身为叛徒,理当受到后人的唾骂。

其实我们不能以今人的眼光来看待历史,忠孝在古代那就是一种极其高尚的品质,若是不推行这种品质,人人都学宁有种乎,那么天下将何时安宁?战乱一起,受苦受难的还是普通老百姓居多。

未经授权,谢绝转载,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往事越千年,传承永不变。

感谢在您百忙之中,抽出空闲之余翻阅本文~

专注于国学、历史、文化分享,点击上方名片即可关注,再次感谢您的阅读~!

更多文章

  • 绵竹之战时,诸葛瞻手中真有七万兵力?这是《三国演义》的夸大

    历史解密编辑:德义搞笑标签:蜀汉,邓艾,大军,刘备,刘禅,曹魏,诸葛瞻,古装片,历史片,绵竹之战,三国演义(电视剧)

    公元263年,征讨蜀汉的曹魏大军在剑阁停滞不前,毕竟当时剑阁有姜维率领数万大军坐镇,而且剑阁前方道路狭长,曹魏兵力的优势没办法体现,加上魏军是远道而来的攻城战,因此战事进行到这里时已经非常困难了。而当时十八万大军的粮草辎重得从关中运送到蜀川,损耗非常大,因此仗打到这个份上,钟会已经是进退两难了。好在

  • 刘禅与诸葛瞻的悲喜人生

    历史解密编辑:妈耶冯宝宝标签:刘禅,诸葛瞻,诸葛亮,蜀汉,诸葛恪,司马衷

    刘禅,人称后主,与稍后的司马衷齐名,甚至有所超越。当然,这可不是好名声。他们两人可以为后人所熟知,刘禅靠的是乐不思蜀,司马衷靠的是何不食肉糜,几乎是白痴和昏庸的代名词。以前,曾经跟朋友说起过司马衷,从史料上看,这是一位德才平平的皇帝,智商做乱世的最高统治者当然差得远,但做个太平年间的守成之君或中规中

  • 魏灭蜀之战的经过及诸葛瞻败亡的缘由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信箱标签:诸葛瞻,邓艾,姜维,钟会,蜀汉,大军,魏灭蜀之战,三国

    公元263年,魏国发动灭蜀之战,司马昭命邓艾,诸葛绪,钟会三人分三路攻蜀,西路邓艾领兵三万由狄道攻在沓中屯田的姜维,中路诸葛绪领兵三万出祁山攻武街,桥头切断姜维的后路,东路钟会率十万主力从斜谷,骆谷出祁山攻汉中诸地,然后挥师剑阁,直取成都。可以说,魏国的此次出兵是下了必胜之决心的,而且获胜的几率非常

  • 蜀汉四大奔臣,三人至今跪在诸葛瞻墓前,最后一人被赞为社稷之臣

    历史解密编辑:琪琪娱乐团标签:刘备,蜀汉,糜芳,孙权,关羽,吕蒙,三国,诸葛瞻,社稷之臣,曹操手下

    三国降将在太平盛世,人们常讲“德才兼备”,甚至有时候对品德好的人的赞誉更胜过有才能的人。可是在乱世则不一样了,三国时期的曹操发布《求贤令》,唯才是举,哪怕“负污辱之名,见笑之行,或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术”的人才,他依旧能予以重用。比曹操更早的发布求贤令的是战国时期秦国君主秦孝公,为了制霸天下,首次

  • 诸葛亮用兵如神,其子诸葛瞻却不懂军事,以致全军覆没,为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诸葛亮,诸葛瞻,蜀汉,邓艾,钟会,姜维

    老来得子的诸葛亮对爱子诸葛瞻从不宠溺,而是言传身教,非常严格,一刻也不放松诸葛亮属于典型的老来得子。史载,蜀汉建业五年(公元227),诸葛亮的妾室给他生了个儿子,当时他已经47岁 ,年近半百了。虽说老来得子,但诸葛亮却从不溺爱、纵容。建兴十二年(234), 诸葛亮在(最后一次北伐时)写给亲兄诸葛瑾(

  • 绵竹之战,诸葛瞻所率的数万精锐御林军为何被邓艾数千孤军团灭?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诸葛瞻,邓艾,蜀汉,刘禅,诸葛亮,绵竹

    景耀六年(263年),蜀后主刘禅在国家实力并未严重受损,蜀军主力尚存, 大有翻盘希望之时,主动放弃西蜀山川之险,轻而易举地与孤军深入的魏将邓艾签订城下之盟,从此,刘禅和史上所有昏聩庸碌的亡国之君一样,成为后世讥笑的对象。其实,刘禅在本钱尚在的情况下选择放弃抵抗,抬棺出降,实属无奈。这里面既有魏军如神

  • 蜀汉二代中的卧龙之子——诸葛瞻

    历史解密编辑:中言妍施标签:诸葛瞻,蜀汉,诸葛亮,刘备,邓艾,诸葛瑾

    在三国后期曹操刘备相继去世,三大势力中老一辈的武将谋士也都逐渐凋零,新一代的年轻人们开始接手这个乱世,将这段史诗继续演绎下去。在这其中的新老交替对充满理想主义者的蜀汉影响尤其重大,在诸葛亮和赵云等一众元老们抱着满腔的遗憾离开人世后,蜀汉经过了一系列的动荡终于逐渐安定了下来,这个时期的蜀汉国内新兴代已

  • 诸葛亮之子的抉择:诸葛瞻为何反对姜维北伐?

    历史解密编辑:科技世界咖标签:姜维,蜀汉,丞相,诸葛亮,诸葛瞻,史说三国

    在三国时期的历史长河中,蜀汉的诸葛亮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谋士,他一生致力于实现国家的统一大业。然而,在他去世后,他的儿子诸葛瞻与继任丞相姜维之间出现了分歧,主要体现在是否继续北伐的问题上。本文将深入探讨诸葛瞻与姜维的政治立场和战略思考,以期更好地理解三国时期蜀汉政治与战略变迁。诸葛亮在世时,

  • 明明姜维尚在,为何诸葛瞻一死,刘禅就投降了?诸葛瞻:我有三罪

    历史解密编辑:星星扒皮标签:刘禅,姜维,诸葛瞻,诸葛亮,邓艾,魏国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著名的谋士,也是蜀国之所以能够成功建立的重要原因之一。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为了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诸葛亮开始了为蜀国鞠躬尽瘁的一生,只可惜蜀国还是没有走到最后。三国时期最后由诸葛亮的老对头司马懿的后代所终结,相比于司马懿后代司马昭、司马炎等,诸葛亮的后代诸葛瞻就差了很多。当初诸葛

  • 诸葛瞻对蜀汉重臣姜维恨之入骨,他们之间有何过节?

    历史解密编辑:纯度茶生活标签:姜维,刘禅,蜀汉,三国,诸葛瞻,诸葛亮,诸葛瑾,曹操手下

    提到诸葛瞻,大家都知道他是《三国演义》中一代谋士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出生后继承了他父亲的聪明机智,不仅天资聪颖而且在书画和艺术方面更是悟性极高。在诸葛瞻十七岁的时候,又娶了蜀国的公主,还担任了射声校尉,可以说别人拼一辈子都得不到的权利和荣耀诸葛瞻都给占尽了。那为何诸葛瞻还对姜维恨之入骨?在究其原因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