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诸葛瞻率领蜀汉御林军,为何打不过邓艾的一两万疲惫之师?

诸葛瞻率领蜀汉御林军,为何打不过邓艾的一两万疲惫之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乐享盖生活 访问量:4478 更新时间:2023/12/7 14:27:03

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分天下,三国之间互有征战,期间也发生了不少著名战役,三国末期魏国对蜀国所发动的灭蜀之战就是其中之一。

灭蜀之战发生于公元前263年,当时的魏国权臣司马昭派遣钟会邓艾等大将发起了对蜀国的进攻,因为蜀国将领姜维精通兵法,他依据蜀地天险,依靠剑阁险要,所以尽管魏军兵力众多,但在短时间内也无法取得较大进展。

于是魏国著名大将邓艾决定带领一部分兵力偷渡阴平,奇袭成都,最后这个计划得到了实施,并且成功了。

但是在邓艾偷渡成功后,却还是遭遇了蜀国将领诸葛瞻所率领的军队抵抗,但是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诸葛瞻面对邓艾偷渡阴平后的残兵,却全军覆没,自己也战死沙场,要知道,诸葛瞻所率领的军队中可是有着负责蜀国皇都守卫的御林军。

那么为何诸葛瞻所率领的御林军却打不过邓艾的一两万偷渡阴平后的残存士兵呢?让我们来分析一下。

一、蜀军战斗力低下,魏军精锐犹存

我们前面说了,诸葛瞻所率领抵抗邓艾的军队是负责蜀国皇都守卫的御林军,按理说应该拥有很强的战斗力。

但是事实却恰恰相反,因为蜀国负责对外征战有作战经验的士兵大部分都镇守边疆,所以负责守卫皇都的所谓御林军根本就没有经历过战争的洗礼,没有多少作战经验,战斗力十分低下。

再加上,据史料记载,诸葛瞻所率领的抵抗军中还有不少由囚犯和俘虏临时组成的杂牌军,我们想想,一个由外强中干的御林军和囚犯俘虏临时组成的杂牌军组成的军队,能指望他发挥出多少战斗力呢?

而邓艾的军队却恰恰相反,首先,邓艾这个人就精于练兵,手下大多都是精兵强将,这些军队在经过偷渡阴平天险后,虽然折损许多,而且十分疲惫,但是能够在阴平天险中残存的一定是精英中的精英,其战斗力可想而知。

所以这种情况下,当诸葛瞻的军队面对邓艾的军队,胜负之算,早已经一目了然。

二、主帅无能、优柔寡断

诸葛瞻作为一个蜀国将军,却并没有多少真才实学,他的仕途顺畅多半是依靠父亲诸葛亮留下的威望而得到的蒑封。

而作为诸葛亮的儿子,他也完全没有继承到诸葛亮的聪明才智和精妙兵法。在临危受命镇守绵竹时,他见到邓艾从天而降的军队,首先就自乱阵脚。

当时他的手下黄冲就建议他可以占据有利地形,再埋伏邓艾的军队。但是诸葛瞻这个人又不喜欢听从他人的建议,盲目自大,所以他并没有听取黄冲的建议,这就导致了他首先失去了战机。

之后,与邓艾军队相遇,他也完全没有丝毫准备,在发号施令时也优柔寡断,导致了蜀军首先就自乱阵脚,士气低落。

而邓艾军队虽然刚经历阴平天险,但是却士气高涨,所以诸葛瞻会最后全军覆没,这场战役的失败,与他这个主帅的无能,优柔寡断有很大的关系。

更多文章

  • 邓艾率领的偷渡阴平部队人数很少,能击败诸葛瞻以逸待劳的精锐?

    历史解密编辑:纯度茶生活标签:邓艾,蜀汉,姜维,三国,诸葛瞻,诸葛亮,曹操手下,偷渡阴平部队

    邓艾部队的人马虽然不多,但是都是精锐的士兵。这些士兵跟着邓艾翻越摩天岭,历经九死一生,才出其不意的出现在了成都城下。能来到成都城下的士兵就好比经历了长征的红军战士一般,同生共死,不仅精锐,而且上下一心。跟着邓艾的士兵人数虽然不多,只有两千余人,但是他们都是舍弃了后方,翻越摩天岭,到了成都城下的,那就

  • 诸葛瞻为了刘禅英勇战死,为什么没留下姜维那样的千古美名

    历史解密编辑:Laosao呀标签:刘禅,姜维,诸葛瞻,蜀汉,诸葛亮,邓艾

    三国时代,群雄并起,英才辈出,蜀汉丞相诸葛亮,无疑是三国人物中最为耀眼的那颗星。他早年是个躬耕田亩的农夫,得到刘备的重用之后,一手为蜀汉制定“隆中对”发展战略,成为蜀国强大的指南针。诸葛亮在任期间,无论是内政外交军事都亲力亲为,竭忠尽智,成就斐然,蜀国能够成为三强之一,诸葛亮的贡献无与伦比,他也因此

  • 如果邓艾劝降时,诸葛瞻投降,他真有可能被封王吗?

    历史解密编辑:斯基栀子标签:邓艾,蜀汉,姜维,刘禅,钟会,三国,诸葛瞻,司马昭

    公元263年八月,司马昭召集四方之兵共计十八万,分三路征讨蜀汉。当时邓艾率领三万多人为西路军,出狄道向甘松、沓中以进攻姜维,诸葛绪率三万多人马为中路军,自祁山向武街、阴平之桥头,以切断姜维后路,钟会率领主力十余万人为中路军,兵分三路分别从斜谷、骆谷、子午谷进军汉中。由于此前姜维错误的防守措施,导致魏

  • 诸葛亮的儿子比不上司马懿的儿子?把司马师和诸葛瞻互换一下

    历史解密编辑:琳子乐园标签:诸葛亮,司马懿,诸葛瞻,司马师,邓艾,曹魏

    三国时期的谋士谁最厉害呢?有人说是蜀汉的诸葛亮,他夜观天象、草船借箭都是人们津津乐道的典故。还有的人则认为是曹魏的司马懿,这人足智多谋各种鬼点子对比起诸葛亮来也当仁不让。当爹的争不出个高下来,儿子辈却胜负已分,多数人都认为诸葛瞻不如司马师,结合史料来看确实如此,将二人的功绩罗列出来一对比,所有人都能

  • 姜维的三个政敌——诸葛瞻、董厥、樊建,他们的历史形象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搜狐说娱乐标签:姜维,董厥,樊建,诸葛瞻,蜀汉,诸葛亮

    姜维这个人物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他身上带有非常浓重的浪漫主义色彩,明知道事不可为还要去做,哪怕蜀汉灭亡后也要找机会复国,最后死于复国的计划中。刘备集团或者蜀汉初期也是带有一些浪漫色彩的,但是随着北伐事业的长期停滞,蜀汉国力的日渐衰退,蜀汉又逐渐回归现实。在蜀汉后期,主战派和反战派的对抗非常激烈。姜维肯

  • 刘禅后期为何要重用诸葛瞻,是看重他的才华,还是诸葛亮的缘故?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侦查号标签:刘禅,诸葛亮,诸葛瞻,蜀汉,姜维,曹操

    刘禅后期为何要重用诸葛瞻,是看重他的才华,还是诸葛亮的缘故?我们都知道,在三国的蜀汉政权,刘备去世之后这个最高的权利就是把控在诸葛亮的手中,可以说在这个时候诸葛亮就是蜀汉实际的一把手,也就是行政和军队一把抓,当然诸葛亮没有政治野心,否则的话可能就是第二个曹操了,在诸葛亮去世之后,这个蜀汉政权先后经历

  • 诸葛瞻三句话,每句都影响着蜀国发展。

    历史解密编辑:清晨的粥又可温标签:姜维,蜀国,黄皓,蜀汉,邓艾,魏国,古蜀,诸葛瞻,诸葛亮,史说三国

    诸葛瞻是诸葛亮的儿子,在整个三国时期,都是一位极具争议的人物。有人认为他不如其父。也有人认为他在羸弱的蜀国中,已经尽到自己的职责。今天,我们就从诸葛瞻说的名言中,来细细看看他的为人。一、由于诸葛亮在蜀汉拥有极高的声望,因此人们对诸葛瞻也是爱屋及乌,说这诸葛武侯的儿子肯定差不了,此谓“以美声溢誉,有过

  • 诸葛亮是神一样的人物,为什么他的儿子诸葛瞻却名不副实?

    历史解密编辑:不痒不趣标签:诸葛亮,诸葛瞻,姜维,邓艾,刘禅

    诸葛亮是神一样的人物,没有想到,他的儿子诸葛瞻,志大才疏,名不副实,最终葬送了蜀国。诸葛亮46岁时才生儿子诸葛瞻。等到诸葛瞻8岁时,十分聪明可爱。但诸葛亮担心儿子过于早熟,成不了大器。临死之前,还为他写了《戒子书》。诸葛亮死后,诸葛瞻承袭武乡侯。凭着父亲的威望和自己的聪明才智,诸葛瞻一步步爬到了蜀国

  • 蜀汉的最后一战,邓艾击败诸葛瞻,成功消灭蜀国!

    历史解密编辑:乐享盖生活标签:邓艾,诸葛瞻,蜀汉,姜维,钟会,诸葛亮

    公元260年,司马昭弑杀了皇帝曹髦。诚然,这导致曹魏皇室的虚弱暴露无遗。不过,不管怎么样,弑杀皇帝的行为,还是让司马昭承受了比较大的压力,甚至连司马昭的叔叔司马孚,都表达了自己的不满。因此,在曹髦被杀后,司马昭希望建功立业,以此打消人们的非议。于是,在蜀汉和东吴之间,司马昭决定先对蜀汉用兵,这一方面

  • 魏灭蜀之战中:姜维竭尽全力,诸葛瞻却犯了大错!

    历史解密编辑:行走的荷尔标签:姜维,诸葛瞻,蜀汉,邓艾,钟会,诸葛亮,大军,曹魏,魏灭蜀之战,三国

    公元263年8月,掌握魏国大权的司马昭决定向蜀汉发动战争,派遣钟会、邓艾、诸葛绪三路攻蜀。蜀将姜维、廖化率军以剑阁(今四川剑阁)险道为屏障,阻击魏军主力。在魏灭蜀之战中,魏征西将军邓艾趁两军主力相持之际,率偏师出奇兵,行大纵深迂回穿插,绕过蜀军的正面防御,直捣蜀汉都城成都,创造了中国战争史上著名的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