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瞻是诸葛亮的儿子,在整个三国时期,都是一位极具争议的人物。有人认为他不如其父。也有人认为他在羸弱的蜀国中,已经尽到自己的职责。今天,我们就从诸葛瞻说的名言中,来细细看看他的为人。
一、由于诸葛亮在蜀汉拥有极高的声望,因此人们对诸葛瞻也是爱屋及乌,说这诸葛武侯的儿子肯定差不了,
此谓“以美声溢誉,有过其实”,百姓们因追思诸葛亮,才把各种好政策都归功于诸葛瞻所为,这也符合情理事实。
而拥有此父荫的诸葛瞻其实也会常说:
“吾自幼心怀父戒”
,这父戒指的便是诸葛亮的《诫子书》中的名句“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这也是诸葛亮在公元234年写给八岁的诸葛瞻的。
二、但要说诸葛瞻的生平,最经典的一句莫过于这句
“吾有三罪,未能,除黄皓治伯约守国土”。
这段话出自于唐代的元和郡县图志,其诸葛瞻原话是说,
吾内不除黄皓,外不治姜维,进不守江油
。接下来就细细说明这三罪,
1.黄皓是靠阿谀奉承上位,总揽朝纲的大太监,但在初期,诸葛瞻为了除姜维,其实是联手黄皓制约姜维。没想到却因此座大了黄皓。此谓一罪。
2.姜维连年北伐,诸葛瞻认为姜维好战无功,他认为自己没有很好制约姜维,致使蜀国疲弊,此谓二罪。
3.进不守江油,便是指公元263年冬天,魏国征西将军邓艾奇袭殷平,攻陷绵竹一事。这也是诸葛瞻生前的最后一战。
勿论诸葛瞻三罪是否真的成立,即便大家都会觉得诸葛瞻近黄皓而远姜维对蜀国的祸害更大,但诸葛瞻还是一个值得尊敬的人,
司马炎曾对其评价,
“诸葛亮在蜀尽其心力,其子瞻临难而死天下,之善意也。”
而罗贯中也评价诸葛瞻说,
“智谋虽不服微主,忠义真堪继武侯。古往今来多少泪,行人,哀怨哭坟秋。”
那么,你认为诸葛瞻算是虎父犬子吗?可以一起在评论区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