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如果邓艾劝降时,诸葛瞻投降,他真有可能被封王吗?

如果邓艾劝降时,诸葛瞻投降,他真有可能被封王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斯基栀子 访问量:2085 更新时间:2024/1/17 0:41:53

公元263年八月,司马昭召集四方之兵共计十八万,分三路征讨蜀汉。当时邓艾率领三万多人为西路军,出狄道向甘松、沓中以进攻姜维诸葛绪率三万多人马为中路军,自祁山向武街、阴平之桥头,以切断姜维后路,钟会率领主力十余万人为中路军,兵分三路分别从斜谷、骆谷、子午谷进军汉中。由于此前姜维错误的防守措施,导致魏军向蜀地发起全面进攻后,蜀汉的军队没能将魏军阻挡在汉中之外,而是直接退至汉乐二城驻守,再加上关城的蒋舒投降,导致除了柳隐坚守的黄金城与汉乐二城外,汉中多数据点已被攻克。而姜维在引开诸葛绪,成功从沓中逃脱后,他没办法回到汉中指挥,只能与增援的廖化等人一同奔赴剑阁,利用剑门关的地利优势,阻挡钟会的大军。

当时钟会大军被阻挡在剑阁外,由于剑阁是通往成都的主要通道,无法放弃,但此时大军前进不得,加上孤军深入的魏军运粮不便,钟会就有了退兵的打算。就在此时,邓艾提出可偷渡阴平的计策,他当即亲率军队从阴平小道出发,一路凿山通道,造作桥阁终于通过了阴平险道,到达江油,此时江油守将马邈见魏军忽然出现,竟不战而降,邓艾的军队就此获得了绝对的主动权。在此之后,邓艾来到绵竹,与诸葛瞻对峙。当时邓艾遣使致书诸葛瞻劝降,称如果诸葛瞻投降,可表诸葛瞻为琅琊王。要知道当时司马昭才刚刚晋位为晋公,那如果当初诸葛瞻真的投降了,他真的能被封王吗?

或许有人认为,邓艾这么说,不过是为了争取到更多的有生力量,以更大的优势剿灭蜀汉。毕竟当时诸葛瞻手中的军队,就是蜀汉最后的机动兵力了,而且只要绵竹一破,成都近在眼前,如此大功就在眼前,邓艾自然什么话都能说出来,至于能不能实现,邓艾或许没有考虑过。但实际上,邓艾并不是嘴上说说就完事了,他是真的打算表诸葛瞻为王,只不过这个人并不是抵抗到底,就此战死的诸葛瞻,而是在邓艾还没攻入成都时,就主动投降了的刘禅。在刘禅投降后,邓艾上奏朝廷,希望能表刘禅为扶风王,也就是说,如果当时诸葛瞻真的投降了,邓艾真的会表诸葛瞻为琅琊王。

但邓艾这样上表,但并不代表司马昭会同意,毕竟这个时候,司马昭也才刚刚晋位为晋公,连晋王都不是,如果司马昭脑子一热,就批准了邓艾的表奏,等到刘禅以扶风王的身份进入洛阳时,身为晋公的司马昭要以如何的礼数面对刘禅呢?不难看出,即便到了这个时候,邓艾还认为他自己是魏国的臣子,而他忠于司马氏的概念太浅了,政治敏感度也不足,这才导致了后来悲剧的发生。

不难看出,即便是蜀汉灭亡之后,邓艾还表奏刘禅为扶风王,那在伐蜀之战胜负未定时,邓艾表诸葛瞻为琅琊王,以诱使手握大军的诸葛瞻投降也是可以理解的事情。哪怕在绵竹之战后,刘禅再坚持几天,只怕邓艾也难以支撑,更何况在绵竹之战前,诸葛氏在蜀汉的威望极大,如果诸葛瞻能带头降魏,蜀汉基本就能宣告死亡了,在这样的情况下,邓艾自然舍得抛出一个琅琊王的诱饵了。

笔者认为,在邓艾派使者劝降诸葛瞻,并打算表诸葛瞻为琅琊王时,邓艾是真心诚意的,只不过考虑到当时司马昭不过是公,连王都还不是,因此即便当时诸葛瞻投降,他也会和刘禅一样,暂时做不成王。

标签: 邓艾蜀汉姜维刘禅钟会三国诸葛瞻司马昭

更多文章

  • 诸葛亮的儿子比不上司马懿的儿子?把司马师和诸葛瞻互换一下

    历史解密编辑:琳子乐园标签:诸葛亮,司马懿,诸葛瞻,司马师,邓艾,曹魏

    三国时期的谋士谁最厉害呢?有人说是蜀汉的诸葛亮,他夜观天象、草船借箭都是人们津津乐道的典故。还有的人则认为是曹魏的司马懿,这人足智多谋各种鬼点子对比起诸葛亮来也当仁不让。当爹的争不出个高下来,儿子辈却胜负已分,多数人都认为诸葛瞻不如司马师,结合史料来看确实如此,将二人的功绩罗列出来一对比,所有人都能

  • 姜维的三个政敌——诸葛瞻、董厥、樊建,他们的历史形象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搜狐说娱乐标签:姜维,董厥,樊建,诸葛瞻,蜀汉,诸葛亮

    姜维这个人物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他身上带有非常浓重的浪漫主义色彩,明知道事不可为还要去做,哪怕蜀汉灭亡后也要找机会复国,最后死于复国的计划中。刘备集团或者蜀汉初期也是带有一些浪漫色彩的,但是随着北伐事业的长期停滞,蜀汉国力的日渐衰退,蜀汉又逐渐回归现实。在蜀汉后期,主战派和反战派的对抗非常激烈。姜维肯

  • 刘禅后期为何要重用诸葛瞻,是看重他的才华,还是诸葛亮的缘故?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侦查号标签:刘禅,诸葛亮,诸葛瞻,蜀汉,姜维,曹操

    刘禅后期为何要重用诸葛瞻,是看重他的才华,还是诸葛亮的缘故?我们都知道,在三国的蜀汉政权,刘备去世之后这个最高的权利就是把控在诸葛亮的手中,可以说在这个时候诸葛亮就是蜀汉实际的一把手,也就是行政和军队一把抓,当然诸葛亮没有政治野心,否则的话可能就是第二个曹操了,在诸葛亮去世之后,这个蜀汉政权先后经历

  • 诸葛瞻三句话,每句都影响着蜀国发展。

    历史解密编辑:清晨的粥又可温标签:姜维,蜀国,黄皓,蜀汉,邓艾,魏国,古蜀,诸葛瞻,诸葛亮,史说三国

    诸葛瞻是诸葛亮的儿子,在整个三国时期,都是一位极具争议的人物。有人认为他不如其父。也有人认为他在羸弱的蜀国中,已经尽到自己的职责。今天,我们就从诸葛瞻说的名言中,来细细看看他的为人。一、由于诸葛亮在蜀汉拥有极高的声望,因此人们对诸葛瞻也是爱屋及乌,说这诸葛武侯的儿子肯定差不了,此谓“以美声溢誉,有过

  • 诸葛亮是神一样的人物,为什么他的儿子诸葛瞻却名不副实?

    历史解密编辑:不痒不趣标签:诸葛亮,诸葛瞻,姜维,邓艾,刘禅

    诸葛亮是神一样的人物,没有想到,他的儿子诸葛瞻,志大才疏,名不副实,最终葬送了蜀国。诸葛亮46岁时才生儿子诸葛瞻。等到诸葛瞻8岁时,十分聪明可爱。但诸葛亮担心儿子过于早熟,成不了大器。临死之前,还为他写了《戒子书》。诸葛亮死后,诸葛瞻承袭武乡侯。凭着父亲的威望和自己的聪明才智,诸葛瞻一步步爬到了蜀国

  • 蜀汉的最后一战,邓艾击败诸葛瞻,成功消灭蜀国!

    历史解密编辑:乐享盖生活标签:邓艾,诸葛瞻,蜀汉,姜维,钟会,诸葛亮

    公元260年,司马昭弑杀了皇帝曹髦。诚然,这导致曹魏皇室的虚弱暴露无遗。不过,不管怎么样,弑杀皇帝的行为,还是让司马昭承受了比较大的压力,甚至连司马昭的叔叔司马孚,都表达了自己的不满。因此,在曹髦被杀后,司马昭希望建功立业,以此打消人们的非议。于是,在蜀汉和东吴之间,司马昭决定先对蜀汉用兵,这一方面

  • 魏灭蜀之战中:姜维竭尽全力,诸葛瞻却犯了大错!

    历史解密编辑:行走的荷尔标签:姜维,诸葛瞻,蜀汉,邓艾,钟会,诸葛亮,大军,曹魏,魏灭蜀之战,三国

    公元263年8月,掌握魏国大权的司马昭决定向蜀汉发动战争,派遣钟会、邓艾、诸葛绪三路攻蜀。蜀将姜维、廖化率军以剑阁(今四川剑阁)险道为屏障,阻击魏军主力。在魏灭蜀之战中,魏征西将军邓艾趁两军主力相持之际,率偏师出奇兵,行大纵深迂回穿插,绕过蜀军的正面防御,直捣蜀汉都城成都,创造了中国战争史上著名的奇

  • 平民出身的邓艾偷渡阴平,一举消灭诸葛瞻父子

    历史解密编辑:清川知行标签:邓艾,诸葛瞻,蜀汉,关羽,张飞,刘禅

    公元263年,平民出身的邓艾偷渡阴平,一举消灭诸葛瞻父子,兵临成都。惊慌失措的刘禅在投降派谯周的力举之下举城投降,结束了维持43年的蜀汉政权。刘备,关羽和张飞辛苦大半辈子创下的基业就这样拱手让于人,令无数后世之人叹息不已。那么作为当初一起同甘共苦,打天下的张飞后代和关羽后代在这场风云际会中结局如何呢

  • 诸葛亮为何要把兵法传授姜维?而不是诸葛瞻?29年后,发现真高明

    历史解密编辑:地宫丝绒标签:诸葛亮,姜维,诸葛瞻,钟会,邓艾

    常言道:“子承父业”,然而,三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卧龙先生他却偏偏不把自己一生的本事,包括兵法、阵法等东西交给自己唯一的儿子诸葛瞻。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其实,除了年龄问题,还有很多原因。到底年龄,当诸葛亮病死五丈原时,他的儿子诸葛瞻刚好满8岁,如果身在现代也就是刚好在上小学二年级左右。试问,

  • 诸葛亮死后,诸葛瞻的儿子并不姓诸葛,而是姓“护”

    历史解密编辑:让风替我保密标签:诸葛亮,诸葛瞻,蜀汉,司马昭,司马师,丞相

    秦昭王元年(公元前255年)始发兵讨伐蜀汉。司马昭乘机夺取雍齿的军事政权,进而控制曹魏宗族、文臣武将与百姓。秦昭王四年(公元前255年)三月,蜀将张出兵讨伐秦国。蜀汉势力经过几年的发展,在南陈、西晋和东晋的相继夹击下,早已溃不成军。为了防范前来讨伐的秦国,蜀汉丞相诸葛亮采用了诸葛亮的统一方针,设置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