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斯和韩非是同学,韩非出使秦国,李斯为什么要谋害他?

李斯和韩非是同学,韩非出使秦国,李斯为什么要谋害他?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历史有料吧 访问量:3191 更新时间:2023/12/28 0:26:05

公元前233年,著名法家韩非奉韩王之命出使秦国。他一路风尘仆仆地来到咸阳,受到了秦王政的盛情款待。可没过多久,韩非突然被投入监狱,随后又接到李斯派人送来的毒药,终于含恨归天。

两国相交,不斩来使,这是千古名训。然而,韩非这位先秦法家的集大成者恰恰因出使而丧命,并且是死在他的同学李斯手下,实在令人震惊。

为什么李斯要谋害韩非?

一、李斯早在荀况门下时,李斯就有了害非之心。

有人从嫉贤妒能来理解这场公案,认为早在就学于儒学大师荀况门下时,李斯就有了害非之心,因为他常常“自以为不如非”。当李斯努力奔波于仕途的时候,韩非在法家理论上有了相当的建树。

二、李斯负命出使韩国失败,觉得是韩非从中作梗。

韩非继承商鞅的“法”,申不害的“术”和慎到关于“势”的思想建立了一套以法治为核心、适应新兴古代封建中央集权的政治学说。其《孤愤》、《五蠹》等著作,观点新颖,论证充分,词章灿烂,深得时人喜好。据说韩非著作传至秦国,秦王政读后推崇备至,感叹道:“嗟乎!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后来,李斯负命出使韩国,打算迫韩割地称臣、结果不仅未见到韩王,连送上的文书也石沉大海,不得不怏怏而回。李斯认为这次无功而返,一定是韩非从中作梗,就更增添了几分对韩非的怨恨。

三、李斯担心韩非被秦王重用而取代了自己的地位。

当韩非入秦受到秦王政的礼遇时,李斯不仅感到颇不自在,而且更担心韩非被秦王重用而取代了自己的地位,所以他抛却了同学情谊,与姚贾合谋陷害韩非。

他们说,韩非是韩国的贵族公子,如果秦国用他,他的行动必然“为韩,不为秦”,等于秦国养了个内奸。如果放他回韩国,又怕他将来施展才能危害秦国利益,不如找借口杀了他。他们的这番谗言,决定了韩非的悲剧命运。

李斯真的是因为嫉妒韩非才谋害他吗?

其实,李斯决意杀韩非,并不只是因为嫉妒,而主要在他们代表着不同统治者的不同利益。李斯因羡慕“仓中鼠”而师从荀况,学成后西游入仕秦国,全力鼎助秦王统一中国之举。针对韩国地处“天下之中”的显要战略位置,他提出了“请先取韩以恐他国”的进攻策略。而韩非正是在获悉这信息后出使来到秦国的。

他向秦王历述30多年来韩秦皆兄弟之国,于情于理都不应灭韩。何况韩入贡秦国,地位已和郡县无异,实在没有必要劳烦秦国大军征讨;与此同时,韩非又声称韩国上下同仇敌忾,“修守备,戒强敌,有蓄积”已作好随时迎击一切来犯之敌的准备;并且分析说,一旦韩国与秦军开战,,魏国必来援助,两国联合足可抵挡秦军。而赵囡则可能趁机与齐国合谋,从侧面攻秦。如此一来,秦就会陷入多面受敌的境地,形势必然十分凶险。所以,替秦国考虑,秦最好派人出使燕国,用重金贿赂其执政大臣,向他们阐明赵国对秦国的欺侮;同时可以与魏国互换人质以示彼此信任。这样,秦国可以放心攻赵,到时候我们韩国再派军助阵,赵与齐即使结为统一战线,也就不必担忧了。

这实际上是韩非引强秦攻强赵,使其彼此削弱以便最终存韩的计谋。李斯一针见血地指出:韩非“辩说属辞,饰非诈谋,以钓利于秦,而以韩利窥陛下。”考虑到韩非才华卓绝,其文章又颇富感染力,为避免秦王受其诱惑而影响统一大业,李斯不得不对昔日的同窗动了杀机。

韩非入秦,不但旨在破坏李斯计划,而且还对秦国进行反间活动。当时,姚贾正受秦王之命携巨资游说各国,行贿那些掌权的文武大臣,使诸侯国不能结成统一的反秦阵线,成效显著。然而,韩非却反诬姚贾“以王之权,国之宝,外自交于诸侯”,请秦王严加追究。秦王如不是召来姚贾细心查问,险些中了韩非的反间计。经此事后,姚贾也怨恨韩非无中生有,几乎弄得他身败名裂,所以也积极与李斯合谋,把韩非送上死路。

由此可见:所谓李斯“谋害”韩非,实是战国末期诸侯国之间政治斗争的产物。韩非站在六国旧贵族的立场上,竭力阻扰秦国统一天下,终于落得个被迫吞药而亡的下场。

标签: 李斯韩非秦国秦王

更多文章

  • 李斯缘何背叛秦始皇,坏就坏在赵高那张嘴上

    历史解密编辑:不胖的胖子呦呦标签:李斯,嬴政,赵高,秦国,扶苏,丞相,秦朝,先秦,秦始皇,汉高祖刘邦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巡游至原赵地的沙丘宫时,病势突起。自知大限将至的嬴政,匆匆留下让扶苏到咸阳主持自己死后丧礼的遗诏后,还来不及做进一步的权力交接安排,便撒手离开了由他亲手统一的大秦帝国。此时,整个帝国上下,知晓皇帝死讯的唯有丞相李斯、中车府令赵高。身怀野心、浸淫秦廷政治多年的宦官赵高,敏锐得感觉

  • 李斯篡改秦皇遗诏?2009年北大收藏的汉简,颠覆了史记记载!

    历史解密编辑:以史为鉴标签:李斯,秦皇,嬴政,秦二世,赵高,丞相

    大家好,我是以史为鉴。秦始皇作为中国历史上有史以来的第一位皇帝,他的生平故事一直以来就都是学者研究的重点。尤其是在秦始皇去世后,丞相李斯和中车府令赵高是否真的伪造秦始皇遗诏,废扶苏,立幼子胡亥为帝,可以说是千古迷案。两千多年来,国人都是根据司马迁《史记》中的记载,把丞相李斯和中车府令赵高当作两个大奸

  • 李斯的功与过:太贪恋权力的人,往往都没有好下场

    历史解密编辑:每日看点啥标签:李斯,赵高,秦二世,秦国,嬴政,秦王

    李斯,以一客卿,一“外国人”的身份,获得了嬴政的赏识和信任,最终,坐上了秦国丞相之位。可见,其能力非常人能比,也可证明其“所言”深合这位始皇帝之意。接下来,我们一起看看李斯的生平事迹。一、君臣离间计,得嬴政另看。李斯,楚上蔡人,师从荀子。早年为郡小吏,不甘平庸,来秦谋出路。嬴政为王后,李斯抓住机会,

  • 赵高颠倒黑白,秦二世竟将李斯腰斩!

    历史解密编辑:风牛马不相及标签:李斯,赵高,丞相,陈胜,先秦,秦二世,春秋战国,秦始皇嬴政

    胡亥,秦始皇第十八子。秦始皇病死后,秘不发丧,在赵高和李斯帮助下,杀死兄弟姐妹二十余人,并逼死扶苏,从而登上皇位,即秦二世。秦二世即位后,朝廷中的大小事情他都交给赵高处理。虽然四处反秦队伍风起云涌,赵高却报喜不报忧。一天,秦二世正在阿房宫享乐,外面传来了通报声:“丞相李斯觐见。”秦二世有些不高兴了。

  • 李斯为何会背叛嬴政?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李斯,嬴政,秦国,赵高,秦王,周朝,先秦,吕不韦,秦始皇,春秋战国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中国的朝代就是秦朝。秦国本是贫瘠的小国,通过卫鞅变法及施政强兵,才逐渐超越其他诸国,变成春秋时期的第一强国。这是几代秦国人的努力才有的结果,也为之后秦嬴政一统天下埋下伏笔。统一是秦国每一代君王共同的理想,朝着这个目标而努力必然会有意想不到的结果。因为秦国本身处在相对贫瘠的地理位置

  • 李斯在狱中,为何不喊冤?赵高用了一招,李斯无奈认罪!

    历史解密编辑:文史大伽秀标签:李斯,赵高,扶苏,皇帝,先秦,秦二世,书法家,春秋战国,秦始皇嬴政

    大家都知道,李斯才华横溢,治国有道,帮助秦始皇一统了天下,但在秦始皇死后,却为了一己私利,伙同赵高篡改诏书的行为,又让人不齿。总体而言,这是一个让人爱恨交加之人!西元前210年,秦始皇第六次巡游,来到河北沙丘之地时,秦始皇病逝。在临死之前,秦始皇留下诏书:遗诏令公子扶苏主持葬礼,意即使之返都即位。然

  • 李斯堂堂丞相,为什么斗不过一个宦官赵高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李斯,赵高,丞相,秦二世,嬴政,扶苏

    兼并天下以后,秦始皇陷入了极度的膨胀之中,他认为自己功盖三皇五帝,人间的事情没有什么是他摆不平的。死亡,终究是上天对一个自负者最大的嘲讽,秦始皇的膨胀已经不再限于人间,他试图逆天改命,试图长生不死,试图永远统治着亿兆百姓。所以,大秦朝的官员,没有一个人敢在他面前提到死亡,也没有一个人敢劝他早立太子。

  • 一代名相李斯为何会败于阉宦赵高?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档案笔记标签:李斯,赵高,嬴政,丞相,扶苏,秦朝,秦二世,书法家,春秋战国,汉高祖刘邦

    一代名相李斯为何会败于阉宦赵高?提起李斯,很多人可能并不熟悉,可要是提起他的主子——秦始皇,那可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而秦始皇之所以能够统一六国、荡平天下,李斯功不可没。李斯是荀子的学生,他协助秦王,统一车轨、文字、货币、度量衡,建立中央专制统治,影响中国两千余年,功勋千秋;而赵高做了什么?培养了一

  • 李斯和韩非: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历史解密编辑:瞬间懵懂标签:韩非,李斯,嬴政,秦国,齐国,秦王

    屌丝的逆袭和贵族的奋斗。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明师指路。在古代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当中,一般人如果是想要出人头地,最踏实的办法就是拜入名师的门下掌握真才实学。荀子,作为万世师表孔圣人的再传弟子,他的知名度,无论是在当时还是后世,那都是非常高的,他的性恶论影响百代,他的劝学篇文要千古。因此荀

  • 旅英青年钢琴家李斯倩:不追爆款,艺术之路需“小火慢炖”

    历史解密编辑:华闻周刊标签:小火,音乐,李斯倩,演奏家,钢琴家

    编者按近年来,随着中英两国交往不断增加,中国来英留学人数不断攀升,在英华人数量也越来越多。据中国驻英国大使馆2021年5月发布的数据称,英国的华侨华人总数约为70万人,占英国总人口的1%,是继印巴裔、非洲裔之后的第三大少数族裔。与此同时,在英华人的职业也越来越多元化。他们中有业余时间在英国当志愿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