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秦代李斯的礼法思想—礼法结合思想的萌芽状态

秦代李斯的礼法思想—礼法结合思想的萌芽状态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八卦爱豆秀 访问量:3175 更新时间:2024/1/25 8:19:38

中国古代礼法思想大致可分作三个时期。正如杨鸿烈先生所言:“吴经熊博士《唐以前法律思想的发展》一文曾有说:“唐以前法律思想大致可分作三个时期:第一时期——礼治时期——法律和道德混合时期(纪元前五世纪以前);第二时期——法治思想——法律和道德分离时期(前四世纪至前三世纪末叶);第三时期——礼法调和之思想——法律和道德重合时期(前二世纪到后七世纪);

杨鸿烈先生对吴经熊博士的话还有补充,他说:“惟按这时期不限于后七世纪的唐朝为止,实应延展至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开始的清代光绪末年。”可见,秦至西汉中期的礼法思想正处在法与礼分离之后,法治思想开始抬头,并最终占据主导地位,逐步发展到礼法调和之思想的关键转折期。

研究思想史,研究的对象既可是个人的思想,也可是时代的思想。以秦至西汉中期的政论家和思想家个人的思想作为西汉中期礼法思想研究的对象。

实际上,在礼制与法制两大社会控制系统如何运作以维持社会的和谐稳定,以及礼治与法治两套治国方略和手段如何运用以保证统一的封建帝国长治久安的问题上,秦至西汉中期的政论家和思想家们进行了艰苦的理论探索。

从秦王朝的李斯到汉初的叔孙通、陆贾、贾谊,再到西汉中期的董仲舒,秦至西汉中期的礼法在思想理论层面呈现出一种“混一性”的动态发展状态。礼法思想在秦至西汉中期“混一性”动态发展的核心脉络就是:礼法结合思想从萌芽或胚胎状态,逐步发展到幼苗或婴儿状态,最终发展到成人状态。

李斯是秦代著名的政治家和思想家。在秦代短暂的历史中,在政治史和思想史上对后世产生影响最重要的历史人物就是李斯。所以,研究秦代的礼法思想,不可避免地要以李斯的礼法思想作为研究的主要对象。

长期以来,史学界一直认为李斯是法家思想实践的代表人物,认为其思想是纯法家思想。实际上,在李斯的思想中,已显示出了法家思想和儒家思想结合的迹象。从荀子与李斯的师从关系来看,这一点不难理解。李斯是荀子的学生,而荀子是战国时代最后一位大儒。荀子力倡以礼为主,礼法结合的治国理念。作为荀子的学生,李斯不可能不受荀子的影响。

王亚南在《中国官僚政治研究》一书中,对李斯与儒学的关系有一段论述:“李斯师事荀卿,渊源孔孟,其所建议创制,大体皆本儒家精神,而对于默百家、倡儒术,未肯公然主张,而必留待汉武帝董仲舒君臣去做,谅不是为了避讳,乃是由于统治经验不够。”王先生在此虽然夸大了李斯思想中的儒家思想成分,但我们可以肯定,李斯思想中或多或少含有儒家思想成分。

由于李斯直接留下来的作品很少,也没有专门的理论著述,所以研究李斯的思想比较困难。研究李斯思想的主要史料依据是《史记傣始皇本纪》和《史记·李斯列传》对李斯的著述言论和活动的记载。

我们首先依据李斯的思想轨迹看看李斯思想中的儒家思想成分。秦始皇十年(前237年),李斯思想中儒家思想的痕迹。其中等思想显然属于儒家思想。后来“赵高案治李斯”,李斯受赵高陷害,“居图圈中”,在狱中对秦二世胡亥的政治作出了批评。

可见,李斯对二世胡亥的批评所持标准又回到儒家的轨道,其中蕴含了李斯儒家思想的成分。紧接着李斯在狱中向二世胡亥上了最后一道奏书,在这篇名为认罪实为表功的上书中,李斯列举了自己的七大功劳。其中第三、第四和第七这三条都是儒家思想的体现。

由此可见,从李斯的思想轨迹中,我们可窥见到李斯思想中的儒家思想成分。但李斯思想的主流与核心仍然是法家思想,儒家思想只是其以法家思想为主流和核心的思想体系的边缘构成。

研究李斯的主流思想—法家思想,不能像研究商鞍、韩非的法家思想那样容易,因为商鞍和韩非都有留存后世的理论著述,商鞍有《商君书》,韩非有《韩非子》,而李斯没有。我们只有从司马迁的《史记》中去寻找史料依据。通过考察,我们可发现,法家思想贯穿李斯思想之始终。

秦始皇十年(前237年),李斯在其《谏逐客书》中有言,由此可见李斯极其推崇商君之法。秦始皇三十四年(前213年),李斯给秦始皇上了一封奏书,李斯在此奏书中认为搞“私学”的人“道古害今”,“虚言乱实”,“非法教之制”,如不禁止,势必导致“主势降乎上,党与成乎下”的严重后果,建议焚书,强制人们“以吏为师”。这集中体现了李斯“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禁绝私学”的法家思想。

到秦二世胡亥即位后,李斯的法家思想发展到“行督责之术”的法家思想。在给二世胡亥的上书中,李斯极力倡言。同时,李斯极力推崇申不害的“责实”思想,反对国君为人民操劳,要求人民效忠国君,李斯还极力推崇韩非的的思想,主张严刑峻法,轻罪重罚,认为明主圣王能久处尊位,在于能“行督责之术”。

可见,李斯非常推崇申、韩之术和商君之法,所谓“法修术明而天下乱者,未之闻也”。李斯在给二世胡亥的上书中,对儒家的仁义之说提出了批评。

通过以上对李斯思想中的儒家思想成分和法家思想的分别考察,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在李斯的思想轨迹中,儒家思想和法家思想自始自终都矛盾地混合在一起,但矛盾的主要方面是法家思想,次要方面是儒家思想,而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

所以李斯的思想是以法家思想为主流和核心,以儒家思想为边缘构成的法家思想,并非单纯的法家思想。正是从这点出发,我们说礼法结合思想在秦代李斯身上已初见端倪,只是这时的礼法结合思想还处在萌芽或胚胎状态。

标签: 李斯法家儒家嬴政韩非荀子

更多文章

  • 李斯和韩非是同学,韩非出使秦国,李斯为什么要谋害他?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有料吧标签:李斯,韩非,秦国,秦王

    公元前233年,著名法家韩非奉韩王之命出使秦国。他一路风尘仆仆地来到咸阳,受到了秦王政的盛情款待。可没过多久,韩非突然被投入监狱,随后又接到李斯派人送来的毒药,终于含恨归天。两国相交,不斩来使,这是千古名训。然而,韩非这位先秦法家的集大成者恰恰因出使而丧命,并且是死在他的同学李斯手下,实在令人震惊。

  • 李斯缘何背叛秦始皇,坏就坏在赵高那张嘴上

    历史解密编辑:不胖的胖子呦呦标签:李斯,嬴政,赵高,秦国,扶苏,丞相,秦朝,先秦,秦始皇,汉高祖刘邦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巡游至原赵地的沙丘宫时,病势突起。自知大限将至的嬴政,匆匆留下让扶苏到咸阳主持自己死后丧礼的遗诏后,还来不及做进一步的权力交接安排,便撒手离开了由他亲手统一的大秦帝国。此时,整个帝国上下,知晓皇帝死讯的唯有丞相李斯、中车府令赵高。身怀野心、浸淫秦廷政治多年的宦官赵高,敏锐得感觉

  • 李斯篡改秦皇遗诏?2009年北大收藏的汉简,颠覆了史记记载!

    历史解密编辑:以史为鉴标签:李斯,秦皇,嬴政,秦二世,赵高,丞相

    大家好,我是以史为鉴。秦始皇作为中国历史上有史以来的第一位皇帝,他的生平故事一直以来就都是学者研究的重点。尤其是在秦始皇去世后,丞相李斯和中车府令赵高是否真的伪造秦始皇遗诏,废扶苏,立幼子胡亥为帝,可以说是千古迷案。两千多年来,国人都是根据司马迁《史记》中的记载,把丞相李斯和中车府令赵高当作两个大奸

  • 李斯的功与过:太贪恋权力的人,往往都没有好下场

    历史解密编辑:每日看点啥标签:李斯,赵高,秦二世,秦国,嬴政,秦王

    李斯,以一客卿,一“外国人”的身份,获得了嬴政的赏识和信任,最终,坐上了秦国丞相之位。可见,其能力非常人能比,也可证明其“所言”深合这位始皇帝之意。接下来,我们一起看看李斯的生平事迹。一、君臣离间计,得嬴政另看。李斯,楚上蔡人,师从荀子。早年为郡小吏,不甘平庸,来秦谋出路。嬴政为王后,李斯抓住机会,

  • 赵高颠倒黑白,秦二世竟将李斯腰斩!

    历史解密编辑:风牛马不相及标签:李斯,赵高,丞相,陈胜,先秦,秦二世,春秋战国,秦始皇嬴政

    胡亥,秦始皇第十八子。秦始皇病死后,秘不发丧,在赵高和李斯帮助下,杀死兄弟姐妹二十余人,并逼死扶苏,从而登上皇位,即秦二世。秦二世即位后,朝廷中的大小事情他都交给赵高处理。虽然四处反秦队伍风起云涌,赵高却报喜不报忧。一天,秦二世正在阿房宫享乐,外面传来了通报声:“丞相李斯觐见。”秦二世有些不高兴了。

  • 李斯为何会背叛嬴政?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李斯,嬴政,秦国,赵高,秦王,周朝,先秦,吕不韦,秦始皇,春秋战国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中国的朝代就是秦朝。秦国本是贫瘠的小国,通过卫鞅变法及施政强兵,才逐渐超越其他诸国,变成春秋时期的第一强国。这是几代秦国人的努力才有的结果,也为之后秦嬴政一统天下埋下伏笔。统一是秦国每一代君王共同的理想,朝着这个目标而努力必然会有意想不到的结果。因为秦国本身处在相对贫瘠的地理位置

  • 李斯在狱中,为何不喊冤?赵高用了一招,李斯无奈认罪!

    历史解密编辑:文史大伽秀标签:李斯,赵高,扶苏,皇帝,先秦,秦二世,书法家,春秋战国,秦始皇嬴政

    大家都知道,李斯才华横溢,治国有道,帮助秦始皇一统了天下,但在秦始皇死后,却为了一己私利,伙同赵高篡改诏书的行为,又让人不齿。总体而言,这是一个让人爱恨交加之人!西元前210年,秦始皇第六次巡游,来到河北沙丘之地时,秦始皇病逝。在临死之前,秦始皇留下诏书:遗诏令公子扶苏主持葬礼,意即使之返都即位。然

  • 李斯堂堂丞相,为什么斗不过一个宦官赵高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李斯,赵高,丞相,秦二世,嬴政,扶苏

    兼并天下以后,秦始皇陷入了极度的膨胀之中,他认为自己功盖三皇五帝,人间的事情没有什么是他摆不平的。死亡,终究是上天对一个自负者最大的嘲讽,秦始皇的膨胀已经不再限于人间,他试图逆天改命,试图长生不死,试图永远统治着亿兆百姓。所以,大秦朝的官员,没有一个人敢在他面前提到死亡,也没有一个人敢劝他早立太子。

  • 一代名相李斯为何会败于阉宦赵高?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档案笔记标签:李斯,赵高,嬴政,丞相,扶苏,秦朝,秦二世,书法家,春秋战国,汉高祖刘邦

    一代名相李斯为何会败于阉宦赵高?提起李斯,很多人可能并不熟悉,可要是提起他的主子——秦始皇,那可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而秦始皇之所以能够统一六国、荡平天下,李斯功不可没。李斯是荀子的学生,他协助秦王,统一车轨、文字、货币、度量衡,建立中央专制统治,影响中国两千余年,功勋千秋;而赵高做了什么?培养了一

  • 李斯和韩非: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历史解密编辑:瞬间懵懂标签:韩非,李斯,嬴政,秦国,齐国,秦王

    屌丝的逆袭和贵族的奋斗。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明师指路。在古代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当中,一般人如果是想要出人头地,最踏实的办法就是拜入名师的门下掌握真才实学。荀子,作为万世师表孔圣人的再传弟子,他的知名度,无论是在当时还是后世,那都是非常高的,他的性恶论影响百代,他的劝学篇文要千古。因此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