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汉初风云:季布季心气盖关中,周勃蒙冤狱吏献计

汉初风云:季布季心气盖关中,周勃蒙冤狱吏献计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慢聊的历史 访问量:4996 更新时间:2024/1/2 4:51:18

汉初风云:季布季心气盖关中,周勃蒙冤狱吏献计

前元四年(公元前176年),丞相灌婴病逝,汉文帝升任御史大夫张苍为丞相,且召河东太守季布进京,欲拜为御史大夫。季布自中郎将出守河东,河东百姓却也悦服。当时,有个曹邱生,与季布同为楚人,流寓长安结交权贵,宦官赵谈常与往来,就是窦皇后兄长窦长君亦相友善,曹邱生借势敛钱,招权纳贿。季布虽未识曹邱生,姓名却是熟悉,因闻曹邱生所为不合,特致书窦长君,叙述曹邱生劣迹劝他勿与结交。窦长君得书后,正在将信将疑,恰巧,曹邱生来访窦长君,自述归意,并请窦长君代作一书,向季布介绍。窦长君微笑:“季将军不喜足下,愿足下毋往!”曹邱生道:“仆自有办法,说动季将军,只要得足下一书,为仆先容,仆方可与季将军相见哩。”窦长君不便峻拒,乃泛泛的写了一书,交与曹邱生。曹邱生归至河东,先遣人持书投入,季布展开一看不禁大怒,既恨曹邱生,复恨窦长君,两恨交并,便即盛气待着。俄而,曹邱生进来,见季布怒容满面,却毫不畏缩,意向季布长揖道:“楚人有言: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足下虽有言必践,但有此盛名,也亏得旁人揄扬。仆与足下同是楚人,使仆为足下游誉,岂不甚善,何必如此拒仆呢!”季布素来好名,一听此言,不觉转怒为喜,即下座相揖,延为上客。留馆数月给他厚赆,曹邱生辞别季布归楚,复由楚入都替他扬名,得达主知。汉文帝乃将季布召入有意重任,忽又有人入毁季布,说他好酒使气,不宜内用,转令文帝起疑,踌躇莫决。季布寓京月余,未得好音,乃入朝进奏道:“臣待罪河东,想必有人无故延誉,乃蒙陛下宠召。今臣入都月余,不闻后命,又必有人乘间毁臣。陛下因一誉赐召,一毁见弃,臣恐天下将窥见浅深,竞来尝试了。”文帝被他揭破隐衷,却也自惭,半晌方答道:“河东是我股肱郡,故特召君前来略问情形,非有他意。今仍烦君复任,幸勿多疑。”季布乃谢别而去。

惟季布有弟季心,亦尝以任侠著名,见有不平事件,辄从旁代谋替人泄忿。偶因近地土豪武断乡曲,由季心往与理论,土豪不服,季心竟把他杀死,避匿袁盎家中。袁盎方得文帝宠信,即出与调停,不致加罪,且荐为中司马。因此季心以勇闻,季布以诺闻。相传季布季心,气盖关中,便是为此。

话说绛侯周勃,自免相就国后,约有年余,每遇河东守尉,巡视各县,往往心不自安,披甲相见,两旁护着家丁,各持兵械,似乎有防备不测的情形。这叫做心劳日拙。河东守尉,未免惊疑,就中有一个促狭人员,上书告讦,竟诬称周勃谋反。文帝已阴蓄猜疑,见了告变的密书,立谕廷尉张释之,叫他派遣干员,逮周勃入京。张释之不好怠慢,只得派吏赴绛邑,会同河东守季布往拿周勃。季布亦知周勃无反意,惟因诏命难违,不能不带着兵役,与朝吏同至绛邑,往见周勃。周勃仍披甲出迎,一闻诏书到来,已觉得忐忑不宁,待至朝吏读罢,吓得目瞪口呆,几与木偶相似。还是季布叫他卸甲劝慰数语,方令朝吏好生带着同上长安。

周勃入都以后,当然下狱,廷尉原是廉明,狱吏总要需索。周勃初意是不出钱,偏被狱吏冷嘲热讽,受了许多腌臜气,那时只好取出千金分作馈遗。狱吏当即改换面目,小心供应。既而廷尉张释之召周勃对簿,周勃不善申辩,经张释之面讯数语,害得舌结词穷,不发一言。还亏张释之是个好官,但令他还系狱中,一时未曾定谳。狱吏既得周勃贿赂,见周勃不能置词,遂替他想出一法,只因未便明告,乃将文牍背后写了五字,取出示周勃。得人钱财,替人消灾,还算是好狱吏。周勃仔细瞧着,乃是“以公主为证”五字,才觉似梦方醒。待至家人入内探视,即与附耳说明。原来周勃有数子,长子名胜之,曾娶文帝女为妻,自周勃得罪解京,胜之等恐有不测,立即入京省父,公主当亦同来。惟胜之平日,与公主不甚和协,屡有反目等情,此时为父有罪,没奈何央恳公主,代为转圜。公主还要摆些身架,直至胜之五体投地,方嫣然一笑,入宫代求去了。

先是张释之办案,本主宽平,一是文帝出过中渭桥,适有人从桥下走过,惊动御马,当由侍卫将行人拿住,发交廷尉。文帝欲将他处死,张释之止断令罚金,君臣争执一番,文帝驳不过释之,只得依他判断,罚金了事。一是高庙内座前玉环,被贼窃去,贼为吏所捕,又发交廷尉。张释之奏当弃市,文帝大怒道:“贼盗我先帝法物,罪大恶极,不加族诛,叫朕如何恭承宗庙呢!”张释之免冠顿首道:“法止如此,假如愚民无知,妄取长陵一抔土,陛下将用何法惩办?”这数语唤醒汉文帝,也觉得罪止本身,因入白薄太后,薄太后意议从同遂依张释之言办理。此次审问周勃,实欲为周勃解免,怎奈周勃口才不善,未能辩明,乃转告知袁盎。袁盎尝劾周勃骄倨无礼,至是因张释之言,独奏称绛侯无罪。还有薄太后弟薄昭因周勃曾让与封邑,感念不忘,所以也入白太后,为周勃伸冤。薄太后已得公主泣请,再加薄昭一番面陈,便召汉文帝入见。汉文帝应召进谒,太后竟取头上帽巾,向文帝面前掷去,且怒说道:“绛侯握皇帝玺,统率北军,彼时不想造反,今出居一小县间,反要造反么?汝听了何人谗构,乃思屈害功臣!”文帝听说,慌忙谢过,谓已由廷尉讯明冤情,便当释放云云。太后乃令他临朝,赦免周勃。好在张释之已详陈狱情,证明周勃无反意,文帝不待阅毕,即使人持节到狱,将周勃释免。

周勃幸得出狱,喟然叹道:“我尝统领百万兵,不少畏忌,怎知狱吏骄贵,竟至如此!”说罢,便上朝谢恩。文帝仍令回国,周勃即陛辞而出,闻得薄昭、袁盎、张释之,俱为排解,免不得亲自往谢。袁盎与周勃追述弹劾时事,周勃笑说道:“我前曾怪君,今始知君实爱我了!”遂与袁盎握手告别出都。周勃已返国,文帝知他不反,放下了心。 (本篇完)

标签: 周勃季布刘恒丞相太后文帝

更多文章

  • 西汉开国名将周勃为何晚景凄凉?

    历史解密编辑:蔷薇凋零标签:周勃,刘恒,三毛,丞相,刘彻

    周勃在西汉建国十八侯中,排第四位,仅次于萧何、曹参和张敖,又领导了诛灭吕氏拥立汉文帝的“安刘”伟业。事实上周勃在高、惠、文三朝的影响力,绝对数一数二。周勃晚年却不幸受到汉文帝的猜忌和打压,因被诬告谋反投入监狱,受尽凌辱,亏得薄太后相救才得以安度晚年。薄太后救周勃一代名将、勋臣,何以晚景如此凄凉呢?原

  • 刘邦临死前预言“安刘者勃也”,其实周勃心里也有一句,但不敢说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有料吧标签:刘邦,周勃,刘恒,刘启,平定,汉朝,周亚夫

    刘邦这个人还是蛮厉害的,他最成功的就是用人,临终前留了一句话“安刘氏天下者必勃也”,这话日后得到了验证,果然是周勃灭了诸吕之乱,从新让刘氏当皇帝,然后周勃心里估计也有一句话,但是这句话绝对不敢说出来,那就是“坑我者刘也”。这句话,咱们从周氏父子的遭遇就可以推断出来。周勃是刘邦的同乡,刘邦刚起事的时候

  • 当明君遇到能臣,驾驭不了只能杀掉,说说周勃过山车一样的人生

    历史解密编辑:史坛典故标签:周勃,刘恒,三毛,明君,刘邦,吕雉

    刘邦是一个无赖,老天爷给他的人生开了挂,从起家到成功,只用了7年!刘邦实现了从屯长到帝王的华丽转身,生了八个儿子,也算多子。可惜,家有悍妇。刘邦去世后,吕后把情敌戚夫人做成了人彘 ,吓死了自己亲儿子,汉惠帝。这个女人一不做二不休,弄死了刘邦4个能干的儿子,留下两个废物,淮南王刘长,代王刘恒。吕后很能

  • 周勃、李广,司马迁,这些铁骨铮铮的硬汉,不怕皇帝,却怕一种人

    历史解密编辑:强哥说史标签:周勃,李广,司马迁,丞相,周亚夫

    西汉是一个盛产酷吏的王朝。有酷吏就有狱吏,西汉的狱吏也是很残忍,很可怕的。借用孔子的一句话来说,狱吏猛于虎也。西汉开国名将周勃一生战功赫赫,被刘邦封为绛侯。刘邦死后,吕后专权,正是时任太尉的周勃联合丞相陈平一举平定了诸吕之乱,迎立刘邦硕果仅存的儿子刘恒为帝,是为汉文帝。可以说,周勃对西汉王朝有再造之

  • 周勃到底是个怎样的人?为何刘邦临终之前,坚信未来周勃可以安刘

    历史解密编辑:趣故史标签:周勃,樊哙,曹参,韩信,汉朝,汉高祖刘邦

    汉朝初年,汉高祖刘邦临终之前,曾经把自己的皇后吕雉叫到身边,托付后事。按照刘邦的嘱托,在刘邦死后,国家的朝政大事,一律交给萧何管理。萧何死了之后,让曹参接萧何的班。曹参死了之后,让王陵接曹参的班。但是同时,王陵能力稍差一些,要让陈平和周勃给他打下手。布置好这些之后,刘邦像是半嘱托半感慨又说了一句话:

  • 刘邦临终前的丞相人选中为何特意提到周勃?

    历史解密编辑:慢聊的历史标签:刘邦,周勃,夏侯婴,吕雉,丞相,曹参

    然安刘氏者必勃也。刘邦对周勃是极其信任的。刘邦已经预感到了将来刘吕两家必有一个了断。而周勃与陈平就是安刘的关键人物。按照刘邦的安排,萧何之后由曹参接任丞相,曹参之后由王陵接任,但是要让陈平辅佐他。然后特意交代让周勃当太尉。吕后是一个有能力的政治家,这些任命除了是因为刘邦的安排,他们也确实合适,所以吕

  • 周勃“厚重少文”背后的真相:擅长权谋,心狠手辣

    历史解密编辑:二哥谈事标签:周勃,吕雉,刘章,丞相,樊哙,汉朝,汉高祖刘邦

    军令如山安天下——名将周勃周亚夫父子(4)主笔:江湖闲乐生在吕后掌权的十五年间,她虽然打压刘氏、大封吕氏,但总体上也不敢做的太过分,很多时候还是以妥协拉拢为主。所以吕氏家族、刘姓宗族及功臣集团这三派势力,基本处于一种三角均衡状态。但吕后一旦归天,这个均衡就要被打破了,周勃等高祖旧勋必须做出一个选择,

  • 周勃拥立了汉文帝,为何汉文帝登基之后,却反倒要将周勃贬黜?

    历史解密编辑:文史鉴赏观标签:周勃,刘恒,丞相,皇帝,汉朝,汉文帝,中国古文献,汉高祖刘邦

    汉文帝之所以要打压周勃,原因其实很简单,就是为了权力。不管周勃是否想过要篡权,只要周勃威胁到了汉文帝的皇权,他就一定会被打压。就算他有拥立之功,一样也无法改变这个现实。当然,从结果来看,周勃的结果其实还是很不错的。至少周勃退休之后,又活了将近十年的时间,最后平安落地了。而且周勃去世之后,周家依然还是

  • 刘邦的将军很多,周勃是他最好用的“打手”?

    历史解密编辑:阅读悦读之写乎标签:周勃,曹参,吕雉,文帝,三毛,汉朝,汉高祖刘邦

    作者:傅安平“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是说人在临死时讲的话,还是比较真心的,可信的。话说汉帝刘邦那年平叛陈豨受伤,预感不行后,交代了两件事:一是派陈平、周勃赶去杀樊哙;二是告诉吕后在萧何之后,依次可使用曹参、王陵、陈平和周勃等人,其中特别提到“周勃重厚少文,然安刘氏者必勃也,可令为太尉”,让周勃掌握最

  • 拥立汉文帝后,周勃为何与陈平境遇相反?只因周勃与汉文帝有疙瘩

    历史解密编辑:娱乐小武哥标签:周勃,三毛,刘恒,丞相,刘邦,汉文帝,陈平,陈平(汉朝),军事政策,国防政策

    汉文帝登基后,周勃两次免相,退休养老期间,竟然无辜卷入谋反案,吃了几个月的牢饭。很显然,汉文帝对周勃充满猜忌,时时不忘敲打周勃。而平定诸吕行动中的另一位功臣陈平,则要幸运得多,先出任左丞相,后又任独相,安度晚年。二人做了同一件事,为何晚年的境遇差别这么大?汉文帝为何厚此薄彼呢?01二人寿数差异是客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