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为刘邦长孙出点主意:许愿周勃以安功臣,割地刘泽笼络宗室

为刘邦长孙出点主意:许愿周勃以安功臣,割地刘泽笼络宗室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去闻历史 访问量:2580 更新时间:2024/2/11 16:02:22

期望越大,失望越深。但我们经历的期望,都大不过汉朝的齐王刘襄。我们曾经的失望,也抵不过汉高祖长子长孙的刘襄。

在吕后去世,诛灭诸吕的行动中,齐王刘襄立有首功,又是皇长孙,距离皇位只有一步之遥。当时,无论从各个方面比较,他都是皇位继承最佳的、最可能的人选,他也自信地认为:汉朝皇帝之位非己莫属。

他等待着瓜熟蒂落:朝廷的使者前来请其前往长安继承皇位。但是,等啊等,等来的却是弟弟命仆从带来的消息:"新皇帝已经即位,立即带兵回自己的封地,别惹事儿。"

齐王刘襄感受到的失落,必然是给他带来了无法承受的打击。仅仅一年后,这个朝气蓬勃、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就抑郁而终。

一、刘襄首先起兵,开了诸吕灭亡之门

刘襄的父亲刘肥是刘邦的第一个儿子,被封为齐王,是地盘最大的诸侯王,有城73座。吕后当政时,将城阳郡送给吕后亲女鲁元公主为汤沐邑,从而躲过了迫害。

刘肥去世后,长子刘襄继承为齐王,但齐国又被吕后挖出去两个郡,割济南郡为吕王吕台的奉邑,割琅邪郡为琅琊王刘泽的封地。吕后的决定,齐国凭空少了两个大郡,刘襄敢怒不敢言,乖乖割让了土地。

公元前180年8月,吕太后病逝,朝廷政局面临重新洗牌,各方势力蠢蠢欲动。

吕氏家族此时仍掌控着汉朝的政权、军权,吕禄担任上将军,吕产担任相国。由于担心大臣们谋乱,预谋先下手为强,彻底颠覆刘氏政权。

朱虚侯刘章是刘襄的弟弟,在长安任职,他的妻子是吕禄之女,由此渠道获悉了诸吕的阴谋。眼见刘氏危在旦夕,他悄悄派人前往齐国报信:

"欲令发兵西,朱虚侯、东牟侯为内应,以诛诸吕,立齐王为帝。"《资治通鉴》

齐王刘襄得到消息,立即进行军事准备。他又派人计赚琅琊王刘泽,刘泽是刘邦的堂兄弟,是宗族中的长者,刘襄派人对他说:

"吕氏作乱,齐王发兵欲西诛之。齐王自以年少,不习兵革之事,愿举国委大王。大王,自高帝将也。请大王幸之临菑,见齐王计事。"《资治通鉴》

琅琊王信以为真,诛灭吕氏是刘氏宗室的共同心愿,他得信后立即赶来相会,被齐王扣留,从而收编了琅琊的军队。

刘襄誓师出兵,昭告天下:吕氏乱政、发兵铲除。

齐国反叛,相国吕产派颍阴侯灌婴带兵前往攻打,灌婴是刘邦的旧臣,战争中成长起来的百战之将,率军到到了荥阳却不走了:

"诸吕拥兵关中,欲危刘氏而自立。今我破齐还报,此益吕氏之资也。"《资治通鉴》

灌婴遣使与齐王及各诸侯联络,相互间不兵戎相见,等待吕氏集团出现变故,在共同发兵讨伐。齐王得到灌婴的信息,命令齐军撤到齐国边境待命。

被扣的琅琊王对齐王说:你是高祖的长子长孙,最应该继承皇位。现在大臣们还没有决定谁是继承人,不如我去长安为你游说。

齐王觉得他说的有理,就让他带上丰盛的礼物出发了。

这里不禁要问齐王:在您占了琅琊郡、赚了刘泽的兵马为己用后,凭什么会信他会心甘情愿地,为您的皇位去做说客?您这是要有多自信啊!

二、皇位在手边不经意的溜走

刘泽赶到长安时,周勃、陈平、刘章已经开始行动,正在逐家逐户的将吕氏灭门。

国不可一日无君,大臣及宗族聚在一起,商讨皇帝的人选,候选人为齐王刘襄、代王刘恒、淮南王刘长

代王刘恒、淮南王刘长是刘邦的儿子,齐王刘襄是刘邦的孙子

惠帝死后,少帝即位。因此,帝位的继承人按正常逻辑应该在刘邦的孙辈中选择。绝大多数大臣属意刘襄,因为他与少帝同辈,伦理上占先;况且又是诛吕行动首先发兵的诸侯,而代王、淮南王寸功未立。但是,讨论迟迟没有结束,能够拍板的周勃与陈平始终没有发表意见。

代表宗族的刘泽站了出来:齐王的母家强横,难道我们想要一个新的吕后么?不如代王刘恒,性格和顺,善待大臣。

这是宗族的意见,大臣们费尽千辛万苦刚扳倒一个吕氏,当然不希望再来另一个外戚。周勃与陈平、灌婴其实也暗含此意,意见迅速统一,刘襄出局:

"於是大臣乃谋迎立代王,而遣朱虚侯以诛吕氏事告齐王,令罢兵。"《史记》

三、错失的机会,该怎么做?

首先,这的确是个千载难逢的良机,只要应对得当,刘襄的皇位不该旁落。

推翻诸吕是朝臣与宗室的共识,齐王刘襄带了好头。第一枪不是人人都能打的,带头者一般都会赢得极大的声誉。

也正是由于刘襄的起兵,使灌婴获得了兵权,灌婴领大兵于外不听调遣,吕氏才乱了方寸。

刘襄应做两方面的工作:

1、对宗室:其实当初计赚琅琊王的借口,如果付诸实施,刘襄将处于极其有利的地位。刘泽是刘邦的堂兄弟,不可能得到皇位。但他又是存世的刘家辈分最高的长者,在宗族中的地位举足轻重,他带兵,必定拥戴刘襄。可惜,刘襄只贪图收复齐国的琅琊郡,丢了全国的大目标。

即便认定刘泽不适合统兵,此时应该割地给刘泽,争取其立场。最不济的也不能损害了别人的利益,还让其为自己充当说客。只能说他是利令智昏、脑子短路了。

2、对朝臣:大臣们更需要安抚与承诺,即便吕氏得逞,改朝换代,他们只要顺从,仍是重臣。刘襄上台,反倒可能出现一朝天子一朝臣,被齐国的亲信官员替代。

灌婴已经代表朝臣递过来橄榄枝,齐王刘襄就该派亲信前往商洽,大加封赏。支票先开出去,双方总有利益的契合点,而不是盲目傻等别人给出一个结果。功勋大臣们不知道你的底细想法,当然会保守地以平常人相待。

结语:

齐王刘襄本来有极好的机会,成为汉朝的皇帝。但他没有准备,行动仓促且欠缺思考,身边的人也没有智谋之士。结果功臣一方没有做沟通,人家怀疑你的诚意;宗室一方又因贪图小利,使本来说得上话的人站到了对立面。从而错失良机。

刘襄太过自信地以为自己是新皇帝的必然人选,以致低估了事态的严峻和多变。

馅饼是掉给有福气之人的,而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之人。

标签: 刘邦周勃齐王齐国汉朝刘泽(燕王)

更多文章

  • 同是功臣,为何陈平能够位居高位不倒,而周勃却屡受汉文帝打压

    历史解密编辑:嫋嫋故事会标签:三毛,周勃,刘恒,刘邦,丞相,灌婴

    汉文帝登基后,周勃两次免相,退休养老期间,竟然无辜卷入谋反案,吃了几个月的牢饭。很显然,汉文帝对周勃充满猜忌,时时不忘敲打周勃。而平定诸吕行动中的另一位功臣陈平,则要幸运得多,先出任左丞相,后又任独相,安度晚年。二人做了同一件事,为何晚年的境遇差别这么大?汉文帝为何厚此薄彼呢?二人寿数差异是客观因素

  • 被刘邦称为可以“安汉兴刘”的周勃,为何差点被汉文帝刘恒处死?

    历史解密编辑:避光草莓标签:刘邦,周勃,刘恒,丞相,汉朝,汉文帝,国防政策

    安汉兴刘,这是史书记载里,刘邦对周勃的评价,当时刘邦病危,吕雉问:“您百年之后,萧丞相也不在了,谁可以做丞相呢?”刘邦说:“萧何之后,曹参可以做丞相?”吕雉听后一愣,因为曹参和萧何一直不对付,这件事是人所共知的,因此刘邦的回答让吕雉很意外。“曹参年龄也不小了,他之后谁可以执掌朝纲呢?”刘邦回答说:“

  • 吕后的妹妹吕媭,专横嚣张一辈子,最后却被陈平、周勃拷打致死

    历史解密编辑:过往烟窗标签:三毛,周勃,吕雉,刘邦,樊哙

    吕雉是封建历史上极具传奇色彩的一位女性,她不仅是历史记载中的首位皇后与首位太后,而且还是中国第一位临朝听政、执掌国家大权的女性。吕雉的心狠手辣是众所周知的,而同为吕氏家族的妹妹吕媭,其专横嚣张的程度也丝毫不输给姐姐吕雉。然而,骄纵暴虐的统治者终究抵不过人心所向。公元前180年,由汉朝重臣陈平、周勃组

  • 刘邦死前将“安刘”重任托付给周勃,周勃却为何对吕氏一再妥协?

    历史解密编辑:烨青衣标签:刘邦,周勃,吕雉,卢绾,刘盈

    军令如山安天下——名将周勃周亚夫父子(3)主笔:江湖闲乐生据史书记载,汉高帝刘邦在临死前的最后一句话就是告诉吕后:“周勃重厚少文,然安刘氏者必勃也。”周勃,何许人也?周勃,乃汉初除异姓王外萧何、曹参以下第三大功臣。当年刘邦还是秦末沛县一村官的时候,周勃就是他的好朋友,后来又跟着刘邦南征北战,击章邯、

  • 古代有哪些著名的父子名将?王翦父子灭5国,周勃父子出将入相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摆渡标签:王翦,周勃,周亚夫,杨业,岳飞,陆逊

    历史上兄弟都是名将的,毕竟还是少数,比如说有隋唐时期的裴行俨、裴行俭,南宋的吴玠、吴璘等。之所以兄弟俩很难同时成为名将,主要是因为这么搞,君主心里不放心啊!弟兄俩都手握重兵的话,你作为君主,你能安心让他们出去带兵?这就是兄弟都是名将,之所以如此少的原因。不过历史上,父子都是名将的情况,倒是不少。这又

  • 丞相周勃和廷尉张汤究竟为何惧怕狱卒?探秘西汉历史上酷吏那些事

    历史解密编辑:黛眉浅浅标签:周勃,张汤,刘恒,刘彻,丞相

    西汉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强盛的时期之一,历来史学界有着“强汉盛唐”的美称。西汉王朝能够由一个受尽游牧民族匈奴的屈辱到一跃成为后来一个地区种族的专称,是经过一代又一代帝王励精图治的结果。西汉的励精图治不仅仅是对外患采取强硬的军事打击,对内更是承继秦朝以来的严刑酷法。今天就与大家一起聊一聊,西汉王朝的律令和

  • 同样是藩王进京称帝,为何刘恒能夺周勃的权,刘贺却被霍光废掉?

    历史解密编辑:秀才吃瓜标签:刘恒,周勃,刘贺,霍光,刘恒(作家),军事政策

    刘恒和刘贺这两位不同年代的藩王,原本都没有希望继承皇位,但却在因缘巧合之下,他们都幸运的被大臣们推选为皇帝。然而,刘恒进京称帝后,很快就就从周勃等权臣手中夺回大权,成为执政长达七年的汉文帝;而刘贺进京称帝后,却很快被权臣霍光给废掉,沦落成执政仅二十七天的汉废帝。那么,刘恒和刘贺这两位进京称帝的藩王,

  • 汉初风云:季布季心气盖关中,周勃蒙冤狱吏献计

    历史解密编辑:慢聊的历史标签:周勃,季布,刘恒,丞相,太后,文帝

    汉初风云:季布季心气盖关中,周勃蒙冤狱吏献计前元四年(公元前176年),丞相灌婴病逝,汉文帝升任御史大夫张苍为丞相,且召河东太守季布进京,欲拜为御史大夫。季布自中郎将出守河东,河东百姓却也悦服。当时,有个曹邱生,与季布同为楚人,流寓长安结交权贵,宦官赵谈常与往来,就是窦皇后兄长窦长君亦相友善,曹邱生

  • 西汉开国名将周勃为何晚景凄凉?

    历史解密编辑:蔷薇凋零标签:周勃,刘恒,三毛,丞相,刘彻

    周勃在西汉建国十八侯中,排第四位,仅次于萧何、曹参和张敖,又领导了诛灭吕氏拥立汉文帝的“安刘”伟业。事实上周勃在高、惠、文三朝的影响力,绝对数一数二。周勃晚年却不幸受到汉文帝的猜忌和打压,因被诬告谋反投入监狱,受尽凌辱,亏得薄太后相救才得以安度晚年。薄太后救周勃一代名将、勋臣,何以晚景如此凄凉呢?原

  • 刘邦临死前预言“安刘者勃也”,其实周勃心里也有一句,但不敢说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有料吧标签:刘邦,周勃,刘恒,刘启,平定,汉朝,周亚夫

    刘邦这个人还是蛮厉害的,他最成功的就是用人,临终前留了一句话“安刘氏天下者必勃也”,这话日后得到了验证,果然是周勃灭了诸吕之乱,从新让刘氏当皇帝,然后周勃心里估计也有一句话,但是这句话绝对不敢说出来,那就是“坑我者刘也”。这句话,咱们从周氏父子的遭遇就可以推断出来。周勃是刘邦的同乡,刘邦刚起事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