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海昏侯墓出土一画像,孔子形象被“推翻”,难怪3000弟子追随

海昏侯墓出土一画像,孔子形象被“推翻”,难怪3000弟子追随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山景区奇观 访问量:4678 更新时间:2024/1/18 6:24:31

中国文化历史悠久,在漫长的年代中留下了无数思想和艺术的瑰宝。尤其是儒释道这三大家更是对中国文化艺术造成了深远的影响。佛家典籍、佛堂供奉以及精美绝伦的庙堂都是佛教对艺术的馈赠,而道教也是不甘示弱,制作神像、壁画先河都有着鲜明的道家艺术风格特征。但是在这三家中,儒家的艺术作品相对来说,留存较少,显得过于低调。不过幸运的是儒家思想早已在中华民族身上刻下了深刻的烙印。

孔圣人的教诲也像明灯一样指引我们拥抱“仁爱”。作为至圣先师的孔子雕像也成为每个学校的标志被矗立在教学楼前,几乎成为了我们每个人的青葱回忆。但是令人惊讶的是,一处墓葬的发掘竟会撼动长久以来我们对于孔子样貌的记忆。原来自从海昏侯墓出土一个屏风画像后,孔子的传统形象便面临着“颠覆”的状态。这又是怎么回事,就让我们一起探寻事情的原貌吧。一、震惊众人的海昏侯墓

众做周知,中国上下五千年历史,称得上是世界上拥有最雄厚历史积淀的国家了。所以在中国发掘探寻历史,就是靠一个个古墓的发掘。而这次的历史发现地便是一座来自汉朝的海昏侯墓葬。说道海昏侯刘贺,大家可能并不熟悉,但是如果说他是汉武帝刘彻孙子,那大家可能就不陌生了。作为曾经上位过27天后被废黜的侯爷,刘贺的墓葬十分丰富,且保存完整。所以考古专家才能够在这墓葬中发掘出一件破旧且独特的漆器屏风。

为什么说这件破旧的屏风独特呢?原因就在于这件屏风上标明了上面画的是孔子和他弟子颜回的画像。而令人惊异的是,孔子当时并没有留存在任何画像,所以说海昏侯墓葬中出土的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孔子像。考古界之所以震惊也是因为,这屏风上的画像与我们常见的那个胖乎乎、长须的老者不一样。屏风虽然破损,但是我们依稀可见,上面的孔子纤瘦、儒雅、风度翩翩,俨然不是一个老者的模样。而且屏风上还有断断续续的文字记载,上面写道:孔子身高为“七尺九”。

用当时西汉的尺度来算,一尺便是23.1厘米,所以孔子身高约为1.82米,这样的身高与其他史料记载颇有偏颇。但是更接近于山东大汉的平均身高。而且在孔子出生日期上,屏风也与其他史料不同。屏风上记载孔子出生时间在鲁昭公六年,相当于公元前536年,这比我们现在已知的孔子出生时间早了15岁。处处不同,简直是给史学家出了难题。但是部分专家表示,这个屏风上的信息可能并不准确。那为什么呢?其他史料中的孔子

原来在海昏侯墓葬之前还有《史记》中记载了许多关于孔子形象的资料,其中记载到:“孔子生而首上圩顶,故因名曰丘”。简而言之就是孔子头顶上有缺陷,头顶处呈低洼状,因为缺陷,孔子才叫作“孔丘”的,但是《史记》中孔子在身高上占有高地。“孔子长九尺有六寸”,按照西汉尺度来,那就足足有一米九的身高啊,放在现代也是堪比姚明的。这与屏风上的信息截然不同。但是其他史料中记载的孔子形象也是千奇百怪,古人认为只要是贤人、圣人,在外貌上必定是不同于寻常人的。所以古人眼中的孔子具有额头大,头上有突出点,肩膀宽大,上身短的特点。

不过我们现如今看到的画像并不是这样,多是一些有着长长胡须的老者形象。比如唐朝画家吴道子留下的《先师孔子行教像》,展现的便是一个和蔼的老者形象,因为现存于曲阜孔庙,所以也是目前流传最广的画像了。当然还有我们在课本上看到的明代画家的《孔子燕居像》,里面的孔子描画精细,神色悠然,俨然一副圣人模样。所以说我们记忆里的孔子早已被这些画家的老者形象洗脑了,当海昏侯墓葬中的孔子形象出现后,肯定会有一定的颠覆。不过对于历史我们也要有证据,不能根据一个画像就否认古人先辈们的记载。所以追究历史,我们还要更加努力。

更多文章

  • 写给少年的《论语》解读,讲故事,引原典,读懂孔子的开始!

    历史解密编辑:建筑师的非建筑标签:孔子,原典,论语,夫子,子贡,弦乐器,历史学家,民族乐器,春秋战国,儒家思想

    “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从古至今,孔子在中国的地位有多高?“夫子”原指男子、丈夫,当这个称呼被孔子的弟子用作对其的尊称后,这个词的本义也逐渐被世人所淡忘。乃至后世再提“夫子”,一般特指孔夫子。今天看字典,夫子的释义其实就是老师。但你看,似乎从没有哪位老师敢接受这样的称呼。《论语》对中国人有多重要

  • 孔子问天上有多少颗星,七岁小孩的答案引人深思,孔子当即拜师

    历史解密编辑:君臣史记标签:孔子,齐国,甘罗,项橐,孔圣人

    孔子有一句名言:“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在我们眼中孔子是备受尊崇的学问大家,但他依然能够做到不耻下问,甚至曾经拜七岁小孩为师!神童项槖项槖之所以能够闻名于世,与他七岁时巧舌如簧,一题难倒孔圣人有分不开的关系。《三字经》中这样描述项橐:“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自古英雄出少年,中华民族作为具有

  • 孔子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孔子都有哪些优秀的弟子?

    历史解密编辑:豫史档案标签:孔子,儒家,子路,季康子,正卯

    孔子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在先秦时期倡导学术回归到民间,他设坛讲学,广招弟子,教授各种知识,并创立了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等各种独树一帜的教育方法。孔子为中华民族树立了光辉的教育典型,由于在教育领域作出了卓越贡献,孔子也被后世尊称为万世师表。据说,孔子的招生门槛很低,凡是有心向孔子求学的

  • 1938年,日军在孔子故里曲阜,与孔子后人留下的合影

    历史解密编辑:视点历史标签:孔子,俊杰,日本,日军,曲阜市,民族音乐,军事同盟,1938年德国国会选举

    1938年,日军在孔子故里曲阜,与孔子后人留下的合影。镜头下的两个日本军官一脸笑意,并没有想搞破坏,可能是因为尊敬孔子。毕竟日本有一句古话,叫做:“上有天皇,下有孔坊”,足见他们的敬畏之心。孔子后人孔令煜则恭恭敬敬,淡定从容。还来还设宴款待日本首领,和日方交流密谋。有人认为当时的社会背景太过复杂,识

  • 他与孔子齐名,学生比孔子多,孔子掌权后立马将他诛杀,暴尸三日

    历史解密编辑:忽如远行客船标签:孔子,儒家,法家,荀子,正卯

    “(鲁)定公十四年,孔子年五十六,由大司寇行摄相事……于是诛鲁大夫乱政者少正卯。”——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孔子,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所创立的儒家思想作为华夏正统思想长达两千多年,至今依旧深深影响着华夏儿女的思维方式,孔子也因为自身的学问以及成就被尊为“大成至圣先师”,以至于成为了

  • 海昏侯墓新发现:出土最早的孔子画像,与《史记》不同的孔子传记

    历史解密编辑:林屋公子标签:孔子,墓葬,刘贺,史记,弦乐器,科学家,音乐家,海昏侯墓,民族乐器

    近日,考古工作者公布了海昏侯刘贺墓出土的“丹画盾”和“孔子镜屏”的一些细节信息,让我们能够更加深入了解这两件文物。那么,“丹画盾”和“孔子镜屏”究竟是什么,又反映了哪些历史信息呢?蔚为大观的海昏侯墓2011年3月23日,江西电视台新闻热线接到电话,有村民称江西南昌新建区墎墩山上的一座古代墓葬被盗。考

  • 孔子问天上有多少颗星星?一7岁小孩回答后,孔子拜他为师

    历史解密编辑:清竹雅韵标签:孔子,项羽,春秋战国,项橐,魏氏

    提起项氏一族的名人,或许大家首先想到的都是项羽,可若是论“出名”的先后,在项羽之前,这位叫做项橐的孩子,却不得不提。年仅七岁的他有过一段和孔子同行的奇遇,两人同游过程中斗智斗勇,最后凭借“天上的星星有几颗?”一问彻底征服孔子,让孔子甘愿拜他为师,这项橐到底什么来历呢?相遇在春秋战国时期的鲁国境内,靠

  • 少正卯:孔子当权七天后就杀了他,只因他比孔子学问高?

    历史解密编辑:年华名人汇标签:孔子,儒家,道家,董仲舒,正卯

    孔子在我国的历史中是一位十分重要的人物,孔子所创立的儒家学说一度成为主流学说,即使在当今时代,他所提倡的仁爱思想也为世人所推崇。然而崇尚以仁治国的儒学大家在当权第七天就未经调查杀了一个叫少正卯的人。过往冲突少正是当时朝代中一个官职的名称,而卯是名字,当时的朝代时常用官职或故乡来作为一个人的姓氏来称呼

  • 孔子圣迹图︱明版彩绘绢本

    历史解密编辑:艺术名画标签:绢本,生平,图画,明版彩绘,孔子圣迹图

    孔子圣迹图,又称《三十六孔圣迹图》,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幅重要的绘画作品。这幅图画共分三十六幅,用明版彩绘绢本制成,现收藏于孔子博物馆。孔子圣迹图以孔子及其弟子的生平事迹为主要内容,描绘了孔子的诞生、求学、教书、回国、立德、修身、安民等重要历程,以及孔子弟子的生平、言行等情况。孔子圣迹图不仅是一幅艺术

  • 许春华: 孔子诗学思想的两种面向——论语与史记·孔子世家的比较

    历史解密编辑:文以传道标签:论语,子贡,子夏,许春华,弦乐器,历史学家,民族乐器,儒家思想,中国传统音乐,史记·孔子世家

    许春华,河北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摘要:《论语》与《史记·孔子世家》关于孔子对《诗》《乐》所做工作的记述,显示出孔子诗学思想的两种不同面向:第一,从《诗》之结构看,《论语》“兴观群怨”是对人生意义的全副涵盖,《孔子世家》“四始说”突出了人伦之道与政治教化。第二,从“乐”之功能看,《论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