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孔子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孔子都有哪些优秀的弟子?

孔子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孔子都有哪些优秀的弟子?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豫史档案 访问量:4198 更新时间:2024/1/24 15:56:02

孔子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在先秦时期倡导学术回归到民间,他设坛讲学,广招弟子,教授各种知识,并创立了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等各种独树一帜的教育方法。

孔子为中华民族树立了光辉的教育典型,由于在教育领域作出了卓越贡献,孔子也被后世尊称为万世师表。

据说,孔子的招生门槛很低,凡是有心向孔子求学的人,只需要用一吊腊肉和粮食作为学费就可以成为他的学生,孔子的弟子也因此多达3000人。

孔子的弟子不仅规模庞大,而且素质很高,孔子的很多弟子都在政治、文化领域有很大的作为。

除了孔子特别喜爱的弟子,后世学者也专门归纳总结出了孔子那些出人头地的学生,他们被尊称为孔门七十二贤,其中特别优秀的,被尊称为孔门十哲。

在今天的这篇文章中,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历史上孔子那些有名的学生。

颜回

颜回,名回,字子渊,春秋时期鲁国人,孔门七十二贤之首,被后世尊称为复圣颜子。据说,颜回是孔子最为喜爱的学生,学识渊博。

颜回十三岁时拜孔子为老师,那时候,孔子聚众讲学已经几十年了。颜回性格内向,寡言少语,孔子的其他弟子在一开始以为颜回智力有问题。

孔子在对颜回进行长时间的深入考查之后,指出颜回并不愚笨,只是内向少言掩盖了他的天资才学。

在孔子的弟子中,颜回的天资学问是最好的,其他人面对颜回的德行和才学都自愧不如。

颜回十分尊敬自己的老师孔子。颜回认为孔子的学问高不可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而孔子人格高尚,他善于引导发自己的学生,用知识教导自己的弟子,用礼法约束自己的弟子。

不得不说,在孔子的弟子中,颜回是最懂孔子心思的,他理解孔子做学问的初心,因此一直追随在孔子身边不离不弃。

据说,有一段时期,孔子和鲁国名士少正卯都在聚众讲学,人们都去少正卯那里听讲学问,孔子的许多学生也离开孔子去少正卯那里求学,人们在孔子的身边来了又走,走了又来,只有颜回一直陪伴在孔子身边。

孔子周游列国时,颜回一直在他身边。孔子一行人先去了卫国,他们在卫国的落脚地就是由颜回张罗的。

据史料记载,孔子一行人到卫国时,颜回联系了自己的本家兄弟颜浊邹。颜回请孔子住在颜浊邹家里,并与颜浊邹一起安排了卫灵公接见孔子的诸项事宜。

孔子第一次到卫国时,并没有得到卫灵公的重用,相反,卫灵公担心孔子是鲁国派来的间谍,一直派亲信监视着孔子。

孔子得知这个消息很愤怒,他一气之下离开了卫国。孔子离开后,颜回仍然留在卫国观察着时局的走向。

后来孔子困于陈蔡之地,颜回极力说服了卫灵公迎回孔子。当颜回率人去就孔子时,孔子颇为感动,便按照颜回的意思回到了卫国,并受到了卫灵公的隆重接待。

孔子与颜回一行人重返卫国后,境况改善了很多,孔子与颜回等众多弟子谈经论道、游山玩水,度过了一段比较安稳的时光。

当孔子和颜回一行人回到鲁国之后,仍然得不到鲁君的重用。孔子从此以后不再过问政事,潜心研究学问。

颜回追随恩师,虽然很多国家邀请他去做官,但颜回都拒绝了。颜回在鲁国一直帮助孔子整理古代典籍。

颜回亲自整理校对了许多古籍,他呕心沥血,最终劳累致死,英年早逝。

孔子忍着极大的悲痛,经历韦编三绝的辛劳之后,最终完成了众多古籍的校对工作,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孔子年长于颜回很多,颜回先于孔子而去,令孔子悲痛万分,孔子甚至对天感慨命运的不公,在颜回的葬礼上,孔子甚至不顾自己坚守的礼道,超规格地祭奠安葬了颜回。

颜回崇拜上古贤王虞舜,因此他十分推崇儒家的仁政王道思想。

颜回认为只有通过内修德行,外施仁政,才能够实现孔学所主张的大同理想社会。

颜回一生都不愿意步入官场,他与孔子一起坚守着那时候并不被采纳的儒家政治理想。

颜回在鲁国的物质生活并不好过,他穷居陋巷之间,每日清淡饮食,朴素着装,但是颜回对于这种生活泰然处之,他安贫乐道的精神感动了许多人。

颜回和孔子死后,儒家内部分为了八派,其中,颜回的儒学自成一派,被称为颜氏之儒,在后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冉求

冉求,名求,字子有,春秋时期鲁国人。冉求是孔子最为得意的学生之一,他原本做过官,性情暴躁,后来在孔子的教导下,学问和性格都有完善。

冉求曾经率领军队抵抗过入侵鲁国的齐国军队,他精通于政事和军事,在鲁国威望很高。

孔子周游列国,实际上是在鲁国无法推行儒家的仁政礼治学说,说是周游,实际上相当于流亡。

孔子一行人在周游列国的道路上遭遇了许多危险,而冉求武功高强,他一直在孔子身边保护着孔子的安危,多次救了孔子的性命。

孔子第二次返回卫国之后便一直定居在那里,由于受到鲁国权臣的阻挡,孔子无法回到鲁国。

冉求回到鲁国后,一直在努力地扫除孔子返回鲁国的障碍,他最终说服了鲁国国君季康子迎回孔子,孔子晚年才得以落叶归根。

孔子坚持有教无类的教育方法,他坚持自己的原则。虽然孔子很爱护自己的学生,但是如果他们与孔子的意见冲突,孔子也会严厉地批评他们。

冉求在鲁国得到重用,他帮助鲁国国君季康子改革内政,强化军事力量,并搜刮百姓的财富。

冉求的这种做法虽然使鲁国的政事有了起色,但是却违背了儒家的执政理念,因此冉求受到了孔子的严厉批评。

批评归批评,孔子还是很欣赏冉求的,孔子曾多次高度评价冉求的政治才能,他认为冉求治理千乘之国都是绰绰有余的。

其实冉求也很想贯彻儒家政治理想,但是儒家思想不被当政者采用,他如果想得到重用,就不得不违背自己的本心,迎合统治者的需要治理国家。

仲由

仲由,名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时期鲁国人。子路出身卑微,年少贫困,虽然如此,但子路刚毅勇武,性情豪爽,二十四孝图中为亲负米的主人公就是子路。

子路在一开始并不认同孔子的学说,曾经多次出言不逊,轻慢侮辱孔子的学说。

对于子路的这种行为,孔子回之以礼,以德行感动了子路。子路为人坦荡,性格豪爽,他最终决定拜孔子为师,跟随他学习礼教,子路也是侍奉孔子时间最长的弟子。

子路的性格在孔子的约束下有所收敛,然而,他始终无法彻底改变自己的粗野习性。子路为人坦率,说话直来直往,他常常在孔子讲学时出言打断孔子,勇于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

因此,在孔子的弟子之间,子路是很受欢迎的。和孔子的弟子冉求一样,子路专于武事,武功高强,他终其一生都在尽力保护着孔子。

孔子周游列国时,子路贴身保护着孔子的安危,几次救孔子于困局。孔子曾经感叹,自从他收了子路这个弟子,他就再也没有被人轻慢侮辱过。

然而,孔子与子路之间也有矛盾,有一次,子路做了鲁国一地的长官,受命开挖一条运河。

然而,子路的上级却没有把开挖运河的经费给到位。子路便自掏腰包购买材料,请工人吃饭。孔子得知这件事后,便派人去砸了运河工地上的锅碗瓢盆。

子路气不过去找孔子理论,孔子告诫子路说,做官应该恪守本分,做好自己职责范围之内的事就可以了,虽然自掏腰包是仁义之举,但是却不符合礼制,不值得提倡。

子路重视个人荣誉,他后来在卫国做官,在卫国内乱中,子路拼死保护自己的长官,他的发带在战斗中被敌人斩断。

子路认为君子身死而容不可乱,便立下身来整理着装,被敌人偷袭杀死并被剁成了肉泥,结局十分悲惨。孔子在得知子路的死讯之后,没过几天也在悲痛中离开了人世。

结语

除此之外,孔子还有许多名垂青史的弟子,比如能言善辩的宰予,善于经商的子贡,名重于诸侯的子夏,擅长文学的子游以及注重教育的曾子

孔子诸多弟子的成就说明了孔子教育的成功。孔子既是他学生的老师,也是他们的朋友,这种亦师亦友的关系为后世教育树立了典范。

时至今日,孔子的教育思想仍然起着重要的作用这是中华民族共同的宝贵精神财富,值得人们去研究并发扬光大。

标签: 孔子儒家子路季康子正卯

更多文章

  • 1938年,日军在孔子故里曲阜,与孔子后人留下的合影

    历史解密编辑:视点历史标签:孔子,俊杰,日本,日军,曲阜市,民族音乐,军事同盟,1938年德国国会选举

    1938年,日军在孔子故里曲阜,与孔子后人留下的合影。镜头下的两个日本军官一脸笑意,并没有想搞破坏,可能是因为尊敬孔子。毕竟日本有一句古话,叫做:“上有天皇,下有孔坊”,足见他们的敬畏之心。孔子后人孔令煜则恭恭敬敬,淡定从容。还来还设宴款待日本首领,和日方交流密谋。有人认为当时的社会背景太过复杂,识

  • 他与孔子齐名,学生比孔子多,孔子掌权后立马将他诛杀,暴尸三日

    历史解密编辑:忽如远行客船标签:孔子,儒家,法家,荀子,正卯

    “(鲁)定公十四年,孔子年五十六,由大司寇行摄相事……于是诛鲁大夫乱政者少正卯。”——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孔子,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所创立的儒家思想作为华夏正统思想长达两千多年,至今依旧深深影响着华夏儿女的思维方式,孔子也因为自身的学问以及成就被尊为“大成至圣先师”,以至于成为了

  • 海昏侯墓新发现:出土最早的孔子画像,与《史记》不同的孔子传记

    历史解密编辑:林屋公子标签:孔子,墓葬,刘贺,史记,弦乐器,科学家,音乐家,海昏侯墓,民族乐器

    近日,考古工作者公布了海昏侯刘贺墓出土的“丹画盾”和“孔子镜屏”的一些细节信息,让我们能够更加深入了解这两件文物。那么,“丹画盾”和“孔子镜屏”究竟是什么,又反映了哪些历史信息呢?蔚为大观的海昏侯墓2011年3月23日,江西电视台新闻热线接到电话,有村民称江西南昌新建区墎墩山上的一座古代墓葬被盗。考

  • 孔子问天上有多少颗星星?一7岁小孩回答后,孔子拜他为师

    历史解密编辑:清竹雅韵标签:孔子,项羽,春秋战国,项橐,魏氏

    提起项氏一族的名人,或许大家首先想到的都是项羽,可若是论“出名”的先后,在项羽之前,这位叫做项橐的孩子,却不得不提。年仅七岁的他有过一段和孔子同行的奇遇,两人同游过程中斗智斗勇,最后凭借“天上的星星有几颗?”一问彻底征服孔子,让孔子甘愿拜他为师,这项橐到底什么来历呢?相遇在春秋战国时期的鲁国境内,靠

  • 少正卯:孔子当权七天后就杀了他,只因他比孔子学问高?

    历史解密编辑:年华名人汇标签:孔子,儒家,道家,董仲舒,正卯

    孔子在我国的历史中是一位十分重要的人物,孔子所创立的儒家学说一度成为主流学说,即使在当今时代,他所提倡的仁爱思想也为世人所推崇。然而崇尚以仁治国的儒学大家在当权第七天就未经调查杀了一个叫少正卯的人。过往冲突少正是当时朝代中一个官职的名称,而卯是名字,当时的朝代时常用官职或故乡来作为一个人的姓氏来称呼

  • 孔子圣迹图︱明版彩绘绢本

    历史解密编辑:艺术名画标签:绢本,生平,图画,明版彩绘,孔子圣迹图

    孔子圣迹图,又称《三十六孔圣迹图》,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幅重要的绘画作品。这幅图画共分三十六幅,用明版彩绘绢本制成,现收藏于孔子博物馆。孔子圣迹图以孔子及其弟子的生平事迹为主要内容,描绘了孔子的诞生、求学、教书、回国、立德、修身、安民等重要历程,以及孔子弟子的生平、言行等情况。孔子圣迹图不仅是一幅艺术

  • 许春华: 孔子诗学思想的两种面向——论语与史记·孔子世家的比较

    历史解密编辑:文以传道标签:论语,子贡,子夏,许春华,弦乐器,历史学家,民族乐器,儒家思想,中国传统音乐,史记·孔子世家

    许春华,河北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摘要:《论语》与《史记·孔子世家》关于孔子对《诗》《乐》所做工作的记述,显示出孔子诗学思想的两种不同面向:第一,从《诗》之结构看,《论语》“兴观群怨”是对人生意义的全副涵盖,《孔子世家》“四始说”突出了人伦之道与政治教化。第二,从“乐”之功能看,《论语

  • 康熙祭拜孔子墓不愿跪, 大臣遮住碑上一个字, 他心甘情愿跪下

    历史解密编辑:月月科技记标签:孔子,清朝,皇帝,大臣,康熙帝,化学武器,历史学家,民族乐器,慈禧太后

    危楼千尺压洪荒,聘目云霞入渺茫。吞吐百川归领袖,往来万国奉梯航。波涛滚滚乾坤大,星宿煌煌日月光。阆苑蓬壶何处是?岂贪汉武觅神方。——《澄海楼》自古以来,我国便是一个极为重视教育的国家,不管是什么样的家庭,从小都会为孩子灌输,要好好学习,以后为祖国做贡献的理念。这样的观念深入到了社会的每一层,即便是皇

  • 他们都有肉吃,就我没?不行不行,孔子一气之下辞官,周游列国

    历史解密编辑:晓晓聊历史标签:孔子,齐国,桓子,鲁国,阳虎,孟懿子,周游列国,民族乐器,春秋战国,历史故事,中国传统音乐

    他们都有肉吃,就我没?不行不行,孔子一气之下辞官,周游列国孔子在五十五岁的时候,带着一干弟子从鲁国出发,游历了十多个国家。这便是孔子周游列国的事迹,大家对于孔子周游列国的事迹或多或少的都听说过,但你知道孔子为什么周游列国吗?其实并不是为了宣扬儒家思想,也不是为了广收门徒,答案可能令你大跌眼镜,仅仅是

  • 圣人孔子是如何打造超级个人IP,让世界读懂「子曰」的?

    历史解密编辑:真实创业故事标签:孔子,孟子,荀子,老子,子曰,董仲舒,齐特琴,超级个人,历史学家,民族乐器,儒家思想

    他,创立了一个儒家学派,开创了全新的教育理念。他的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着深远的影响,他被尊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他是象征着华夏文明的伟大先师、儒家始祖——孔子。用现代的品牌运营或者说IP打造来解析孔子,孔子可以说是最伟大的品牌策划师或者超级IP打造者。下面我们来看看孔子是怎样进行IP打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