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秦始皇子女陵墓被发掘,真相让人不敢直视,秦二世胡亥果然很残忍

秦始皇子女陵墓被发掘,真相让人不敢直视,秦二世胡亥果然很残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酒苼清栀 访问量:2480 更新时间:2024/1/24 19:16:42

秦始皇,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其实,这就是一个谜一样的男人。出生是个谜,死亡又是一个谜,陵墓是一个谜,就连后宫和子女都一个谜。我们只知道他有不少的儿子和女儿,但只有两个儿子,我们知道其名,一个长公子扶苏,一个胡亥。而其他的就一概不得而知。

那么,秦始皇儿子和女儿最后到底是什么下场呢?秦二世篡位后,到底对他的兄弟姐妹做出了什么惊人举动?

公元1976年距离秦始皇陵东侧350米处的上焦村附近,发现了17座庞大的秦汉墓葬群,而这些墓葬群的发掘,揭示出了秦始皇子女们的下场,真相真的让人不敢直视,秦二世胡亥果然是个残忍之人。

随着墓葬群被发现后,考古学家随即对其中的8座古墓进行挖掘清理。除了一座是空墓外,共清理出了5男2女,年龄都在20到30岁之间。而且现场清理出了大量的金银玉器陪葬品,墓中的随葬品非常丰富,计有金、银、铜、铁、陶、玉、蚌、贝、骨、漆器及丝绸残片二百余件。从陪葬品和规格来看,这种规格说明墓主人是有一定身份的,极有可能是皇族。

在专家进一步发掘中,找到一个刻有“阳滋”的印章。经过查阅,“阳滋”就是“阴嫚”,专家认定这是秦始皇的一个女儿,她就是嬴阴嫚。所以,我们可以确定这个墓葬群属于秦始皇子女的。而墓葬群中的那具空棺也极可能是扶苏的衣冠冢。

而接下来的事情,就让人有点难以接受了,虽然属于秦始皇子女的墓葬,但这些人的样子着实让人触目惊心,尸首惨不忍睹,反正都是非正常死亡。也就是秦始皇的子女都遭到了非正常的待遇,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秦二世的所作所为。

我们在司马迁史记的《李斯列传》中找到了关于这个墓葬的零星记载:“公子十二人惨死咸阳市,十公主惨死于杜。胡亥继位后,不但大肆屠杀自己的兄弟,十公主也没能幸免,遭肢解。”

这一切很容易让我们想到那个充满诡异一幕:公元前210年,英明神武的秦始皇在最后一次巡游天下的时候,死在了沙丘,他没有长生不老神药,终归一死,苍天曾饶过谁?

对于秦始皇的死讯,只有三个人知道,那就是丞相李斯,秦始皇最信任的宦官赵高以及当时陪在秦始皇身边的小公子胡亥。这三个人中,宦官赵高心思坏的很,他发现一个漏洞,那就是如果他们三个勾结在一起,就可以改变历史。

然后他把这个想法跟李斯和胡亥商量,与其说商量,倒不如说是逼迫和利诱,涉世未深、权力欲望强的胡亥自然抵挡不住这个诱惑,老谋深算的李斯也不是赵高的对手,最后都同意了赵高的这个阴谋。

于是历史改写了,他们篡改了秦始皇身前的遗照,并隐瞒了始皇之死,还伪造遗诏命令扶苏自杀,篡夺了皇位。胡亥继位,因为胡亥是非正常得到的皇位,所以,他要做一些掩盖动作。

首先,他下令所有未生育的嫔妃都不得离开皇宫,司马迁记载她们后来都被强迫殉葬,“死者甚众”,而其他一些记载中,有一些嫔妃甚至被活埋。

其次,他又残杀他的兄弟姐妹,18位公子被公开处决,四名公子被迫自杀。连公主都不能幸免,司马迁记载有10位公主也死在这场风波中。共有30多名秦始皇的公子公主死在胡亥手中。

而秦始皇陵东侧350米处的上焦村的墓葬群这个考古学证据正好佐证这个事实。

司马迁在《史记·李斯列传》中这样描述,胡亥残暴,赋敛愈重,成器无以,法令诛罚日益刻深。作为秦始皇最小的儿子,胡亥靠著矫诏成为继位后,立即露出了凶残的一面。除扶苏,之后在杜县杀死了6个哥哥,六公子惨死于杜。胡亥的残暴由此可见一斑。

但问题的关键是,胡亥为什么连自己的姐姐,也就是公主都要杀呢?关键是死的这么惨,这是为何?这个叫嬴阴嫚到底做了什么让胡亥这么痛恨?

关于嬴阴嫚的记载很少,我们只知道她是秦始皇所有女儿中,最疼爱的一位,人长得也是天姿国色,重要的跟兄弟姐妹们相处的都很好,很招人喜欢。

虽然没有赢阴嫚为何被诛的相关记载,但我们可以想象的是,胡亥继位后,残暴的害死了自己的兄弟,人人自危,而嬴阴嫚看到手足相残,找到胡亥,希望能放过兄弟们一马,但是遭到胡亥拒绝,而且更变本加厉。

所以,陷入巨大的悲哀之中的她开始公开反对胡亥。从她后面的遭遇来看,很可能有秘密联络人马要对胡亥动手过。不然就无法解释,为什么胡亥这么痛恨这个嬴阴嫚了。

随着这个墓葬群的被发现,当年血腥的一幕真的让人不敢直视。

朋友,欢迎关注!

标签: 嬴政秦二世赵高李斯

更多文章

  • 胡亥继位之谜:矫诏还是合法继位?我们该如何看待史书和简牍差异

    历史解密编辑:旧闻故史标签:秦二世,嬴政,蒙毅,赵高,李斯,秦王

    (秦始皇 风云战国剧照)胡亥即位之事,两千年来云山雾罩,历来学者认为他是篡位,但新出土的材料却说他是合法即位。这两种说法哪一种正确?两种说法背后,又有怎样的历史因缘?一、《赵正书》的出土与颠覆性发现2003年,北京大学接受了一批社会捐赠的竹简,其中内容有一部分为《赵正书》。《赵正书》得名于本书第一句

  • 诡谲线索下埋藏的迷局:胡亥或许并不甘当咸鱼,但他确实太嫩

    历史解密编辑:地宫丝绒标签:赵高,李斯,嬴政,始皇,扶苏,蒙恬,迷局,胡亥,秦二世

    《史记》曰:始皇三十六年(前211年),一块陨石落在东郡,上书七字——“始皇帝死而地分。”一说秦始皇看到字后龙颜大怒,下令将坠石处周围一大圈内的百姓捕杀,房屋焚毁。但也有野史流传,始皇在看到谶语后出气地平静,独自一人与陨石共度数日,随后下令将其摧毁。陨石事件不久后,又有人扬言“今年祖龙死”。一系列不

  • 李斯英明一世,为何却不帮助贤能的扶苏,而要冒风险扶持胡亥?

    历史解密编辑:一点儿历史事标签:扶苏,嬴政,赵高,蒙恬,胡亥,周朝,秦二世,李斯英,春秋战国

    李斯英明一世,为何却不帮助贤能的扶苏,而要冒风险扶持胡亥?1.李斯其人李斯是大思想家荀子的得意门徒,学富五车,谋略过人,而且精通法家思想,懂得霸王之术,是当之无愧的“秦朝第一谋臣”。二十三年前,李斯初入秦国,一篇《谏逐客令》让他名扬四海,更让身为千古一帝的秦始皇大受震撼。从此之后,李斯一路青云直上,

  • 秦二世胡亥发动沙丘之变,窃国夺皇位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秦二世,赵高,嬴政,李斯,刘邦,扶苏

    秦始皇一生功业巍巍,但也失误颇多。未向全国臣民公开宣布皇位继承人,此为其一;信任并重用赵高,此为其二。在秦始皇的诸多儿子中,长子扶苏是最优秀的,但是秦始皇并未公开宣布扶苏就是皇位继承人,只是将他作为继承人来培养,派他到北面的边境上和大将军蒙恬一起戍守。而其第十八子胡亥,则是最出名的纨绔子弟。有一次,

  • 李斯深受秦始皇重用,还是扶苏岳丈,因何与赵高密谋帮胡亥登基?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李斯,嬴政,赵高,扶苏,秦二世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秦朝,他认为自己“德兼三皇,功过五帝”,于是采用三皇之“皇”、五帝之“帝”构成“皇帝”的称号,自称“始皇帝”。“始”有“最初”之意,秦始皇以自己为“始”,希望秦朝能够二世、三世乃至千秋万世地传承下去,然而他“子子孙孙无穷尽也”的愿望并没有实现,秦朝仅存二世而亡!很

  • 秦始皇叫嬴政,为什么他的儿子叫扶苏和胡亥,不跟父亲姓嬴

    历史解密编辑:每日看点啥标签:嬴政,秦二世,苏和,扶苏

    好多朋友纳闷,秦始皇的儿子为什么不跟他的姓呢?莫非古代人们的风俗和现代不同吗?秦始皇嬴政一生有很多孩子,但最著名的是两个:一个是扶苏,一个是胡亥。这两个儿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扶苏以贤明著称,胡亥以残忍和荒谬著称。以至于秦始皇死后,胡亥成为皇帝的消息传到民间后,陈胜会考虑以胡亥得位不正,和为扶苏公子打

  • 秦二世胡亥即位后,将兄弟姐妹诛除,为何却留下扶苏的儿子子婴?

    历史解密编辑:乐享盖生活标签:秦二世,扶苏,子婴,赵高,嬴政

    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第五次东巡途中病逝驾崩,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中央集权的王朝——秦朝,短暂的失去了统治者。在古代帝王驾崩可是大事,但是秦始皇驾崩的消息并没有第一时间被王公大臣等人知晓,而是被赵高、胡亥、李斯三人合谋封锁消息。想来秦朝刚刚建立天下还未稳定,始皇帝去世的也突然,

  • 秦始皇病逝前,为何让只会贪图享乐的胡亥继位?秦始皇不背这个锅

    历史解密编辑:纯度茶生活标签:嬴政,秦二世,赵高,扶苏,秦国

    秦始皇病逝后,胡亥继位,但这并不是秦始皇的本意,秦始皇并没有选择胡亥作为继承人。从秦始皇在位期间的所作所为,也能看出秦始皇并不糊涂,秦始皇虽然宠爱幼子胡亥,但也明白长子扶苏比幼子胡亥更适合做继承人,而秦始皇最终的选择也是让扶苏继位,只因发生沙丘之变,胡亥在赵高、李斯的帮助下称帝,秦朝最终在胡亥残暴的

  • 扶苏和胡亥,秦始皇更倾向于谁?到底谁才是秦始皇认可的继承人?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紫陌阁标签:秦二世,嬴政,苏和,扶苏,赵高

    秦始皇在位时,始终没有立太子,即便大限已到时,秦始皇也只是写了一道诏书赐给长子扶苏,书中也并未写明立扶苏为太子,而秦始皇又很宠爱少子胡亥,那么谁才是秦始皇心中的继承人呢?可能秦始皇更加喜欢小儿子胡亥,但秦始皇知道长子扶苏才是继承帝位的合适人选。诸位公子中,秦始皇最为重视长子扶苏和幼子胡亥《史记》记载

  • 秦二世胡亥:我虽然一生无所事事,但并非生性残暴之徒

    历史解密编辑:多角镜头标签:赵高,嬴政,皇帝,皇位,李斯,秦二世

    公元前230年,秦始皇的第18个儿子在这一年诞生了,取名嬴胡亥。作为秦始皇众多子女当中的一员,胡亥的诞生并没有什么出奇之处,但也正是这位平平无奇的皇族子孙,葬送了他父亲一手创造的大秦帝国。作为皇室后代,理所当然接受了良好的优质教育,但是这位小皇子表现的却是油盐不进,硬是没有吸收到优质教育的精髓,他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