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周勃案1:历史疑点,定国功臣蒙冤入狱,无厘头的案件暗藏玄机

周勃案1:历史疑点,定国功臣蒙冤入狱,无厘头的案件暗藏玄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娱三三三 访问量:1490 更新时间:2023/12/13 5:57:41

编者按:《史记》关于绛侯周勃晚年遭受的一次牢狱之灾,交代得非常含糊,周勃是莫名其妙进监狱,又稀里糊涂出监狱。笔者认为这其中深含不为人知的内幕,司马迁因为没有直接证据,所以不好明说,故意把事件说得很含糊,让读者自己去揣摩。笔者尝试着以推演和推测的手段,力图复原真相。

一、绛侯入狱

《史记绛侯周勃世家》记载,汉文帝登基后,任命太尉周勃为右丞相。一个月后,周勃托病辞去右丞相一职,由左丞相陈平任独相,又过了一年,陈平病逝,周勃再次被任命为丞相。

十个月后,汉文帝下了一道命令,令列侯回到封地居住。但谁愿意舍弃京城的繁华,去穷乡僻壤呢?于是纷纷找借口不动身。汉文帝对周勃说:“你是我最尊重的丞相,要不您带个头?”周勃还能说什么,老老实实再次辞掉丞相之职,回到封地。

周勃出生年月不详,不过从他的经历可以大致做一个推断。周勃早在刘邦起义时(公元前209年),就加入了他的阵营,那时周勃的身份是“中涓”。中涓相当于勤务兵,估计那时候周勃大约二十岁左右。周勃在参军前从事的职业是编蚕箔和丧礼的乐师,说明他那个时候已经可以独立生活。由此推断,周勃大约出生于公元前230年左右。

回到封地的周勃此时约五十三岁。这个年龄在古代可以说是老人了,退休回家安度晚年是个不错的选择。

一年多以后,周勃突然害怕起来,史书说,每当河东郡太守或县尉经过绛县时,他都惊恐得以为这是来杀他的。以至于他经常身披铠甲,让家人手执兵器与守尉相见。

不久,果然有人告发周勃谋反。汉文帝接到告发,把这个案子交给了廷尉处理。廷尉把周勃带到长安,并抓捕入狱。

周勃“恐”,不知道怎么回答讯问。后来狱吏不断凌辱他,周勃被迫贿赂他一千金。收到贿金后,狱吏给了一个指点:求公主帮忙。公主正是周勃的儿媳。

估计公主求情没奏效,后来周勃花钱求助于汉文帝的舅舅薄昭。薄昭托薄太后向汉文帝求情,大概汉文帝没太当回事,薄太后一生气,拿起手上的毛巾就砸汉文帝:“当年皇帝的玉玺都在周勃手上,他那个时候不谋反,现在跑到一个县里谋反,有这个道理吗?”

汉文帝一见太后发怒,赶忙说:“狱吏正在核验,马上就会放了他。”出了太后宫,他连忙让使者持皇帝符节去赦免了周勃,并恢复了他的爵位和封邑。

二、疑点重重

周勃入狱及出狱这段历史,怎么读都让人有一种无厘头的感觉。这段故事里疑点实在太多,不禁让人遐想连连,我先把几个疑点抛出来。

1. 周勃的恐惧何来?

《史记》记载:“岁馀,每河东守尉行县至绛,绛侯勃自畏恐诛,常被甲,令家人持兵以见之。”

说回到封地一年多,周勃不知道怎么了,突然间就感觉到很恐惧。恐惧什么呢?怕被杀!所以,河东郡的太守或者县尉到绛县来一次,他害怕一次,总以为是皇帝派来杀他的。以至于神经质到自己穿铠甲,让家人拿兵器见客。

史书中并未交待周勃恐惧的理由,只描述了他的行为,司马迁也没有添加个人的评判,似乎是周勃神经过敏。蹊跷得很,诡异得很!

2. 应验的抓捕

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就在周勃坐立不安的时候,真的就有人把他告了,《史记》记载:“其后人有上书告勃欲反,下廷尉。廷尉下其事长安,逮捕勃治之。”

自己的胡思乱想竟然应验了!就像一个人,梦见天上掉了块馅饼,正好砸自己头上,醒来一看,头顶上真的有一块热乎乎的大饼子。你觉得这个梦让人惊骇不?

3. 蹊跷的审理过程

案件的审理也充满诡异,史书大概交代了这么几件事:

第一件事周勃的供词:零口供,说周勃很恐惧,不知道怎么作答;第二件事狱吏的凌辱:周勃在狱中遭到狱吏的欺凌侮辱;第三件事周勃行贿:向狱吏行贿一千金;第四件事狱吏指点:狱吏悄悄告诉周勃,你可以向公主求情;第五件事求助薄昭:周勃向薄昭送礼求助;第六件事薄昭请太后出面:薄太后发怒,汉文帝释放周勃。这几件事不但描述得很简单,而且前后不搭,缺乏逻辑性。比如周勃很恐怖,不知道怎么回答狱吏的问话,但总不能从头到尾始终不说一句话吧?自己没有谋反,有什么不能说的呢?一个死人堆里爬出来老将军,至于这么不经事吗?

再比如,小小的狱吏为什么敢凌辱德高望重的周勃?公主是否替周勃求情了?薄昭又为什么拐个弯求太后出面?

都是一团雾水!

4. 稀里糊涂的出狱

明显廷尉根本就没审出结果,就是个糊涂案子。薄昭和汉文帝的表现都有点违反常识,薄昭既然觉得是冤案,为什么不自己去找汉文帝?汉文帝为什么不等廷尉有结论,就匆匆忙忙释放了周勃?

以上几个疑点都说明一个问题,这个案件并不像表面记述的那么简单,肯定是有隐情的。似乎这个案子就是一场戏,包括周勃、汉文帝、狱吏、薄昭在内,都知道这场戏的目的,但这个隐含的目的又不能说,于是几个人打哑谜似的围着圈打转转。

那么周勃谋反案究竟有什么玄机呢?请看下期分析

标签: 周勃刘恒丞相皇帝太后周勃案

更多文章

  • 得知许世友在看这本书,毛主席特别叮嘱:你以后就作周勃嘛

    历史解密编辑:今人说古标签:周勃,红军,许世友,毛主席,韦国清,叶剑英,小说家,天地之中

    1973年12月,在毛主席的一声令下,八大军区的司令员实行对调,时任南京军区司令、开国上将的许世友将调任广州军区司令。直到1980年1月,开始专任中央军委常委为止,许世友在广州生活、工作了6年之久。广州留园7号,原是党内元老董必武在广州居住时的别墅。但在1973年12月以后,它的主人就换成了许世友。

  • 诸吕之乱:吕氏大权在握,为何还要作乱?周勃:你们还是太年轻了

    历史解密编辑:环宇头条世界标签:周勃,吕氏,诸吕,吕雉,刘邦,曹参

    公元前180年,吕后临终前,交代诸吕,一定要握好手中禁军兵权。然而,吕后刚刚去世,诸吕却欲为乱。齐王刘襄发布讨吕檄文,并率军攻向长安。灌婴受命抵抗,却在荥阳按兵不动。长安城内,郦寄一番说词,欲为乱的吕禄就忘了吕后的交代,竟主动放弃了兵权,吕产也很快就被击败。于是,周勃、陈平等人很快平定诸吕。刘襄大军

  • 吕氏乱政是借口,刘邦提议周勃为太尉另有深意,只能说吕后不够狠

    历史解密编辑:破先生标签:刘邦,周勃,吕雉,丞相,曹参,三毛

    谈秦说汉(302)吕氏乱政是借口,刘邦提议周勃为太尉另有深意,只能说吕后不够狠刘邦在临死之际,与吕后的交谈中不仅提到了丞相人选是陈平,还提到让周勃为太尉辅助陈平。这看似遗言,其实有很深的用意,其目的就是防范汉室不改姓。也就是说,陈平、周勃在刘邦驾崩之前是得到了刘邦的口诏,若吕氏称王则诛杀之刘邦革命成

  • 汉文帝为何打击周勃?从汉初丞相的人选及更替情况,或能找到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孤寡老人讲历史标签:周勃,刘恒,丞相,夏侯婴,灌婴,刘邦

    周勃,西汉开国功臣,汉高祖刘邦的沛县老弟兄,刘邦临终前曾对吕后表示:“周勃重厚少文,然安刘氏者必勃也,可令为太尉。”后来,在“诸吕之乱”时,他以太尉的身份跟右丞相陈平合谋,除掉吕氏,挽救了汉朝江山,并迎立刘邦的第四个儿子、代王刘恒为帝。刘恒即为汉文帝。汉文帝登基后,对迎立他的首席功臣周勃的态度是很微

  • 周勃捧汉文帝刘恒上位,却成了阶下囚,没有狱卒指点,就废了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的百态标签:周勃,刘恒,吕雉,刘邦,太后

    汉朝历史雄壮浑厚,很多事情,扑朔迷离,今天就说一段公案,周勃捧汉文帝刘恒上位,却成了阶下囚,没有狱卒指点,就废了!生活很野蛮,从来不讲理,人生很无奈,其实面对人生,我们没有选择。举得起放得下叫举重,举得起放不下叫负重,大多数人都是负重。刘邦对周勃的评价极高,死前预言"安刘氏天下者,必勃也"。 吕后专

  • 周勃是拥立汉文帝的功臣,因何落得卸磨杀驴的下场?

    历史解密编辑:万物解读标签:周勃,刘恒,刘邦,丞相,樊哙,代王

    作者:许云辉吕后驾崩后,侄子吕禄和吕产分别把持朝廷军政大权,野心勃勃“欲危刘氏”,篡夺刘氏江山,建立吕家王朝。陈平枉为帝国丞相,却无权处理政务。太尉周勃名义上是汉廷最高军事长官,却被二吕排挤得“不得入军门。”周勃与陈平密谋策划,在一批对刘家忠心耿耿的文武大臣支持下,将吕氏势力一网打尽,并将皇位这个大

  • 周勃陈平为啥要在吕后去世后动手?又为啥选择最没背景的代王刘恒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周勃,三毛,刘恒,吕雉,王刘恒,刘邦

    公元前180年七月三十日,执掌大汉王朝权柄、临朝称制十五年的吕后去世,留下一个山雨欲来、黑云压城的动荡政治格局。吕后也知道,随着她的黯然离去,大汉王朝必将面临着诸吕(外戚集团)、刘邦还留在世上的刘氏子弟(宗室集团)、当年跟随刘邦打天下的功臣集团之间争夺大汉王朝权利分配的血腥斗争。所以,她在临死之前,

  • 汉景帝请客不给筷子,周亚夫面对人生大考0分,真该想想父亲周勃

    历史解密编辑:宅女看史标签:周勃,刘启,丞相,梁王,汉朝,周亚夫,汉景帝

    周亚夫是绛侯周勃的次子,继承了父亲的军事素养,是文景时期的名将,单就军事能力而言,早已超越了其父,当时无人能出其右。汉文帝在临终前,叮嘱太子:"即有缓急,周亚夫真可任将兵。"周亚夫没有辜负汉文帝的赏识,也没有辜负汉景帝的信任。七国之乱,政权几乎倾覆,汉景帝在最艰难的时候,启用了周亚夫。他不负众望,挽

  • 周勃、周亚夫悲惨结局背后的原因,皇帝与功勋集团之间的权力博弈

    历史解密编辑:香茗史馆标签:周勃,周亚夫,丞相,刘恒,刘邦,刘启

    周勃、周亚夫父子,可以说是汉文帝、汉景帝两朝的绝对功臣,其中周勃不仅是西汉开国功臣,而且是平定“诸吕之乱”的首要功臣,且对汉文帝刘恒有拥立之功,而周亚夫则平定了“七国之乱”。然而,功劳卓著的周勃、周亚夫父子,晚年境遇却极度凄惨,这又是为什么呢?周勃:虽然平定了“诸吕之乱”,但也引起汉文帝忌惮周勃是刘

  • 汉文帝能做皇帝,全靠周勃,他为何恩将仇报,想把恩人害死?

    历史解密编辑:史小子范儿标签:周勃,刘恒,皇帝,吕雉,刘邦,丞相,汉朝,汉文帝,中国古文献

    汉文帝名叫刘恒,是汉高祖刘邦的儿子,原本被封为代王,他本人既不得父皇的喜爱,母亲也受到刘邦的冷遇,根本没有机会成为皇帝。可是,吕后死后,爆发了诸吕之乱,以太尉周勃为首的大臣们,诛杀了吕后的侄子,将代王刘恒推上了皇帝的宝座。然而,汉文帝即位后,却恩将仇报,那么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周勃与刘邦是同乡,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