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汉文帝要斩周勃,薄太后将头巾扔到他脸上:你有本事试试

汉文帝要斩周勃,薄太后将头巾扔到他脸上:你有本事试试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过往烟窗 访问量:1901 更新时间:2024/1/4 19:08:54

周勃是汉高祖刘邦十分信任的大将,刘邦死前,他曾经对吕后说过:“安刘氏天下者,必勃也”。事实也正像刘邦所预料的那样,刘邦死后诸吕作乱,正是周勃联合了陈平,诛杀吕氏众王,然后请回代王刘恒,并将他扶持即位,成为拥立有功的大臣之一。汉文帝时,周勃先后两次担任丞相,位极人臣,权势十分显赫。大多数像周勃这样的重臣都容易受到猜忌,汉文帝是历史上有名的贤明君主,他又是如何对待周勃的呢?他能避开古往今来帝王容易猜疑重臣的毛病吗?一、 乱局公元前195年6月1日,刘邦崩,16岁的皇太子刘盈继位,是为汉惠帝。此时周勃正在外作战,等他回来时,汉惠帝已经继位,汉惠帝任命周勃为太尉,当时掌管武事的最高官职。汉惠帝性格柔弱,待人仁厚,他知道母亲吕后仇视自己同父异母的兄弟刘如意,于是就在吕后设计调刘如意回长安之后,特意把刘如意留在自己身边,让吕后一直没有找到杀害刘如意的机会。

有一天早上,汉惠帝外出办事,因为时间太早,他不忍心叫醒刘如意和他同行,就让刘如意留在自己的宫中休息。时刻关注汉惠帝动向的吕后听到消息后,立即派人给刘如意送去含有剧毒的饮食,十几岁的刘如意完全没有防备,吃下饮食之后中毒而死。害死刘如意之后,吕后又残害刘如意的母亲戚夫人,将其做成人彘放在厕所之中。完成这件事之后,吕后还特意请汉惠帝前去观看,仁慈的少年天子看到如此恐怖的情景,在问清楚实情之后,不由失声痛哭,他痛恨母亲的残忍,可是却无计可施。这件事情以后,汉惠帝大病一场,再也没有心思打理朝政,他每日借酒浇愁,不久就抑郁而逝,时年24岁。汉惠帝死后,他4岁的儿子刘恭继位,因为少帝年龄太小,吕后成为实际掌权者,她杀掉了刘邦的儿子刘友刘恢等人,分封自己已故的两位哥哥为王,之后又分封几个侄子、侄孙为王。右丞相王陵早年就跟随刘邦建功立业,是汉初的开国功臣,他看到吕后如此残害高祖子孙,又分封诸吕为王,认为她违背了当初高祖与大臣的盟约,于是向吕后提出抗议。吕后大权在握,又怎么会把右丞相放在眼里?她削夺了王陵的丞相之位,让他去做刘恭的太傅。失去相位的王陵气愤地告病回家,不再过问朝中之事。此时周勃仍然担任太尉之职,但是他的权力受到限制,不能直接指挥军队。朝政大权全部落在吕氏外戚集团手中。

公元前180年,吕后病重,她自知将不久于人世,却仍然念念不忘要巩固吕氏天下,于是分派两个侄子吕禄吕产统领北军和南军,让他们时刻提防,以防随时可能会发生的兵变。二、 平定诸吕之乱吕后死去,果真如她所预料的,刘氏皇族集团和吕氏外戚集团之间争夺权力的斗争马上就开始了。刘氏皇族的反抗从齐王刘襄开始,刘襄是刘邦的长子长孙,他的弟媳是吕禄的女儿,吕氏知道了吕禄等人要作乱的阴谋,于是赶紧派人告诉了刘襄。刘襄从齐地发兵,一路西进,吕产派出大将军灌婴前往迎击。没想到的是,灌婴和刘襄还一场仗都没打,他就赶紧派使者去与刘襄讲和,双方联合以共同诛杀吕氏。刘姓诸王在外地发难,太尉周勃和右丞相陈平则在内部策应:此时周勃没有权力统率军队,经过密谋之后,他们先是取得兵符,然后诈称遵照帝命让太尉统领北军。周勃顺利进入北军以后,经过一番鼓动游说,军中将士群情激愤,纷纷响应反抗吕氏家族。在北军将士的支持下,周勃很快就控制了南军,先后将吕禄和吕产杀死,吕氏一族全族被诛。

平定诸吕之乱后,周勃和陈平等大臣秘密协商,一致同意让代王刘恒即位。三、微妙的君臣关系公元前180年,代王刘恒即位,是为汉文帝,周勃被任命为右丞相,真正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汉文帝刘恒心思缜密,在代地为王时,他见到接他回长安继位的使者时,曾经心怀疑惑;此时他已登大宝,大权在握,心中常常想到的就是如何坐稳这个位置。迎立刘恒进长安的周勃此时却全然没有顾及到新帝的这一番心思,因为拥立有功,他每天上朝时都是一副骄横的样子,似乎自己的位置比汉文帝还要重要。汉文帝把这一切都看在眼里,但是却不动声色,只是对待周勃越来越有礼貌。有大臣看出其中的蹊跷,于是就劝说汉文帝说道:身为一代帝王,其实不应该对大臣那么彬彬有礼,以免有失君主身份。

听到这些劝告之后,汉文帝才慢慢改正了自己原来谦恭有礼的态度,开始变得庄重肃穆起来。周勃这边呢,也听到了类似的提醒:身为大臣,你已经功高盖主,应该及时反省自己,以免引起君王的猜忌和加害。周勃是三朝老臣,怎能不明白其中的道理?他马上省悟到自己之前的行为不太妥当,于是赶紧向汉文帝请求辞去右丞相的职位。汉文帝虽然刚上位不久,正是需要人手帮助自己处理政务的时候,但是他居然毫不犹豫地就同意了周勃的请辞。四、 再次入相然而,周勃辞去右丞相职位之后刚刚一年,汉文帝就又把他召了回来,重新任命他为丞相。原来是左丞相陈平去世了,汉文帝急需有人能够承担起丞相的重任,放眼朝廷上下,能够承担这个重任的,除了周勃,再也没有别人了,于是汉文帝只好重新任命周勃为丞相。然而,虽然是再度任命,却并不代表汉文帝就此高度信任周勃。这次周勃当宰相还没满一年,汉文帝就以“诸侯应该回封地”为借口,免去了周勃的丞相之位,让他回自己的封地去。

汉高祖刘邦曾经赐给周勃绛侯的爵位,他的封地在距离长安很远的绛县。曾经辅佐三代君王的周勃如何不知道君王心性?于是他就老老实实地回了自己的封地,远离权力中心。绛县属于河东郡管辖,周勃回到绛县之后,每次河东郡守到绛县巡查的时候,周勃因为害怕,总是会披戴上铠甲来见郡守,跟随他的家人们也会随身携带兵器,以护卫周勃的安全。这样的事情出现的次数多了,难免引起别人的疑心,于是就有人给汉文帝上书,说周勃有谋反之心。汉文帝本来对周勃就十分忌惮,此时得了大臣的奏疏,立刻下旨让人将周勃捉拿归案。昔日的丞相突然成了阶下囚,周勃此时年纪渐老,面对威严的审讯场面根本就不知道如何应对,狱中主管他的官吏也不再把他当朝廷重臣看待,每天不是喝骂就是训斥。周勃无奈,只好在儿子周胜之来探视时,请他让自己的妻子去找人施救。周胜之的妻子是汉文帝的女儿,在公主的斡旋下,周勃受屈入狱的事传到了薄太后的耳朵里。薄太后是汉文帝的生母,汉文帝事母至孝,一向最听母亲的话。这一天,汉文帝来给薄太后问安,正要离开去上朝的时候,薄太后突然抓起自己的头巾就向汉文帝扔过去,她厉声问道:“绛侯当初掌管军中大权,时常携带高祖赐给的印玺,那时他都没想过要谋反,如今他只是在一个小县城中养老,难道反倒却要造反吗?”汉文帝在此之前已经看过周勃的供辞,他也明白周勃没有谋反的可能,于是赶紧向薄太后承诺道:“我马上放他出去。”

周勃被无罪释放,汉文帝恢复了他的爵位和封邑,周勃又回到绛县,在那里又度过了将近10年的时光,于公元前169年去世。五、后世评价历史学家班固曾经评论周勃说:周勃为布衣时,鄙朴庸人,至登辅佐,匡国家难,诛诸吕,立孝文,为汉伊、周,何其盛也!司马迁也有类似的评论。可见早年的周勃并没有表现出特别聪明或者特别出众的特质,只是个敦厚朴实的普通人,但是当他追随刘邦、匡扶国难、诛灭诸吕、拥立汉文帝的时候,却勇敢无畏,表现得很像当年的伊尹周公一样,光辉形象足以彪炳史册。对于这样的功臣,君主是最应该诚恳对待的,但是在历史上,除了唐太宗能够礼待功臣之外,宋太祖杯酒释兵权,明太祖朱元璋后期诛杀功臣,都是为了巩固皇权。相比之下,汉文帝虽然猜忌周勃,但是在查明事情真相之后,还是还回了周勃应该拥有的一切,善待功臣、不滥杀无辜,大概也是汉文帝能够青史留名的一个原因吧?

标签: 周勃刘恒薄太后丞相吕雉刘邦

更多文章

  • 周勃案1:历史疑点,定国功臣蒙冤入狱,无厘头的案件暗藏玄机

    历史解密编辑:娱三三三标签:周勃,刘恒,丞相,皇帝,太后,周勃案

    编者按:《史记》关于绛侯周勃晚年遭受的一次牢狱之灾,交代得非常含糊,周勃是莫名其妙进监狱,又稀里糊涂出监狱。笔者认为这其中深含不为人知的内幕,司马迁因为没有直接证据,所以不好明说,故意把事件说得很含糊,让读者自己去揣摩。笔者尝试着以推演和推测的手段,力图复原真相。一、绛侯入狱《史记绛侯周勃世家》记载

  • 得知许世友在看这本书,毛主席特别叮嘱:你以后就作周勃嘛

    历史解密编辑:今人说古标签:周勃,红军,许世友,毛主席,韦国清,叶剑英,小说家,天地之中

    1973年12月,在毛主席的一声令下,八大军区的司令员实行对调,时任南京军区司令、开国上将的许世友将调任广州军区司令。直到1980年1月,开始专任中央军委常委为止,许世友在广州生活、工作了6年之久。广州留园7号,原是党内元老董必武在广州居住时的别墅。但在1973年12月以后,它的主人就换成了许世友。

  • 诸吕之乱:吕氏大权在握,为何还要作乱?周勃:你们还是太年轻了

    历史解密编辑:环宇头条世界标签:周勃,吕氏,诸吕,吕雉,刘邦,曹参

    公元前180年,吕后临终前,交代诸吕,一定要握好手中禁军兵权。然而,吕后刚刚去世,诸吕却欲为乱。齐王刘襄发布讨吕檄文,并率军攻向长安。灌婴受命抵抗,却在荥阳按兵不动。长安城内,郦寄一番说词,欲为乱的吕禄就忘了吕后的交代,竟主动放弃了兵权,吕产也很快就被击败。于是,周勃、陈平等人很快平定诸吕。刘襄大军

  • 吕氏乱政是借口,刘邦提议周勃为太尉另有深意,只能说吕后不够狠

    历史解密编辑:破先生标签:刘邦,周勃,吕雉,丞相,曹参,三毛

    谈秦说汉(302)吕氏乱政是借口,刘邦提议周勃为太尉另有深意,只能说吕后不够狠刘邦在临死之际,与吕后的交谈中不仅提到了丞相人选是陈平,还提到让周勃为太尉辅助陈平。这看似遗言,其实有很深的用意,其目的就是防范汉室不改姓。也就是说,陈平、周勃在刘邦驾崩之前是得到了刘邦的口诏,若吕氏称王则诛杀之刘邦革命成

  • 汉文帝为何打击周勃?从汉初丞相的人选及更替情况,或能找到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孤寡老人讲历史标签:周勃,刘恒,丞相,夏侯婴,灌婴,刘邦

    周勃,西汉开国功臣,汉高祖刘邦的沛县老弟兄,刘邦临终前曾对吕后表示:“周勃重厚少文,然安刘氏者必勃也,可令为太尉。”后来,在“诸吕之乱”时,他以太尉的身份跟右丞相陈平合谋,除掉吕氏,挽救了汉朝江山,并迎立刘邦的第四个儿子、代王刘恒为帝。刘恒即为汉文帝。汉文帝登基后,对迎立他的首席功臣周勃的态度是很微

  • 周勃捧汉文帝刘恒上位,却成了阶下囚,没有狱卒指点,就废了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的百态标签:周勃,刘恒,吕雉,刘邦,太后

    汉朝历史雄壮浑厚,很多事情,扑朔迷离,今天就说一段公案,周勃捧汉文帝刘恒上位,却成了阶下囚,没有狱卒指点,就废了!生活很野蛮,从来不讲理,人生很无奈,其实面对人生,我们没有选择。举得起放得下叫举重,举得起放不下叫负重,大多数人都是负重。刘邦对周勃的评价极高,死前预言"安刘氏天下者,必勃也"。 吕后专

  • 周勃是拥立汉文帝的功臣,因何落得卸磨杀驴的下场?

    历史解密编辑:万物解读标签:周勃,刘恒,刘邦,丞相,樊哙,代王

    作者:许云辉吕后驾崩后,侄子吕禄和吕产分别把持朝廷军政大权,野心勃勃“欲危刘氏”,篡夺刘氏江山,建立吕家王朝。陈平枉为帝国丞相,却无权处理政务。太尉周勃名义上是汉廷最高军事长官,却被二吕排挤得“不得入军门。”周勃与陈平密谋策划,在一批对刘家忠心耿耿的文武大臣支持下,将吕氏势力一网打尽,并将皇位这个大

  • 周勃陈平为啥要在吕后去世后动手?又为啥选择最没背景的代王刘恒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周勃,三毛,刘恒,吕雉,王刘恒,刘邦

    公元前180年七月三十日,执掌大汉王朝权柄、临朝称制十五年的吕后去世,留下一个山雨欲来、黑云压城的动荡政治格局。吕后也知道,随着她的黯然离去,大汉王朝必将面临着诸吕(外戚集团)、刘邦还留在世上的刘氏子弟(宗室集团)、当年跟随刘邦打天下的功臣集团之间争夺大汉王朝权利分配的血腥斗争。所以,她在临死之前,

  • 汉景帝请客不给筷子,周亚夫面对人生大考0分,真该想想父亲周勃

    历史解密编辑:宅女看史标签:周勃,刘启,丞相,梁王,汉朝,周亚夫,汉景帝

    周亚夫是绛侯周勃的次子,继承了父亲的军事素养,是文景时期的名将,单就军事能力而言,早已超越了其父,当时无人能出其右。汉文帝在临终前,叮嘱太子:"即有缓急,周亚夫真可任将兵。"周亚夫没有辜负汉文帝的赏识,也没有辜负汉景帝的信任。七国之乱,政权几乎倾覆,汉景帝在最艰难的时候,启用了周亚夫。他不负众望,挽

  • 周勃、周亚夫悲惨结局背后的原因,皇帝与功勋集团之间的权力博弈

    历史解密编辑:香茗史馆标签:周勃,周亚夫,丞相,刘恒,刘邦,刘启

    周勃、周亚夫父子,可以说是汉文帝、汉景帝两朝的绝对功臣,其中周勃不仅是西汉开国功臣,而且是平定“诸吕之乱”的首要功臣,且对汉文帝刘恒有拥立之功,而周亚夫则平定了“七国之乱”。然而,功劳卓著的周勃、周亚夫父子,晚年境遇却极度凄惨,这又是为什么呢?周勃:虽然平定了“诸吕之乱”,但也引起汉文帝忌惮周勃是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