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孔子问7岁孩童:天上有几颗星星?孩童的答案,让孔子拜其为师

孔子问7岁孩童:天上有几颗星星?孩童的答案,让孔子拜其为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吕肥肥来搞笑 访问量:2580 更新时间:2023/12/6 22:12:30

杜甫有诗言:“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世人以长者为师,此乃大谬也。长者实乃年龄长也,非闻识达也。唯有达者为师,方能获取真知。故知识之获取,不以年龄为限,人人皆可为师。

在今天,中国作为世界大国,具有非凡的影响力,真正做到了走世界。今天的国人依然深受中国传统化的影响,很多行事准则都与此有关。当今中国的传统文化,是数千年时间沉淀下来的文化财富,国人应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说起中国传统文化,有一个人物是代表之一,他就是有“孔圣人”之称的孔子。由孔子开创的儒家学派影响了中国古代数千年的发展方向,除此之外,孔子还是一位教育家,对后世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他本人也被称为“万世师表”。就是这样一位堪称伟大的人物,却拜了一位7岁的孩童为师。这其中到底有怎样的故事呢?

这位7岁稚童的名字叫做项橐,是一位平凡而又不凡的孩子。项橐出身在一户普通的农民家庭,他的父母都是普通的农民,除了擅长农艺之外,并无其他特殊。然而,出身平凡的项橐却能让孔子拜他为师,想来他一定有不凡之处。

相传在一年寒的冬天,游历讲学的孔子来到了兖州西关这个地方。孔子走在路上的时候,看到前方有个孩童在地上画东西。孔子抱着好奇心,走到了孩童跟前,看到了孩童画的城池。

儒雅守礼的孔子不愿搅乱孩子画的画,于是,选择了绕行。可谁知,孔子的这一举动竟惹恼了画画的稚童。稚童起身,呵问孔子:为什么要绕道而过?孔子最初以为孩童误解了自己,于是向他说到:“我不忍踏毁了你画的城池,所以选择绕道而行。你应该对我表示感谢吧?”可孩童的回答却出乎了孔子的意料。

这位孩童表示自己画的是城池,城池就是让人过的,不然城池有什么用呢?孔子看到这个稚童聪慧异常,起了试探之意,便说:“这城池如此小,我这个大人怎么过去呢?”孩童瞬间就反应了过来,就用手指在空中虚画了一座城门,请孔子通过。孔子见此,起了爱才之心,就邀请稚童和他同行。

稚童向孔子介绍说自己名叫项橐,而孔子也向项橐介绍了自己,不过在当时,孔子的名号还做不到妇孺皆知的地步。项橐之所以跟孔子同行,是看出他不是一般的大人。

在二人同行的路上,充满好奇心的项橐开始向博学的孔子提问问题。项橐先问:“松树为在冬天不落叶?”孔子答曰:“松树实心,所以耐寒。”接着,项橐又问:“竹子空心,为何同样耐寒呢?”孔子一边惊诧于项橐的聪颖,一边回答了他的问题。

之后,项橐又问了孔子很多问题,其中有些问题,即便是博学的孔子也没能答上来。在项橐问完之后,孔子为了考校项橐的智慧,于是便问他:“天上有几颗星星?”

孔子的这个问题,颇有些刁难之意,即使是现在的我们也无法知道天上到底有多少的星星。然而,项橐的表现却大大出乎了孔子的意料。本以为项橐会思考良久,谁知,他竟然没有丝毫犹豫地说:“天上有一天一夜的星星。”

可能项橐的这个答案,不能让所有人满意,但是,在当时那个年代,能够说出这样充满哲思回答的人,能够几人?更何况,项橐还只是一个7岁的稚童。当孔子听到这个回答时,他的心脏猛然跳动了一下,他知道,这个孩子不能等闲视之,将来的成就必然不凡。

此时的孔子已经被这位孩童深深地折服了,他知道自己从项橐这里获得了知识,项橐有资格称为自己的老师,于是,孔子选择拜项橐为师,以显示自己对项橐的尊重之意。孔子这种谦卑的态度正符合自己所说的那句话:“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关于孔子拜项橐为师的故事,在后世很多典籍中都有记载。在故事中,项橐的聪慧着实亮眼,同时我们不应该忽视了孔子谦卑的态度,这两人都非常值得我们大家学习。

身处现代社会的我们,应当拥有一颗谦卑真诚的心,知识随时随地都能够获得,而保持一颗好奇心,是人们追寻知识的动力。被称为“圣人”的孔子尚且能够做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作为普通人的我们,更应该谦卑学习。

更多文章

  • 鲍鹏山:孔子的牢骚

    历史解密编辑:中国青年出版社标签:孔子,论语,夫子,子罕,雍也

    本文选自光明日报,总计1890字,阅读需约4分钟。《论语》是孔子死后人们编的他的语录,并没有经过夫子自己审定。他的弟子们也很活泼,没有把自己老师塑造得道貌岸然,高大完美。虽然他们在编一本正经,但他们自己却一点也不一本正经,老夫子生前的那些或严肃或调侃,或语重心长或心不在焉,或深思熟虑或随意咳唾,都被

  • 【你好,孔子】打卡孔子博物馆 看儒家思想传承千年的奥秘

    历史解密编辑:中国山东网标签:孔子,博物馆,儒家,传统文化,馆藏,孔府,孔子博物馆,民族乐器,演奏家,弦乐器,中国音乐家

    中国山东网-感知山东11月18日讯 (记者 刘自锐)11月18日上午,“你好,孔子|Hi,Confucius”国际网红尼山研学活动在山东济宁曲阜市孔子博物馆启动。来自肯尼亚、缅甸、尼日利亚、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国的青年与中国青年组成研学体验团,在孔子故里探寻先师足迹,感知儒家文化的博大精深。

  • 【你好,孔子】穿汉服、拜孔子,在尼山体验朝圣之旅

    历史解密编辑:中国山东网标签:孔子,尼山,论语,汉服,大学堂,孔子像

    中国山东网-感知山东11月19日讯 (记者 刘自锐 郝亚松 张侃 程妍霏) 在尼山,踏过泮水桥,入泮启智,立志高远;迈过金声玉振广场,礼拜先师,心怀感恩;登阶大学堂,明大学之道,感悟谆谆教诲。这里更有鼓瑟吹笙、手读论语的场景,让游客近距离感受千年文化传承。 11月19日,由山东省网信办联合中央广播

  • 石雕孔子雕像 花岗岩孔子人物像图片

    历史解密编辑:龙创石雕标签:孔子,石雕,雕像,吴道子,花岗岩,人物像,齐特琴,民族乐器,民族音乐

    孔子是万人师表,也是我国儒家学说的创始人,现在各地学府都会有摆放孔子雕像,让学子们能够认识孔子,并学习其思想。现在石雕孔子雕像都是按照唐代吴道子的样本来雕刻的。以下是石雕孔子人物像图片鉴赏:一般石雕孔子雕像的形象比较端庄大气,无论是从整体的造型,还是从服饰等雕刻看,都比较还原历史,大多展现了温和端庄

  • 壬寅年公祭孔子大典在孔子故里曲阜举行

    历史解密编辑:齐鲁壹点标签:孔子,曲阜,大典

    记者孔茜张清直9月28日上午,壬寅年公祭孔子大典在曲阜孔庙隆重举行,共同纪念至圣先师孔子诞辰2573周年。今年的祭孔大典采取现场活动和网络直播相结合、现场祭孔与全球孔庙云祭孔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其中,数百名嘉宾亲临孔庙,参与本次线下祭孔大典。上午9时,当嘉宾在志愿者的引领下,沿着神道缓步前行时,来自济

  • 美人拒绝与孔子同乘车,孔子生气说出一句名言,她被骂2000年

    历史解密编辑:古文人物坛标签:孔子,南子,卫国,齐国,卫灵公,弦乐器,历史学家,民族乐器,儒家思想

    春秋战国时期的“至圣先师”孔子,在2000多年后的今天依然受世人尊崇,真正做到了流芳千古,甚至儒家思想也流传到国外,并且深受国外友人的肯定。在1988年联合国会议上更是被呼吁需要汲取孔子的智慧,为了以后人类的发展。由此可见儒家思想是多么的重要,这也是为何孔子思想出世至今陪伴着朝代更迭依然经久不衰,越

  • 他名气比孔子大,学生比孔子多,孔子掌权后便杀了他,并暴尸三日

    历史解密编辑:李三脚标签:孔子,子产,史记,荀子,暴尸

    对于孔子,相信绝大多数中国人都不陌生,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作为当年最博学的人,孔子在世时便被尊称为“天纵之圣”,如今更是被我们尊为“孔圣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孔子的思想甚至传播到了世界各国,对人类社会造成深远的影响。而儒家,素来以“仁义道德”教化世人,可鲜

  • 孔子姓子不姓孔,探究孔子姓氏渊源

    历史解密编辑:小洪说事儿标签:孔子,商朝,姬发,宋国,周公旦,周王朝,科学家,演奏家,姓氏渊源,拨弦乐器,中国音乐家

    如果您喜欢这篇作品,欢迎点击右上方“关注”。感谢您的鼓励与支持,希望能给您带来舒适的阅读体验。在漫漫历史长河中,诞生了不少姓氏,姓氏作为一脉相承数千年的文化,承载了太多的历史信息。人口最多的张王李姓有着接近一亿的人口,人口最少的姓氏只有寥寥数百人,甚至有些姓氏户口本上都打不出来。中国人口最多的几个大

  • 孔子问7岁小孩, 天上有多少颗星星, 小孩回答后, 孔子拜他为师

    历史解密编辑:小雷讲体育标签:孔子,论语,齐国,儒家,鲁国

    孔子,一个中国人提到最多的圣贤,中国最早的教育家,创办私学,收平民弟子,古代所有的私塾都挂着他的画像,所有读书人都崇敬他。孔子的思想深远,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思想文化,同时也影响了东亚,他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被后世称为孔圣人。孔子一生留下了很多著作,《论语》相信每一个人都学习过,这是孔子的弟子和后人

  • 孔子“长居宋”再考​——孔子儒家思想形成于商丘初探

    历史解密编辑:商丘城市建设标签:商丘,杜预,孔氏,鲁国,宋”,孔子“,拨弦乐器,春秋战国,儒家思想

    内容摘要:商丘是“至圣先师”孔子祖居地。孔子“少居鲁,长居宋”,自称“殷人”。 公元533年(鲁昭公九年),孔子19岁在宋国国都宋城(商丘)娶宋国大夫亓官氏之女为妻。一年后,孔妻亓官氏在商丘宋城的家里生子孔鲤,字伯鱼。至于亓官氏生子时“鲁昭公馈鲤“之说,后代学者多为质疑,应是后儒粉饰之辞。孔子青年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