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淮南子》精华30句,越读越有味道

《淮南子》精华30句,越读越有味道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坦腹斋 访问量:3584 更新时间:2023/12/28 10:21:20

《淮南子》是西汉皇族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集体编写的一部道家名著。该书在继承先秦道家思想的基础上,糅合了阴阳、墨、法、儒等各家思想,主要的宗旨归于道家。

超说:“《淮南鸿烈》为西汉道家言之渊府,其书博大而和有条贯,汉人著述中第一流也。”胡适认为“道家集古代思想的大成,而淮南书又集道家的大成。”

小编精选出书中的30句经典名言,论及天道人事极为透彻精辟,直击人心。

1、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淮南子·人间训》

大意:边塞上有一个人丢了一匹马,人们都来安慰他。他的父亲说:怎么知道不会因此而得福呢?过了几个月,那匹马果然带了一匹胡地的骏马回来了。

点题:老子说祸福相依,从更广大和更长久的角度去看,一定是这样。我们平时常常因福而喜、因祸而悲,恰恰说明我们看得窄、看得短。

2、舟覆乃见善游,马奔乃见良御。

——《淮南子·说林训》

大意:翻船的时候,才能看出谁是真会游泳的人;马狂奔的时候,才能看出谁是真正的好车把式。

点题:真正有本事的人,平时是看不出来的,但在风云变幻、情况危急之时,就能显现出来。人要做的就是好好修炼然后等待,有了真本事,自有一飞冲天之时。

3、置猿槛中,则与豚同,非不巧捷也,无所肆其能也。

——《淮南子·俶真训》

大意:把猿猴关在笼子里,它就会像猪一样,并不是它没有灵巧攀登、轻捷跳跃的本领,而是没有它发挥本领的机会。

点题:人要学会主动找到适合自己发挥长处的环境、平台和机会,才能真正显现光彩。如果是时机不到,则要学会蛰伏等待。

4、美之所在,虽污辱,世不能贱;恶之所在,虽高隆,世不能贵。

——《淮南子·说山训》

大意:美好的事物,就算受到玷污辱没,也不会变得低贱;丑恶的事物,就算有人鼓噪吹捧,抬高其身价,也不会变得尊贵。

点题:好的就是好的,坏的就是坏的,人只需要坚持自己认为值得坚守的,做自己认为对的。人最容易被世间的好恶裹挟,而变得随波逐流,是非不分。

5、乞火不若取燧,寄汲不若凿井。

——《淮南子·览冥训》

大意:向人求火不如自己去找火石,借井打水不如自己去凿井。

点题:求人不如求己。

6、圣人之于善也,无小而不举;其于过也,无微而不改。

——《淮南子·主术训》

大意:圣人对于善事,无论多小也要做;对于过错,无论多小也要改。

点题:行善,是一种态度;改过,是一种追求。

7、正身直行,众邪自息。

——《淮南子·缪称训》

大意:为人纯正,行动坦直,所有的邪恶自会止息。

点题:能够正身直行,必然源于心正。心若正,则无不正。

8、目妄视则淫,耳妄听则惑,口妄言则乱。

——《淮南子·主术训》

大意:眼睛随便乱看就会惑乱,耳朵随便乱听就会迷惑,嘴巴随便胡说就会带来乱子。

点题:活得乱七八糟,都是因为随便,所以要做个不随便的人。推而深之,根本处是要葆有一颗简单、干净、纯粹的心。心纯,万般皆纯。

9、逐鹿者不顾兔。

——《淮南子·说林训》

大意:追赶鹿的人,顾不上看兔子。

点题:做事,人要学会把住根本,紧盯目标,全力以赴。在这种状态下,根本没工夫去三心二意、左顾右盼。反之,就是你根本还在门外,还没进入状态。

10、善游者溺,善骑者堕,各以其所好,反自为祸。

——《淮南子·原道训》

大意:善于游泳的人容易被淹死,善于骑马的人容易摔下马来,正是因为他们的长处,反而自招祸难。

点题:越是擅长,越是长处,越容易骄傲自大、掉以轻心,于是越容易栽跟头。一切谨慎无后患,小心驶得万年船。

11、槁竹有火,弗钻不然;土中有水,弗掘无泉。

——《淮南子·说林训》

大意:干枯的竹子能生火,但不去钻它就不会燃烧;地下藏有泉源,但不去挖掘就流不出泉水来。

点题:理想再丰满,设想再美好,不安下心来踏踏实实去做,也是白搭,终究是空中楼阁。

12、不贪最先,不恐独后。

——《淮南子·诠言训》

大意:不强求能得第一,不担心落在最后。

点题:凡事但求尽心尽力、不问结果,便超脱了想赢怕输的世俗窠臼,拥有了最好的东西——淡定的心性。这样反而更容易获得成功,因为不容易出岔子、出乱子,而能够踏踏实实,坚定前行。

13、惟不求利者为无害,惟不求福者为无祸。

——《淮南子·诠言训》

大意:只有不求利益之人才能不导致害处,只有不求福分之人才能没有祸患。

点题:人的所求,背后都是欲望,会迷乱人心,让人不择手段、损人利己,最终造成的只能是祸。无欲无求或许遥远,但起码要将欲望节制在合理正当的范围内,如此即便福浅,也能远祸。

14、太山之高,背而弗见;秋毫之末,视之可察。

——《淮南子·说林训》

大意:高大的泰山,如果背对也会看不见;细毛的末端,如果仔细去看也能看清。

点题:人做事,第一要看准方向,路子要对;第二要踏实去做,尽心尽力。认真,用心,是做好事情的不二法门。

15、患生于多欲,害生于弗备。

——《淮南子·缪称训》

大意:祸患产生于欲求太多,灾害产生于没有防备。

点题:少欲能避祸,有备则无患。

16、欲致鱼者先通水,欲致鸟者先树木。

——《淮南子·说山训》

大意:要想招引游鱼就得先通水,要想招引飞鸟就得先种树。

点题:要办成一件事,必须先创造条件;创造条件,必须要抓住根本。如此,则能事半功倍、水到渠成。

17、福由己发,祸由己生。

——《淮南子·谬称训》

大意:祸和福,都在于自己。

点题:人行善、走善路,善人会亲近,恶人无怨恨,积累的都是善的因素,最终获得的怎会不是福?人作恶、走恶路,善人远避,恶人亲近,内心蠢动与互相驱动之下不断去做更大的恶事,最终怎会不造成恶果?

18、吞舟之鱼荡而失水,则制于蝼蚁,离其居也。

——《淮南子·主术训》

大意:能够吞舟的大鱼,一旦失去了水,也会被蝼蚁所制服,这是因为它离开了适于自己居住的处所所致。

点题:在人生的各种场景中,人皆有适合自己的位置,找准这个位置,不仅能活得更自在,也能将自身价值最大化。错位只会带来缺少归属感的痛苦和憋屈。而要找准自己的位置,离不开对自己和外在环境的全面、准确认知。

19、言而必有信,期而必当,天下之高行也。

——《淮南子·汜论训》

大意:说话一定要讲信用,约定了就一定要做到,这是天下的高尚行为。

点题:说话算数,答应了就要做到,本是做人的基本。而能做到的却太少,使信义成为稀有,于是才成为“高行”。

20、兰生幽谷,不为莫服而不芳;舟在江海,不为莫乘而不浮;君子行义,不为莫知而止体。

——《淮南子·说山训》

大意:兰花生长在幽静偏僻的山谷中,并不因没有人采撷佩带而不吐出迷人的芳香;舟船在大江大海中,并不因没有人乘坐而停止了飘浮;君子做正义的事,并不因没有人知道而停止。

点题:本色是人内心的底色,与外在环境怎样、别人知不知道、别人怎么看无关,而只做自己认为当做的,遵从本心而活。非如此,有目的、有所求、为了做给人看,正是虚伪的定义。

21、多欲亏义,多忧害智,多惧害勇。

——《淮南子·缪称训》

大意:人的贪欲多了,就会亏损道义;忧虑多了,就会损害智慧;畏惧多了,就会伤害勇气。

点题:这一句反过来说,正是:义者无欲,智者不忧,勇者不惧。如果做不到,就是不义、不智、不勇。

22、目见百步之外,不能自见其眦。

——《淮南子·说林训》

大意:眼睛能看到百步之外,却不能看到自己的眼角。

点题:人最容易忽略的,是身边;人最不了解的,是自己。有自知之明,并善待身边人,过好寻常生活,就是真正的智慧。

23、夫大寒至,霜雪降,然后知松柏之茂也。

——《淮南子·俶真训》

大意:等到大寒节气到来时,冰霜寒雪从天而降,然后才能知道只有松柏能经得住严寒考验,依然繁茂。

点题:文天祥说:时穷节乃现。在最严峻艰难的时候,恰恰是考验一个人修养和人品的最好时候。

24、日不知夜,月不知昼,日月为明而弗能兼也。

——《淮南子·缪称训》

大意:太阳不知道黑夜的情况,月亮不了解白昼的景象,太阳与月亮都有光亮可以照明,却不能兼知黑夜与白昼的情景。

点题:任何事物包括人,都难免存在片面性,看人看事看自己,要有这份明白。在此基础上,更要学会扬长避短,如日月那样守住、行好自己的轨迹,发好自己的光,才能走出一份顺达通畅、天长地久。

25、国无义,虽大必亡。人无善志,虽勇必伤。

——《淮南子·主术训》

大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正义,即使再强大也定会灭亡。一个人如果没有良善的志趣,即使勇猛也必会遭遇挫伤。

点题:义,是一个国家打底的东西;善,是一个人打底的东西。打不好底,如建造高楼,必定立不住。建得越高,摔得越响。

26、君子不谓小善不足为也而舍之。

——《淮南子·缪称训》

大意:君子不认为细微的好事不值得去做而舍弃它。

点题:善就是善,没有大小。无论大事小事,君子看到的都是同样的善。有大小分别,有做与不做的抉择,已经不是真善、大善。

27、水积而鱼聚,木茂而鸟集。

——《淮南子·说山训》

大意:积水成渊,鱼才会聚拢;树茂林密,鸟才会集栖。

点题:做人,汇聚积累自己的德性,自会积累口碑人气;做事,培植壮大自己的道义之根,自会广结良枝善果。越是为他人,就越是为自己;越是付出,就越有回报。

28、待西施毛嫱而为配,则终身不家矣。

——《淮南子·齐俗训》

大意:一定要等到西施、毛嫱那样的美女作配偶,那么就终身不能成家了。

点题:人要现实点。

29、圣人不贵尺之壁而重寸之阴,时难得而易失也。

——《淮南子·原道训》

大意:古来圣哲不珍视直径成尺的璧玉,却珍重每一寸光阴,因为时间最是难得,却最容易失去。

点题:是的,光阴之所以珍贵,就是因为它最难得到,却最易失去。虚度光阴之人,要么因为短视而对人生短暂没有真切的感受,要么因为胸无大志游手好闲而没有做大事之人的时间不够用之感。

30、积爱成福,积怨则祸。

——《淮南子·人间训》

大意:仁爱积聚多了就成为福,怨恨积聚多了就变成祸。

点题:《周易》云: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又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秧。爱人,即是福气;除此,都是祸殃。

来源:道教

征稿启事:坦腹斋公众平台常年向广大中青年画家征集国画类稿件,通过便可在平台发布。如有意向,请加张大拙微信 zdazhuo

好汉留步!留个言再走!

标签: 淮南子道家梁启超胡适西施

更多文章

  • 杂糅百家思想,《淮南子》是怎样一部奇书?

    历史解密编辑:北大博雅讲坛标签:淮南子,道家,奇书,齐俗训,缪称训

    说起《淮南子》,许多人都有所耳闻,但是深入阅读的人却不多,而就是这么一部书,得到了胡适、曾国藩、梁启超等人的高度评价。例如梁启超曾说:“《淮南鸿烈》(亦称《淮南子》)为西汉道家言之渊府,其书博大而和有条贯,汉人著述中第一流也。”《淮南子》是汉初文化经典的代表,其思想主旨可以追溯到先秦道家。然而又不仅

  • 《淮南子》8句格言,感悟道家智慧!

    历史解密编辑:国学杂谈标签:道家,法家,墨家,刘安,格言,淮南子,阴阳家,儒家思想

    《淮南子》,也叫《淮南鸿烈》、《刘安子》,是西汉皇族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编撰的一部道家哲学著作。这部书虽然也融合了儒家、法家、墨家、阴阳家的思想,但宗旨还是道家,其实道家才是我们中华传统文化的源头,诸子百家,也只不过是道家的分支,都是一家人。一、正身直行,众邪自息。——《淮南子.繆称训》点评:所谓“邪

  • 《淮南子》中的上古神话

    历史解密编辑:大道知行知行堂标签:淮南子,山海经,颛顼,女娲,共工

    《淮南子》是汉代初年淮南王刘安领衔编撰的一部集大成作品,是在《山海经》之外搜罗神话最为宏富的著作。《淮南子》最大的功绩是完整记录和保存了著名的四大神话,即后羿射日、嫦娥奔月、女娲补天和共工触山。其中的后羿射日与嫦娥奔月,先秦时代已有记载,但以《淮南子》的记载最为完整;女娲补天和共工触山,则是第一次出

  • 《淮南子》“汶出弗其”之山为寄母山考

    历史解密编辑:当代中国标签:淮南子,母山,淄水,淮南,汶水,汶河

    大汶河,是负载着厚重历史底蕴的一条河流,它孕育出了著名的大汶口文化,滋育了远古时期与中原文化并立的东夷文化,为中华五千年文明作出了巨大贡献。我国大多数河流自西向东,然大汶河借地之势自东向西,形成汶水倒流的壮丽景色。对于这条闪耀着文明光芒又展现着奇特景观的河流,诸多经典文献有载,如《尚书·禹贡》“莱夷

  • 道家名著《淮南子》精华30句,一定惊动你的慧心!

    历史解密编辑:大道规律标签:淮南子,西施,文天祥,慧心,老子说

    1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淮南子·人间训》大意:边塞上有一个人丢了一匹马,人们都来安慰他。他的父亲说:怎么知道不会因此而得福呢?过了几个月,那匹马果然带了一匹胡地的骏马回来了。点题:老子说祸福相依,从更广大和更长久的角度去看,一定是这样。我们常人往往因福而喜、因祸而悲,恰恰说明我们看得窄、看得短。2舟

  • 《淮南子》格言9句,句句箴言,受益终生!

    历史解密编辑:国学杂谈标签:淮南子,道家,灾祸,淮南鸿烈,格言

    《淮南子》,是西汉时期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汇编的一部道家著作,又叫《淮南鸿烈》、《刘安子》。一、患生于多欲,害生于弗备。点评:一个人的欲望太多,不知道节制,就会引来祸患;为人处世,应该居安虑患,未雨绸缪,如果没有一点防备,发生意外时就会造成严重的危害。二、心哀而歌不乐,心乐而苦不哀。点评:人的内心情感

  • 刘邦为什么不能丑化自己的死对头项羽?

    历史解密编辑:东坡史话标签:刘邦,韩信,曹操,汉朝,秦朝,楚怀王,春秋战国,霸王项羽

    你和什么样的人竞争,就决定了你是什么层次的人。一个豁达大度、有格局的人自然不会轻易污名、贬低自己的竞争对手。现实中,刘强东就曾评价马云:口才很好,任何时候都喜欢站在更高层。历史上,曹操对自己的死敌也给予充分肯定。对孙权,他说“生子当如孙仲谋”;对刘备,他说“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武侠里,东方不

  • 闲聊强汉(廿八)项羽在彭城大败刘邦,为何英布却选择背叛项羽?

    历史解密编辑:强哥说史标签:项羽,英布,彭城,汉朝,楚汉战争,春秋战国,汉高祖刘邦

    楚汉战争的进程经过了多次反复,持续了五年时间才分出胜负。在整个过程中,各国诸侯王就像墙头草一样,在项羽和刘邦两个阵营上随风摇摆。这些诸侯既希望刘邦率领的汉军能够战胜西楚霸王项羽,又惧怕于楚军强大的军力,所以在战事不明的时候经常变换阵营。这种情况在彭城之战前后表现得非常典型。大战前刘邦出兵汉中,攻占关

  • 项羽分封18个诸侯王,为何都不帮项羽?追根溯源看分封就懂了

    历史解密编辑:烨青衣标签:项羽,分封,秦国,刘邦,齐国,诸侯国

    项羽这个人,历史上对他的评价都认为他之所以输给刘邦,都败在了那个优柔寡断的个性上,不然一场“鸿门宴”中,他若是要了刘邦的命,也不至于有了后来的“楚汉之争”。然而项羽除了这些之外,也不得不承认他有着将帅之才,不然也不可能稳坐西楚霸王的位置。然而项羽缺乏的是远见和胆识,他的成败刚好毁在了疑心病重和不懂运

  • 唐朝这首诗,黑了刘邦项羽1000年,坑了国人几十年!

    历史解密编辑:读史标签:刘邦,刘备,孙权,嬴政,曹操,唐朝,秦朝,汉朝,春秋战国,霸王项羽

    刘项原来不读书,成了草莽英雄的代名词,现在还成了网上反智主义的宣言,好像知识越多越反动,只有文盲才能建功立业。然而事实真的是如此?刘项原来不读书,本出自唐人章碣的《焚书坑》,其全文为: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大意其实就是,秦始皇害怕别人读书读多了有造反的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