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身为秦始皇心腹的李斯,为什么要背叛秦始皇,扶持胡亥成为皇帝?

身为秦始皇心腹的李斯,为什么要背叛秦始皇,扶持胡亥成为皇帝?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行走的荷尔 访问量:3794 更新时间:2024/2/14 11:05:12

李斯秦始皇的得力助手,在秦始皇攻灭六国的计划当中,李斯担任了不可或缺的角色。从秦始皇亲自掌权的第一天开始,他就明白他所处的时代就是历代秦王所希望看到的时代。

此时秦国所占有的领土已经比山东六国加起来还要多,攻灭六国势在必行,但是先灭哪个国家成为了当时秦始皇最为头疼的问题。

一旦灭了山东六国中的一个国家,那么其他国家肯定会感到前所未有的危机,极有可能引发再一次的合纵。所以所灭的第一个国家一定要快,震慑住其他国家,避免其他国家合纵攻秦。

当时秦廷上有两种主张,第一种主张是先灭韩,提出者是李斯,理由是韩国弱小;第二种主张是先灭赵,提出者是韩非,理由是韩国弱小,是秦国的属国,秦国完全不必要大费周折,到时候韩国自己会投降。

韩非是韩国公子,主张灭赵有很大的可能就是为了保韩。秦始皇的灭国第一战,要的就是快,而灭赵的话,战事一定会拖延很久,到时候山东列国一合纵,秦始皇的头肯定又得疼好久。

秦始皇是明君,他相当明白这一点。

所以当时的秦国重臣李斯、姚贾,抓住这一点,共同向秦始皇进言:“韩非的母国是韩国,他绝对会帮助韩国,而不会帮助秦国。如果说大王不处死他,而是将他放回韩国(此时的秦始皇对韩非已经有了一定的排斥感),那么韩非肯定会成为秦国兼并六国的阻碍。”

秦始皇一听,觉得是这么个道理,但是秦始皇却认可韩非的学问,并没有直接杀掉韩非,而是将韩非关入监狱当中。

李斯清楚自己这位同门师兄弟的本事大于自己,如今他已经受到秦始皇的赏识,如果说他依旧活着,那么自己的地位肯定会受到影响,所以李斯心一狠,毒死韩非。

后来证明李斯先灭韩的主张是对的,但这也透露出了李斯的性格,李斯是一个为了稳固自己的地位,能够不择一切手段,荡平一切障碍的人!

李斯跟胡亥的关系并没有赵高跟胡亥的关系那么亲近。李斯是丞相,胡亥是皇子,李斯碰上劳模皇帝秦始皇,在工作方面不敢有一丁点的懈怠,自然没有时间与皇子们接触。

但为什么后来李斯宁愿帮助胡亥成为皇帝,也不愿意帮助自己的女婿扶苏成为皇帝呢?

原因很简单——利益

赵高是秦始皇的贴身随从,秦始皇一死,第一个知道的人就是赵高。由于秦始皇一直不肯承认自己会死的这个现实,所以一直未立太子,因为一旦立了太子,就等同于承认自己会死。

秦始皇弥留之际,命令赵高写下诏令,命在北部边境担任监军的扶苏回咸阳主持葬礼,其中的意思很简单,就是立扶苏为自己的继承人。

可是诏令还没发出,秦始皇就已经驾崩。这时的赵高不知道从哪里吃了熊心豹子胆,竟然扣押着秦始皇的诏令不发,还找来胡亥,意图说服胡亥发动政变。

胡亥一开始是拒绝的,认为这是父亲的决定,自己身为儿子没有理由违背父亲的决定。但是后来却同意了赵高的所作所为,毕竟从天上掉下来的皇位,是个人都会要。

搞定了胡亥,第二个要搞定的人就是李斯。当时的李斯担任丞相,手中握有大权,如果说不搞定李斯,自己的计划一败露,估计连咸阳都回不去。

李斯一开始也跟胡亥一样,扭扭捏捏,不肯同意。但是在攻心高手赵高的不断攻心下,李斯最终还是答应了赵高的计划。

李斯之所以答应赵高跟赵高狼狈为奸,不是因为他想背叛秦始皇,而是他为了稳固自己的地位,不得不背叛秦始皇。

第一,扶苏是儒家弟子,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情。儒家讲究理想世界,法家讲究现实,从根源上就不同,治国理念也会不同。到时候身为法家弟子的自己,肯定会跟儒家皇帝不断的发生政见矛盾,地位岌岌可危。

第二,自己论哪点都比不过蒙恬。对秦国的功劳,虽然说自己在秦始皇攻灭六国的过程当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要知道蒙氏家族三世效忠秦国,为秦国立下的功劳足以与自己媲美,甚至超过自己。

比功劳比不过蒙恬,比人气一样比不过蒙恬。蒙氏家族三世效忠秦国,在秦国当中所有的人气,不是他一个初来乍到的新人能够媲美得了的。

最重要的是,蒙恬与扶苏在长城建立起了非同一般的关系。

扶苏一旦继位,没有任何理由会再重用自己。

而自己当初主张焚书的主见,几乎得罪了全天下的读书人。自己一旦失势,儒家皇帝扶苏继位,全天下的读书人肯定会一拥而上,恨不得将自己踩死,到时候自己可能连命都保不住。一想到这,李斯肯定会想起秦国历代的相邦重臣,哪一个到了晚年都落得个不堪的下场,特别是秦孝公时期的商鞅,被五马分尸。

为了自己的地位以及自己的人身安全,李斯没有任何理由去帮助一个可能会将自己置于死地的人,就算他是自己的女婿也不行。

自序

堂堂大秦王朝第一任丞相,竟然会在这种关键时刻做不出为秦朝献身的举动,如若秦始皇还活着,百分百会摆免李斯。

说句实在话,这一切的缘由还是源自于秦始皇。如若不是他死活不肯承认自己会死亡,不早早的立太子,赵高也不会有机会了;如若不是他太过自大,太过自信,认为自己天下第一,没有人敢违背自己的意愿,忘记了一点,死人是做不出任何举动的,诏书也不会发不出了。

大秦帝国的灭亡,他秦始皇多多少少也得担上一部分的责任。

更多文章

  • 秦始皇女儿墓出土,墓中场景杂乱不堪,专家:胡亥太狠了

    历史解密编辑:娱乐计划儿标签:嬴政,秦二世,赵高,李斯,蒙恬

    曩者强秦弱主,赵高执柄,专制朝政,威福由己,时人迫胁,莫敢正言,终有望夷之败,祖宗焚灭,污辱至今,永为世鉴。1976年10月,考古专家在秦陵东侧上焦村附近发现了一组陪葬墓群,共17座,在考古专家的挖掘下,共有8座墓穴被挖开。这8座墓穴中,有一座没有尸骨,只有一把宝剑,其余七座各有一具尸骨,五男两女,

  • 胡亥篡位是假,扶苏根本不是选定继承人?古籍出土颠覆历史

    历史解密编辑:廊人标签:秦二世,扶苏,嬴政,昌平君

    秦朝可以说是我国历史上存在时间最短的大统一王朝,自秦朝公元前221年统一中国,到秦王子婴被项羽所杀,秦朝国祚仅仅十四年。许多人在阅读秦朝的历史时,都不由地会想像,假如赵高李斯少一点私心,没有发动沙丘政变,假如扶苏没有被假诏命逼死,假如扶苏登上了帝位而不是胡亥......那么秦朝是不是可以国祚绵长呢?

  • 秦二世胡亥:屠杀兄弟姐妹,亡了大秦,为何还有人说他冤?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秦二世,赵高,秦王,秦国,李斯

    实用历史·楚汉争霸篇·19引子:胡亥,在成为秦二世之后,最大的人生理想便是玩,他认为皇帝的权威,就在于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为了稳坐王位,他将屠刀挥向了自己的兄弟姐妹,皇子们在咸阳街头处死,公主们则被五马分尸。对待人民,他比秦始皇时期更加残暴。结果,玩了仅仅3年,秦国就没了,胡亥也被赵高所杀,死后葬在了

  • 李斯那么聪明,最后为什么不帮英明的扶苏,而选择纨绔子弟胡亥?

    历史解密编辑:慢聊的历史标签:李斯,秦二世,扶苏,赵高,嬴政

    古往今来,皇权之下无父子,皇权的更替也往往伴随着血雨腥风,血染玄武门,尸寒沙丘宫,一桩桩一件件都是欲望与人性的交锋。同样的,秦朝奋六世余猎,一统天下,成就始皇帝祖龙威名,然而,晚年却意外猝死于迅游途中。李斯赵高狼狈为奸,计杀公子扶苏,让小儿胡亥登基为皇,最终间接导致秦朝二世而亡。令人唏嘘不已却有留下

  • 李斯那么聪明, 为何不帮英明的扶苏, 而去帮纨绔子弟胡亥继位

    历史解密编辑:贱议你读史标签:李斯,秦二世,扶苏,赵高,嬴政

    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天下熙熙皆为利来!政治,不是小孩子过家家,也不是拍电视剧,谁是好人,谁是坏人,好人就一定要长命,坏人就一定要受死。政治,是多方利益的博弈,作为老谋深算的李斯,自然明白这个道理。选择支持胡亥,与赵高一起逼死扶苏,并不是他老糊涂了,而是利益使然。利益最大化,是李斯一生的追求!帝国的生死

  • 扶苏与胡亥,儒家与法家,谁才是秦始皇选择的帝国接班人?

    历史解密编辑:阳光路十七号标签:秦二世,嬴政,扶苏,李斯,赵高

    大秦一统后,始皇帝嬴政为这个帝国确立了全新的制度。一切都是新的,一切都要和旧时代切割。但很多勋贵旧族并不认同以法家为主导的新制度,反而图谋恢复旧时代的旧制度。帝国皇帝嬴政和丞相李斯只能亲自下场,镇压了勋贵们一次又一次地反扑。然而,令秦始皇怎么也没想到的是,寄予厚望的长子扶苏,居然也走上了和他相反的那

  • 秦始皇怎么死的?到底是自然死亡,还是被赵高、胡亥、李斯害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嬴政,秦二世,李斯,赵高

    大家好,我是读者。关注我,带你走进一个不一样的文化历史世界。上一讲谈到秦始皇之死和胡亥在一连串阴谋手段之下的继位,这段历史是人们两千多年来所相信的,然而到了2009年,北京大学接受海外捐赠,收获了一批西汉竹简,其中最惊人的一篇叫作《赵正书》,它的现身严重挑战了司马迁笔下的秦始皇之死。那么,历史真的会

  • 李斯那么聪明,为何不帮英明的扶苏,却要帮赵高弟子胡亥继位呢?

    历史解密编辑:纯度茶生活标签:李斯,赵高,扶苏,嬴政,蒙恬,胡亥,秦二世,书法家,春秋战国

    秦朝之所以灭亡,很大原因是秦始皇死后,赵高篡改圣旨,逼死大公子扶苏,让胡亥继位。胡亥登基之后胡作非为,导致民不聊生。自陈胜吴广起义之后,群雄并起,秦国遍地都是农民起义,扑灭这个那边又起。最终,中国第一个统一的王朝在刘邦和项羽的夹击灭亡。秦始皇在去世前,曾经将后事托付给丞相李斯与太监赵高。赵高身为胡亥

  • 秦朝有嬴政、胡亥、子婴三位君主,为何却说“秦二世而亡”?

    历史解密编辑:娱三三三标签:秦二世,子婴,嬴政,秦朝,秦国

    公元前259年,嬴政出生于赵国都城邯郸。公元前251年,嬴政回到秦国都城咸阳。公元前247年,13岁的嬴政继承了秦国君主的宝座。公元前237年,在罢免吕不韦的丞相一职后,嬴政全面掌握了秦国大权。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嬴政先后消灭韩国、赵国、魏国、楚国、燕国、齐国这六国,在39岁的时候就完成

  • 李斯那么聪明,为何不帮英明的扶苏,反而要帮助胡亥继位?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李斯,秦二世,扶苏,赵高,嬴政,丞相

    秦朝的二世而亡,在很多人看来都难以理解,明明当时并非真的没有人才了,比如丞相李斯其实就是一个比较厉害的大人物,他早在秦始皇时期就得到重用,对秦朝发展做出诸多贡献。按理来说,这样厉害的一个人,心中应该明白扶苏和胡亥谁更合适继位,可是为何在秦始皇去世后,李斯却加入到赵高与胡亥的队伍中,一起害死扶苏、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