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为何秦始皇叫嬴政,而他的儿子却叫扶苏和胡亥?

为何秦始皇叫嬴政,而他的儿子却叫扶苏和胡亥?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慢聊的历史 访问量:1560 更新时间:2024/1/28 19:39:54

文|飞鱼说史

大家好,我姓王,家住隔壁,所以江湖人送外号:隔壁老王。

这只是一个段子,但是就现在而言,“王”和这三个字相组合,其背后所代表的已经不单单只是一个姓氏了。

姓名是一个人的代号,是由姓和名组合而成,而姓在现在又被称为姓氏,一般来说一个人的姓氏都是跟随父亲的姓氏,不过也有例外,例外的情况也有很多,暂不一一列举。

而子女跟随父亲的姓氏,似乎也是作为父亲的一种荣誉,不过现在所提倡的男女平等,则在孩子的姓氏上也开始有所体现,比如说一个家庭如果有两个孩子,那么有些父母就会把其中一个孩子随妈妈的姓。

不过在男方比较强势的家庭中,这种情况几乎不会出现,秦始皇作为千古一帝,他所掌握的权力,堪称前无古人,而秦始皇有很多名字,比如有人叫他祖龙,也有人叫他赵政,不过更多的人习惯叫他嬴政

那么问题就来了,为何秦始皇叫嬴政,而他的儿子却叫扶苏胡亥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还得从古人的姓、氏、名说起。

古人的姓。

中国的姓氏,起源很早,可以追溯至母系社会,所以中国古老的姓氏中都带有“女”,比如说上古八姓分别为,姬、姚、妫、姒、姜、嬴、姞、妘,不过现在似乎只有姬、姚、姜等比较常见。

最初姓的作用是区分氏族的一种符号,而现在姓所代表的是一个家族,所以究其根源,其实质是一样的,所以在姓产生之后,世代相传一般是不会更改的,比较稳定。

当然,姓还有另外的作用,那就是区别婚姻,一般来说古代同姓的人不可以通婚,说到这,不少人就会反驳了,古代人近亲结婚的又不在少数,怎么会有同姓不能通婚的要求呢?

其实古代人的近亲结婚和同姓结婚并不是一个概念,在古代帝王的婚姻中,我们通常会看到娶了自己的外甥女,却很少会看到娶了自己的侄女的,其根源也就在于同不同姓了,当然这只是一般情况,并不能说明古人中没有同姓结婚的存在,此时暂不细论。

古人的氏。

古人的氏只是姓的衍生品,如果说姓用来区分氏族的话,那么氏就是用来区分家庭的,说得明白些,氏是同姓下面的分支,再说明白点,那就是一个祖先,后世慢慢演变成为的不同家族。

如果把古人的姓和氏放在现在来讲,那么姓还是姓没有什么变化,而氏代表的则是表示辈分的“字”,比如说很多人的族谱上会写有什么“德“、”明“等字辈,不过现在这种带有字辈的名字,也渐渐被人们所摒弃了。

不过古人的姓和氏不同,是在先秦时期,等到秦始皇统一华夏之后,姓和氏慢慢地合二为一了,变成了现在意义上的姓氏,正如《通志·氏族略》记载:秦灭六国,子孙该为民庶,或以国为姓,或以姓为氏,或以氏为氏,姓氏之失,由此始……兹姓与氏浑为一者也。

秦汉时期姓氏合一,其实也是适应了时代的发展,在当时奴隶制逐步解体,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制也走向了终结,这就导致了姓的弱化,而渐渐地兴起了以小家庭为主题的经济基础,姓氏细分也没有必要了。

秦始皇的姓氏。

上文我们已经提到了,嬴姓为上古八姓之一,而这也正是秦始皇的姓,而这个姓的由来又可以追溯至大禹时期,所以称之为上古大姓,一点也不为过,后来嬴姓便分成了赵、徐、梁、江、黄、秦、糜、葛、郯等氏。

而秦始皇,属于其中的赵氏,按照现在的说法,赵氏其实应该才是秦始皇的”姓“,因为在先秦时期的古人男子称氏,而女子称姓,也就是说当时的人称呼秦始皇最为准确的叫法是赵政。

那么为何现在总是把秦始皇叫为嬴政呢,这是因为嬴政是被后世之人叫起来的,久而久之就成为了大众印象中秦始皇的名字了。

不过等到秦始皇继位成为始皇帝后,他的名字也就无人敢叫了,因为谁敢直呼其名,那就是对秦始皇的大不敬,要被杀头的,那么臣子怎么称呼秦始皇呢,称为”陛下“,而这一称呼也被后世的历代皇帝所承袭,沿用了2000余年。

秦始皇的儿子。

秦始皇一生有23个儿子,10个女儿,其中大多数名字已经不可考证了,留在史书中的也仅仅只有四位,他们分别是公子扶苏,公子胡亥,公子将闾公子高

而其中最有名气的事扶苏和胡亥,看到这两人的名字,不少人会觉得,怎么没有跟秦始皇的嬴姓赵氏呢,难道不是亲生的,其实这是多想了,因为扶苏,胡亥只是这两人的”名“,他们自然也是嬴姓,赵氏,完整的介绍他们,应该是嬴姓,赵氏,名扶苏(胡亥)。

还按照古人的习惯男子称氏,那么扶苏应该被称为赵扶苏,不过后世史学家在记载历史的时候,就把秦始皇儿子的姓氏给省略掉了,单单以”公子加名“称之,这就造成了我们印象中扶苏和胡亥不是嬴姓赵氏的误会了。

赵高也是嬴姓赵氏?

说到这,不少人就会问了,那么秦始皇的儿子公子高,按照这种说法,不是应该被叫为”赵高“了,那不是和指鹿为马的赵高重名了吗,其实也是,毕竟赵高,也是嬴姓赵氏。

不过因为当时人们把秦始皇儿子们称之为”公子“,所以公子高和赵高,由于习惯上的叫法不同,自然也就避免了重名的尴尬。

不过从赵高的姓和氏上,也进一步说明了秦始皇其实应该被叫为赵政,而从赵高的姓氏上来看,也能看出,赵高的出身必定不简单,而当时的宦官也不是后世中的太监,所以赵高能成为嬴政最信赖的人,不是没有道理的。

而现今赵高的形象也已经成为了十足的大太监,其实这对赵高形象的不恰当的表现罢了,作为正常人的赵高,在秦始皇死后,扶立胡亥,又逼迫胡亥自杀,又另立子婴,最后还想着自己当皇帝,也是权力的野心爆棚了,而不是心理出现了阴影。

对此,您怎么看呢?

参考文献:《史记》、《通志·氏族略》等。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标签: 嬴政秦二世苏和赵高扶苏

更多文章

  • 秦始皇临终到底要传位给谁, 胡亥! 扶苏! 赵高到底有没有篡改遗诏

    历史解密编辑:海鑫讲体育标签:嬴政,秦二世,赵高,扶苏,李斯

    说赵高,李斯和胡亥三人趁秦始皇刚刚驾崩,联手篡改遗诏让胡亥登基的理由有两个,一个是将扶苏赐死,一个是将秦始皇所有的皇子皇孙包括公主一律处死,这实际上就是心虚的表现。但有人说胡亥是正常登基,但赐死扶苏和处死秦始皇子女是三人为了确保政权稳定采取的措施。可以说,种种迹象表明,在秦始皇临终前和胡亥登基的时候

  • 是司马迁撒了谎?海外回归汉简披露:秦始皇认可胡亥即位!

    历史解密编辑:毛迪说教育标签:司马迁,嬴政,秦二世,史记,李斯

    关于秦始皇在临终前,设立继承人的问题,一直以来我们都沿袭司马迁在《史记》中的说法,那就是胡亥因赵高、李斯篡改诏书而成功上位。但就在2009年,北京大学从海外收购回一批西汉竹简,其中有一批竹简的名字叫做《赵正书》,这本书中披露了一个惊人的秘密:秦始皇原本就打算传位于胡亥。消息一出,史学界一片哗然,难道

  • 身为秦始皇心腹的李斯,为什么要背叛秦始皇,扶持胡亥成为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行走的荷尔标签:嬴政,李斯,秦二世,皇帝,秦始皇,胡亥,周朝,书法家

    李斯,秦始皇的得力助手,在秦始皇攻灭六国的计划当中,李斯担任了不可或缺的角色。从秦始皇亲自掌权的第一天开始,他就明白他所处的时代就是历代秦王所希望看到的时代。此时秦国所占有的领土已经比山东六国加起来还要多,攻灭六国势在必行,但是先灭哪个国家成为了当时秦始皇最为头疼的问题。一旦灭了山东六国中的一个国家

  • 秦始皇女儿墓出土,墓中场景杂乱不堪,专家:胡亥太狠了

    历史解密编辑:娱乐计划儿标签:嬴政,秦二世,赵高,李斯,蒙恬

    曩者强秦弱主,赵高执柄,专制朝政,威福由己,时人迫胁,莫敢正言,终有望夷之败,祖宗焚灭,污辱至今,永为世鉴。1976年10月,考古专家在秦陵东侧上焦村附近发现了一组陪葬墓群,共17座,在考古专家的挖掘下,共有8座墓穴被挖开。这8座墓穴中,有一座没有尸骨,只有一把宝剑,其余七座各有一具尸骨,五男两女,

  • 胡亥篡位是假,扶苏根本不是选定继承人?古籍出土颠覆历史

    历史解密编辑:廊人标签:秦二世,扶苏,嬴政,昌平君

    秦朝可以说是我国历史上存在时间最短的大统一王朝,自秦朝公元前221年统一中国,到秦王子婴被项羽所杀,秦朝国祚仅仅十四年。许多人在阅读秦朝的历史时,都不由地会想像,假如赵高李斯少一点私心,没有发动沙丘政变,假如扶苏没有被假诏命逼死,假如扶苏登上了帝位而不是胡亥......那么秦朝是不是可以国祚绵长呢?

  • 秦二世胡亥:屠杀兄弟姐妹,亡了大秦,为何还有人说他冤?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秦二世,赵高,秦王,秦国,李斯

    实用历史·楚汉争霸篇·19引子:胡亥,在成为秦二世之后,最大的人生理想便是玩,他认为皇帝的权威,就在于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为了稳坐王位,他将屠刀挥向了自己的兄弟姐妹,皇子们在咸阳街头处死,公主们则被五马分尸。对待人民,他比秦始皇时期更加残暴。结果,玩了仅仅3年,秦国就没了,胡亥也被赵高所杀,死后葬在了

  • 李斯那么聪明,最后为什么不帮英明的扶苏,而选择纨绔子弟胡亥?

    历史解密编辑:慢聊的历史标签:李斯,秦二世,扶苏,赵高,嬴政

    古往今来,皇权之下无父子,皇权的更替也往往伴随着血雨腥风,血染玄武门,尸寒沙丘宫,一桩桩一件件都是欲望与人性的交锋。同样的,秦朝奋六世余猎,一统天下,成就始皇帝祖龙威名,然而,晚年却意外猝死于迅游途中。李斯赵高狼狈为奸,计杀公子扶苏,让小儿胡亥登基为皇,最终间接导致秦朝二世而亡。令人唏嘘不已却有留下

  • 李斯那么聪明, 为何不帮英明的扶苏, 而去帮纨绔子弟胡亥继位

    历史解密编辑:贱议你读史标签:李斯,秦二世,扶苏,赵高,嬴政

    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天下熙熙皆为利来!政治,不是小孩子过家家,也不是拍电视剧,谁是好人,谁是坏人,好人就一定要长命,坏人就一定要受死。政治,是多方利益的博弈,作为老谋深算的李斯,自然明白这个道理。选择支持胡亥,与赵高一起逼死扶苏,并不是他老糊涂了,而是利益使然。利益最大化,是李斯一生的追求!帝国的生死

  • 扶苏与胡亥,儒家与法家,谁才是秦始皇选择的帝国接班人?

    历史解密编辑:阳光路十七号标签:秦二世,嬴政,扶苏,李斯,赵高

    大秦一统后,始皇帝嬴政为这个帝国确立了全新的制度。一切都是新的,一切都要和旧时代切割。但很多勋贵旧族并不认同以法家为主导的新制度,反而图谋恢复旧时代的旧制度。帝国皇帝嬴政和丞相李斯只能亲自下场,镇压了勋贵们一次又一次地反扑。然而,令秦始皇怎么也没想到的是,寄予厚望的长子扶苏,居然也走上了和他相反的那

  • 秦始皇怎么死的?到底是自然死亡,还是被赵高、胡亥、李斯害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嬴政,秦二世,李斯,赵高

    大家好,我是读者。关注我,带你走进一个不一样的文化历史世界。上一讲谈到秦始皇之死和胡亥在一连串阴谋手段之下的继位,这段历史是人们两千多年来所相信的,然而到了2009年,北京大学接受海外捐赠,收获了一批西汉竹简,其中最惊人的一篇叫作《赵正书》,它的现身严重挑战了司马迁笔下的秦始皇之死。那么,历史真的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