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斯:黄犬之叹,世间所有的背叛,都已提前标好了价码

李斯:黄犬之叹,世间所有的背叛,都已提前标好了价码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每日看点啥 访问量:3772 更新时间:2024/1/6 5:40:42

世间所有的背叛都已提前标好了价码。在拿到背叛价码的那一刻,背叛者的人生也被定好了价钱。

公元前208年十月,秦帝国的都城咸阳万人空巷,丞相李斯的父族、母族、妻族早已在刑场等待着他。

随着李斯也被押上刑场,李家一千多口人已经全部到齐,等待着他们的是三族尽灭的结局。

在行刑之前,一代名相李斯看着自己的儿子李瞻,说出了他在中国历史舞台上的最后一句台词:“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

治国三十余年的李斯,在临死之前回忆的竟然不是自己风风雨雨的一生。而是初为人父,自己带着两个儿子,牵着一条黄狗在老家上蔡逮兔子的场景。

此情此景,让人不禁唏嘘!

随着李斯话音落下,刑场上的刽子手手起刀落,片刻之间,李斯一家三族被屠戮殆尽。

遥想三十多年前,李斯还是楚国上蔡一个看管粮仓的小吏。由于在上厕所之余,看见厕所里的老鼠。在顿悟之下,李斯说出了他在中国历史上的第一句台词:“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尔。”

那时的李斯自我对照,他觉得自己是一只厕所里的老鼠。同时他也觉得自己不能一辈子待在上蔡这个小地方。于是,李斯做出了一个改变他一生的决定——走出上蔡,到自己能建功立业的地方去。

从上蔡出发时,李斯立志此生要做一只粮仓里的老鼠。

走出上蔡之后,李斯先是去了一代宗师荀子的门下,学习安邦定国之术七年;而后头也不回的一路向西,一头扎进了秦国的都城咸阳。

来到咸阳的李斯,先是得到吕不韦的赏识。而后通过吕不韦的举荐,官居秦国客卿。再之后的李斯由于精通律法,又官拜廷尉。

随着秦始皇发动一统六国的战争,李斯积极在统一六国中为秦始皇嬴政出谋划策。在秦兼并六国以后,李斯和秦始皇嬴政一起建立了郡县制的地方管理体系,而后又一手统一了文字,度量衡,相继修建了最早的高速公路直道和驰道。

在苦熬了二十多年之后,李斯终于当上了秦朝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名副其实的成为了一只粮仓里的老鼠。

然而,就在生命的高光时刻,李斯却选择了背叛。

公元210年,李斯最亲密的战友秦始皇病死在了沙丘平台。秦始皇死前留下遗诏,让公子扶苏回咸阳主丧。

公子扶苏敦厚仁爱,推崇孔子学说,这和李斯极力推行法家治世的理念格格不入。如果扶苏到了皇帝,李斯的治国理念不仅会被全盘否定,搞不好自己还要告老还乡。到那时,他又变成了一只厕所里的老鼠。

就在李斯一筹莫展之际,负责掌管玉玺、起草诏书的中车府令赵高找到了他。

与李斯相同的是,赵高也是法家思想的坚定践行者,赵高也不喜欢公子扶苏。

相比较于扶苏,赵高更喜欢秦始皇最小的儿子胡亥。因为赵高是公子胡亥的老师。赵高更希望胡亥当皇帝。

在赵高权衡利弊的游说下,李斯决定和赵高同流合污,篡改秦始皇遗诏,改立公子胡亥为皇帝。

就这样,秦始皇刚刚死去,李斯和赵高就背叛了他们一生的盟友和主人!

世间所有的背叛都已提前标好了价码,李斯背叛的价码是保住他当下所拥有的权力。而赵高的价码是攫取更大的权力。

于是,在改立胡亥当皇帝之后,处在蜜月期的赵高和李斯又先后帮胡亥杀死了公子扶苏,大将蒙恬、上卿蒙毅,以确保胡亥帝位的稳固。

但是蜜月期一过、问题就来了。

因为权力的蛋糕就那么大,李斯要保住权力,赵高要攫取权力。李斯与赵高的冲突势在必然。而赵高和李斯的权力争夺,又势必围绕胡亥展开。

但是胡亥当上皇帝后的一系列表现,可以说是让李斯大失所望。

胡亥登基,不仅没有大赦天下,反而又提高了天下百姓的赋税。而后,在秦始皇时代没修完的诸如阿房宫大型工程,又开始上马。为此,胡亥不惜征调七十万劳役。

如此种种,让人不禁感叹“天下苦秦久矣”!

而胡亥这个人,不仅对天下百姓下得了手,对自己的兄弟姐妹下起手来也是一点不含糊。

由于自己的皇位来路不正,胡亥在赵高的怂恿下,将自己二十多个兄弟姐妹统统赐死。直到这时,胡亥才觉得自己的皇位高枕无忧。

由于李斯是政变的参与者,虽然对胡亥的这种行为看不下去,但是他也不能,也没资格说胡亥做的不对。

然而,李斯虽然闭口不说,但是却挡不住其它大臣对胡亥杀兄弟姐妹的事儿指指点点。

就在这时,赵高又出来给胡亥出主意了。

赵高让胡亥把所有的朝廷大事都交给自己处理,又让胡亥自己到深宫中纵情享乐,由此眼不见心不烦!

而胡亥竟然真的听从了赵高的建议,从此躲进深宫,不问政事,朝廷决策大权,全部由赵高一人说了算。

赵高突然来了这么一手,让李斯的权力受到巨大挑战。同时,也由于赵高的独断专行,在朝廷上下引起很多人不满。于是,朝廷上下形成了以李斯为首的反赵高同盟。

这次反赵高同盟,是李斯自沙丘政变以来,对赵高展开的第一次反击。此次反赵高同盟人多势众,以左丞相李斯为首,右丞相冯去疾,将军冯劫为辅。

只要李斯一声令下,赵高片刻间就会人头落地。

但就在李斯准备对赵高全力一击之时,赵高找到了李斯,并拿出了当年秦始皇立公子扶苏为二世皇帝的遗诏。

李斯本以为这份遗诏在政变之后,已经被赵高和胡亥烧了,没想到现在却出现在赵高手里。而这份遗诏,就像一面镜子,映照着李斯他们三个肮脏的过去。

但赵高却不这样认为,现在这份遗诏,在赵高看来就是保命符。只要李斯敢动赵高,赵高就会把这份遗诏交给其它秦国宗室人员,到时候李斯、胡亥、赵高三个人一起玩完。

这个时候,赵高明显是在和李斯赌命,而赵高赌李斯不敢和他赌命。

因为在沙丘之变中,赵高看到了李斯的背叛价码。从那一刻开始,李斯的人生就被赵高定好了价钱。

果然,不出赵高所料,李斯在赵高同归于尽的威胁下,像泄了气的皮球一样软了下来。继而朝廷的反赵高联盟失败,冯去疾、冯劫二人被赵高逼迫致死。而李斯却有苦说不出,在朝廷正义之士的眼里,李斯一天比一天让人失望。

随着胡亥的纵情享乐,李斯的沉默不言,赵高的独断专行,秦朝的政治一天比一天黑暗。大泽乡爆发了以陈胜,吴广为首的农民起义。

在陈胜喊出那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口号之后,农民起义的大军如洪水一般,迅速席卷了秦朝统治下的各大州县,被秦国所灭的六国贵族,也迅速起兵反秦,整个大秦帝国开始烽烟四起。

然而,此时的皇帝胡亥,依然在赵高的蒙蔽下整天不理朝政,看不见人,赵高本人仍旧对各地的起义不管不顾。

但李斯看到这种情况却坐不住了,如今的秦朝,是李斯和秦始皇那一代人奋六世之余烈,呕心泣血数十年才促成的。此时的李斯怎能任由赵高胡闹,坐等秦朝的灭亡。

但此时的胡亥被赵高藏在宫里,根本就不知道天下发生了什么事,外面文武百官也见不到胡亥。

为了见到胡亥,李斯打算用起义军把胡亥逼出来。

李斯的长子李由是三川郡守,此时正在荥阳抵挡陈胜,吴广的大军进军关中。这时的李斯为了见到胡亥,特命李由放开荥阳,任由陈胜吴广的大军进攻秦国本土,以此逼迫赵高让胡亥出来主持大局。

李斯此计一出,陈胜吴广的大军迅速进占关中,这一下赵高果然坐不住了,不得不抬出胡亥商量平叛的问题。

由于秦国的大军,有三十万在防御匈奴,有五十万在守岭南,现在征调根本来不及,此时的关中根本无兵可用。

胡亥上朝之后,李斯建议少府章邯,将修建骊山阿旁宫的七十万劳役裁汰老弱,得二十万精壮编练成军,配发武器,去迎战陈胜吴广。

论弄权,赵高是一把好手;但是论治国,还得靠李斯。

由于赵高和胡亥一时也没什么好办法,只能按李斯的去办。

而章邯也的确没让李斯失望,兵发关中,数月之间就大败陈胜吴广大军,并将二人诛杀,秦国烽烟四起的状态得到缓解。

然而,随着帝国危机的解除,李斯的麻烦事情又来了。

由于三川郡守李由私自放陈胜吴广大军入关,赵高由此向胡亥控告李斯有谋反的嫌疑。此时赵高携天子以令群臣,根本没有人站出来为李斯说话。

况且,由于沙丘之变,李斯背叛了死去秦始皇,这件事是胡亥亲身经历的。所以,李斯在胡亥那里并没有什么忠诚可言,李斯背叛的价码在胡亥那里也有一个价钱。

由于赵高的控告,李斯在沙丘之变中的变节,胡亥在没有任何证据的情况下,就将李斯逮捕下狱,交由赵高审判。

李斯屹立秦国政坛三十年不倒,没想到暮年却栽在了赵高手里。

下狱之后的李斯,一开始极力为自己做无罪辩解。看着李斯还心存幻想,赵高对李斯进行了惨无人道的严刑逼供。然而李斯并无谋反之意,又如何招供。

但在赵高看来,李斯之所以不招,还是大刑用的不够狠。随后赵高又吩咐狱卒对李斯进行更加疯狂的大刑伺候。

此时的李斯已经七十多岁,在经历半个月没日没夜的严刑拷打后,李斯终于屈打成招,承认了自己“谋反”的罪行。

由于秦国的律法对于李斯这种级别人物的“谋反”罪行,最后还需胡亥派人前来复核。赵高害怕胡亥派人来复核时,李斯会翻供。于是又命人假扮胡亥的使者前来复核李斯的案件。

没想到,结果和赵高预料的一样,李斯见到“胡亥”的使者之后,立马矢口否认自己谋反的事实,并表示一切都是赵高屈打成招。

赵高看到李斯临场翻供,气是不打一处来。在假扮的使者走后,对李斯又是一顿毒打。而后,赵高又用这种办法反反复复试探李斯。

一开始的李斯看到“使者”来,还是矢口否认自己的罪行,但每次翻供之后,迎来的又是赵高更狠的毒打。反反复复之后,已经被打怕了的李斯再看到使者来,就再也不敢翻供了,对自己“谋反”的事情供认不讳。

等到秦二世胡亥真正派人来复核的时候,李斯再也不申辩了,而是坦然交代自己的“罪行”。

就这样,李斯“谋反”的罪行被赵高彻底坐实。按照秦国律法,谋反之罪,李斯应该车裂,并夷其五族。

后来,还是秦二世胡亥良心发现,感念李斯拥立之情,改李斯车裂为腰斩;将灭五族,改为灭三族。

一代名相李斯,就这样被赵高屈打成招,身死族灭。

如果说李斯在沙丘之变中的变节是因为贪恋权力,那最后的身死族灭,除了贪念权力,更多的还是对秦国的责任。

赵高之所以能打败李斯,是因为赵高没有在乎的东西。因此赵高可以毫无底线,甚至不惜同归于尽。

但是李斯不行,李斯一生都在追求做一只粮仓里的老鼠,他在乎生前的富贵;他一生为了统一六国,治理天下耗尽心血,他在乎身后之名。

但是赵高不在乎这些,赵高甚至不在乎生死,所以毫无底线的赵高,打败了还有底线的李斯!

更多文章

  • 历史人物|法家思想实践者——李斯

    历史解密编辑:休闲读品杂志标签:李斯,韩非,赵高,荀子,秦朝,书法家,春秋战国,秦始皇嬴政

    法家思想实践者——李斯李斯之死1李斯是战国末期楚国上蔡(今河南省驻马店上蔡县)人。原本在老家当个小吏,不甘心,拜荀子为师,学成后去了秦国,得到了秦王的重用,筹谋划策,助秦一统天下。秦朝建立后,李斯官至丞相,提出并实行了一系列重要的政治主张,比如他提出建立郡县制,影响至今;又制定律令,协助秦始皇统一文

  • 千古第一相李斯何以下场凄惨?口碑还很差?

    历史解密编辑:阅读悦读之写乎标签:李斯,赵高,秦王,秦朝,吕不韦,秦二世,书法家,春秋战国,秦始皇嬴政

    作者:李大奎要说千古一帝秦始皇一扫六国,建立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谋士李斯可谓功不可没。然,这位有经世之才治国之能的政治家,尽管是有名的千古第一相,能与秦王赢正纵横睥睨天下,还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制定《大秦律》,实行"书同文、车同轨",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等等跨越时空的不朽方略,为大秦一统天

  • 蒙恬临死说了2句心里话,为什么曹操每次读到都会泪流满面呢?

    历史解密编辑:吉吉嗑普标签:蒙恬,曹操,扶苏,嬴政,秦国,董卓

    导读:一位是秦国时期的大将军,一位是三国时期的枭雄,蒙恬和曹操这两位相距四百年的大人物,却因为2句话联系到一起,这就是历史的神奇所在。要想清楚的了解这件事的来龙去脉,首先要从蒙恬和曹操两个人说起。曹操,出身于东汉末年一个官宦之家,他的祖父曹腾是一名宦官,汉桓帝即位,因为拥立之功被封为侯。曹操的父亲曹

  • 蒙恬自杀后,葬在了哪里?多数人不知道

    历史解密编辑:每日看点啥标签:蒙恬,蒙毅,赵高,秦二世,嬴政,扶苏

    一代枭雄曹操曾感慨道:“孤每读此二人书,未尝不怆然流涕也。”这里面说的“此二人”是何许人也?大秦蒙恬兄弟。一向惜才的曹老板只恨这两人与自己没生在一个朝代,若谁能获得这两位忠心耿耿的名将,也许做梦都能笑醒吧。嬴政一统六合,建立二世基业,蒙氏家族功不可没。当时除了蒙氏之外,秦朝还有王氏家族,也就是名将王

  • “秦国第一勇士”蒙恬:一门三代忠烈,掌30万大军,宁死不反叛

    历史解密编辑:纯度茶生活标签:蒙恬,秦国,蒙毅,嬴政,匈奴,赵高

    一个王朝的兴盛,从任用贤才,锐意改革开始;而一个王朝的衰败,就要从内部倾轧、你死我活的阴谋斗争拉开序幕。秦能统一六国,兼并四海,离不开贤臣名将的辅佐;二世而亡,也少不了阴险小人的挑拨。而“秦国第一勇士”蒙恬,恰好是一个王朝由盛转衰的见证者和亲历者。名将之花蒙恬与同时期的王贲、王离一样,也出身于战国时

  • 秦始皇病逝后,蒙恬、蒙毅为什么没有支持扶苏,反而束手就擒呢?

    历史解密编辑:电圈那点事竞标签:嬴政,蒙恬,蒙毅,扶苏,赵高,秦朝,秦始皇统一六国

    秦始皇在最后一次东巡途中病逝沙丘平台后,为保个人地位,生有谋逆异心的赵高便游说他一直负责教导的秦始皇少公子胡亥,以及时为秦朝左丞相的李斯共同商议密谋发动了沙丘之变。主要意图是废长立幼,销毁了秦始皇生前留给长公子扶苏的“治丧即位遗诏”,且以矫诏除掉扶苏,同时谎称李斯接受秦始皇临终前留下的遗诏,再以矫诏

  • 大将蒙恬之死的罪魁祸首到底是赵高还是秦始皇?

    历史解密编辑:年华名人汇标签:蒙恬,赵高,嬴政,蒙毅

    在上篇《复仇者赵高》中,我们讲到秦始皇嬴政任命的中车府令赵高其人,原来也算得上是赵国的宗亲公子(赵高者,诸赵疏远属也,其母卑贱被刑僇,生高于隐宫)只不过他母亲怀有身孕之时,已被掳进了秦国隐宫为奴,他从小也受到了残忍的阉割,自幼便在秦宫为奴为婢,做牛做马。很难讲这赵高在成年之后,熟知六国之史及其身世,

  • 长城对于秦朝至关重要,秦始皇为何放心把修筑长城交给蒙恬?

    历史解密编辑:旧闻故史标签:嬴政,蒙恬,秦国,秦朝,蒙毅,匈奴

    早在战国时期,北方以游牧为生的少数民族就已较为强大。赵武灵王采用“胡服骑射”的方式来提高军队的战斗力,足可说明这一点。他们经常骚扰中原各国,扩充地盘。为了抵御北方的少数民族的侵入,与之接壤的秦、赵、燕等国纷纷在国界上修起坚固的防御建筑——长城。秦统一六国以后,又大兴土木,把原来各国所修的连成一片,筑

  • 甲骨文显示:秦始皇与蒙恬的祖上,或曾一起“反周复商”

    历史解密编辑:百家杂评标签:嬴政,蒙恬,周复商,商朝,甲骨文,秦国

    战国中晚期,齐人蒙骜西投秦国,数次率军出征,帮助秦国夺取韩赵魏90余座城池,历经秦昭襄王、秦孝文王、秦庄襄王、秦始皇四朝。蒙骜之子蒙武,孙子蒙恬、蒙毅,都是震古烁今的名将,深得秦始皇的信任。其中,蒙恬得授三十万兵马镇守北疆,蒙毅经常与秦始皇出入同车。可以说,蒙氏一门三代皆名将,是秦始皇统一六国的重要

  • 蒙恬之祸,到底什么原因造成的,他自己认为是修长城挖断了地脉

    历史解密编辑:年华名人汇标签:蒙恬,蒙毅,赵高,嬴政,秦国,秦二世

    你说你惹了不该惹的人,让他满是伤痕。你说你犯了不该犯的错,让他祸及子孙。蒙恬之祸就是老爹惹着了贼子赵高。后来被赵高陷害,秦二世假传圣旨,让其自尽从而使秦朝自毁长城。蒙恬,他的祖上是齐国人。蒙恬的祖父蒙骜,从齐国来到秦国得到了秦昭王的赏识,官做到了上卿。树挪死,人挪活。在家乡遇到困境的时候就应该出去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