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大秦首席辅臣李斯:与皇家联姻、平步青云,为何最终被腰斩于市?

大秦首席辅臣李斯:与皇家联姻、平步青云,为何最终被腰斩于市?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清竹雅韵 访问量:2478 更新时间:2024/2/12 14:07:59

李斯秦始皇时期的丞相,他不但因鞍前马后地辅佐秦始皇统一天下而倍受器重,而且一直忠心耿耿地操持国事,不仅为始皇帝出谋划策,还一手构建了大秦帝国初创之时的一系列顶层设计。

秦始皇在李斯的佐助下建立起了丰功伟业,如果说秦始皇能被称作“千古一帝”,那么李斯就是英伟帝王身后的那个居功至伟却不露声色的首席辅臣。

大秦首席辅臣李斯:与皇家联姻、平步青云,为何最终被腰斩于市?

为了感谢李斯的卓越贡献,秦始皇不仅封李斯的长子李由为军权在握的三川郡守,还让自己的皇子和公主都与李斯的子女缔结了婚姻。一时间,丞相李斯富贵显达到了一个极致的巅峰。

然而13年后,位高权重、权倾朝野的丞相李斯最终竟落得了一个被腰斩于市的下场,这究竟又是为何呢?

少时有志,终得佐于嬴政

李斯出生在战国末年,本是楚国上蔡人士,出身低微的他幼时家贫,可以说李斯是个六亲无靠的寒门之子。

为了能够改变自己的命运,年少的李斯选择先踏入官场,再一步步想办法接近权力圈。一开始,好学又能写得一手好字的李斯只在家乡当了一个掌管仓库的小吏。

不久,李斯认为这样的平淡无奇的生活无异于混沌度日,于是,他辞去了小吏一职,到了楚国的兰陵县,拜于荀子门下学习帝王之术。

大秦首席辅臣李斯:与皇家联姻、平步青云,为何最终被腰斩于市?

学成后的李斯怀着追逐高官厚禄的“远志”来到了秦国,为了更快的攀附权势,李斯把目光对准了当时在朝中实权在握的吕不韦

很快,善于揣度的李斯便得到了吕不韦的赏识,从此,李斯便得到了亲近嬴政的机会,并倾力迎合嬴政的所想所愿,逐渐赢得了秦王嬴政的信任和倚重。

为了早日平步青云,李斯便想到了“成就他人即成就自己”——每每有面见嬴政的机会,李斯便会极力鼓动嬴政早日为统一六国而筹谋打算。

嬴政本身是个野心勃勃的人,李斯言语中所布画的雄伟蓝图让嬴政激动不已,因此,嬴政便更加看重李斯这个有思想、有见地的小文官了。

大秦首席辅臣李斯:与皇家联姻、平步青云,为何最终被腰斩于市?

此后,李斯便积极地向嬴政阐述如何举秦国之力一扫六合的政治宏图和战略构思,其后很长一段时期,李斯用尽了平生所学、使尽了阳谋和阴计,无论是在运筹帷幄阶段,还是在统一六国的战争时期,李斯都甘当智囊、贡献才智,一举助力嬴政成为了四方天下的主人。

鉴于李斯的现实表现,嬴政也对其屡次擢拔,李斯从一个小小的长史,迅速提升为客卿、廷尉。

统一六国后不久,李斯又因为戮力参与了大秦初立后各项国家大事的设计和定铎,被升任为丞相一职,实现了其高官厚禄、平步青云的人生理想。

因利益与赵高矫诏拥立胡亥为帝

秦始皇在位期间,李斯主张以法家思想治国,不仅倾向于以严律苛法来维护帝王的统治,还统一了度量衡、车轨及文字制度,确实尽到了一个人臣的忠心和作为。

大秦首席辅臣李斯:与皇家联姻、平步青云,为何最终被腰斩于市?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无比忠诚于秦始皇的丞相,却在始皇死后与赵高合谋伪造遗诏,间接导致了原本的皇位继承人扶苏自尽而亡,最终令无德无谋的胡亥当上了大秦二世祖。

要知道,公子扶苏向来凭借才德服人,且他是李斯的女婿,为何丞相李斯能如此胆大妄为地矫诏,又为何会置骨肉亲情于不顾,非要拥立、昏庸无知的胡亥为新帝呢?

其实,一切皆因一个“利”字,而首先看透并布下这个“利益”之局的人乃是一心想要专权的奸臣赵高。

赵高是一介宦官,他在宫中行走多时,史书记载其在秦宫中“管事二十余年”,资历和背景堪称深厚。

不仅如此,赵高还是胡亥的老师,胡亥年幼之时,秦始皇命胡亥跟着赵高学习如何判案断狱,因此,赵高对少不更事、昏庸无知的胡亥可谓是既“亲近”又熟悉。

大秦首席辅臣李斯:与皇家联姻、平步青云,为何最终被腰斩于市?

别看赵高是个阉人,他可是素来对权势野心勃勃,他深知一旦扶苏即位称帝,那么凭自己这般道德素质一定不会受到重用。

因此,为了自己的前程着想,赵高一心盼望的是大秦未来能出现一个对自己有利的皇帝,而头脑简单、无知无能的胡亥则正中赵高的下怀。

当秦始皇病逝于出巡的途中后,赵高认为机会来了,他知道若要令胡亥篡位成功,一定得争取到程序李斯的支持才可以。

于是,深谙人心的赵高决定从李斯贪图名利的弱点下手,对李斯说:公子扶苏一旦上位,丞相您与蒙恬谁更能受到扶苏的信任和重用呢?

李斯马上就听懂了赵高的弦外之音,他为了自己的高官厚禄能够维系下去,不惜与赵高同流合污,假托始皇遗命,拥立胡亥成为了新帝。同时,又假拟了一份始皇遗诏,以“不忠不孝”的罪名暗示扶苏自裁。看到假诏的扶苏信以为真,便挥剑自尽了。

大秦首席辅臣李斯:与皇家联姻、平步青云,为何最终被腰斩于市?

赵高的蓄意构陷令李斯走上了人生的末路

胡亥成功登上皇帝宝座之后,十分信任自己的老师赵高,几乎对赵高言听计从、亲信有加。而赵高此时已经迫不及待地染指皇权了,他在朝野中最大的“威胁”就是盛权在握的丞相李斯。

为了尽快排除异己,赵高屡屡谗言惑主,不断向胡亥汇报李斯的“不忠不义”之举。

后来,赵高直接诬陷李斯和李由父子二人密谋通敌叛主,想要推翻胡亥的统治。胡亥一听说李斯胆敢威胁皇位,便决定立刻将李斯和李由抓入大牢,并施以严刑拷问。

李斯受尽了酷刑却又无可奈何,最终只得承认了各种无端的罪名。公元前208年,李斯在咸阳的市集被当街腰斩,并祸及三族,下场确实可悲。

大秦首席辅臣李斯:与皇家联姻、平步青云,为何最终被腰斩于市?

李斯一命呜呼,最大的赢家就是赵高,很快,赵高便被秦二世胡亥封为丞相,在朝堂上呼风唤雨,迅速掌握了大秦的实权。

古语有云:德不配位,必遭其殃。位高权重的李斯如果当时能够清醒一点,就不会被赵高的挑拨和唆使蒙住了心智,倘若他坚定地拥戴扶苏继位,凭借李斯的才能和智慧,依然会是大秦的肱骨之臣。

可惜世上没有回头路可走,李斯当初一个并不聪明的决定,既毁掉了一个强盛的大秦帝国,又将自己送上了不归路,而这一切,都要怪李斯的功利心太重、贪欲之念太强!

标签: 李斯赵高秦二世嬴政丞相大秦

更多文章

  • 李斯被腰斩,刽子手心生同情:不会让你疼!用一盆凉水猛泼李斯

    历史解密编辑:如你坏坏标签:李斯,赵高,秦王,秦朝,吕不韦,秦二世,刽子手,书法家,春秋战国,秦始皇嬴政

    公元前208年,大秦丞相李斯一家100多口人被满门抄斩!鲜血四溅,残忍场景让人不忍直视。刽子手看着刑场上的李斯,心生同情:不会让你疼!他迅速剥去李斯的衣衫,将一盆凉水猛泼过去,寒意顿生,大刀一晃,人已成两半!接着,李家老少,在刀下鲜血横飞,变成一段段尸体!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第五次巡游,途中突然大

  • 成败李斯:大秦帝国的奠基者与陪葬人

    历史解密编辑:咫尺的梦想载标签:李斯,吕不韦,赵高,嬴政,秦国,秦二世

    聊一聊秦国历史上的一位重量级人物——李斯。没有李斯,就不会有后来的秦帝国。他不仅助秦始皇统一中国,还奠定了中华帝国长达两千年的政治模式,至今仍发挥着影响。然而,后世对李斯的评价并不高。司马迁如是说:斯知《六艺》之归,不务明政以补主上之缺,持爵禄之重,阿顺苟合,严威酷刑,听高邪说,废适立庶。诸侯已畔,

  • 李斯政治斗争经验丰富,为何最终却死在赵高手上

    历史解密编辑:衣鸣玉动物谈标签:李斯,赵高,秦国,秦王,韩非,先秦,秦朝,政治斗争,春秋战国,秦始皇嬴政

    李斯可以说是一个老江湖了,从进入秦国施展自己的抱负,到帮助嬴政统一天下,自己成为丞相,可以说在各种政治斗争中也是一直立于不败之地的。然而李斯最终的结局却是死在了一个宦官赵高的手上,按理说李斯的政治斗争惊艳比赵高更丰富,权力也大于赵高,但是为什么最后却落得这样的一个下场呢下面就让吾爱诗经网的小编来给大

  • 李斯:黄犬之叹,世间所有的背叛,都已提前标好了价码

    历史解密编辑:每日看点啥标签:李斯,赵高,嬴政,秦国,皇帝,秦朝,秦二世,吕不韦,书法家,艺术家,春秋战国

    世间所有的背叛都已提前标好了价码。在拿到背叛价码的那一刻,背叛者的人生也被定好了价钱。公元前208年十月,秦帝国的都城咸阳万人空巷,丞相李斯的父族、母族、妻族早已在刑场等待着他。随着李斯也被押上刑场,李家一千多口人已经全部到齐,等待着他们的是三族尽灭的结局。在行刑之前,一代名相李斯看着自己的儿子李瞻

  • 历史人物|法家思想实践者——李斯

    历史解密编辑:休闲读品杂志标签:李斯,韩非,赵高,荀子,秦朝,书法家,春秋战国,秦始皇嬴政

    法家思想实践者——李斯李斯之死1李斯是战国末期楚国上蔡(今河南省驻马店上蔡县)人。原本在老家当个小吏,不甘心,拜荀子为师,学成后去了秦国,得到了秦王的重用,筹谋划策,助秦一统天下。秦朝建立后,李斯官至丞相,提出并实行了一系列重要的政治主张,比如他提出建立郡县制,影响至今;又制定律令,协助秦始皇统一文

  • 千古第一相李斯何以下场凄惨?口碑还很差?

    历史解密编辑:阅读悦读之写乎标签:李斯,赵高,秦王,秦朝,吕不韦,秦二世,书法家,春秋战国,秦始皇嬴政

    作者:李大奎要说千古一帝秦始皇一扫六国,建立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谋士李斯可谓功不可没。然,这位有经世之才治国之能的政治家,尽管是有名的千古第一相,能与秦王赢正纵横睥睨天下,还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制定《大秦律》,实行"书同文、车同轨",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等等跨越时空的不朽方略,为大秦一统天

  • 蒙恬临死说了2句心里话,为什么曹操每次读到都会泪流满面呢?

    历史解密编辑:吉吉嗑普标签:蒙恬,曹操,扶苏,嬴政,秦国,董卓

    导读:一位是秦国时期的大将军,一位是三国时期的枭雄,蒙恬和曹操这两位相距四百年的大人物,却因为2句话联系到一起,这就是历史的神奇所在。要想清楚的了解这件事的来龙去脉,首先要从蒙恬和曹操两个人说起。曹操,出身于东汉末年一个官宦之家,他的祖父曹腾是一名宦官,汉桓帝即位,因为拥立之功被封为侯。曹操的父亲曹

  • 蒙恬自杀后,葬在了哪里?多数人不知道

    历史解密编辑:每日看点啥标签:蒙恬,蒙毅,赵高,秦二世,嬴政,扶苏

    一代枭雄曹操曾感慨道:“孤每读此二人书,未尝不怆然流涕也。”这里面说的“此二人”是何许人也?大秦蒙恬兄弟。一向惜才的曹老板只恨这两人与自己没生在一个朝代,若谁能获得这两位忠心耿耿的名将,也许做梦都能笑醒吧。嬴政一统六合,建立二世基业,蒙氏家族功不可没。当时除了蒙氏之外,秦朝还有王氏家族,也就是名将王

  • “秦国第一勇士”蒙恬:一门三代忠烈,掌30万大军,宁死不反叛

    历史解密编辑:纯度茶生活标签:蒙恬,秦国,蒙毅,嬴政,匈奴,赵高

    一个王朝的兴盛,从任用贤才,锐意改革开始;而一个王朝的衰败,就要从内部倾轧、你死我活的阴谋斗争拉开序幕。秦能统一六国,兼并四海,离不开贤臣名将的辅佐;二世而亡,也少不了阴险小人的挑拨。而“秦国第一勇士”蒙恬,恰好是一个王朝由盛转衰的见证者和亲历者。名将之花蒙恬与同时期的王贲、王离一样,也出身于战国时

  • 秦始皇病逝后,蒙恬、蒙毅为什么没有支持扶苏,反而束手就擒呢?

    历史解密编辑:电圈那点事竞标签:嬴政,蒙恬,蒙毅,扶苏,赵高,秦朝,秦始皇统一六国

    秦始皇在最后一次东巡途中病逝沙丘平台后,为保个人地位,生有谋逆异心的赵高便游说他一直负责教导的秦始皇少公子胡亥,以及时为秦朝左丞相的李斯共同商议密谋发动了沙丘之变。主要意图是废长立幼,销毁了秦始皇生前留给长公子扶苏的“治丧即位遗诏”,且以矫诏除掉扶苏,同时谎称李斯接受秦始皇临终前留下的遗诏,再以矫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