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蒙恬临死说了2句心里话,为什么曹操每次读到都会泪流满面呢?

蒙恬临死说了2句心里话,为什么曹操每次读到都会泪流满面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吉吉嗑普 访问量:3026 更新时间:2024/1/25 12:22:38

导读:一位是秦国时期的大将军,一位是三国时期的枭雄,蒙恬和曹操这两位相距四百年的大人物,却因为2句话联系到一起,这就是历史的神奇所在。要想清楚的了解这件事的来龙去脉,首先要从蒙恬和曹操两个人说起。

曹操,出身于东汉末年一个官宦之家,他的祖父曹腾是一名宦官,汉桓帝即位,因为拥立之功被封为侯。曹操的父亲曹嵩,是曹腾的养子,在汉灵帝时期官至太尉,由此看来曹操是一位正经的官二代。

而曹操本人也年少得志,先后出任汉朝的议郎、都尉等官职,在汉灵帝中平年间官至典军校尉。后来董卓作乱,曹操逃出都城洛阳,回到家乡募兵征讨董卓,由此成为了割据一方的诸侯。之后的几十年就,他先后打败吕布、袁绍等人,统一中国北方,为魏国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根据《史记》记载,蒙恬的祖父蒙骜本是齐国人,可惜不受重用,听说秦朝正在进行改革,急需各种人才,于是蒙骜立刻带领家人前往秦国,最终被委以重任,因为善于作战屡战屡胜,官至上卿。作为将门之后,蒙恬同样精通兵法武功,为官之后深得秦始皇重用,还担任了太子扶苏的老师。后来北部边境少数民族经常侵犯秦国,为了抵御少数民族秦始皇将30万大军交给蒙恬,要他守卫北部边疆。

可在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突然在巡视的路上驾崩,宦官赵高和丞相李斯害怕太子扶苏即位对他们不利,于是伪造圣旨拥立胡亥即位,并伪造圣旨要扶苏自尽。圣旨传到蒙恬军中,他认为此事有蹊跷,希望自己带兵保护扶苏返回咸阳,调查事件的真实性。可惜扶苏懦弱没有主见,竟然按圣旨的要求自杀了。

见扶苏已死,蒙恬知道赵高不会放过自己,于是决心自杀追随扶苏而去。在临死前,他仰天长叹:“自吾先人及至子孙,积信于秦三世矣。今臣将兵三十余万,其势足以背叛,然自知必死而守义者,不敢辱先人之教以忘先王也。”

蒙恬说这两句话的意思很明确,就是在强调自己当时手握30万大军,如果起兵造反的话,可以轻而易举的攻入咸阳,可他不能这么做,因为蒙氏三代都在效忠秦国,深受秦皇的恩德,不能做出如此不忠的事情来。

据史料记载,曹操每次读书到这里,都“未尝不怆然流涕也”。曹操是一个城府极深的人,为了得到人才,他也经常故作伤心的流泪,不过他对蒙恬所说的话应该确属伤心落泪。因为曹操与蒙恬有很多相同之处,他们祖上三代都是一个朝代的忠臣,曹操的祖上受东汉厚恩,所以后来他一直以臣子自居,只是“挟天子以令诸侯”,从未想过当皇帝,可当时很多人还都说他是汉朝的奸臣,这使他非常痛心,觉得自己的冤屈与蒙恬相同,才会留下眼泪,这眼泪不仅为蒙恬而流,更是为自己而流。

参考文献:《史记》、《汉书》

标签: 蒙恬曹操扶苏嬴政秦国董卓

更多文章

  • 蒙恬自杀后,葬在了哪里?多数人不知道

    历史解密编辑:每日看点啥标签:蒙恬,蒙毅,赵高,秦二世,嬴政,扶苏

    一代枭雄曹操曾感慨道:“孤每读此二人书,未尝不怆然流涕也。”这里面说的“此二人”是何许人也?大秦蒙恬兄弟。一向惜才的曹老板只恨这两人与自己没生在一个朝代,若谁能获得这两位忠心耿耿的名将,也许做梦都能笑醒吧。嬴政一统六合,建立二世基业,蒙氏家族功不可没。当时除了蒙氏之外,秦朝还有王氏家族,也就是名将王

  • “秦国第一勇士”蒙恬:一门三代忠烈,掌30万大军,宁死不反叛

    历史解密编辑:纯度茶生活标签:蒙恬,秦国,蒙毅,嬴政,匈奴,赵高

    一个王朝的兴盛,从任用贤才,锐意改革开始;而一个王朝的衰败,就要从内部倾轧、你死我活的阴谋斗争拉开序幕。秦能统一六国,兼并四海,离不开贤臣名将的辅佐;二世而亡,也少不了阴险小人的挑拨。而“秦国第一勇士”蒙恬,恰好是一个王朝由盛转衰的见证者和亲历者。名将之花蒙恬与同时期的王贲、王离一样,也出身于战国时

  • 秦始皇病逝后,蒙恬、蒙毅为什么没有支持扶苏,反而束手就擒呢?

    历史解密编辑:电圈那点事竞标签:嬴政,蒙恬,蒙毅,扶苏,赵高,秦朝,秦始皇统一六国

    秦始皇在最后一次东巡途中病逝沙丘平台后,为保个人地位,生有谋逆异心的赵高便游说他一直负责教导的秦始皇少公子胡亥,以及时为秦朝左丞相的李斯共同商议密谋发动了沙丘之变。主要意图是废长立幼,销毁了秦始皇生前留给长公子扶苏的“治丧即位遗诏”,且以矫诏除掉扶苏,同时谎称李斯接受秦始皇临终前留下的遗诏,再以矫诏

  • 大将蒙恬之死的罪魁祸首到底是赵高还是秦始皇?

    历史解密编辑:年华名人汇标签:蒙恬,赵高,嬴政,蒙毅

    在上篇《复仇者赵高》中,我们讲到秦始皇嬴政任命的中车府令赵高其人,原来也算得上是赵国的宗亲公子(赵高者,诸赵疏远属也,其母卑贱被刑僇,生高于隐宫)只不过他母亲怀有身孕之时,已被掳进了秦国隐宫为奴,他从小也受到了残忍的阉割,自幼便在秦宫为奴为婢,做牛做马。很难讲这赵高在成年之后,熟知六国之史及其身世,

  • 长城对于秦朝至关重要,秦始皇为何放心把修筑长城交给蒙恬?

    历史解密编辑:旧闻故史标签:嬴政,蒙恬,秦国,秦朝,蒙毅,匈奴

    早在战国时期,北方以游牧为生的少数民族就已较为强大。赵武灵王采用“胡服骑射”的方式来提高军队的战斗力,足可说明这一点。他们经常骚扰中原各国,扩充地盘。为了抵御北方的少数民族的侵入,与之接壤的秦、赵、燕等国纷纷在国界上修起坚固的防御建筑——长城。秦统一六国以后,又大兴土木,把原来各国所修的连成一片,筑

  • 甲骨文显示:秦始皇与蒙恬的祖上,或曾一起“反周复商”

    历史解密编辑:百家杂评标签:嬴政,蒙恬,周复商,商朝,甲骨文,秦国

    战国中晚期,齐人蒙骜西投秦国,数次率军出征,帮助秦国夺取韩赵魏90余座城池,历经秦昭襄王、秦孝文王、秦庄襄王、秦始皇四朝。蒙骜之子蒙武,孙子蒙恬、蒙毅,都是震古烁今的名将,深得秦始皇的信任。其中,蒙恬得授三十万兵马镇守北疆,蒙毅经常与秦始皇出入同车。可以说,蒙氏一门三代皆名将,是秦始皇统一六国的重要

  • 蒙恬之祸,到底什么原因造成的,他自己认为是修长城挖断了地脉

    历史解密编辑:年华名人汇标签:蒙恬,蒙毅,赵高,嬴政,秦国,秦二世

    你说你惹了不该惹的人,让他满是伤痕。你说你犯了不该犯的错,让他祸及子孙。蒙恬之祸就是老爹惹着了贼子赵高。后来被赵高陷害,秦二世假传圣旨,让其自尽从而使秦朝自毁长城。蒙恬,他的祖上是齐国人。蒙恬的祖父蒙骜,从齐国来到秦国得到了秦昭王的赏识,官做到了上卿。树挪死,人挪活。在家乡遇到困境的时候就应该出去闯

  • 秦朝大将蒙恬临死前留下两句话,为什么曹操读一次就哭一次

    历史解密编辑:云晓观历史标签:蒙恬,曹操,嬴政,赵高,秦二世,秦国

    在秦朝的时候,有一个大名鼎鼎的将军叫蒙恬,被誉为中华的第一勇士。这个人就是我们课文中贾谊笔下率领十万大军的常胜将军,《过秦论》中描述到:“秦始皇派蒙恬去北方的边界修筑长城,把匈奴吓退了足足有七百公里。蒙恬从小就生活在将相之家,自然而然地就对兵器武功耳濡目染,所以他从小就下定决心立志报国。可是到了后来

  • 蒙恬与韩信,哪一个死的更凄惨?

    历史解密编辑:农民小阿蟹标签:蒙恬,韩信,嬴政,项羽,赵高,汉朝,秦朝,春秋战国,汉高祖刘邦

    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24个字,几乎写尽了上下五千年诸多能臣名将的结局,鲜有善终。(一)蒙恬:守着忠勇恩义,直到身死,从未叛国蒙恬,被誉为中华第一勇士。是秦朝时期秦始皇身边有名的将军。在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被秦始皇委以重任,率领三十万大军北击匈奴,收复河南。是中国西北最早的

  • 历史上,真实的蒙恬到底是什么样子?

    历史解密编辑:闲人观史标签:蒙恬,嬴政,秦国,始皇,秦人,秦朝,匈奴人,春秋战国,汉高祖刘邦

    在汉人对秦政诸多指摘中,秦始皇修筑长城与攻逐匈奴,无疑是秦诸多暴政中最为浓烈的一笔。值得注意的,秦廷这两项失政,均与秦之名将蒙恬有着直接关系,更是评价蒙恬是非功过的关键所在。蒙恬,先世战国齐人,祖父蒙骜自秦昭王时由齐至秦,后代世为秦将。祖父蒙骜、父亲蒙武皆为秦国的重要将领,曾攻略韩、赵、魏、楚诸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