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秦国第一勇士”蒙恬:一门三代忠烈,掌30万大军,宁死不反叛

“秦国第一勇士”蒙恬:一门三代忠烈,掌30万大军,宁死不反叛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纯度茶生活 访问量:1573 更新时间:2024/2/12 17:19:29

一个王朝的兴盛,从任用贤才,锐意改革开始;而一个王朝的衰败,就要从内部倾轧、你死我活的阴谋斗争拉开序幕。

秦能统一六国,兼并四海,离不开贤臣名将的辅佐;二世而亡,也少不了阴险小人的挑拨。

而“秦国第一勇士”蒙恬,恰好是一个王朝由盛转衰的见证者和亲历者。

名将之花

蒙恬与同时期的王贲王离一样,也出身于战国时期赫赫有名的武将世家。

蒙恬的祖父蒙骜从齐国投靠秦昭襄王,恰好赶上商鞅变法之后,秦国确立军功爵制,建立了一支号称“虎狼之师”的军队,他便凭借着自己过人的勇猛,先后领兵攻打韩国、赵国,直至官拜上卿。

蒙恬的父亲蒙武则是追随名将王翦,曾先后两次担任副将,参与了攻灭楚国的战役,同样也是当时有名的武将之一。

正是在这样氛围浓厚的成长环境中,蒙恬与弟弟蒙毅自幼便耳濡目染,逐渐成长为胸怀大志、立志冲锋陷阵、报效国家的少年英雄。他天资聪颖,熟读兵书,很早就展现出了不俗的军事才华。

战功彪炳

公元前221年,蒙恬第一次出现在史书中,就是跟随王贲攻打齐国。此次战役进行的异常顺利,齐国灭亡后,他顺理成章地因功被封为内史(秦国都城的最高行政长官)。

但蒙恬的故事并未就此结束,秦国兼并天下后,北方的匈奴就成为了秦始皇的心腹大患。他们常年骚扰边境,使得边境人民不得安生,呈现出一片凋敝破败的景象。

之后,蒙恬便奉命率领三十万大军北征匈奴。这一路浩浩荡荡,势不可挡,接连收复了河南地(今内蒙古自治区河套南伊克昭盟一带),自榆中今内蒙古伊金霍洛旗以北)到阴山设立了三十四县。

接着,他又率军渡过黄河,占领阳山,移民实边,将原本荒凉的边境经营得有声有色。

为了进一步抵御匈奴,他征募壮丁,将原先燕国、赵国、秦国修筑好的长城连为一体,修成了东起辽东,西至临洮(今甘肃岷县)的万里长城。

长城绵延千年,巍然不倒,将无数意图南下的少数民族阻挡在外,为中原王朝换取喘息的时间,为后世造福。蒙恬之功,功不可没。

经过与匈奴此战,蒙恬一战成名,威震四方。此后他驻守上郡十余年,匈奴人再不敢轻举妄动,边境得以休养生息,发展生产,逐渐变得繁荣起来。

秦始皇无疑是爱才、惜才的人,蒙恬如此才华,毫无疑问地得到了他的赏识和宠信。

他不仅信任蒙恬,还亲近蒙恬的胞弟蒙毅,蒙毅在内为秦始皇的近从,外出则与他同乘一辆车马。

兄弟二人一个在外拼杀征战,一个在朝堂出谋划策,其风光一时无两,满朝文武无人敢与之争锋。

老子曾说:“福兮,祸之所倚,祸兮,福之所伏。”虽然兄弟二人风光无限,但与此同时,祸根也悄悄埋下,如同一颗定时炸弹,随时可能引爆。

流星陨落

蒙毅为人刚正不阿,执法严明不畏权贵。某次,当时还是内侍的赵高犯错,他依法判处其死刑,却被秦始皇赦免。

自此,仇恨的种子就在赵高的心里生根发芽,他一直在寻找机会,想要置蒙氏兄弟于死地。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巡游途中病死于沙丘,赵高伙同丞相李斯迅速封锁了消息,而奉命在外为秦始皇祭祀祈福的蒙毅浑然不知。

赵高手脚利落,封锁消息之后又马上扣押了秦始皇的遗诏,他担心公子扶苏即位后重用蒙恬会对自己不利,就与胡亥密谋,胁迫李斯假造遗诏,传帝位于胡亥,同时捏造罪名赐死扶苏、蒙恬。

封建时代,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又岂敢不从。扶苏没有过多的辩白,只得含恨自杀,蒙恬却心存疑虑,向前来传诏的使者提出要求,请求复诉,还自己一个清白。

使者无奈,便将蒙恬带到阳周,将他囚禁起来等待秦二世胡亥的旨意。胡亥在扶苏死后,感觉无人能威胁到他的地位,便想要放过蒙氏兄弟。

但赵高生怕二人再次得势于自己不利,执意要将他俩赶尽杀绝。

他先是散布谣言,声称在立太子的问题上,蒙曾在始皇帝面前说过胡亥的坏话,成功激起胡亥的怨恨之心,他当即下令将蒙毅囚禁并杀害,紧接着,又派遣使者前去赐死蒙恬。

蒙恬此时已经得知秦始皇的死讯,同时也知道了弟弟蒙毅被杀害的消息。使者宣旨道:“君之过多矣,而卿弟蒙毅有大罪,法及内史。其赐毒酒以死。”

话已至此,一切都变得明朗起来,先前始皇帝的“遗诏”中斥责他不忠,秦二世胡亥又加了一条“连坐”的罪名,两“罪”并罚,他再无可辩驳。30万大军在握,反叛轻而易举,为了忠烈只能饮下毒酒,含冤而死。

一杯毒酒,了却了这位名将短短的一生,同时也为日薄西山的大秦帝国奏响了一曲挽歌。

蒙恬死后,赵高拍手称快,他立即着手清除异己,将秦始皇委以重任的、大秦帝国赖以维系的柱石一一铲除,也亲手将大秦帝国推向了万劫不复的深渊。

此时的秦王朝,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空余一个徒有其表的架子,只要有人轻轻一推,便会轰然倒塌。

蒙恬死后的第一年,也就是公元前209年,烽烟四起,诸侯暴动,先前一片繁荣的边境,再次变得荒凉不堪。

匈奴人趁乱占领河套平原,又迅速壮大实力,一举统一了北方草原,再次成为中原王朝最大的敌人。

公元前206年,刘邦带兵进入汉中,秦王子婴出城投降,秦王朝灭亡。曾经威震四方的大秦帝国,如昙花一般,迅速凋谢,再也不复往日的风光。

对于蒙恬,后人的评价各有各的说法。有人赞他世代忠良,勇猛善战,重创匈奴,扬威四方;也有人评他大兴土木修筑万里长城,导致民不聊生,怨声载道。

然而,对于他本人,对于秦王朝,他的所作所为仍然是值得褒扬的。为人臣则尽忠,为国家而恪守职责,不枉此生,无愧于心,虽死犹荣。

标签: 蒙恬秦国蒙毅嬴政匈奴赵高

更多文章

  • 秦始皇病逝后,蒙恬、蒙毅为什么没有支持扶苏,反而束手就擒呢?

    历史解密编辑:电圈那点事竞标签:嬴政,蒙恬,蒙毅,扶苏,赵高,秦朝,秦始皇统一六国

    秦始皇在最后一次东巡途中病逝沙丘平台后,为保个人地位,生有谋逆异心的赵高便游说他一直负责教导的秦始皇少公子胡亥,以及时为秦朝左丞相的李斯共同商议密谋发动了沙丘之变。主要意图是废长立幼,销毁了秦始皇生前留给长公子扶苏的“治丧即位遗诏”,且以矫诏除掉扶苏,同时谎称李斯接受秦始皇临终前留下的遗诏,再以矫诏

  • 大将蒙恬之死的罪魁祸首到底是赵高还是秦始皇?

    历史解密编辑:年华名人汇标签:蒙恬,赵高,嬴政,蒙毅

    在上篇《复仇者赵高》中,我们讲到秦始皇嬴政任命的中车府令赵高其人,原来也算得上是赵国的宗亲公子(赵高者,诸赵疏远属也,其母卑贱被刑僇,生高于隐宫)只不过他母亲怀有身孕之时,已被掳进了秦国隐宫为奴,他从小也受到了残忍的阉割,自幼便在秦宫为奴为婢,做牛做马。很难讲这赵高在成年之后,熟知六国之史及其身世,

  • 长城对于秦朝至关重要,秦始皇为何放心把修筑长城交给蒙恬?

    历史解密编辑:旧闻故史标签:嬴政,蒙恬,秦国,秦朝,蒙毅,匈奴

    早在战国时期,北方以游牧为生的少数民族就已较为强大。赵武灵王采用“胡服骑射”的方式来提高军队的战斗力,足可说明这一点。他们经常骚扰中原各国,扩充地盘。为了抵御北方的少数民族的侵入,与之接壤的秦、赵、燕等国纷纷在国界上修起坚固的防御建筑——长城。秦统一六国以后,又大兴土木,把原来各国所修的连成一片,筑

  • 甲骨文显示:秦始皇与蒙恬的祖上,或曾一起“反周复商”

    历史解密编辑:百家杂评标签:嬴政,蒙恬,周复商,商朝,甲骨文,秦国

    战国中晚期,齐人蒙骜西投秦国,数次率军出征,帮助秦国夺取韩赵魏90余座城池,历经秦昭襄王、秦孝文王、秦庄襄王、秦始皇四朝。蒙骜之子蒙武,孙子蒙恬、蒙毅,都是震古烁今的名将,深得秦始皇的信任。其中,蒙恬得授三十万兵马镇守北疆,蒙毅经常与秦始皇出入同车。可以说,蒙氏一门三代皆名将,是秦始皇统一六国的重要

  • 蒙恬之祸,到底什么原因造成的,他自己认为是修长城挖断了地脉

    历史解密编辑:年华名人汇标签:蒙恬,蒙毅,赵高,嬴政,秦国,秦二世

    你说你惹了不该惹的人,让他满是伤痕。你说你犯了不该犯的错,让他祸及子孙。蒙恬之祸就是老爹惹着了贼子赵高。后来被赵高陷害,秦二世假传圣旨,让其自尽从而使秦朝自毁长城。蒙恬,他的祖上是齐国人。蒙恬的祖父蒙骜,从齐国来到秦国得到了秦昭王的赏识,官做到了上卿。树挪死,人挪活。在家乡遇到困境的时候就应该出去闯

  • 秦朝大将蒙恬临死前留下两句话,为什么曹操读一次就哭一次

    历史解密编辑:云晓观历史标签:蒙恬,曹操,嬴政,赵高,秦二世,秦国

    在秦朝的时候,有一个大名鼎鼎的将军叫蒙恬,被誉为中华的第一勇士。这个人就是我们课文中贾谊笔下率领十万大军的常胜将军,《过秦论》中描述到:“秦始皇派蒙恬去北方的边界修筑长城,把匈奴吓退了足足有七百公里。蒙恬从小就生活在将相之家,自然而然地就对兵器武功耳濡目染,所以他从小就下定决心立志报国。可是到了后来

  • 蒙恬与韩信,哪一个死的更凄惨?

    历史解密编辑:农民小阿蟹标签:蒙恬,韩信,嬴政,项羽,赵高,汉朝,秦朝,春秋战国,汉高祖刘邦

    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24个字,几乎写尽了上下五千年诸多能臣名将的结局,鲜有善终。(一)蒙恬:守着忠勇恩义,直到身死,从未叛国蒙恬,被誉为中华第一勇士。是秦朝时期秦始皇身边有名的将军。在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被秦始皇委以重任,率领三十万大军北击匈奴,收复河南。是中国西北最早的

  • 历史上,真实的蒙恬到底是什么样子?

    历史解密编辑:闲人观史标签:蒙恬,嬴政,秦国,始皇,秦人,秦朝,匈奴人,春秋战国,汉高祖刘邦

    在汉人对秦政诸多指摘中,秦始皇修筑长城与攻逐匈奴,无疑是秦诸多暴政中最为浓烈的一笔。值得注意的,秦廷这两项失政,均与秦之名将蒙恬有着直接关系,更是评价蒙恬是非功过的关键所在。蒙恬,先世战国齐人,祖父蒙骜自秦昭王时由齐至秦,后代世为秦将。祖父蒙骜、父亲蒙武皆为秦国的重要将领,曾攻略韩、赵、魏、楚诸国,

  • 蒙恬被赐死前说了两句话, 曹操每次读了都会哭, 或许我们错怪他了

    历史解密编辑:小莉的快乐生活标签:蒙恬,曹操,嬴政,赵高,李斯,蒙毅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东巡途中患病,到沙丘已身体不支,最终死在行宫。在临终前,秦始皇遗诏,让公子扶苏从北方边境回咸阳主持葬礼,而这封遗诏被解读为立扶苏为新君。此时,跟随车队的李斯、赵高心生恐惧,对死对头蒙恬蒙毅十分不甘,密谋重新写出诏书,让幼子胡亥继位,并发假诏书赐死扶苏和蒙恬。秦国一统六国后,蒙恬

  • 秦国名将世家蒙家,出了蒙骜、蒙恬、蒙毅等名将,却因一人而衰落

    历史解密编辑:史说新史标签:蒙恬,蒙毅,蒙骜,秦国,魏国,王翦,蒙家,秦朝,春秋战国

    战国时期的秦国可谓是名将辈出,既有号称战国四大名将的杀神白起,又有王翦王贲父子双名将。当然最为有名的还是蒙氏家族,三代出了三名大将,一名文臣,其中最为有名的就是负责修建长城,北拒匈奴的名将蒙恬。那么名将辈出的蒙家到底是什么来头?蒙家作为秦国有名的名将世家,竟不是土生土长的秦国人作为战国七雄之一秦国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