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3年败光秦国560年基业,因为胡亥做错了这4件事

3年败光秦国560年基业,因为胡亥做错了这4件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山农小林 访问量:3020 更新时间:2024/2/14 4:20:21

前文我们讲到胡亥继位后,也曾经尝试过有所作为,甚至效仿秦始皇采取了一些措施,可惜邯郸学步、得其形不得其神,最后反而弄巧成拙。从秦襄公立国(前770年),到秦始皇去世(前210年),秦国奋斗长达560年所打下的雄伟江山,到胡亥手中,3年就挥霍一空。那么,胡亥到底做错了什么,导致秦朝二世而亡呢?今天我们就来介绍下胡亥做错的4件大事。

胡亥

残害宗亲,自断臂膀

自从西周以来,分封制盛行。周天子试图通过大量分封同姓诸侯,让宗室协助周王室治理天下,起到众星拱月的作用,藩卫王室。秦始皇统一天下后,担心分封诸侯会重演东周诸侯相争、欺凌周天子的历史,所以采纳了郡县制。纵观秦国历史,我们不难发现,商鞅变法后,秦国虽然不再分封宗室,但是王室成员仍然比普通人有更多机会建功立业,在朝廷或军中起到维护秦国王室的作用,如赢虔、赢华、嬴疾、扶苏等。

胡亥继位成为二世皇帝后,因得位不正而内心不安,担心兄长们夺权,对皇室成员展开了残害和屠杀。这一行为无异于自断臂膀,导致秦国皇室人才凋零,没有人能够在朝廷内外对皇帝提供支持,也不能对图谋不轨的人造成威慑。最后赵高擅权时,在朝堂上,胡亥、乃至后来的子婴几乎孤立无援;大泽乡起义后,叛乱四起,山东各郡县也没有强有力的皇室去稳定。

严刑峻法,人人自危

自从商鞅变法后,秦国以法立国,法令严苛,只留下军功作为人才上升通道。事实证明,秦国严苛的法令和“军功制”在诸侯纷争、有大量军功时,非常能调动人员积极性,是实用而且高效的。但是秦国统一天下后,到了和平年代,已经没有足够战争让人立功,也就断绝了很多人的上升通道,军功这个指挥棒就行不通了,对六国旧贵族而言尤其如此。

但是,秦国统治层并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奖励没了,严惩却还在。甚至在胡亥时期,法律愈趋严格。在赵高的怂恿下,胡亥继续严刑峻法、推行连坐,重点打击宗室和群臣,导致朝廷上下人人自危,自然会心生反叛,不再全心为秦国谋划。正因为这样,大泽乡起义后,天下才会云集响应,甚至连郡县首领都带头叛乱或者放弃抵抗;章邯最后向项羽投降,也是担心被秦法治罪。

赵高

专宠赵高,耳聋目瞎

我们前面分析过胡亥的心理非常不成熟,对赵高充满依赖,几乎言听计从。赵高是个阉人,但是心思缜密,富有辩才,又野心勃勃。胡亥对赵高的信任,并没有得来赵高的忠心,反而激起了赵高的无限野心。赵高利用胡亥的宠信大肆打击异己,并且刻意把胡亥往歧路上带,导致秦国朝堂一片混乱。

赵高擅权引起很多人不满,李斯是代表人物。李斯后来意识到赵高向上蒙蔽胡亥,向下欺凌群臣的行为,已经危害到秦国的长治久安。李斯上书揭露赵高“擅利擅害,贪欲无厌,求利不止,列势次主,求欲无穷”,胡亥非但不听,反而转身就把李斯卖给了赵高。天下纷乱,赵高专权,胡亥却选择不不看不听,如此耳聋目瞎,秦国陷入混乱也就不难理解了。

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

无视叛乱,反应迟钝

前210年,胡亥正式继位。9个月后,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如果秦朝廷能及时有效地应对,不排除迅速压制反叛的可能,或者至少能给各郡县一些信心,让山东不会迅速沦陷。但是胡亥什么都没做,他选择了“掩耳盗铃”,杀掉了前来汇报叛乱情况的使者,仅仅把反叛者当作“盗匪”,错失了压制反叛的最好时机。

胡亥对反叛的无视,造成了严重的后果:1.让陈胜的势力迅速做大,成为反秦旗帜;2.山东俊杰纷纷云起,响应叛乱;3.各地郡守无力防守,被迫加入反叛行列。结果是,5个月后,秦国几乎尽失山东之地,周章率军进入关中伐秦,胡亥这才猝不及防地紧急调配军队,交给章邯打击叛军。

章邯后来战功赫赫,表明秦军战斗力仍然相当强悍。只可惜为时已晚,山东早已乱作一团,难以平定。再加上朝堂之上仍然尔虞我诈,连章邯都不得不考虑自保。最后章邯投降项羽,秦国连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也失去了。

胡亥犯了这么多错,踩了这么多雷,秦国二世而亡也就不难理解了。由此我们可以总结:

1.制度多数都有时效性,而非一成不变、墨守成规;

2.兼听则明偏信则暗,领导者不能专宠一人;

3.面对危机不能掩耳盗铃、自欺欺人,尽早处理才能“事半而功倍”。

本文参考文献:《史记-秦始皇本纪》《史记-陈涉世家》《资治通鉴-秦纪3》

本文由阳光旧事录原创,下一节我们会介绍秦国二世而亡的四大根本原因,欢迎关注!

更多文章

  • 胡亥死后,子婴继位,为何却说秦朝是二世而亡?

    历史解密编辑:伯爵灬焦点标签:子婴,赵高,秦朝,蒙恬,秦王,胡亥,先秦,周朝,秦二世,秦始皇嬴政

    谈及秦朝,让人感慨惋惜之余,却不免有一个小疑惑:胡亥死后,还有子婴继位,为何史书却说秦朝是二世而亡?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一统六国之后称帝,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去世之后胡亥继位,称为秦二世。公元前207年,赵高指使心腹阎乐逼迫胡亥自杀于望夷宫,随后子婴继位。因此,按理说子婴应该是“秦三世”才对,但

  • 李斯是扶苏的岳父,为何他反而拥立胡亥登上帝位?赵高:因为私

    历史解密编辑:北上城南标签:李斯,秦二世,赵高,扶苏,嬴政

    请大家在阅读前,先点击上面的“关注”,感谢各位的支持,希望能给大家带来良好的阅读体验,并与您分享阅读的快乐!笔者后续将会为大家带来更多的精彩故事公元前210年,49岁的秦始皇驾乘銮驾巡视天下,当秦始皇的銮驾到达沙丘之地时,秦始皇却突发疾病病倒了,秦始皇大感自己时日无多,便将近侍宦官赵高唤道病榻前,让

  • 司马迁撒了谎,最新文献证明当年秦始皇传位的确是胡亥,不是扶苏

    历史解密编辑:奇案故事本标签:司马迁,嬴政,秦二世,扶苏,赵高

    秦始皇,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称皇帝的人。虽然他已经去世两千多年了,但是关于他的故事,至今争论不休。古往今来,无数人对他进行各种解析,这个一生都是谜一样的男人就连他的死亡和传位都成谜,至今无定论。对于秦始皇的去世和传位,我们的印象大多源自于司马迁《史记》给我们的范本。《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详细记载了秦始皇

  • 如果真的有穿越,你会愿意做胡亥汉献帝宋钦宗崇祯光绪中的谁?

    历史解密编辑:文史大伽秀标签:崇祯,明朝,光绪,宋钦宗,秦二世,胡亥汉献帝

    首先当然是宋钦宗。北宋末年,经济发达,人民生活平均水平是比较高的。《水浒传》里没有写到一个饥寒交迫的事例。不信你想想,一百零八位好汉谁是穷得活不下去了才造反的?北宋的问题在于外敌。站在上帝视角,只要重用李纲、种师中,大力提拔岳飞、韩世忠,不仅不会有靖康之耻,而且很容易弄出个“中兴”、“盛世”什么的来

  • 秦朝灭亡是胡亥不接地气,不了解民间疾苦,所造成的的后果

    历史解密编辑:生活磁场标签:秦二世,秦朝,秦国,嬴政,赵佗,焚书坑儒

    这是多方面原因导致的,首先,春秋五霸战国时期七雄相互掣肘了几百年,各国的界线早已深入人心,秦国虽然暂时通过战争达到统一六合,实质是形聚神散,想复国的人多了去了比如后来的项刘,表面风平浪静,实质背后蠢蠢欲动,伺机而动。其次,秦国越来越强最后走向统一得益于商鞅变法,其法家霹雳手段在疆土统一方面确实起到决

  • 如果秦朝的二世皇帝不是胡亥,而是扶苏,秦朝还会迅速灭亡吗?

    历史解密编辑:乐观探历史标签:扶苏,秦朝,赵高,胡亥,周朝,先秦,秦二世,二世皇帝,秦始皇嬴政

    如果秦始皇去世后,秦朝的二世皇帝不是胡亥,而是公子扶苏继承了帝位,秦朝是否还会那么快灭亡?几乎可以肯定,如果秦始皇的长子扶苏真的做了秦王朝的二世皇帝,秦朝不会像历史上灭亡的那么迅速,还可能会开创出类似于西汉初期“文景之治”那样的盛世,甚至将秦始皇建立起来的大一统秦王朝再传承数百年也不无可能。虽然导致

  • 秦朝的灭亡,与胡亥母亲有一定的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行走的荷尔标签:赵高,皇帝,秦国,秦朝,胡亥,先秦,周朝,秦二世,秦始皇嬴政

    大秦最后一轮明月——败军之将章邯(1)主笔:闲乐生西方哲学家爱尔维修曾说:“每个社会时代都要有自己的伟大人物,如果没有这样的人物,它就要创造出这样的人物来。”陈胜章邯,乃至后续的刘邦项羽韩信等楚汉群雄,或许就是被这样一场暴风雨创造出来的人物。秦二世皇帝元年四月(公元前209年),暴风雨的前夜,年仅十

  • 蒙恬被胡亥逼死后,他手下那支“长城军团”哪里去了?

    历史解密编辑:捡美酒与花瓣标签:蒙恬,匈奴,章邯,嬴政,胡亥,周朝,先秦,秦二世,长城军团,春秋战国,汉高祖刘邦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天下后,又派大将蒙恬带领30万大军北上攻打匈奴,夺回了被匈奴占据的河南地——今内蒙古黄河大拐弯一带,又被琉为河套地区。由于此地水草丰美宜农宜牧,所以匈奴不甘心失败,一直想重新夺回去。因此秦始皇没有让蒙恬撤军,而是让他就在当地驻守。蒙恬不仅在河套地区修建了城堡亭障,而且

  • 他才是秦始皇真正选定的继承人,既不是扶苏,也不是胡亥

    历史解密编辑:遇双未央标签:嬴政,秦二世,扶苏,昌平君

    对于秦始皇的继承人,始终有两种说法针锋相对。一种说法认为秦始皇选定的太子就是公子扶苏,而之前把他派往长城军团监军把秦朝最精锐的部队放到他的手里就是证明。而另一种说法认为秦始皇选定的继承者其实就是秦二世胡亥,理由一个是胡亥是唯一能随秦始皇出游的公子。然而,其实还有第三种可能,就是秦始皇心目中的继承人,

  • 李斯聪明一世,为何不拥立英明的扶苏上位,反而帮助纨绔的胡亥?

    历史解密编辑:乐享盖生活标签:李斯,扶苏,赵高,秦国,胡亥,秦朝,先秦,秦二世,秦始皇嬴政

    李斯作为秦朝丞相,天下的丞相,李斯参与谋逆之举,和赵高拥立秦始皇幼子胡亥为帝是自私的行为,李斯为一己之私把江山社稷抛之不顾,秦二世胡亥即位称帝后,加速了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秦朝的灭亡。如果作为一族之长,李斯的行为也是迫不得已,也能得到一定理解。秦始皇驾崩后,宦官赵高为了自己的个人地位,便私自扣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