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胡亥的一个行为注定秦朝无可挽救,性质比放权给赵高还严重

胡亥的一个行为注定秦朝无可挽救,性质比放权给赵高还严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蔚蓝史族 访问量:4762 更新时间:2024/2/14 4:20:05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病死在巡视途中后,他最小的儿子胡亥在中车府令赵高和丞相李斯的谋划下登基,成为秦二世,而秦朝也亡于胡亥这个二世。对于秦朝的灭亡来说,原因有很多,胡亥的责任还是很大的,他首先是把皇帝这个职业当成了享受的台阶,当皇帝仅仅是为了集中全国资源让自己毫无顾忌地享受锦衣玉食、歌舞美女,是为了自己的奢侈生活更加美好而当皇帝。

如何做好皇帝?其实胡亥的前面是有可以学习的榜样的,就是他的父亲秦始皇,不管秦始皇是不是为了赢氏的家天下流传万世,他至少留下了足以让万世效仿的车同轨、书同文、统一度量衡、郡县制等等制度。并且在秦朝统一天下后,也一直不辞劳苦的到处巡视,震慑不法,这才是对皇帝这个职业的正确态度。

而胡亥继位后,没有一丝一毫继承到秦始皇的警惕心和危机感,以为从此天下大吉,最重要的是,他把所有的权力交给了一个臣子,自己躲进后宫专注于享乐,赵高当然是秦朝灭亡的罪魁之一,但他的行为和权力全部是胡亥毫不设防的赐予的,甚至胡亥自己最终都栽在赵高手上,被逼自尽时毫无反抗能力。

但胡亥对于秦朝灭亡最主要的责任还不在信任赵高这事上,胡亥对于秦朝最毁灭性的打击是自灭宗族,导致秦朝在最危险的时候没有人能站出来指挥抵抗。在古代,宗族的延续和强大对于个人以及依附在这个宗族身上的其他势力异常重要,“上阵父子兵、打虎亲兄弟”等观念深入人心,比之现代,古人更加依赖宗族的保护。

在中国历史上,特别是在隋唐以前,一个人的社会地位有多高?有时候并不是看你的官职有多大,而是看你的宗族是否强大,在宗族遇上危机时,族人也是最愿意为宗族奋战和奉献出一切的。秦朝赢氏皇族显然是当时最强大的宗族,虽然皇族内部少不了纷争,但在对外的态度上,即维护秦朝的延续是绝对一致的。

赢氏皇族延续几百年,已经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宗族群体,秦朝朝堂上的关键职位如果让赢氏族人担任,至少能保证秦朝的权力始终在皇族手上,而不是落入到赵高这个外人手中,但对于秦朝来说最关键也是最核心的这支力量却被胡亥完全忽视,甚至于因担心皇位不稳,做出了一个丧心病狂的决定,那就是把他们全部杀光,根据史书的记载,从长兄扶苏开始,胡亥干掉了所有的兄弟,包括姐妹和他们驸马。

秦始皇驾崩的当年,胡亥先杀掉了长兄扶苏:“使者至,发书,扶苏泣,入内舍,欲自杀”。紧接着,陆续对皇族兄弟姐妹们下手,不顾皇族的尊严,将他们公开的残酷的处死:“乃行诛大臣及诸公子,以罪过连逮少近官三郎,无得立者,而六公子戮死於杜”,“杀大臣蒙毅等,公子十二人僇死咸阳市,十公主矺死于杜,财物入于县官,相连坐者不可胜数”。

看看上面的这些记载,虽然有赵高怂恿的阴谋在内,可胡亥怕不是个傻子?完全不知道孰轻孰重,秦朝真正的拥护者就是这些赢氏皇族,危急时刻能帮助抵抗外敌和安抚内部的其实也是这些皇族,并且他们的身份足以让很多人信服,胡亥把他们全杀光,直接且恶劣的后果就是当刘邦、项羽杀奔咸阳时,已经没有能率兵拒敌的人了。

在秦朝以前的战国时期,各国王室中的人才力挽狂澜救国家于危急的例子可谓是比比皆是,比如战国时期最著名的战国四公子中的魏国信陵君魏无忌、赵国平原君赵胜、齐国孟尝君田文。他们全是所在国的王族,虽然他们也因为名声和权势遭到君王的猜忌,但却没有哪一个君王会轻易的杀掉他们,这些战国时期的君王们都清楚的知道,当国家危难时,同为王族的公子们一定会竭尽全力帮助国家。

在战国各国受到秦国威胁时,就是这些担忧国家前途的王族们到处奔走,合纵连横,利用自己的名声和能力,屡屡帮助国家解决危机。长平之战后秦国包围赵国国都邯郸,平原君赵胜散尽家财,募兵死守邯郸三年,坚持到魏国救兵到来。信陵君魏无忌“窃符救赵”后被魏王猜忌,不得不到赵国避难,但在魏国被秦军攻击时,魏无忌依然在外组织诸国联军救魏,帮助魏国逃脱大难。

从战国时期信陵君魏无忌、平原君赵胜的事迹可以看到,王族中有能力的人对国家的帮助有多大?不可否认,他们对王权或皇权有威胁,但站在一个皇帝的高度看问题,其实国家或王朝的延续才是最重要的,胡亥明显忽视了这一点,将秦朝的延续至于皇权的威胁之下,至少,对于才刚刚经历二世的秦朝来说,这是极度不可取的。

因为胡亥的行为,秦朝赢氏皇族受到不可挽回的毁灭性打击,刘邦攻入咸阳时,赢氏皇族仅仅只剩下秦王子婴这一颗独苗,当项羽杀掉子婴后,秦朝连隐蔽复国的皇族都没有剩下一个,这不得不说是秦朝最大的悲哀。千古一帝秦始皇要是在地下有灵,怕不是要被再气死一次,为秦朝统一天下打下基础的秦朝历代先王估计也会再气死一次。

后世直到清朝,历朝历代在灭亡后,都会有皇族后裔为复国而努力,不管能否成功,至少有后裔为先人们的成就持续奋斗。比如清初,不断有人打着明朝皇族的名义反清,连吴三桂反清时都要抬出一个明朝宗室,这是因为大家都知道,朱明皇族延绵二百多年,一定有活着的,可秦朝的赢氏皇族是实实在在的没有后裔,全部是公开被胡亥杀掉,一点都不遮掩,把秦朝的希望完全扼杀在他当皇帝的时候,所以,胡亥对秦朝灭亡要负起的最大责任就是毁灭掉了自己的宗族。

更多文章

  • 3年败光秦国560年基业,因为胡亥做错了这4件事

    历史解密编辑:山农小林标签:秦国,赵高,分封,李斯,章邯,基业,胡亥,秦二世,秦始皇嬴政

    前文我们讲到胡亥继位后,也曾经尝试过有所作为,甚至效仿秦始皇采取了一些措施,可惜邯郸学步、得其形不得其神,最后反而弄巧成拙。从秦襄公立国(前770年),到秦始皇去世(前210年),秦国奋斗长达560年所打下的雄伟江山,到胡亥手中,3年就挥霍一空。那么,胡亥到底做错了什么,导致秦朝二世而亡呢?今天我们

  • 胡亥死后,子婴继位,为何却说秦朝是二世而亡?

    历史解密编辑:伯爵灬焦点标签:子婴,赵高,秦朝,蒙恬,秦王,胡亥,先秦,周朝,秦二世,秦始皇嬴政

    谈及秦朝,让人感慨惋惜之余,却不免有一个小疑惑:胡亥死后,还有子婴继位,为何史书却说秦朝是二世而亡?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一统六国之后称帝,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去世之后胡亥继位,称为秦二世。公元前207年,赵高指使心腹阎乐逼迫胡亥自杀于望夷宫,随后子婴继位。因此,按理说子婴应该是“秦三世”才对,但

  • 李斯是扶苏的岳父,为何他反而拥立胡亥登上帝位?赵高:因为私

    历史解密编辑:北上城南标签:李斯,秦二世,赵高,扶苏,嬴政

    请大家在阅读前,先点击上面的“关注”,感谢各位的支持,希望能给大家带来良好的阅读体验,并与您分享阅读的快乐!笔者后续将会为大家带来更多的精彩故事公元前210年,49岁的秦始皇驾乘銮驾巡视天下,当秦始皇的銮驾到达沙丘之地时,秦始皇却突发疾病病倒了,秦始皇大感自己时日无多,便将近侍宦官赵高唤道病榻前,让

  • 司马迁撒了谎,最新文献证明当年秦始皇传位的确是胡亥,不是扶苏

    历史解密编辑:奇案故事本标签:司马迁,嬴政,秦二世,扶苏,赵高

    秦始皇,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称皇帝的人。虽然他已经去世两千多年了,但是关于他的故事,至今争论不休。古往今来,无数人对他进行各种解析,这个一生都是谜一样的男人就连他的死亡和传位都成谜,至今无定论。对于秦始皇的去世和传位,我们的印象大多源自于司马迁《史记》给我们的范本。《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详细记载了秦始皇

  • 如果真的有穿越,你会愿意做胡亥汉献帝宋钦宗崇祯光绪中的谁?

    历史解密编辑:文史大伽秀标签:崇祯,明朝,光绪,宋钦宗,秦二世,胡亥汉献帝

    首先当然是宋钦宗。北宋末年,经济发达,人民生活平均水平是比较高的。《水浒传》里没有写到一个饥寒交迫的事例。不信你想想,一百零八位好汉谁是穷得活不下去了才造反的?北宋的问题在于外敌。站在上帝视角,只要重用李纲、种师中,大力提拔岳飞、韩世忠,不仅不会有靖康之耻,而且很容易弄出个“中兴”、“盛世”什么的来

  • 秦朝灭亡是胡亥不接地气,不了解民间疾苦,所造成的的后果

    历史解密编辑:生活磁场标签:秦二世,秦朝,秦国,嬴政,赵佗,焚书坑儒

    这是多方面原因导致的,首先,春秋五霸战国时期七雄相互掣肘了几百年,各国的界线早已深入人心,秦国虽然暂时通过战争达到统一六合,实质是形聚神散,想复国的人多了去了比如后来的项刘,表面风平浪静,实质背后蠢蠢欲动,伺机而动。其次,秦国越来越强最后走向统一得益于商鞅变法,其法家霹雳手段在疆土统一方面确实起到决

  • 如果秦朝的二世皇帝不是胡亥,而是扶苏,秦朝还会迅速灭亡吗?

    历史解密编辑:乐观探历史标签:扶苏,秦朝,赵高,胡亥,周朝,先秦,秦二世,二世皇帝,秦始皇嬴政

    如果秦始皇去世后,秦朝的二世皇帝不是胡亥,而是公子扶苏继承了帝位,秦朝是否还会那么快灭亡?几乎可以肯定,如果秦始皇的长子扶苏真的做了秦王朝的二世皇帝,秦朝不会像历史上灭亡的那么迅速,还可能会开创出类似于西汉初期“文景之治”那样的盛世,甚至将秦始皇建立起来的大一统秦王朝再传承数百年也不无可能。虽然导致

  • 秦朝的灭亡,与胡亥母亲有一定的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行走的荷尔标签:赵高,皇帝,秦国,秦朝,胡亥,先秦,周朝,秦二世,秦始皇嬴政

    大秦最后一轮明月——败军之将章邯(1)主笔:闲乐生西方哲学家爱尔维修曾说:“每个社会时代都要有自己的伟大人物,如果没有这样的人物,它就要创造出这样的人物来。”陈胜章邯,乃至后续的刘邦项羽韩信等楚汉群雄,或许就是被这样一场暴风雨创造出来的人物。秦二世皇帝元年四月(公元前209年),暴风雨的前夜,年仅十

  • 蒙恬被胡亥逼死后,他手下那支“长城军团”哪里去了?

    历史解密编辑:捡美酒与花瓣标签:蒙恬,匈奴,章邯,嬴政,胡亥,周朝,先秦,秦二世,长城军团,春秋战国,汉高祖刘邦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天下后,又派大将蒙恬带领30万大军北上攻打匈奴,夺回了被匈奴占据的河南地——今内蒙古黄河大拐弯一带,又被琉为河套地区。由于此地水草丰美宜农宜牧,所以匈奴不甘心失败,一直想重新夺回去。因此秦始皇没有让蒙恬撤军,而是让他就在当地驻守。蒙恬不仅在河套地区修建了城堡亭障,而且

  • 他才是秦始皇真正选定的继承人,既不是扶苏,也不是胡亥

    历史解密编辑:遇双未央标签:嬴政,秦二世,扶苏,昌平君

    对于秦始皇的继承人,始终有两种说法针锋相对。一种说法认为秦始皇选定的太子就是公子扶苏,而之前把他派往长城军团监军把秦朝最精锐的部队放到他的手里就是证明。而另一种说法认为秦始皇选定的继承者其实就是秦二世胡亥,理由一个是胡亥是唯一能随秦始皇出游的公子。然而,其实还有第三种可能,就是秦始皇心目中的继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