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胡亥死后,子婴继位,为何却说秦朝是二世而亡?

胡亥死后,子婴继位,为何却说秦朝是二世而亡?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伯爵灬焦点 访问量:4537 更新时间:2024/1/16 18:19:22

谈及秦朝,让人感慨惋惜之余,却不免有一个小疑惑:胡亥死后,还有子婴继位,为何史书却说秦朝是二世而亡?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一统六国之后称帝,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去世之后胡亥继位,称为秦二世。公元前207年,赵高指使心腹阎乐逼迫胡亥自杀于望夷宫,随后子婴继位。因此,按理说子婴应该是“秦三世”才对,但为何公认秦朝二世而亡?

其实,这一说法没错,史书明确记载了前因后果!

史书对子婴记载非常少,最早记载子婴的是《史记·蒙恬列传》。当时,在赵高唆使之下,胡亥准备处死蒙恬蒙毅兄弟,子婴认为不妥,就劝诫胡亥,但胡亥还是逼杀了蒙恬兄弟。

不久,胡亥又在赵高的蛊惑下,对兄弟姐妹举起了屠刀,将秦始皇子女杀的只剩他一个。有趣的是,子婴反倒逃过一劫。按说,子婴劝诫胡亥不杀蒙恬,这会让赵高嫉恨,但不知什么原因,最终子婴没有死在这一场风暴中。

公元前207年,天下风云激荡,项羽、刘邦已成气候,正在策划攻打关中,完全掌握朝堂的赵高,指使心腹阎乐逼杀了胡亥。

众所周知,赵高想鸠占鹊巢,但逼杀了胡亥之后,立马就登基,这样做名声会很臭、反对声音也会很大,所以赵高准备扶持一个傀儡,过一阵子再玩禅让的把戏,或再找理由杀死子婴,让赵高能“名正言顺”的登基。

子婴为人低调,极有谋算,这一点在诛杀赵高时,完全可以看出。或许,因为子婴表现出低调无能,看起来人畜无害,迷惑了赵高,所以赵高就迎立了“软柿子”子婴。

逼杀胡亥之后,赵高召开大秦全体在京高层会议时,说了一段话,明确回答了本文的问题:

秦故王国,始皇君天下,故称帝。今六国复自立,秦地益小,乃以空名为帝,不可。宜为王如故,便。

秦国本是诸侯,始皇一统天下,所以称帝,但如今六国复立,秦地更为狭小,空有帝名的话不行,所以应该像以前一样称王。所以,赵高立子婴为王,而不是为帝,这就是秦朝二世而亡的原因!

然而,让赵高始料未及的是,子婴却是老谋深算,把赵高玩弄于股掌之间。

话说赵高决定立子婴为秦王之后,就让子婴回去斋戒,然后去宗庙参拜祖先,接受传国玺。

子婴却认为,赵高准备在宗庙动手杀他,所以要想办法立即除掉赵高,否则“吾命休矣”,《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记载:

斋五日,子婴与其子二人谋曰:“丞相高杀二世望夷宫,恐群臣诛之,乃详以义立我。我闻赵高乃与楚约,灭秦宗室而王关中。今使我斋见庙,此欲因庙中杀我。我称病不行,丞相必自来,来则杀之。”

果然,赵高最后亲自上门责问子婴,借此机会,子婴下属韩谈一剑封喉,杀死了赵高,诛灭赵高三族,在咸阳城内示众。当然,子婴只做了46天的秦王,随后向刘邦投降,后来被项羽杀死。

值得一提的是,司马迁认为子婴是公子扶苏之子,按15岁一代来推算,秦始皇50岁去世,公子扶苏大约35岁,子婴大约20岁,子婴之子大约才5岁,又如何“子婴与其子二人谋”?因此,有学者研究之后认为,子婴可能是秦始皇亲侄子,弟弟成蟜的儿子。从子婴处事经历、谋算手腕来看,这一种可能性非常大。

可惜的是,子婴继位时间太短,大厦已经倾覆,子婴也难以力挽狂澜,哪怕想保住诸侯王的身份,都做不到。

更多文章

  • 李斯是扶苏的岳父,为何他反而拥立胡亥登上帝位?赵高:因为私

    历史解密编辑:北上城南标签:李斯,秦二世,赵高,扶苏,嬴政

    请大家在阅读前,先点击上面的“关注”,感谢各位的支持,希望能给大家带来良好的阅读体验,并与您分享阅读的快乐!笔者后续将会为大家带来更多的精彩故事公元前210年,49岁的秦始皇驾乘銮驾巡视天下,当秦始皇的銮驾到达沙丘之地时,秦始皇却突发疾病病倒了,秦始皇大感自己时日无多,便将近侍宦官赵高唤道病榻前,让

  • 司马迁撒了谎,最新文献证明当年秦始皇传位的确是胡亥,不是扶苏

    历史解密编辑:奇案故事本标签:司马迁,嬴政,秦二世,扶苏,赵高

    秦始皇,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称皇帝的人。虽然他已经去世两千多年了,但是关于他的故事,至今争论不休。古往今来,无数人对他进行各种解析,这个一生都是谜一样的男人就连他的死亡和传位都成谜,至今无定论。对于秦始皇的去世和传位,我们的印象大多源自于司马迁《史记》给我们的范本。《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详细记载了秦始皇

  • 如果真的有穿越,你会愿意做胡亥汉献帝宋钦宗崇祯光绪中的谁?

    历史解密编辑:文史大伽秀标签:崇祯,明朝,光绪,宋钦宗,秦二世,胡亥汉献帝

    首先当然是宋钦宗。北宋末年,经济发达,人民生活平均水平是比较高的。《水浒传》里没有写到一个饥寒交迫的事例。不信你想想,一百零八位好汉谁是穷得活不下去了才造反的?北宋的问题在于外敌。站在上帝视角,只要重用李纲、种师中,大力提拔岳飞、韩世忠,不仅不会有靖康之耻,而且很容易弄出个“中兴”、“盛世”什么的来

  • 秦朝灭亡是胡亥不接地气,不了解民间疾苦,所造成的的后果

    历史解密编辑:生活磁场标签:秦二世,秦朝,秦国,嬴政,赵佗,焚书坑儒

    这是多方面原因导致的,首先,春秋五霸战国时期七雄相互掣肘了几百年,各国的界线早已深入人心,秦国虽然暂时通过战争达到统一六合,实质是形聚神散,想复国的人多了去了比如后来的项刘,表面风平浪静,实质背后蠢蠢欲动,伺机而动。其次,秦国越来越强最后走向统一得益于商鞅变法,其法家霹雳手段在疆土统一方面确实起到决

  • 如果秦朝的二世皇帝不是胡亥,而是扶苏,秦朝还会迅速灭亡吗?

    历史解密编辑:乐观探历史标签:扶苏,秦朝,赵高,胡亥,周朝,先秦,秦二世,二世皇帝,秦始皇嬴政

    如果秦始皇去世后,秦朝的二世皇帝不是胡亥,而是公子扶苏继承了帝位,秦朝是否还会那么快灭亡?几乎可以肯定,如果秦始皇的长子扶苏真的做了秦王朝的二世皇帝,秦朝不会像历史上灭亡的那么迅速,还可能会开创出类似于西汉初期“文景之治”那样的盛世,甚至将秦始皇建立起来的大一统秦王朝再传承数百年也不无可能。虽然导致

  • 秦朝的灭亡,与胡亥母亲有一定的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行走的荷尔标签:赵高,皇帝,秦国,秦朝,胡亥,先秦,周朝,秦二世,秦始皇嬴政

    大秦最后一轮明月——败军之将章邯(1)主笔:闲乐生西方哲学家爱尔维修曾说:“每个社会时代都要有自己的伟大人物,如果没有这样的人物,它就要创造出这样的人物来。”陈胜章邯,乃至后续的刘邦项羽韩信等楚汉群雄,或许就是被这样一场暴风雨创造出来的人物。秦二世皇帝元年四月(公元前209年),暴风雨的前夜,年仅十

  • 蒙恬被胡亥逼死后,他手下那支“长城军团”哪里去了?

    历史解密编辑:捡美酒与花瓣标签:蒙恬,匈奴,章邯,嬴政,胡亥,周朝,先秦,秦二世,长城军团,春秋战国,汉高祖刘邦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天下后,又派大将蒙恬带领30万大军北上攻打匈奴,夺回了被匈奴占据的河南地——今内蒙古黄河大拐弯一带,又被琉为河套地区。由于此地水草丰美宜农宜牧,所以匈奴不甘心失败,一直想重新夺回去。因此秦始皇没有让蒙恬撤军,而是让他就在当地驻守。蒙恬不仅在河套地区修建了城堡亭障,而且

  • 他才是秦始皇真正选定的继承人,既不是扶苏,也不是胡亥

    历史解密编辑:遇双未央标签:嬴政,秦二世,扶苏,昌平君

    对于秦始皇的继承人,始终有两种说法针锋相对。一种说法认为秦始皇选定的太子就是公子扶苏,而之前把他派往长城军团监军把秦朝最精锐的部队放到他的手里就是证明。而另一种说法认为秦始皇选定的继承者其实就是秦二世胡亥,理由一个是胡亥是唯一能随秦始皇出游的公子。然而,其实还有第三种可能,就是秦始皇心目中的继承人,

  • 李斯聪明一世,为何不拥立英明的扶苏上位,反而帮助纨绔的胡亥?

    历史解密编辑:乐享盖生活标签:李斯,扶苏,赵高,秦国,胡亥,秦朝,先秦,秦二世,秦始皇嬴政

    李斯作为秦朝丞相,天下的丞相,李斯参与谋逆之举,和赵高拥立秦始皇幼子胡亥为帝是自私的行为,李斯为一己之私把江山社稷抛之不顾,秦二世胡亥即位称帝后,加速了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秦朝的灭亡。如果作为一族之长,李斯的行为也是迫不得已,也能得到一定理解。秦始皇驾崩后,宦官赵高为了自己的个人地位,便私自扣压

  • 李斯身为丞相,为何同意杀扶苏立胡亥?因为赵高说了一个人!

    历史解密编辑:大米饭故事标签:李斯,赵高,扶苏,丞相,胡亥,秦二世,书法家,春秋战国,秦始皇嬴政

    作为中国历史上的风云人物,李斯一生充满了传奇,但也留下了无数谜团,其中最大的一个是:李斯身为丞相,又是扶苏岳父,却为何赞同矫诏立胡亥为帝?需要解释一下,秦汉时期的丞相,可谓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手中权力非常大,并非皇帝传声筒这么简单,属于政府首脑,相当于现在的总理,地位远非赵高能比。而且,李斯还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