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北大3346枚汉代竹简,里面记载:秦始皇死前指定的继承人并非扶苏

北大3346枚汉代竹简,里面记载:秦始皇死前指定的继承人并非扶苏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酒城森哥S 访问量:4248 更新时间:2024/1/22 5:02:57

我们知道《史记》是二十四史之一,也是一部纪传体通史。 司马迁曾经记载过“沙丘之变”事件的经过,在始皇37年(前210年),秦始皇生前最后一次出巡,不料却在沙丘病死。病重时,命令赵高写诏书给长子扶苏,让其参加丧事处理。但诏书一直在赵高处,没有使者送出。

太监赵高不怀好意,为了自己的权利,和丞相李斯沆瀣一气,篡改遗诏,为了怕阴谋泄露,一不做二不休,把公子扶苏处死,而且对于秦始皇驾崩的事情隐瞒了起来。接着拥立了胡亥秦二世。自从《史记》问世以后,很少有人会对司马迁的记载进行过质疑。李斯、赵高等人夺取了原本属于扶苏的皇位早已经成为事实。

但在2009年,有人对这一段历史又有了一个新的发现。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当时北京大学拿出3346枚汉代竹筒,它是至今保存数量最多,最完整的秦汉竹筒。其中竹筒的第三卷名为《赵正书》,专家推测出,它出自西汉初年,这一部分共有1500字。

内容讲述了秦始皇嬴政在沙丘临死之前和丞相李斯的对话。大意为秦始皇在东巡的路上得了重病,在他临死之前,丞相李斯冒着生命危险向皇帝进言,请求立胡亥为下一任皇帝,以免在归途遥远的路途中,大臣和武将发生叛乱。这段文字跟《史记》记载的内容有着很大的不同。

秦始皇听完之后,十分认同他的话,胡亥也名正言顺的成为了秦二世。之后,胡亥的兄弟姐妹接连成为牺牲品,秦朝也面临着重大危机,在两年之后灭亡。而《赵正书》比《史记》成书的时间要更加的早,那么,它的可信度又有多高呢?

专家表示,虽然两部书关于“沙丘之变”的记载完全不同,但《赵正书》中的一些段落却跟《史记》明显同出一源。

有的学者认为,《赵正书》是小说作品。而司马迁出生在史官世家,受过专业的训练,他必须诚实的记录当时发生的历史,如果随心所欲的谱写,那将违背自己的职业道德和祖训,是受后人谴责的。因此司马迁的《史记》,大部分都比较靠谱。

更多文章

  • 秦二世处死了所有的兄弟姐妹,为何留下了扶苏的儿子子婴没有杀?

    历史解密编辑:乐观探历史标签:子婴,扶苏,赵高,先秦,周朝,秦二世,秦始皇嬴政

    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第五次东巡途中病逝驾崩,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中央集权的王朝——秦朝,短暂的失去了统治者。在古代帝王驾崩可是大事,但是秦始皇驾崩的消息并没有第一时间被王公大臣等人知晓,而是被赵高、胡亥、李斯三人合谋封锁消息。想来秦朝刚刚建立天下还未稳定,始皇帝去世的也突然,

  • 如果是扶苏继位,秦朝会改变它二世而亡的结局吗?

    历史解密编辑:搜狐说娱乐标签:扶苏,秦朝,嬴政,蒙恬,秦二世,孔子,扶苏继位,先秦,周朝

    秦朝做为中国第一个封建王朝,开创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王朝,但是却只存活了二世。秦朝的二世而亡,让很多人疑惑的同时又提出了假设:如果继位的是公子扶苏,秦二世而亡的结局会改变吗?秦朝灭亡原因如果要讨论这个话题,首先需要讨论的是秦灭亡的原因是什么。一个王朝的灭亡一般可以分为两个原因,一种情况是由于社会原因,

  • 如果秦始皇驾崩后,扶苏接到伪诏直接杀回咸阳,结果会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慢聊的历史标签:嬴政,扶苏,秦国,蒙恬,秦二世,秦王朝

    虽然秦始皇是一位很伟大的君王,但是,秦王朝在历史上存在的时间却很短,只有短短十五年,共经历三位皇帝。其实,有非常多的史学家提出疑问,如果秦始皇过世后,不是胡亥继位,而是秦始皇长子扶苏继位的话,那秦王朝的结局会不会改变呢?历史又会不会不一样呢?(一)历史的假设一我们先从一个大的假设说起,即扶苏在接到伪

  • 公子扶苏身边有蒙恬和三十万大军,为何仅凭一纸诏书就自杀?

    历史解密编辑:廊人标签:蒙恬,公子扶苏,扶苏,嬴政,秦二世,赵高

    古语有云“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秦始皇的长子扶苏也听说过这句话吗?这无法考证。但无论扶苏是否听说过,却是按照这一说法去实施了。虽然后人对扶苏的这一做法很不理解,试图从扶苏的成长经历来挖掘其真实想法。我们毕竟不是扶苏本人,也不会真正了解其在生命最后一刻的真实想法,但史官的记录却会成为我们还原事件经过

  • 扶苏的愚孝愚忠,葬送了大秦几百年基业,还连累了蒙恬

    历史解密编辑:清竹雅韵标签:蒙恬,扶苏,嬴政,秦二世,赵高,李斯

    历史上,短命的朝代不少,若论起熟悉的程度,那么秦朝当排在首位。从公元前221年到公元前207年,仅仅历时了14年的时间就灭亡了。扶苏的愚孝愚忠,葬送了大秦几百年基业,还连累了蒙恬本来秦始皇横扫六合、一统天下,为子孙开创了一个恢弘的基业,可惜的是,一场沙丘之变彻底地扭转了秦朝的大好局势走向,大秦帝国的

  • 秦国公子扶苏, 没能被立为太子, 竟与楚国外戚组织的一场叛乱有关

    历史解密编辑:小雷的娱乐标签:楚国,秦国,嬴政,魏国,楚王,王翦,先秦,周朝,昌平君,公子扶苏,四大名将

    春秋战国时代,秦国与楚国可谓是相爱相杀的一对。春秋时期,秦国曾出兵相助楚国对抗吴国。而到了战国时期,秦国与楚国之间不光有战争,更有联姻,更有甚者,秦国的一些丞相和大臣更是出自楚国,如秦昭襄王时期一生四任秦相的魏冉,与秦始皇统一六国前的丞相昌平君熊启等等。由于秦楚长期联姻和楚国宗室在秦国长期掌权,故秦

  • 秦始皇长子扶苏,什么事触怒秦始皇?他为什么被秦二世逼令自杀?

    历史解密编辑:世界属于你我标签:嬴政,扶苏,蒙恬,先秦,周朝,秦二世,秦始皇,汉高祖刘邦

    作者:忆香 【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扶苏(?~公元前210年),嬴姓,名扶苏,咸阳(今陕西咸阳市)人。秦朝宗室大臣,秦始皇长子。刚毅勇武,信人而奋士。为人宽仁,有政治远见。直言劝谏父亲,反对坑杀“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一事,触怒秦始皇。受命前往上郡,协助大将蒙恬修筑长城、抵御匈奴。扶苏敢于直谏

  • 如果扶苏成为秦二世,秦朝会不会长治久安?

    历史解密编辑:月亮不知失意标签:秦二世,扶苏,嬴政,秦朝,李斯,蒙恬

    你知道在历史上是怎么评论扶苏的吗?刚毅勇武,信人而奋士。为人宽仁,有政治远见。这说明扶苏并不像胡亥那样是一个成迷于酒色的人,而是一个有勇有谋,为人宽仁的人。如果扶苏成为秦朝的第二个皇帝,那么肯定能够改变当时秦朝社会不稳定的情况,甚至能够延长秦朝的寿命的,到最后有没有汉朝也说不准的。那么首先我们要知道

  • 秦始皇陵东部出现了公子扶苏的骨骸?来听听专家们是怎么分析的

    历史解密编辑:白日萌硕标签:嬴政,公子扶苏,秦始皇陵,扶苏,赵高,秦二世

    去年,英国BBC电视台与国家地理联合制作的纪录片《秦始皇陵的惊天秘密》上线,影片中有提到,考古工者在秦始皇陵东部发现了一个贵族男子的头颅遗骨,该颅骨后嵌有一枚弩箭。这枚弩箭入射的位置非常奇怪,而从弩箭嵌入骨头的深度来看,似乎是从很近的距离发射的,疑似是一种死刑的执行方式,和现代用手枪顶着罪犯的后脑勺

  • 扶苏的水平其实真的不低

    历史解密编辑:年华名人汇标签:扶苏,嬴政,秦二世,蒙恬,秦国,陈胜

    文 / 子玉有些人以懦弱者的标签定格于历史,但其实他的本质根本不是我们所看到的那样,或许他只是为了顾全大局而牺牲掉了自己。扶苏其实就是这样的人——许多人很疑惑,扶苏在接到胡亥伪造的诏书时根本就没有进行任何申辩,转身就拔剑自杀,根本就没有要搞明事情真相的想法。是不是傻?扶苏和蒙恬当时可是完全具有支配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