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司马迁:蒙恬之死,罪有应得!蒙恬到底犯了什么错?

司马迁:蒙恬之死,罪有应得!蒙恬到底犯了什么错?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循迹故事汇 访问量:4632 更新时间:2023/12/9 18:37:48

明太祖朱元璋被后人评价为生性多疑,喜好杀戮,但站在朱元璋的角度,他杀尽功臣将领也不过是为了朱家后人能安稳统治国家。乾隆皇帝也被后人评价是导致中国落后挨打的罪魁祸首,然而乾隆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只是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

今天我们要讲的就是被司马迁贬的一文不值,甚至罪该万死的秦国大将军——蒙恬。那么蒙恬究竟犯下了什么罪呢?

蒙恬功绩

秦国统一六国之后,面对北方匈奴的威胁,秦始皇命蒙恬率领30万大军北击匈奴,打得匈奴几十年不敢再犯,当时人们称他为“中华第一勇士”。

为了抵御匈奴而建的长城,就是由蒙恬监制,秦始皇非常尊重蒙恬。并且蒙恬还有一位弟弟蒙毅,也深受皇帝信任,秦始皇出行时,常常让蒙毅与他同乘一辆轿子。

因此整个大秦朝政上,没人敢得罪蒙恬兄弟二人。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大将军,最后却含冤而死。

名将世家出身

蒙恬出身名将世家,他的家族世代效忠秦朝,蒙恬父亲蒙武曾与名将王翦联手灭掉楚国,被封为内史,蒙恬受爷爷和父亲影响,自幼耳濡目染之下也立志报效国家。

俗话说“虎父无犬子”,蒙恬自幼就胸怀大志,且天资聪慧,从小熟读兵书,长大后跟随父亲征战四方。后来蒙恬被封为将军,在攻打齐国时立下大功,也被封为内史。

秦国灭掉六国后,国内开始稳定,但北方匈奴依旧猖獗。秦始皇就命蒙恬为大将军北伐匈奴,匈奴被蒙恬打得落荒而逃。蒙恬凭借自己出色的作战能力,成功收复了如今的内蒙古地区,并在此地设立三十四县,加强对蒙古地区的管理。

不仅如此,蒙恬还迁移数万百姓以及大批罪犯到国家边县去开垦土地,修建城池,修路扩道。这一举措为国家积累了大量的人力财力以及军粮,还维护了边界地区的安全。可以说蒙恬仅靠自己的能力就守护了国家北方边界地区安全,还增强了国家实力。

修建长城的原因

众所周知,匈奴都是以骑兵为主,面对匈奴这样机动性非常强的部队,秦国军队完全束手无策。虽然秦军能打过匈奴,但很难将其全部消灭。原因是匈奴发现打不过时,就立即组织军队后撤,秦军打仗通常会穿上厚重盔甲,因此只能眼睁睁看着匈奴逃走。

为了更好地遏制匈奴入侵,不得已选择防守,建立起一座人类历史上最为庞大的国防军事工程——长城。几十万秦国士兵加上近百万百姓,耗费大量时间才将分散在各地的长城纷纷修缮并连接到一起。而我们如今看到的长城大多数是明朝时修建的。

赵高产生矛盾

蒙毅自幼在军中长大,后来被秦始皇提拔为上卿,一直以来都赏罚分明,从不偏袒任何一人。一次,内侍赵高犯下大罪,按罪当诛,蒙毅除去他的官职。然而赵高此人察言观色能力十分厉害,深受秦始皇喜爱。

赵高犯罪后,向秦始皇说好话,最终被赦免并官复原职,但他也因此事对蒙毅兄弟二人产生了怨恨,时刻都想致二人于死地。

后来秦始皇在一次政治游历时患病,虽然秦始皇一直在派人寻找长生不老药,但肯定是不会有结果的。为了活命便派蒙毅去祭祀祈福,希望能让身体好转。然而现实告诉我们,得病了就得去看医生,靠祈福、靠仙人是没用的。

始皇去世,赵高篡改遗诏

没过多久,秦始皇就感觉自己快不行了,立即召见赵高,立下遗嘱,遗嘱中让扶苏继位。可是赵高向来与扶苏不和,扶苏为人正直,并且十分信任蒙恬、蒙毅兄弟二人。

而赵高可是实打实的小人,贪生怕死的赵高担心扶苏继位后,自己很可能哪天就驾鹤西去了,为了保住小命和现在的位置,就决定让年纪尚幼的胡亥继承帝位。

为此赵高找到当时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李斯。李斯本是穷苦之人,但一直以来受到秦始皇的看重,对国家忠心耿耿。但李斯也有个弱点,当丞相以来,一直对自己的丞相之位患得患失,特别害怕自己某一天就被命令下岗。

赵高根据李斯的这个弱点,找到李斯对他说:“如果扶苏继位,那么很可能让蒙毅当丞相,而你李斯以后会怎么样就很难说了。”

李斯因此选择与赵高合作,共同伪造假传圣旨,并在圣旨中捏造罪名赐死公子扶苏与将军蒙恬。

最后蒙恬被关进监狱,而公子扶苏则被逼自杀。

胡亥本无意对蒙恬下手,当他得知扶苏死后,准备释放蒙恬,但赵高害怕蒙恬出狱后会对自己性命产生威胁,所以就无中生有说:“蒙毅曾在始皇面前诽谤胡亥”,为的是不让胡亥继位。

于是,在赵高的怂恿之下,胡亥信以为真,最终下令杀死了蒙毅,接着又派人去杀蒙恬。

当使者到狱中对蒙恬说:“你罪过太多,况且蒙毅当死,连坐于你。”蒙恬沉默良久无奈地说道:“我的罪过确实应该受死,因为我在修建长城时,肯定挖断了地脉。这就是我的罪过啊!”

说完就服药自杀了。

被后人诟病

按理说蒙恬建立起如此伟大的国防工程,在当时维护了国家安全,也为后来防御北方游牧民族入侵起到了重要作用,如果没有长城,或许中国早已被北方游牧民族攻破。再加上他是被奸人赵高所害,世人对他的评价就算不夸赞,最起码也不至于被后人嘲讽,但是事实上与此恰恰相反。

蒙恬还是被世人所诟病。而这其中的原由,就连《史记》的作者司马迁也这样说:

“吾适北边,自直道归,行观蒙恬所为秦筑长城亭障,堑山堙谷,通直道,固轻百姓力矣。夫秦之初灭诸侯,天下之心未定,痍伤者未瘳,而恬为名将,不以此时彊谏,振百姓之急,养老存孤,务修众庶之和,而阿意兴功,此其兄弟遇诛,不亦宜乎!何乃罪地脉哉?”

司马迁认为蒙恬在秦国刚统一天下,国内还一片混乱的情况下,不仅不谏言始皇抚恤百姓,反而为了拍始皇马屁,耗费大量国力修建长城,因此蒙恬兄弟二人被杀完全是罪有应得!哪里是因为挖断了地脉?

站在百姓的角度,司马迁所说的确没错,修建长城劳民伤财,导致百姓赋税徭役过重,这是事实。但站在秦国的角度,蒙恬不仅维护了秦国安全,还阻止了北方匈奴入侵,如果没有长城,匈奴长驱直入甚至会造成更大的损失。

若站在后世的角度,长城的修建更是在各朝代为维护华夏安全立下大功。虽说蒙恬的确因为修建长城,对百姓造成了难以想象的负担,但不应该完全否定蒙恬修建长城所获得的功绩。如果没有长城,或许中国会因为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付出更惨痛的代价。

参考文献

司马迁·《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第六》司马迁·《史记卷八十八·蒙恬列传第二十八》

标签: 司马迁蒙恬匈奴嬴政秦国

更多文章

  • 蒙恬临死悲喊一句遗言,400年后,曹操读一次哭一次 原因让人感动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蒙恬,曹操,匈奴,嬴政,秦国,王翦

    公元前770年,秦襄公被正式列为诸侯的第一任国君,秦国正式成为周朝的诸侯国。公元前207年,秦朝灭亡。由嬴姓建立的秦国及秦朝,共统治了长达563年。在开疆扩土和统一六国上,立下赫赫战功的将军数不胜数,按照综合排名顺序为:白起、王翦、蒙恬、章邯、司马错、王贲、樗里疾、李信、蒙骜、蒙武。大秦帝国十大武将

  • 蒙恬一族三代为秦效命,最终招来杀身之祸,秦朝早亡不是没有道理

    历史解密编辑:古今外史传标签:匈奴,秦朝,秦国,始皇,嬴政,扶苏,蒙恬一族,春秋战国,汉高祖刘邦

    秦朝名将蒙恬,出身于名门世家,秦一统六国之后,一直处于抗击戎狄的第一线,有“中华第一勇士”之称。战国时期,蒙恬祖父蒙骜便投靠秦昭王,领兵攻打韩赵二国,立下赫赫功劳;他的父亲蒙武曾经和王翦一起联手灭掉楚国。在这种环境的培养下,蒙恬自幼便勤读兵书,立志于冲锋陷阵,报效国家。北逐戎狄秦国统一六国后,始皇嬴

  • 蒙恬死前说了两句话,如今成千古名言,曹操委屈时必读一次

    历史解密编辑:水墨疏窗标签:曹操,蒙恬,赵高,嬴政,蒙毅,秦国,汉朝,诗人,三国,秦二世,四大名将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这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忠臣所要恪守的礼教标准。纵观整个中国历史,受奸臣小人的陷害,忠臣良将被无道昏君赐死的悲剧比比皆是。夏桀杀关龙逄、商纣剖心比干、吴王夫差赐死伍子胥……,这些忠心耿耿、鞠躬尽瘁的股肱之臣被昏君错杀,忠言良策得不到伸张,江山社稷因此而倾覆。每当读到这些故事,除

  • 蒙恬自杀前说了一段千古名言 曹操推崇备至 每次受到委屈必读!

    历史解密编辑:李小阳谈科技标签:蒙恬,曹操,赵高,嬴政,秦国,蒙毅

    蒙恬秦朝的四大名将之一,为秦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蒙恬出生于武将世家,其祖父蒙骜是齐国人,在秦昭王时代投靠了明主。这样来自临沂蒙阴的蒙氏在秦国混的是风生水起,尤其是蒙恬的父亲蒙武,在初期统一的道路上也是有着高光的表现。大小战事节节胜利,攻取大片的城池,得到了秦氏家族的信任。蒙恬一家对秦朝非常忠心,

  • 蒙恬的万世功勋,秦国第一全才

    历史解密编辑:云晓观历史标签:蒙恬,李斯,嬴政,匈奴,蒙毅,秦国,秦朝,春秋战国,汉高祖刘邦

    秦朝强大而短暂,说起秦朝军事就不得不提到蒙恬将军。说起秦朝大将蒙恬,我们都知道,他干得最有名的事就是修筑万里长城。电影《神话》里面,成龙演的将军叫蒙毅,是蒙恬的弟弟。蒙氏兄弟应该是中国蒙姓人里最有名的。蒙恬主管外事,蒙毅主管内政,在秦朝立下大功,很受秦始皇的信任。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派蒙恬率30万大军

  • 秦二世登基,蒙恬蒙毅兄弟为何必死?赵高对李斯说了这样一句话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秦二世,赵高,李斯,蒙恬,蒙毅

    蒙恬是秦朝著名的大将。秦始皇统一全国后,他率兵北击匈奴,继而修筑长城,为秦王朝的巩固和国家的安宁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功臣,被牵连进秦始皇死后的政治漩涡中,无罪赐死。名将世家蒙恬出生在一个世代名将的家庭。蒙恬的祖父蒙骜本是齐国人,秦昭襄王时(前306-前251年在位)来到秦国,很得昭襄王

  • 秦始皇既然想传位给扶苏, 为何平时又不待见他!

    历史解密编辑:郝铭说资讯标签:嬴政,扶苏,蒙恬,李斯,赵高,先秦,周朝,秦二世,秦始皇,汉高祖刘邦

    秦朝建立大一统,为后世千年开创了封建统治的典范。然而秦王朝的二世而亡,始终都是后人谈论的热点。秦始皇被后世称作千古一帝,在位所做出的很多决策虽然“罪在当时”,却都是“功在千秋”的,然而在他对接班人的选拔问题上,却让人唏嘘不已。其中,让人颇为不解的,是秦始皇平时并不怎么待见自己的长子扶苏,而更偏爱胡亥

  • 有大将军蒙恬和三十万大军,扶苏为何要自杀?遗嘱上写的都不看看

    历史解密编辑:暮成雪吖标签:蒙恬,扶苏,大军,嬴政,始皇,赵高,秦朝,周朝,秦二世,春秋战国,汉高祖刘邦

    秦二世死因是什么?东汉史学家班固在《汉书》中说,秦朝基业破败的原因是秦始皇没有早早立长子扶苏为太子,胡亥就把钻了空子,成了秦二世。于是,不少人将目光投向了因始皇诏书自刎的长子扶苏。许多人认为,如果不是赵高、李斯等人阻止,扶苏成为秦二世是理所当然的。苏仁山的人品和才能,或许可以避免秦二世灭亡的悲剧。事

  • 如果秦始皇早年间立扶苏为帝,秦朝能免遭覆亡?

    历史解密编辑:凉觅凉人心标签:嬴政,扶苏,秦朝,蒙恬,赵高,遗诏,先秦,周朝,秦二世,秦始皇,汉高祖刘邦

    秦始皇嬴政于公元前221年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秦朝,可以说这是划时代的一笔,只是任谁也想不到秦朝从建立到灭亡只剩下14年时间,如此短暂的统治时间着实令人遗憾,导致这种结局的不是秦始皇而是众所周知的秦二世。身为第二代帝王,秦二世可并不像秦始皇一样雄韬伟略、而其

  • 蒙毅、蒙恬手握重兵,为何不扶持太子扶苏,反而束手就擒被赐死?

    历史解密编辑:独孤的小壮标签:蒙毅,蒙恬,扶苏,秦二世,赵高,嬴政

    秦始皇于公元前210年(始皇帝三十七年),在第六次巡游天下途中患病,最终驾崩于沙丘平台。始皇帝在驾崩前给公子扶苏写了一封盖有皇帝玺印的诏书,让扶苏回咸阳主持丧礼,秦始皇是让公子扶苏继承帝位,但诏书被中车府令赵高扣留,随后赵高同始皇帝幼子胡亥、丞相李斯谋划篡位,开始篡改诏书,改立幼子胡亥为太子,并另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