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刘邦屡次坑韩信,韩信为何就是不反?原因和项羽之所以失败一样

刘邦屡次坑韩信,韩信为何就是不反?原因和项羽之所以失败一样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历史故事上集 访问量:4331 更新时间:2024/4/15 9:11:04

刘邦屡次坑韩信,韩信为何就是不反?原因和项羽之所以失败一样

战国时代,是一个游侠的时代。在司马迁的《游侠列传》中,曾这样描述侠客:“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困厄。”同时,战国的游侠都恩仇必报,对于他人滴水的恩情,均会涌泉相报。

“兵仙”韩信早年出身不详,但从其行为来看,肯定是个侠客。与金庸、古龙小说中那些腰缠万贯、潇洒不羁的侠客相比,战国的游侠一般是游手好闲、不事生产的浪荡儿,而暴力是他们唯一的凭恃。韩信早年一文不名,然而却总是带着一把宝剑,到处晃荡,由此可见,他是一个真正的游侠。

韩信早年的游侠生活很苦,甚至连温饱都成问题,他不仅要经常到朋友家混饭吃,甚至沦落到乞讨的地步。韩信有一个做亭长的朋友,于是便投靠到他家做个食客,不仅不给伙食费,甚至连声谢谢都不说。亭长的妻子看不过眼,于是趁韩信熟睡,把家人都叫起来吃饭。等韩信一醒,发现亭长家早已饭锅空空,看着亭长妻子扭曲的脸,就立刻明白是怎么回事,于是愤而出走。

然而韩信的骨气并不能当饭吃,于是韩信只能在河边垂钓,但是钓了半天连一条鱼都不上钩。就在韩信饿得快死的时候,一个在河边洗衣服的妇人出于好心,将自己带的饭分一半给韩信吃,一连几天都是如此。于是,韩信感激地对妇人说:“若我飞黄腾达,必以千金相报!”对于韩信“好高骛远”的感激,妇人自然不屑一顾,她说:“我是出于好心才请你吃饭,不要你的回报。你还是找个事做,不要游手好闲吧!”

韩信拥有一身才能,却因没有用武之地而生活困顿,所以他对每一个帮助自己、提携自己的人都感激不尽。当萧何给了韩信提携,刘邦给了韩信重用,讲义气、知恩图报的韩信就给了这两人无穷的信任,而这种信任也给自己造成了悲剧。

早在楚汉战争时,刘邦就经常猜忌韩信,并两次驱车进入韩信大营,夺走了他的虎符和兵权。特别是楚汉战争结束后,刘邦更是如入无人之境,将已经贵为齐王韩信的数十万大军,全部抢入自己手中。很显然,韩信对于刘邦是充分信任的,虽然他曾经坑过自己一次,但仍一点防备也没有,任凭刘邦抢走自己的兵权。

楚汉战争中,韩信率领一支奇兵,从关中一直打到齐国,坐拥数十万兵力,已经有与刘邦、项羽鼎足而立的基础。项羽也曾派说客去往韩信处,希望他能背离刘邦,自己称王。

而韩信却动情的说:“我奉事项王多年,官不过是个郎中,位不过执戟之士。我的话没人听,我的计谋没人用,所以才离楚归汉。汉王刘邦授我上将军印,让我率数万之众,脱衣给我穿,分饮食给我吃,而且对我言听计从,所以我才有今天的成就。汉王如此亲近、信任我,我背叛他不会有好结果的。我至死不叛汉,请替我辞谢项王的美意。”

项羽使者说服不成,一个叫蒯通的齐国人又来劝解韩信。他说韩信功劳太大,到时候刘邦肯定会兔死狗烹。然而韩信却念及刘邦恩情,一直不肯反。后来,他还率军参与了垓下之战,作为统帅最终将西楚霸王项羽送上了绝路。

韩信对于刘邦知恩图报,对于早年曾帮助过自己的人更是如此。对于有过“一饭之恩”的妇人,韩信赠与千金;对于曾经给自己饭吃的亭长,虽然只给他百钱,但却未曾因为旧怨而加害。甚至对于给自己造成胯下之辱的无赖,韩信也报达了他的“恩情”,封他为中尉。因为韩信认为,如果当时逞匹夫之勇杀了无赖,自己就不会有今天的成就。

在韩信当楚王之时,刘邦的加害之意已经很明显,但韩信相信刘邦,就是不敢反,最终被刘邦和陈平设计逮捕,被降职为淮阴侯。直到这时,韩信才知道了自己的愚蠢,于是决定和陈豨一起谋反。但是被禁锢在关中的韩信,如何能与陈豨里应外合呢?所以,他的命也就到头了。

在刘邦出征陈豨之时,吕后决定把韩信骗到宫中杀掉,于是与萧何定计,假说刘邦已经平定陈豨,列侯都要入宫祝贺。而深信老上司萧何的韩信,也傻愣愣地进了宫,然后被萧何派武士抓了起来,最后死于非命。

在临阵对敌方面,韩信计谋百出、高明无比,但在谋己、谋身方面却一塌糊涂。他一味以侠客式的江湖义气,来处理与政治人物的关系,总是幻想着和平共存,总想着知恩图报,最终屡次中了刘邦与萧何的计。汉朝和战国时代是不同的,只有更卑鄙、更下作才能获得最后的生存。从政治来看,用兵如神的韩信和刘邦,原本就是零和游戏,只能互相杀害,决不能互利共存。所以,抢先下手的刘邦赢了,而讲义气的韩信却死了。

韩信说项羽是妇人之仁,他自己又何尝不是呢?

更多文章

  • 韩信没当元帅的经验,为何打仗却很厉害?韩信的能力从哪来?

    历史解密编辑:生活磁场标签:韩信,刘邦,项梁,秦国,秦朝,汉朝,春秋战国,霸王项羽

    秦国统一六国之后,收缴了很多违禁品,兵书就是其中之一。韩信大约生于公元前231年,秦国统一六国的时候(公元前221年),他才10岁左右。老秦的法令推行得很彻底,私藏兵书是犯法的事,逮住了就得挨收拾,不排除少年时代的韩信有通过非正常渠道得到兵书的可能,但是,这种可能并不是很大。韩信读过兵书,击破赵国之

  • 吕雉将韩信杀害,韩信临死前撂下一句狠话,为何吓得刘邦脊背发凉

    历史解密编辑:博哥故事会标签:吕雉,韩信,刘邦,项羽,萧何

    韩信早年间境遇不太好,虽然身体魁梧,但是跟刘邦一样“不事生产”,虽然腰间配着长剑,但是从不打架斗殴,每天到各处去蹭吃蹭喝,街坊四邻、亲朋好友大多都因此而厌恶他。好在这样的日子没有持续太久,秦始皇暴卒后,陈胜、吴广大泽乡揭竿而起,放出一去豪言:“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各地纷纷掀起了反秦的浪潮。韩信趁此机

  • 《楚汉之争》之韩信的抉择

    历史解密编辑:著字以育人标签:韩信,刘邦,齐王,张良,齐国,汉王,汉朝,秦朝,楚汉之争,春秋战国,霸王项羽

    蒯彻对韩信说将军你攻下了齐地日后又有什么计划吗,韩信说现在不是很好吗,蒯彻说你现在只是一个大将军是无法名正言顺的地治理齐国的,韩信说你的意思是,蒯彻说将军你应当自荐让汉王封你做齐王,刘邦说汉王能答应吗,蒯彻说现在楚汉之争已到了关键时刻,汉王现在正需要你的帮助,你如果上书汉王一定会答应的,韩信考虑了一

  • 韩信没有谋反,为何却被刘邦废掉?他的威胁实在太大

    历史解密编辑:帝王霸朱标签:韩信,刘邦,齐王,楚王,萧何,秦朝,汉朝,春秋战国,霸王项羽

    公元前201年正月,在灭掉项羽后,汉高祖刘邦正式分封诸王,他将立下大功的齐王韩信改封为楚王,以下邳为都城。可是仅仅过了几个月,刘邦就采纳陈平的建议,以伪游云梦的方式,逮捕了韩信,然后废掉他楚王的爵位,贬为淮阴侯。之后,韩信被软禁在了长安。可是事实证明,韩信并没有谋反,可是刘邦为何还要这么做呢?众所周

  • 发现山西一座古墓,仅存头颅,内含韩信遗迹,守护已逾2000年

    历史解密编辑:小米虫侃娱乐标签:韩信,刘邦,项羽,吕雉,陵墓,萧何,古墓,秦朝,汉朝,山西省,春秋战国,历史故事

    韩信是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军事人才,汉朝开国功臣。虽然受到了全世界人民的敬仰和敬仰,但是大家一定都听说过韩信的死讯。被他的“亲师傅”害死了,悲惨至极。大家都知道,韩信是被吕后砍头和尸体分开安葬的。韩信的墓地,成为了2000多年来大家一直好奇的一个谜。直到山西省一处神秘之地,韩信人头下落才出现线索。0

  • 萧何为何出计杀韩信?他不出手帮助吕后清理韩信,他自己就要倒霉

    历史解密编辑:黄昏细雨醉红尘标签:萧何,韩信,吕雉,刘邦,丞相,楚王,吕后,秦朝,春秋战国,霸王项羽

    公元前197年,汉高祖十年,“汉初三杰”之一的淮阴侯韩信被家臣告发谋反,当时,汉高祖刘邦在外征战,无法回来亲自处理,于是,坐镇长安的吕后和丞相萧何合谋,将韩信骗至长乐宫擒拿后诛杀,并夷韩信三族,《史记·萧相国世家》中记载:“淮阴侯谋反关中,吕后用萧何计,诛淮阴侯”。配合吕后铲除韩信的萧何,其实算是朝

  • 韩信被杀:自请封王何罪之有?挑动陈豨谋反不可思议!

    历史解密编辑:米薇史小范标签:韩信,陈豨,封王,分封,齐王,秦朝,汉朝,春秋战国,汉高祖刘邦

    公元前196年,楚汉相争的刀光剑影消失才几年,为刘邦坐稳龙廷屡建功勋的大将韩信,却成了刘邦等人的刀下之鬼,甚至被夷三族。对此,历来的史家们虽有异议,但多数人认为,韩信企图谋反,罪有应得。包括司马迁、班固等都持这一看法。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有的研究者不断著文,认为当韩信被贬为淮阴侯后,虽然再无一兵一

  • 韩信墓前刻有2句诗、共10个字,却写尽其一生,网友:真绝了!

    历史解密编辑:诗词中国标签:韩信,刘邦,萧何,吕雉,皇帝,秦朝,汉朝,春秋战国,霸王项羽

    我们都知道典故“飞鸟尽、良弓藏”,表面意思是飞鸟被打完了,好弓箭也就失去作用了。后来多用来指一些开国功臣被皇帝以各种不是理由的理由加害。越王勾践、汉高祖刘邦、明太祖朱元璋等都有过大杀有功之臣的记录。这些被皇帝们无端加害的功臣,人生往往是喜极而悲的。今天小编要说道的就是汉初的一员大将,"汉初三杰"之一

  • 野史:韩信被杀之前,一个狱卒去请教兵法,韩信却拿起了一根筷子

    历史解密编辑:阿乐聊文史标签:韩信,刘邦,项羽,萧何,张良,狱卒

    众所周知,张良、萧何与韩信是西汉的三位开国功臣,张良负责给刘邦出谋划策,萧何则负责刘邦的后勤保障,韩信主要是在前线行军打仗,最终帮助刘邦夺得了天下。可是,历史上的韩信是一个军事上的奇才,但在政治上却是一个十分低能的人,张良、萧何都得到了善终,而他却看不清天下大势最终身死道消。值得一提的是,韩信在被杀

  • 俯下身子在羊圈里搞科研——记2020年度青海省科学技术重大贡献奖获得者、青海大学农牧学院教授侯生珍

    历史解密编辑:青海新闻网标签:科学,藏羊,侯生珍,青海省,重大贡献奖

    工作中的侯生珍。图片由本人提供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藏羊产业是青海省主要经济产业、民生产业、战略产业。长期以来,青海藏羊肉品牌宣传大多以‘吃冬虫夏草、喝矿泉水,无污染、绿色食品’为口号,缺乏科学标准。要实现藏羊产业高质量发展,就需要形成‘配好料、养好羊、产好肉、卖好价’的全产业链发展。”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