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陵之战后,蜀汉成为三国中最弱小的国家。不过,凭借着不少优秀人才的殚精竭虑,蜀汉还是在公元263年才灭亡。提到蜀汉的重臣,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诸葛亮、蒋琬、费祎、董允等人,他们的事迹也详细体现在《三国志》等史料上。不过,对于笔者今天要说的吕乂,则是蜀汉被忽略的大臣,他的才能堪比蒋琬费祎,史料上却故意记载寥寥!
一
吕乂(?-251年),字季阳,荆州南阳(今河南省南阳市)。吕乂的父亲吕常,送原先的益州牧刘焉进入蜀郡。因道路堵塞,遂不能返回中原。自此之后,吕乂就跟随父亲吕常留在了益州。不过,吕乂幼年的时候,父亲就病逝了。年少的时候,吕乂喜好读书弹琴。因为史料记载的匮乏,不确定吕乂是否在刘璋麾下为官。
公元211年,在刘璋的邀请下,刘备率领大军进入益州。一年后,刘备和刘璋决裂,益州之战正式爆发。公元214年,伴随着刘璋的投降,刘备终于获得了天府之国。当然,经过战乱的益州,可谓是百废待兴。在此基础上,刘备设置盐府校尉一职,管理盐铁的收益,这直接关系到刘备集团的军饷问题。彼时,校尉南阳人王连请吕乂与南阳人杜祺、南乡人刘干等共为典曹都尉。
二
因为成绩卓著,吕乂后来被刘备晋升为新都、绵竹县县令。治理一方期间,吕乂心地善良,体恤百姓,百姓无不称颂,在本州各县城中首屈一指。又升任巴西郡的太守。彼时,关羽、张飞等跟随刘备多年的武将,也才担任太守等官职。因此,吕乂能够刘备的重用,显然是因为他的才能非常突出。
公元223年,刘备在白帝城病逝后,后主刘禅即位。公元228年开始,丞相诸葛亮多次北伐中原。在此期间,诸葛亮征调各郡兵员、钱粮,不少地方都不能及时如数送交。不过,吕乂召募士兵五千人交给诸葛亮,他对这些人进行慰问讲明道理并加以监督制约,这些人竟没有一人逃走。而这,自然引起了诸葛亮了重视,于是,吕乂被转任为汉中太守,兼任督农,负责供应军需粮草。
对此,在笔者看来,虽然吕乂没有像魏延、姜维一样征战沙场,但是,他负责后勤工作,也为蜀汉北伐做出了贡献。
三
公元234年,诸葛亮去世后,吕乂又担任广汉、蜀郡太守等官职。其中,蜀郡为京都所在地,户口众多,又逢诸葛亮死后,士兵开小差的很多,又有人冒领这些人空额的军饷,各地奸巧纷纷出现。
在此基础上,吕乂到任后,进行防范禁止,他对士兵们开导劝谕,几年之间,那些冒领军饷而自愿出来的人有一万多。因此,吕乂的手腕和能力,完全可以媲美蒋琬、费祎等诸葛亮的继承人。
后来,吕乂被后主刘禅征调到朝廷,担任尚书,又接替董允担任尚书令。在三国时期,尚书令是一个相当于宰相的官职。在官职迅速提升的背景下,吕乂没有任何骄傲自满的情绪,依然及时处理公事,而且洁身自好,以清明能干著称于朝。
不过,吕乂用法过严过深,喜爱起用文官俗吏,所以虽说官居高位,但在各郡县中的名声不大好。延熙十四年(251年),吕乂去世。对此,在不少历史学者看来,正是因为得罪了执掌史书的士族,吕乂在史料上没有什么名气,个中缘由,不言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