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高平陵之变,除了曹爽兄弟,司马懿还杀了哪些大臣?

高平陵之变,除了曹爽兄弟,司马懿还杀了哪些大臣?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小琳讲故事 访问量:256 更新时间:2024/4/14 13:51:29

公元249年,曹爽陪同曹芳去高平陵祭拜魏明帝。趁着这一机会,隐忍十年之久的司马懿发动兵变,成功控制了都城洛阳。为了哄骗曹爽放弃抵抗,司马懿向他承诺,只要交出兵权,就能保留爵位。曹爽信以为真,结果是被司马懿诛灭三族。在高平陵之变中,不仅曹爽、曹羲、曹训等曹氏宗室遭到了屠戮,曹爽的心腹党羽也难以幸免,特别是以下大臣。

一、桓范

桓范(?~249年),字元则,沛郡龙亢县(今安徽省怀远县龙亢镇)人。公元219年,桓范担任丞相府掾,联合王象等共同撰写《皇览》。公元220年,桓范担任羽林左监。魏明帝曹叡即位后,桓范历任中领军、尚书,出任征虏将军、东中郎将、兖州刺史等。曹芳即位后,桓范担任大司农,为大将军曹爽出谋划策,号称“智囊 ”。

公元249年,高平陵之变爆发后,桓范从都城洛阳逃出后,力劝曹爽挟带皇帝曹芳进入许昌,没有得到采纳,最终被太傅司马懿诛杀。

二、何晏

何晏(?-249年),字平叔。南阳郡宛县(今河南省南阳市)人。何晏之父早逝,曹操纳其母尹氏为妾,他因而被收养,为曹操所宠爱。少年时以才秀知名,喜好老庄之学,娶曹操之女金乡公主。魏文帝在位时,未被授予官职。魏明帝认为何晏虚浮不实,也只授其冗官之职。

大将军曹爽掌权时,何晏受到重用,得以累官至侍中、吏部尚书,典选举,封列侯。高平陵之变后,何晏与大将军曹爽同为太傅司马懿所杀,被夷灭三族。

三、邓飏

邓飏(?~249年),字玄茂,南阳新野(今河南省新野县)人。邓飏是东汉名将邓禹之后。邓飏为人贪财好色。曾历任尚书郎、洛阳县令等职,魏少帝曹芳在位时,掌权的大将军曹爽任邓飏为侍中、尚书。

正始十年(249年),曹爽兄弟陪同皇帝曹芳到明帝高平陵扫墓,此时司马懿发动兵变,曹爽兄弟最终都决定向司马懿投降。事后曹爽被控告谋反,邓飏等人与曹爽一同被捕,被指控与曹爽同谋,其后被诛杀、夷三族。

四、丁谧

丁谧(?-249年),字彦靖,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魏明帝曹叡在位时,丁谧受到曹爽引荐,拜度支郎中,魏明帝曹叡去世后升任散骑侍郎,不久转任尚书,架空司马懿、囚禁郭太后的计谋皆出自丁谧之手,因此司马懿对丁谧十分痛恨。高平陵之变时,丁谧、邓飏、李胜等曹爽的心腹先后被捕,不久,丁谧被指控与曹爽同谋而被处死,夷灭三族。

五、毕轨

毕轨(?—249年),字昭先,东平(治今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东)人,东汉典军校尉毕子礼之子,官拜凉州刺史。黄初年间,毕轨历任太子文学、长史等职。太和六年(232年),因攻打鲜卑战败被免官。正始年间,掌权的大将军曹爽拜毕轨为中护军,之后升任司隶校尉。高平陵政变时,毕轨被指控与曹爽等人谋反,不久被诛杀,夷灭三族。

六、李胜

李胜(?-249年),字公昭,荆州南阳人,曹魏议郎李休之子。曹芳即位后,李胜先后担任洛阳令、征西长史、荥阳太守等职,并成为曹爽集团的重要成员,曾借出任荆州刺史探听司马懿病情,高平陵之变时,李胜还未至荆州赴任便被逮捕,随即与曹爽及其党羽一同被杀,惨遭夷族。

最后,在高平陵之变中,也不是所有的曹爽部下都被诛杀了。比如曹爽任用鲁芝为大将军司马,高平陵之变时,鲁芝曾劝说曹爽继续抵抗下去,曹爽没有听从。司马懿诛杀曹爽等人后,最终赦免了鲁芝。再比如当时担任征西将军的夏侯玄,司马懿只是罢免了他的官职,并没有立刻杀了他。

更多文章

  • 高平陵事变:司马懿对比曹爽,政治上的优势有多大?为何会如此?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有料吧标签:司马懿,曹爽,高平陵,曹芳,蒋济

    国曹魏正始十年(公元249年),司马懿趁着曹爽携皇帝曹芳外出祭陵之时,悍然发动了“高平陵政变”,一举清除了曹爽这个政治上的最大敌人,开始了司马氏独掌大权的高光时刻。一直有人认为,司马懿在“高平陵政变”时获胜,赢得相当侥幸。毕竟,此前的司马懿,被曹爽逼得都装病好几年,远离朝廷的政事、军事,朝廷里的一些

  • 曹家留下一手好牌,可惜被曹爽打烂了,致使魏国基业被司马家夺走

    历史解密编辑:二楼讲故事标签:曹爽,司马懿,曹家,曹操,曹叡,曹魏

    说起“神操作”,就不得不提一个男人。他曾是大将军,是托孤大臣,掌控着一个国家的内外军政大权,中央、地方高官三分之二皆为他的党羽,京师周围兵权也皆被他和他的党羽所控,可谓是势倾四海,声震天下。可是就是在这种权力的加持下,他居然把京城这个他的大本营给弄丢了,丢了还不要紧,在依然拥有强大的兵权,皇帝还在自

  • 此人是曹爽的亲信,被司马懿忌恨,最后的下场很凄惨!

    历史解密编辑:叶秋故事专刊标签:曹爽,曹芳,曹魏,曹操,汉朝,司马懿,魏明帝,史说三国

    丁谧(?-249年),字彦靖,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从出生地上来看,丁谧和曹操是同乡关系。至于丁谧的父亲丁斐,是曹魏前期大臣,为人坚毅稳重,有才干谋略,曾经救过曹操。在此背景下,丁谧也和曹魏宗室的曹爽关系密切。作为曹爽的亲信,丁谧遭到了司马懿的忌恨,伴随着曹爽集团的覆灭,丁谧的下场也是可想而知的。

  • 司马懿造反时,曹爽为何遭到孤立?看看他打压了多少大臣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侦查号标签:曹爽,曹魏,孙礼,曹叡,汉朝,司马懿,魏明帝,史说三国

    正始十年正月(公元249年),曹魏皇帝曹芳拜谒位于高平陵的魏明帝之墓,大将军曹爽兄弟及其亲信们皆随同前往。趁着这一机会,太傅司马懿以郭太后名义下令,关闭了各个城门,率兵占据了武库,并派兵出城据守洛水浮桥,从而发动了高平陵之变。在高平陵之变中,除了桓范逃出都城,为曹爽通风报信,其他大臣基本上都没有倒向

  • 高平陵之变曹爽要是没有投降的话,有机会击败司马懿吗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曹爽,曹睿,皇帝,太后,汉朝,三国,司马懿,高平陵之变

    事实上,只要曹爽不选择投降,而是以皇帝号令天下勤王,胜算至少在八成以上!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本身就没啥成功的可能性!历朝历代,以司马懿这种局势还能赢的,几乎没有!高平陵之变曹睿去世时,任命曹爽和司马懿为托孤大臣,各领三千军,辅佐幼帝。但实际上,军政大权大部分都在曹爽身上,相比于司马懿,曹睿还是更加

  • 三国:高平陵政变后,司马懿判曹爽“夷三族”,为何却没能做到?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有料吧标签:司马懿,曹爽,曹操,司马师,曹魏,曹芳,三国,高平陵,中国文物

    公元249年,曹魏正始十年正月,装病行韬光养晦之策的司马懿借大将军曹爽携带皇帝曹芳离开洛阳,去高平陵祭拜魏明帝曹叡之机,发动政变,一举掌控帝都,且在他的威逼之下,曹爽主动放弃权力,由司马氏接管了曹魏的所有军政大权。司马懿在政变成功一个月后,以谋反为由,将已经被监视居住的曹爽及其亲信全部杀死,按照《三

  • 高平陵之变时,曹爽有天子和兵权,为何不敢反击司马懿呢?

    历史解密编辑:乐享盖生活标签:曹爽,司马懿,魏明帝,高平陵,曹魏,曹芳

    众所周知,曹操一手建立的曹魏,最终被司马懿后人建立的西晋取代了。回顾这一过程,高平陵之变,自然是一个重要的开端,正是通过这场兵变,司马懿篡夺了曹魏大权。而就高平陵之变来说,曹爽的表现,实在令人感到失望。嘉平元年(249年)正月,曹魏皇帝曹芳离开洛阳,去祭拜魏明帝高平陵,大将军曹爽、中领军曹羲、武卫将

  • 曹爽身边最强谋士,被司马懿称为“智囊”,最终是什么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曹爽,司马懿,曹魏,曹操,曹叡,魏明帝

    在古装电视剧《虎啸龙吟》当中,曹魏大将军曹爽被塑造成一位骄横跋扈、志大才疏的“草包将军”形象,论智识权谋的水平,跟心机似海、老谋深算的司马懿相比,差的不是一个档次。然而曹爽虽然愚笨,但身边却不乏智谋过人的谋士,可惜都不能得到他的重用,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被司马懿称为“智囊”的桓范。桓范(?~249

  • “高平陵事变”始末:曹丕、曹叡昏招不断,曹爽一时得权肆意妄为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曹丕,曹叡,曹爽,魏明帝,司马懿

    东汉末年,大汉帝国的统治非常黑暗。因此,爆发了黄巾起义,从而导致军阀混战、诸侯争霸,从当时的军事实力和领土面积来看,曹操、曹丕父子所开创的魏国无疑是首屈一指的,接下来才轮到孙权的东吴和刘备的蜀国。当时,作为三国之一的头号强国,曹氏魏国从公元220年曹丕代汉登基开始,一直到公元266年曹奂禅让去国,前

  • 司马懿夺权时,曹爽有天子和兵权,为何仍选择投降?

    历史解密编辑:小绿说故事标签:司马懿,曹爽,曹魏,兵权,蜀汉,曹芳

    公元239年,魏明帝曹叡临终之际,指定司马懿和曹爽为托孤大臣。同年,曹芳即位后,曹爽以大将军的身份架空了司马懿。对此,司马懿隐忍了十年之久,于公元249年发动了高平陵之变。在这场兵变中,曹爽虽然握有天子和兵权,不过,他却选择投降。得知曹爽的决定后,桓范大失所望,叹息道:“曹子丹佳人,生汝兄弟,犊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