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里回答这个问题,我想说的是有,不但有而且很大。
高平陵事变是一个怎样的局面呢?简单来说就是司马懿作为一个退休的干部利用手中的局部优势发动朝廷内部的事变来篡夺权力,而他同时获得了一批对现实不满的老干部的支持,这才是司马懿能够成功的底盘,只有某一小撮人所说的什么“曹爽倒行逆施导致无人支持”,这话其实有点放屁的意味,根本不值一提。什么叫人心尽失,曹爽执政整整十年,朝廷上下都是曹爽任命的官员,这叫做人心尽失吗?这些人的利益跟曹爽高度绑定,曹爽的成功就是他们的成功,曹爽的失败同样是他们的失败,这跟人心尽失没有半点关系,一定要说有的话,人心尽失的也不是曹爽,而是司马懿。司马懿手里既没有政治权力,也没有军事权力,靠什么跟曹爽掰手腕呢?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曹爽最应该做的是什么?简单来说就是一句话收拾自己手中已经有的兵力和权力,以最快的速度或者是反攻首都,或者是到地方上寻找能够支撑他的有力诸侯,来帮助曹爽翻盘。根本就不要担心曹爽有没有这个号召力,要知道曹爽在高平陵的时候,身边是带着皇帝的,也就是后来的齐王曹芳,手里有皇帝,同时还有号召全国兵权的虎符,至于粮草,当时从洛阳城中逃出的桓范,早就已经给曹爽带好了大司农的印信。
所谓大司农,指的就是魏晋时代能够控制全国财富的协调官员,也就类似于现在的财政部长。手里有兵有粮还有皇帝,曹爽到底在怕什么呢?即使真的要跟司马懿掰掰手腕,曹爽所处的地位也远比司马懿要有优势的多,作为一个离休干部,司马懿除了依靠跟他一样退休的老臣支持,以及太后那一份根本就缓解不了什么问题的诏书,他没有任何别的东西,对了他还有自己的三千死士,但这三千死士跟正规军比其实也没什么用,如果这个时候曹爽能够做出决断,司马懿根本就没法靠自己的力量活多长时间。
但曹爽此时选择的却是跟司马懿投降,这个行为就好像你在阵前占据所有的优势,已经能平推对方力量的时候,你突然给对方下跪,并且把自己的命运交给你的对手。要知道司马懿这个人可是完全没有任何底线和道德的操守,能够在这种环境下相信司马懿,完全证明了曹爽本身根本就不具备一个政治人物的能力,同样也不具备一个政治人物的判断力,对他来说司马懿对他做的一切决定,他都没有分辨的能力,最后只能乖乖的听从司马懿的安排。这才是曹爽真正垮台的根本原因,这个人是完全不具备应对突发事件和突如其来的考验的能力的,他的心理素质早已经为他后来的失败奠定下了最深厚的伏笔。作为掌权者,如果都跟曹爽这样的心理素质,那后来的结果也都不会特别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