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诸葛亮和王朗对骂,王朗明明句句精辟字字在理,为何却被骂死

诸葛亮和王朗对骂,王朗明明句句精辟字字在理,为何却被骂死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时尚的大咖秀 访问量:1710 更新时间:2024/2/21 6:36:57

众所周知,三国时期群雄并起,谋臣虎将人才辈出。而在三国乱世之中,曾有言"卧龙凤雏,得其一者可得天下。"其中的卧龙指的便是诸葛亮。诸葛亮生来足智近妖,虽身在茅庐却仍知晓天下之事。在刘备前去请其出山之时,与其共析天下局势,而留下的《隆中对》,若是后来荆州未失,恐怕三国局势的发展,便真要如诸葛亮所预料的那样了。由此也更可见诸葛亮的智谋。

而诸葛亮不仅足智近妖,他那一张嘴也是三国时期数一数二的"利器"。在《三国演义》中,便有诸葛亮舌战群儒、骂死王朗的精彩情节。这件事发生在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期间。由于诸葛亮在此次北伐多次获胜,王朗便随军想震慑蜀军。而其为鼓舞士气,便想要在战前与蜀军交锋,逞口舌之快。而在其与诸葛亮的对骂中,明明王朗说的句句在理,为何最后还是王朗输了呢?以下便是个人的观点。

第一、先分析王朗与诸葛亮二人的言语之战。

据演义记载,在王朗与诸葛亮二人的言语之战中,王朗开口便批判孔明师出无名,北伐乃是无意义之举,且朝代更迭乃是天命之趋,怎么能强求前来讨伐新兴的曹魏呢?但是孔明是怎么回答的呢?他说,我蜀汉君主乃是汉室宗亲,蜀汉也是继承了汉室大统,自己奉旨前来讨伐国贼,又怎么能说是无名之师呢?再者曹魏篡汉,又怎么有脸说自己是天命所趋?

而王朗听闻此言后,又接着说汉代的桓灵二帝不知体恤百姓,导致天下纷争,社稷有累卵之危,生灵有倒悬之急。而曹魏趁势而起,平定战争,百姓倾心,四方仰德,自然是天命所归。而诸葛亮对此十分不屑。他狂笑数声,嘲笑王朗原本是汉朝老臣,在桓灵二帝危害社稷之时不能阻拦,后汉室倾颓之际又背主投魏,现在又言之凿凿说曹魏乃天命之趋,实乃狼心狗肺之辈,奴颜婢膝之徒。

而后孔明更是直言王朗是篡汉之帮凶,罪恶深重,天地不容。自己奉汉室正统之命讨伐叛贼,你王朗既为谄谀之臣,不在曹魏大本营潜身缩首,苟图衣食,又哪来的脸在两军面前称曹魏是天命所归。实乃是皓首匹夫,苍髯老贼而已!在王朗死后,又有何颜面面对汉室诸帝呢?这一席话说得王朗颜面尽失,思绪混乱。

第二、王朗原本是大汉之臣,多次辗转投靠曹魏,也是理亏。

在上文我们也提到了,王朗原本是汉室的老臣,在汉室倾颓之际投奔了曹魏。这一点无论王朗如何粉饰太平,都是没办法无视的。而王朗在汉朝是元老大臣,也是因为举孝廉才入仕的。但而举孝廉之人自然品性不错,反观王朗,其在汉室为官之时汉室并未有所亏待,但此时却在面对继承了汉室大统的蜀汉面前说曹魏是天命所归,自然令人鄙夷。

而从本质上来说,王朗所说的也是有道理的。汉室后期确实也呈摇摇欲坠之态,朝代更迭也实属正常,但是王朗却不该面对诸葛亮说这些。很简单的一点,便是他说不过诸葛亮。因为他的思路,完全被诸葛亮带偏了。王朗说的是曹魏与蜀汉对敌之事,而诸葛亮却仅抓王朗叛汉投魏,实为汉贼一事,对王朗进行攻击。而王朗其实在这件事上也是有些心虚的。

第三、王朗此时年事已高,诸葛亮言语激烈,王朗难免怒火攻心。

而由于诸葛亮紧抓着王朗心虚的这件事不放,王朗也只能直面自己内心的不堪。况且王朗现在身担文官之职,自然知道天下文人墨客在对待此事上的态度。而现在来看,表面上是诸葛亮在骂王朗,而实际上已经演变成了天下文士眼中,他王朗是一个怎么样的人。而王朗也是饱读诗书的人,自然清楚此番话的真实意图。

思及于此,王朗难免升起他所剩不多的羞耻之心。他原本想要在大战之前逞口舌之快,灭蜀汉威风的意图现在已经全忘了,只能跟着诸葛亮的思路走。而诸葛亮也是毫不顾忌王朗此时七十六岁高龄的年纪,言语之激烈,就差拿个板子插在王朗头上,说其是篡汉之贼了,王朗又怎么能够承受得住这样的暴击呢?自然难免怒火攻心,激动激愤而死。

由此可见,诸葛亮与王朗对骂,王朗虽然句句在理,却依旧输了的原因,好归根结底不过是其不敌诸葛亮,被其带偏了思路而已。

标签: 诸葛亮王朗蜀汉曹魏刘备

更多文章

  • 诸葛亮与王朗对骂,王朗句句精辟字字在理,为何最后还会输?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1949标签:诸葛亮,王朗,刘备,曹魏,魏国

    诸葛亮在《三国演义》中是一个主要角色,他是一个全能型人才,不管是军事还是政务,或者外交,或者农田水利等都是一把好手,堪称三国第一人。发生在诸葛亮身上的事情大多极为精彩,如舌战江东群雄,三分天下大计等。不管是诸葛亮是三分大计还有舌战群雄,都表现出他的超高的智慧和口才,让刘备和江东群臣折服。不过诸葛亮有

  • 高原浅梦,游走在王朗的神秘世界

    历史解密编辑:绵阳旅游标签:王朗,高原,原始森林,岷山,草甸

    你的心里或许也有一个高原梦梦里总有不见边际的湛蓝天空有郁郁葱葱的成片云杉有一汪澄澈平静的湖泊还有高耸巍峨连绵不绝的雪山圣洁之境王朗雪山最美的风景总是在人迹罕至的地方,王朗一年中有大半时间可观赏到雪山,它们静静矗立,冷峻挺拔。@Lemonade岷山山脉是一条南北向高大连绵的山岭,长约200公里,而王朗

  • 诸葛亮与王朗阵前辩论,王朗说得精辟在理,为何却被活活骂死了?

    历史解密编辑:年华名人汇标签:诸葛亮,王朗,曹操,曹魏,刘备

    语言是一门艺术,说话是一门学问,会说话,是一项技能。人与人之间很多的斗争,不存在于武力交手中,而存在于语言辩论中。话该怎么说才合适,体现了一个人的文化、见识和修养;还能表达一个人对事物的看法,和他的行动目标。三国时,诸葛亮就靠他的聪明才智和三寸不烂之舌气到了很多人,当然最后他自己也被司马懿气到不行。

  • 诸葛亮与王朗对骂,王朗说的句句在理,为何最后还会输?

    历史解密编辑:强哥说史标签:王朗,曹魏,郭淮,三国,诸葛亮,天文学家

    事实上,站在辩论的角度,王朗的一番话根本没有任何问题,反而是句句精辟字字在理,连诸葛亮和蜀军众人听了都深以为然!然而,这不仅仅是辩论,这是战争,诸葛亮成功的把话题上升到了道德层面,对王朗进行人身攻击,结果王朗还真的就按照诸葛亮说的去思考了,被诸葛亮牵制鼻子走,最终气不过一命呜呼了!总结下来,王朗在这

  • 诸葛亮与王朗对骂,其实王朗说的句句在理,为什么最后还是输了?

    历史解密编辑:阴雨天讲故事标签:诸葛亮,王朗,曹操,司马懿,曹丕,孙策

    在《三国演义》当中,诸葛亮骂王朗是其中比较有名的片段。诸葛亮凭借自己渊博的知识和犀利的语言同曹魏的高级官员——司徒王朗,在两军阵前展开了一番精彩程度不亚于关羽温酒斩华雄的激烈辩论。平心而论,在这场辩论中,王朗说的句句在理,但是为何他最后不仅输了,就连性命也丢了呢?王朗其人王朗出生在儒家的诞生地山东,

  • 诸葛亮与王朗对骂,王朗句句在理,竟还是输给了诸葛亮

    历史解密编辑:娱三三三标签:王朗,蜀汉,三国,诸葛亮,天文学家,曹操手下

    在诸葛亮的众多事迹当中,武乡侯骂死王朗,成为了津津乐道的一处事迹,这自然是罗贯中所虚构的故事,其中的台词,却也颇为有趣,但是如果让我们来好好分析这一段话语,却并不难以发现,其实王朗没有说错什么。在《三国演义》当中,劝降的画面并不在少数,而且大多获得了成功,比如李肃劝说吕布,李恢劝降马超,晓之以理,动

  • 诸葛亮口中‘厚颜无耻’的王朗,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史学远征团标签:王朗,曹操,孙策,曹丕,三国,诸葛亮,司马昭,天文学家

    在电视剧《三国演义》当中,很多人对于诸葛亮骂王朗这段剧情,应该都有很深刻的印象。诸葛亮与王朗在阵前,诸葛亮用一大段话把王朗批得体无完肤。而王朗却对此并无招架之力,只是不断重复着‘诸葛村夫’这四个字。最终,王朗被诸葛亮的这番话,活活气死于阵前,沦为笑柄。不过,在真正的历史上,王朗其实并没有被诸葛亮骂死

  • 诸葛亮与王朗对骂,王朗说的句句精辟在理,为何最后还会输?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诸葛亮,王朗,曹魏,三国演义,曹操

    三国演义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在中国深受喜爱,三国时代短短几十年,却成了被中国人最熟知的历史,三国演义的功劳最大。三国演义最大的优点,就是提炼和升华了人物性格,让每个历史人物,都突出地表现他某一方面的性格特征。而且通过对历史的细微调整,做到了七分真实三分虚构,正是通过这种巧妙的组合,三国演义塑造了一个

  • 诸葛亮骂死王朗:王朗句句在理,为何还会被气死?

    历史解密编辑:彦祖普法标签:诸葛亮,王朗,蜀汉,曹魏,汉献帝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骂死王朗算是其中的名场面之一。并且,古往今来,很多人在津津乐道此事的时候,还会赞叹诸葛亮能言善辩,能靠一张伶牙俐齿将王朗置于死地,并在客观上提高了蜀汉将士的士气。不过,如果转过头仔细想想,似乎王朗说的很有道理。反倒是诸葛亮有些强词夺理。那么,为什么王朗明明占理,但还是会被气死

  • 如何压服司马懿?曹操轻描淡写下藏着大学问,可惜曹叡曹爽没学好

    历史解密编辑:乡野的小宋标签:司马懿,曹操,曹爽,曹叡,司马师

    司马懿历经曹操、曹丕、曹叡、曹芳几朝。为啥在曹操手中时,司马懿老老实实干活,辛辛苦苦卖命。而到了曹叡手里,就开始尾大不掉。而到了曹芳曹爽手里,就能绝地反击,搞掉了曹魏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有人不假思索地说:曹操能力强,曹爽不争气。能力上压不住司马懿。这是一种表面上的答案,如果我们这么说,也未尝不可。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