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蜀国最大的政治暗杀事件——费祎遇刺而亡

蜀国最大的政治暗杀事件——费祎遇刺而亡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慢聊的历史 访问量:3504 更新时间:2024/1/31 23:03:22

就三国魏蜀吴而言,蜀国无疑是疆域最小,经济最弱,军事实力最差的一个,但也必须承认的是,三国里政治局势最稳定,没有内乱,始终是皇帝掌控权力的国家也是蜀国。但就是在这样一个政治稳定的国家里,却发生了一起最重大,最离奇的政治暗杀事件,这次暗杀事件涉及到了后主刘禅,姜维,以及敌国北魏。此事之离奇至今也没有一个明确和比较公认的说法。

陈寿在三国志对于费祎被刺是如此记录道:“十六年春,祎卒。夏,维率数万人出石营”。而且费祎遇刺没有写在《费祎传》而是写在《姜维传》里。如果把此事扩写的话就是:公元253年春节,大将军,成乡侯费祎在涪城举行岁首大会,由于喝高了,被假装向他敬酒的魏国降将郭遁刺成重伤,几天后就去世了。当时都一致认为这是降将郭循个人行为。所以当时郭循就被乱刀砍死。

但这里最大的问题是,后世认为姜维是最大的嫌疑犯。因为费祎遇刺而亡最大的受益者是姜维,陈寿虽然没有明说谁是凶手,但已经暗指就是姜维指使。魏国降将郭遁就是一个死间。本着谁是最大的受益者就是凶手的原则,费祎被刺最大获益者就是姜维。但我们也不能就此证明姜维就是刺杀费祎的主谋,蜀汉宰相费祎被杀绝对是政治谋杀,所以,费祎的遇刺如果进行一个全面推导的话,谁都有嫌疑,谁都有可能。

费祎(?-253年2月),字文伟,深得诸葛亮器重。蜀汉名臣,与诸葛亮、蒋琬董允并称为蜀汉四相。在蒋琬死后,继任为宰相兼军师,费祎主政时,执行休养生息的政策,与姜维有着巨大的策略冲突。假设说凶手是刘禅,大可不必,当时刘禅已经掌控国家最高权力,如果真要费祎的命,一道圣旨即可,无需大费周章,费祎死后,费祎的儿子娶公主,女儿是太子妃,双重皇亲。从这一点来看刘禅肯定不是。

如果是曹魏可能性也不大,当时司马懿已死,司马师主政。东吴太傅诸葛恪在公元252年大败司马昭,魏吴大交兵,此时曹魏干这事可能性也不大,也就是说郭循如果是曹魏故意派来诈降。借机刺杀蜀国高官(不一定非是费祎不可),既不现实也不可能。我们现在看一下郭循这个人,郭循(?-253年),字孝先.三国时代曹魏的中郎将,被姜维俘虏后降蜀汉。被刘禅封为左将军(级别上只比姜维第一点)。刺杀费祎以后,同年八月,魏帝曹芳下诏追封郭脩为长乐乡侯,食邑千户,赐谥号为“威”,其子承袭父爵,加拜奉车都尉,获赏银千饼,绢千匹、后世由此也可以证明郭循是曹魏的”死奸”。裴松之在给《三国志》做注评论是:郭循的刺杀无非就两点,一是临时起意,二是刻意为之。从他死后曹魏的行为来看,应该是临时起意的。

最后来看姜维,费祎当时担任的职务是大将军、益州刺史、开府、假节、录尚书事,是蜀汉最高行政官员。关键是已经开衙建府。有自己独立的政治班底。在职务上已经和诸葛亮一样了,姜维当时的职务是卫将军、假节、录尚书事。姜维职务很高了。姜维地位的提升必须由刘禅任命。也就是说姜维与费祎没有争权夺利的冲突、再说,费祎的遇刺和姜维提升没有直接利害关系。如果真是姜维所为,无非三种情况,一是败露身死,二是成功提升职务,三是原地不动。对比之下,投入和产出不成正比,姜维也不傻,为何要这么做。

裴松之在给《三国志》做注里写:“傅子曰:维为人好立功名,阴养死士,不脩布衣之业。”意思是姜维功利心极强,“阴养死士”。养死士是证明姜维刺杀费祎的原因,但问题是郭循不是姜维的死士,不是姜维的家奴。姜维和郭循没有任何政治联系。郭循的刺杀对蜀汉是巨大的损失。失去了“宰相“。而且以后再无贤相。实际上,就算姜维真想干,这样的事情也不会交给郭循去做。太冒险,费祎遇刺以后,姜维52岁,费祎死后三年,姜维才由卫将军升级为大将军,明升暗降,得利最大的是陈袛。对于此事刘禅应该没有调查,费祎和姜维,一死一伤。得利最大的应该是刘禅。费祎死后,董厥同平尚书事,樊建出任尚书令, 姜维明显没有得利。说费祎被刺最大获益者就是姜维是不确切的。

由此可以说明,郭循刺杀费祎,绝对不是姜维所派。刘禅指使几乎不可能,曹魏派遣的死奸也不现实。只能说是郭循临时起意,但最终受益的是刘禅。而伤害最大的是姜维。

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

标签: 费祎姜维蜀汉蜀国刘禅曹魏

更多文章

  • 胡遵远|年末做好三件事

    历史解密编辑:共工网标签:胡遵远,李晓红,针对性

    原标题:胡遵远|年末做好三件事年末岁尾,各项工作千头万绪。但是,无论大家多么忙多么辛苦,我还是奉劝大家一定要挤时间、用心思、花精力做好这样三件事。一、动身做工作,冲刺全年、圆满收官。现在离年底只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了,大家一定要认真地对照年初的工作计划,一条一条地、一项一项地进行“盘点消号”,找出存在

  • 郭太后这个摆设,被司马懿父子、毌丘俭、文钦、钟会等人利用!

    历史解密编辑:辰英爱落叶标签:文钦,钟会,曹叡,曹爽,司马懿,郭太后,毌丘俭,史说三国,明元郭皇后

    明元郭皇后(?-264年2月8日),西平郡西都县(今青海西宁)人,魏明帝曹叡的皇后。黄初七年(226年),曹叡即位,对郭氏颇为喜爱,封她为夫人。景初二年(238年),曹叡病重之际,册立她为皇后。景初三年(239年),曹叡去世,八岁的皇太子曹芳即位,尊郭氏为皇太后。诚然,郭太后并不掌握什么实权,无法直

  • 戍边打出最远东征,满门忠烈共抗司马,曹魏“国士”之毌丘俭

    历史解密编辑:奇案故事本标签:

    黄初元年(220),毌丘俭结识了自己发誓效忠一生的明主:未来的魏明帝曹叡。青龙三年(235),毌丘俭第一次率军远征,他花费了十年的时间,打出了中原王朝对东北地区有史以来最远的一次征讨。正元二年(255),用十年时间看透了司马氏所作所为后,毌丘俭为报旧主之恩,以一州之力起兵抗之,可惜最后含恨沙场,无力

  • 毌丘俭起兵造反,司马师带病平叛,姜维第三次北伐中原,遇敌邓艾

    历史解密编辑:还文楼主标签:姜维,邓艾,司马师,毌丘俭,夏侯霸,史说三国

    扬州都督、镇东将军、领淮南军马毌丘俭听闻司马师擅行废立之事,心中大怒与长子毌丘俭商议起兵讨伐司马师。刺史文钦乃曹爽门客,听闻此事,大力相助毌丘俭,向毌丘俭举荐儿子文淑,字文鸯为先锋。毌丘俭大喜,假称有太后密诏,传诸郡,令起兵相助伐司马师。司马师听闻此军情,留司马昭守洛阳,亲自引大军讨伐毌丘俭。 魏军

  • 郭太后这个摆设,先后被司马懿父子、毌丘俭、文钦、钟会反复利用

    历史解密编辑:毛迪说教育标签:司马懿,文钦,钟会,毌丘俭,郭太后,曹爽

    曹叡是曹魏的第二位皇帝,曹叡三十六岁病逝,还没有活过他父亲曹丕,非常短命,不过,曹丕也只活了四十岁而已。然而,曹叡死前做了一个决定,为以后曹魏政权带来了轩然大波,血雨腥风,几乎都没停过,最终,也间接导致了曹魏政权的灭亡。这个决定就是,曹叡在死前,册立妃嫔郭氏为皇后。郭氏出身凉州,族人反叛朝廷,平叛后

  • 曹睿为什么要第二次征伐公孙渊?为什么会启用毌丘俭?-细品《资治通鉴》之三国争霸

    历史解密编辑:读史学文标签:曹睿,毌丘俭,公孙渊,曹魏,东吴,孙权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们读过辽东郡的公孙渊事实上将辽东精英成为了独立王国,虽然名义上向曹魏称臣,但却跟东吴眉来眼去。但最终又摄于曹魏的压力,杀掉了东吴使臣,以向曹魏表示臣服。但曹睿却不听从卫臻的劝告,启动了全面讨伐公孙渊的行为,并任命了毌丘俭为幽州刺史,全权负责讨伐辽东。为什么曹睿要执意讨伐辽东?为什么曹

  • 淮南三叛,王凌、毌丘俭、诸葛诞为何不联手,共同对付司马氏?

    历史解密编辑:画个圈圈吧标签:诸葛诞,毌丘俭,王凌,司马氏,曹魏,司马懿

    每每看《三国演义》,许多人对司马氏父子三人有一种“敌意”,他们采用卑鄙的手段,通过谎言、屠杀、安抚的方式,窃取了曹魏的江山。曹魏后期,司马懿发动了高平陵之变,诛杀了曹爽等人,夺得曹魏朝政大权。司马氏剪除曹魏宗亲势力后,开始擅权,导致人心不稳,在后续的数年里,曹魏相继发生了三次叛乱,史称“淮南三叛”。

  • 毌丘俭为什么会反叛曹魏?-细品《资治通鉴》之三国争霸

    历史解密编辑:读史学文标签:曹魏,曹睿,曹丕,邓艾,毌丘俭,司马师,司马懿,诸葛诞,资治通鉴,三国争霸,史说三国

    毌丘俭是曹魏的著名将领,之前我们也在平定公孙渊,平定高句丽等文章中读到过毌丘俭的事迹。而公元255年,毌丘俭和曹魏另外一名大将文钦起兵反司马师,这就是著名的淮南三叛中的毌丘俭文钦之叛。毌丘俭为什么会和文钦联合起兵反叛司马师呢?最终反叛的结果如何呢?我们今天来读一读《资治通鉴》中的相关记载。01—《资

  • 为什么说三国时期是将星打架?大家听说过毌丘俭吗?

    历史解密编辑:清晨的粥又可温标签:毌丘俭,曹魏,高句丽,魏军,幽州

    毌丘仲恭,贞忠亮直,缱绻旧主,效忠魏室,毅然起兵,与司马氏抗,至赤其家族以殉。其在后世亦文山正学之流,其人格有足为百世钦者,不徒此役之丰功伟烈足以遗荣于后世已也。万叠深嶂,一掌残珉,天之所以彰潜德、慰贞魂者,固有在欤!若论将星最为云集的时代,三国就算不能排第一,也绝对在前三之列,提起三国将星,我们可

  • 蜀汉后期小五虎王平、张翼、张嶷、廖化、马忠,正史中什么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灰脸娱乐说标签:王平,张翼,张嶷,廖化,马忠

    蜀汉的猛将最多,前期其中最厉害的要数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五虎上将,除此之外,还有魏延、廖化、关平、刘封等人。三国后期,人才匮乏,偏僻的蜀汉更加匮乏,缺少文官,连武将也不多。其中有五个人,号称三国后期小五虎,他们分别是谁呢?他们在正史上结局如何?分析如下。第五:张嶷张嶷,益州人,曾携带着县长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