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戍边打出最远东征,满门忠烈共抗司马,曹魏“国士”之毌丘俭

戍边打出最远东征,满门忠烈共抗司马,曹魏“国士”之毌丘俭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奇案故事本 访问量:1851 更新时间:2023/12/7 2:45:43

黄初元年(220),毌丘俭结识了自己发誓效忠一生的明主:未来的魏明帝曹叡。青龙三年(235),毌丘俭第一次率军远征,他花费了十年的时间,打出了中原王朝对东北地区有史以来最远的一次征讨。正元二年(255),用十年时间看透了司马氏所作所为后,毌丘俭为报旧主之恩,以一州之力起兵抗之,可惜最后含恨沙场,无力挽救曹魏颓势。前半生远征外族,后半载为国捐躯,虽然被胜利者司马氏之晋写作“叛乱”,但毌丘俭不负曹魏“国士”之名!

一、简在帝心,远征辽东

作为曹魏勋贵后代的一员,毌丘俭理应受到魏文帝曹丕的重用,为了给继承人曹叡培养心腹班子,袭封高阳乡侯的毌丘俭得入东宫,为文学掾。黄初七年(226),曹叡即位,是为魏明帝,毌丘俭的平步青云自然没有任何悬念,这也为他后来尽忠身死埋下伏笔。毌丘俭是个聪明人,哪怕他因为与曹植雍丘王曹植一同为汉朝名器铜仙承露盘题文刻字而声名远扬,或是与夏侯玄、嵇康等名士交好,他都没有因此而有半点形骸放浪。毌丘俭很清楚,相比这些捧杀的虚名,魏明帝曹叡的信任才是最重要的,于是越发小心与同僚之间的来往。恪尽职守,不参与结党,东宫之谊,有盛名的毌丘俭很快被安排为了幽州刺史,加度辽将军、使持节、护乌丸校尉,全权负责征伐割据辽东的公孙渊

公孙渊曾被曹叡任命为辽东太守、扬烈将军,但他可不是个心向曹魏的安分人,常常与东吴眉来眼去不说,扎根辽东的公孙家族对曹魏也是个不小的隐患。青龙四年(236),多次弹劾公孙渊有叛乱之心的毌丘俭终于得到了魏明帝“讨伐不臣”的命令,足智多谋的他先是秘密联络了鲜卑、乌桓等少数民族为自己所用,削去公孙渊一大助力,又假托皇帝的名义征公孙渊进京述职。然而毌丘俭还是小觑了公孙渊的警惕心,双方连战数十天,期间又恰逢大雨,不占天时地利的魏军陷入苦战。眼见战事不顺,魏明帝下达了撤军的命令,毌丘俭一征辽东无果。

二、蹉跎岁月,忧责重岳

虽然魏明帝没有计较毌丘俭的失败,还派来了司马懿来援助,但光复辽东后,毌丘俭没有回到他心心念念的洛阳,而是州牧之责继续留守幽州,等到毌丘俭下一次得到魏明帝的消息时,已经是这位年轻君王的死讯了。未战辽东之前,毌丘俭是何等的意气风发,可如今深入苦寒的燕地,加上以高句丽为首的外部势力趁机发难,他早已不复昔日的荣光满面,此时的毌丘俭如同一个无人问津的弃子,没有魏明帝撑腰的他又能在幽州坚持多久呢?蹉跎数载,重游失败之地,深感未来暗淡的毌丘俭写下“忧责重山岳,谁能为我檐?”,表达自己的愤懑不平。

若是轻而易举就失败放弃,毌丘俭就不会有后来一州之地抗司马复曹魏的壮举。为了抵御居心叵测的高句丽,“俭为方阵,决死而战”,纵使敌众我寡,毌丘俭付出惨痛的代价后终于大败高句丽军,“屠句骊所都,斩获首虏以千数”。为了严重打击高句丽的百年经营,毌丘俭追逐着高句丽之王位宫,先后毁陪都不耐城,将位宫和高句丽打入死境,震慑四周宵小,收复汉武帝时设立的乐浪郡、玄菟郡、真番郡、临屯郡四郡全境,另拓地数千里,占据了朝鲜半岛大片地域。因前后之功,毌丘俭被调为左将军,假节、领豫州刺史,转镇南将军,监豫州诸军事,终于离开了辽东这个苦寒之地。

三、转战东吴,不骄不躁

嘉平四年(252),三国最长寿的君王,吴大帝孙权去世,与毌丘俭一起献计征伐吴国的还有诸葛诞、王昶、胡遵等人。于是司马师任命弟弟司马昭为三军统帅,率胡遵、诸葛诞及七万兵卒伐吴,败于东兴。进攻南郡的王昶、进攻武昌的毌丘俭在听说东路魏军失败之后,各自烧毁营地后撤走。出师不利的毌丘俭被调换防区,担任镇东将军,都督扬州诸军事,承担着抗击东吴一线的压力,同样的,他也再次面临了一伐东吴失利后的艰难处境:吴太傅诸葛恪举全国之力,兴兵二十万大举北伐。

魏太尉司马孚与二十万援军并没有日夜兼程来到前线,“借人之力以为功,且当诈巧,不可力争也”,而是使疲敌之计,停留了月余才出兵。敌人数倍于己,援救苦等不至,换做没有骨气的将领,可能直接就投降了。可十余年的戎马生涯让毌丘俭早已从文采斐然的翩翩公子成长为了坚毅果敢的沙场悍将,他整顿边防,固守不出,手上兵力不过万人的他硬生生拖到了司马孚的援军到来,“或顿仆坑壑,或见略获,存亡忿痛,大小呼嗟”,诸葛恪与吴军大败。战毕,毌丘俭不邀功,不受禄,通篇只讲述了有功官兵和忠义之士的事迹,并为士卒们争取官爵赏赐和抚恤,“扬六军之大势,安城守之惧心,临难不顾,毕志传命”。

四、局势动荡,淮南二叛

毌丘俭有着他独特的人格魅力,远在辽东时,他与部下同甘共苦;诸葛恪来犯,他提拔诸葛诞不重用的牙门张特,得其效死力;文钦骜不驯,却能和他融洽相处;因为不参与党争,他皆受司马懿、司马师父子善待,允许他手握重兵,戍边守国。然而毌丘俭并没有享受到太久的平静生活,好友夏侯玄、李丰谋划扳倒司马师的事情败露被杀,自己宣誓效忠的魏明帝曹叡所立继承人曹芳被废,心存魏室的毌丘俭不可能纵容司马师成为第二个篡权夺位的曹丕,那么除了等死之外,就只有起兵反抗这一条路走了。

“大人居方狱重任,国倾覆而晏然自守,将受四海之责”,长子毌丘甸的信给了毌丘俭最后的勇气,在司马师身边为人质的儿子都不惧一死,自己又如何作扭捏姿态呢?与扬州刺史文钦达成共识后,毌丘俭与淮南众将歃血为盟,六万勤王之师深入中原,司马师决一死战。然而天不怜人,屏蜀老臣郭淮去世,征西将军陈泰、雍州刺史王经正巧与蜀汉大将姜维酣战,无力响应,镇南将军诸葛诞、兖州刺史邓艾皆杀使告密。举目眺望,毌丘俭除了自己手上的六万淮南劲旅,竟无依无靠,其死局已然可见。

从司马懿到司马昭,淮南共有三次叛乱来反抗他们的掌权,一叛的王凌计划另立新君,与洛阳朝廷分庭抗礼;二叛的文钦和三叛的诸葛诞均有投降吴国,接受吴国官职以及乞邀东吴大军的记录。然而只有毌丘俭不仅没有对东吴做出任何表示,还预留士兵戍守边防,仅与六万兵卒奋力西向,奔赴死地。“夫竭节而赴义者我也,成之与败者时也,我苟无时,成何可必乎?”虽然功败身陨,被身为胜利者的晋列为“叛乱”,然而能在举目皆敌下毅然举起勤王大旗,“忘我而不自必,乃所以为忠也”,尽管失败,毌丘俭足以称得上魏之忠臣。

标签:

更多文章

  • 毌丘俭起兵造反,司马师带病平叛,姜维第三次北伐中原,遇敌邓艾

    历史解密编辑:还文楼主标签:姜维,邓艾,司马师,毌丘俭,夏侯霸,史说三国

    扬州都督、镇东将军、领淮南军马毌丘俭听闻司马师擅行废立之事,心中大怒与长子毌丘俭商议起兵讨伐司马师。刺史文钦乃曹爽门客,听闻此事,大力相助毌丘俭,向毌丘俭举荐儿子文淑,字文鸯为先锋。毌丘俭大喜,假称有太后密诏,传诸郡,令起兵相助伐司马师。司马师听闻此军情,留司马昭守洛阳,亲自引大军讨伐毌丘俭。 魏军

  • 郭太后这个摆设,先后被司马懿父子、毌丘俭、文钦、钟会反复利用

    历史解密编辑:毛迪说教育标签:司马懿,文钦,钟会,毌丘俭,郭太后,曹爽

    曹叡是曹魏的第二位皇帝,曹叡三十六岁病逝,还没有活过他父亲曹丕,非常短命,不过,曹丕也只活了四十岁而已。然而,曹叡死前做了一个决定,为以后曹魏政权带来了轩然大波,血雨腥风,几乎都没停过,最终,也间接导致了曹魏政权的灭亡。这个决定就是,曹叡在死前,册立妃嫔郭氏为皇后。郭氏出身凉州,族人反叛朝廷,平叛后

  • 曹睿为什么要第二次征伐公孙渊?为什么会启用毌丘俭?-细品《资治通鉴》之三国争霸

    历史解密编辑:读史学文标签:曹睿,毌丘俭,公孙渊,曹魏,东吴,孙权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们读过辽东郡的公孙渊事实上将辽东精英成为了独立王国,虽然名义上向曹魏称臣,但却跟东吴眉来眼去。但最终又摄于曹魏的压力,杀掉了东吴使臣,以向曹魏表示臣服。但曹睿却不听从卫臻的劝告,启动了全面讨伐公孙渊的行为,并任命了毌丘俭为幽州刺史,全权负责讨伐辽东。为什么曹睿要执意讨伐辽东?为什么曹

  • 淮南三叛,王凌、毌丘俭、诸葛诞为何不联手,共同对付司马氏?

    历史解密编辑:画个圈圈吧标签:诸葛诞,毌丘俭,王凌,司马氏,曹魏,司马懿

    每每看《三国演义》,许多人对司马氏父子三人有一种“敌意”,他们采用卑鄙的手段,通过谎言、屠杀、安抚的方式,窃取了曹魏的江山。曹魏后期,司马懿发动了高平陵之变,诛杀了曹爽等人,夺得曹魏朝政大权。司马氏剪除曹魏宗亲势力后,开始擅权,导致人心不稳,在后续的数年里,曹魏相继发生了三次叛乱,史称“淮南三叛”。

  • 毌丘俭为什么会反叛曹魏?-细品《资治通鉴》之三国争霸

    历史解密编辑:读史学文标签:曹魏,曹睿,曹丕,邓艾,毌丘俭,司马师,司马懿,诸葛诞,资治通鉴,三国争霸,史说三国

    毌丘俭是曹魏的著名将领,之前我们也在平定公孙渊,平定高句丽等文章中读到过毌丘俭的事迹。而公元255年,毌丘俭和曹魏另外一名大将文钦起兵反司马师,这就是著名的淮南三叛中的毌丘俭文钦之叛。毌丘俭为什么会和文钦联合起兵反叛司马师呢?最终反叛的结果如何呢?我们今天来读一读《资治通鉴》中的相关记载。01—《资

  • 为什么说三国时期是将星打架?大家听说过毌丘俭吗?

    历史解密编辑:清晨的粥又可温标签:毌丘俭,曹魏,高句丽,魏军,幽州

    毌丘仲恭,贞忠亮直,缱绻旧主,效忠魏室,毅然起兵,与司马氏抗,至赤其家族以殉。其在后世亦文山正学之流,其人格有足为百世钦者,不徒此役之丰功伟烈足以遗荣于后世已也。万叠深嶂,一掌残珉,天之所以彰潜德、慰贞魂者,固有在欤!若论将星最为云集的时代,三国就算不能排第一,也绝对在前三之列,提起三国将星,我们可

  • 蜀汉后期小五虎王平、张翼、张嶷、廖化、马忠,正史中什么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灰脸娱乐说标签:王平,张翼,张嶷,廖化,马忠

    蜀汉的猛将最多,前期其中最厉害的要数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五虎上将,除此之外,还有魏延、廖化、关平、刘封等人。三国后期,人才匮乏,偏僻的蜀汉更加匮乏,缺少文官,连武将也不多。其中有五个人,号称三国后期小五虎,他们分别是谁呢?他们在正史上结局如何?分析如下。第五:张嶷张嶷,益州人,曾携带着县长夫

  • 蜀汉后期隐藏大佬:让姜维和廖化都成为他手中棋子的牛人陈袛

    历史解密编辑:嫋嫋故事会标签:姜维,廖化,费祎,蜀汉,刘禅,诸葛亮

    汉忠臣戮力回天——麒麟儿姜维(8)陈袛能够上位,是大将军费祎推荐的;但陈袛能够真正掌权,是费祎的意外死亡导致的。费祎是一个好人,他的死是一场悲剧。费祎是死在刺客手里的,这种死法在三国时代比较多。比如,孙策作为江东孙氏的实际奠基人,他就是被仇家的门客在打猎时刺杀的。但费祎的死法又有不同,费祎是在元旦宴

  • 关羽败走麦城,除了廖化还有一人成功突围,他的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知书少年很达理标签:关羽,廖化,刘备,突围,罗贯中,三国演义

    正史中,关于王甫的记载其实并不多,而且他究竟是不是从麦城突围而出的,其实也并不是非常清楚,不过他最终的结局确实是战死于夷陵战场。其实这也算不上是很悲惨,毕竟是为国尽忠嘛。事实上,从正史上来看,王甫只是个一般般的人物,他之所以在我们现在看来非常出名,其实还是得感谢罗贯中先生。正史中的王甫王甫是三国时期

  • 关羽走麦城时,为啥杀出重围的是廖化而不是而关公呢?

    历史解密编辑:朝夕搞笑官方标签:关羽,廖化,刘备,孙权,曹操,刘封,曹仁,麦城,关公,汉朝,三国

    《三国演义》读了一遍又一遍,电视剧翻拍了一遍又一遍,不管是央视旧版还是新版的三国,每每看到关羽关二哥败走麦城时,眼泪总是不听使唤。关羽败走麦城是我们大家都知道的历史,对于这段历史,我们在怀念这位武圣之外,对于当时的战况也是疑点多多。失败的原因也让后世研究颇多,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一代武圣关羽败走麦城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