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费祎被刺杀后,姜维北伐的首胜——“襄武之战”

费祎被刺杀后,姜维北伐的首胜——“襄武之战”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莹子小趣 访问量:2467 更新时间:2024/2/19 19:45:44

老瞒虐焰市朝空,宗室惟馀大耳翁。

汉贼有谁分逆顺,关河无地著英雄。

紫髯久矣营江表,黄屋萧然寄峡中。

可惜姜维胆如斗,功虽不就有馀忠。

在三国时期的后期,随着一批元勋去世,蜀汉由原先的理想主义回归为现实主义,只有姜维、张嶷、陈袛等寥寥几个人支持北伐。姜维在位期间,在“段谷之战”之前,基本上是每隔一年就北伐一次。这样高强度的战争一定会引起蜀汉其他人的反对,只不过姜维前期打的胜仗还是比较多,在朝中又有尚书令陈袛的支持,所以能够将反战派的声音压下来。这些胜仗中就包括“襄武之战”,下面小编就来简单聊一聊“襄武之战”的始末。

费祎的突然暴毙,给了姜维北伐的机会

诸葛亮去世后,其继承人是蒋琬;蒋琬去世后,继承人是费祎。与诸葛亮和蒋琬不同,费祎是一个彻头彻尾的鸽派。他对北伐的态度就是,诸葛亮老人家那么有能力,都没有完成割据陇右的目标,我们这些人又能做得了什么呢?姜维是一个主战派,总想着继承诸葛亮的事业,继续攻略陇右。费祎也不说不行,但每次只给姜维一万的兵力。姜维干着急也没有办法,就带着这一万部队到陇右去浪。

在公元250年,姜维又率军北伐西平郡,当然是没有什么大的斩获,但是带回来一个很神秘的人,名字叫做郭修(一说为郭循)。刘禅有千金买骨的意思,封郭修为左将军,结果郭修一心想刺杀刘禅、但是刘禅的安保工作做得太好,无法下手,于是退而求其次,在公元253年刺杀了蜀汉的二号人物费祎。费祎横死,蜀汉三号人物姜维高兴了,这不仅是地位的上升,更是松开北伐的紧箍咒。

于是在费祎被刺杀同年,姜维大举北伐,结果无功而返;而“襄武之战”就发生在第二年,也就是公元254年。

司马氏掌权,曹魏内部发生政变

在“襄武之战”发生的时候,司马氏早已经绑架曹魏的政权,司马师才是曹魏的实权人物。就如同曹操架空汉献帝刘协,从而发生“衣带诏事件”一样,司马氏夺权也会造成一些曹魏忠臣或者是政治投机者的不满和反抗。

夏侯玄原先和曹爽的关系走得挺近,因为这层原因,在“高平陵之变”后,被司马氏所打压,日子过得挺不顺心;外戚张缉因为是少帝曹芳的老丈人,也被司马氏打压;夏侯玄、张缉有一个好朋友叫李丰,李丰是个聪明人,当初曹爽和司马懿争权的时候,他游走于两方之间,不明确站队,滑不溜手,所以事后没有被刻意针对。但李丰在朝中为官,弟弟李翼为兖州刺史,儿子李韬还娶了曹魏公主,可谓“有内外之重”,属实有些尴尬。再一个李丰也很有可能是曹魏忠臣。于是夏侯玄、李丰、张缉,极有可能还有曹芳、张皇后,共同参与推翻司马氏的计划。

但是这个计划败露了,夏侯玄、李丰、李翼、李韬、张缉等人尽数被杀,张皇后也被司马师废黜,改立奉车都尉王夔之女王氏为皇后。这次政变也算是给曹魏内部带来一定的动荡,或许就是“襄武之战”发生的诱因。

“襄武之战”的具体过程

以上是“襄武之战”发生前后的历史背景,蜀汉高层被杀,曹魏发生政变,共同促成“襄武之战”的发生。下面小编简单说一说“襄武之战”的具体过程。

李简叛魏降汉

李丰等人被杀是在公元254年二月;废张皇后在3月;立王皇后在4月。狄道长李简反叛曹魏,秘密写信向姜维投降。这件事具体时间不是很清楚,但肯定是发生在这段时间左右。所以有理由相信,李简的突然反叛与曹魏内部的动荡有关系。

李简虽然写信投降,但真伪还无法保证。在三国时期,用诈降的手段打反击战的事情太多了。所以蜀汉官员大都持有怀疑的态度。

姜维自然不用说了,有机会是必然要北伐的;有“预言”能力的张嶷(准备预言出费祎会被魏降人郭修所杀,以及东吴诸葛恪被夷三族)则断定李简是真心投降。张嶷当然没有预言的神奇能力,他的“预言”都是根据人物性格和国家形势推测出来的。张嶷之所以相信李简,很有可能是因为曹魏的政变。

张嶷战死

张嶷算是蜀汉的宿将,也是一个主战派。张嶷在越巂郡坐镇十五年之久,把叛乱不止、豪强并立的快要接近荒废的越巂郡治理好,终于能够回到成都养老,结果摊上这么一件事。当时张嶷还得了严重的风湿病,要拄拐才能站起来。其他人都以为张嶷不会随军出征,结果张嶷主动上表要求出征。大军开拔时,张嶷对刘禅说:“若凉州克定,臣为籓表守将;若有未捷,杀身以报。”

姜维、张嶷等人出兵陇西,到狄道后,李简果然开城投降。随后蜀汉继续向东进攻襄武。由于史料不是很具体,小编搞不清楚张嶷的任务,是作为前锋还是跟随主力部队,或者有别的任务。总之张嶷遭遇曹魏讨蜀护军徐质的进攻,临阵奋勇杀敌,直至战死。

姜维获胜,凯旋回师

虽然张嶷战死,但是在“襄武之战”中蜀汉还是取得了胜利。姜维成功击败曹魏军队,并且斩杀徐质,算是为张嶷报了仇。

这次北伐中,姜维攻破河关、临洮两县,再加上白得的狄道,将三县的百姓迁徙入蜀。我们可以做一个大致的推断。姜维接受狄道的投降,虽然在野战击败曹魏的军队,但襄武并没有攻克,转而进攻河关、临洮,最后迁徙三县百姓凯旋回师。总的来说,姜维这次北伐虽然没有获得土地,但得到了一定数量的人口,算是一次小胜。

小结

在公元253年,姜维北伐过一次,结果是粮尽退军。而“襄武之战”的情况是李简的突然背叛,姜维仓促起兵响应,准备的时间更加有限。所以虽然击败曹魏,斩杀徐质,但襄武迟迟无法攻克。蜀汉糟糕的后勤无法继续打持久战,于是姜维见好就收,小胜后就撤军。

“襄武之战”发生的时候,负责防守姜维的应该是雍州、凉州战区最高长官郭淮和雍州刺史陈泰,在《三国志·魏书·郭淮传》以及《三国志·魏书·陈泰传》中找不到关于“襄武之战”的一丁点记录,就连《三国志·魏书·三少帝纪》中也没有找到“襄武之战”的相关记载。或许是为了给郭淮和陈泰回护的缘故吧。在《晋书·文帝纪》中倒是有一点,但也是少得可怜,而且没有直接交战的记载。由于史料上的匮乏,“襄武之战”中有很多细节无法得知,不得不说是比较遗憾的事情了。

参考文献:《三国志》、《资治通鉴》

标签: 费祎姜维蜀汉曹魏诸葛亮刘禅

更多文章

  • 怎样看魏降人郭修刺杀费祎一案

    历史解密编辑:琳子乐园标签:费祎,郭修,姜维,夏侯霸,蜀汉,刘禅

    在延熙十六年(即公元253年)一月,蜀汉内部发生巨大震动。魏降人郭修刺杀了蜀汉二把手,大将军录尚书事的费祎。这次刺杀成功让姜维上位,鹰牌代替了鸽派。由于这次刺杀活动后,最明显的受益人无外乎姜维。因为费祎的去世,导致姜维失去掣肘,可以安心北伐。所以姜维身上的嫌疑最大。下面小编就来聊一聊郭修刺杀费祎一事

  • 三国蜀汉名臣费祎简介 与哪些人并称“蜀汉四相”?

    历史解密编辑:立春讲故事标签:费祎,董允,蒋琬,刘禅,刘备,刘璋,诸葛亮,历史片,古装片,蜀汉四相,三国(电视剧)

    费祎,三国时蜀汉名臣,与诸葛亮、蒋琬、董允并称为蜀汉四相,执行休养生息的政策,为蜀汉的发展尽心竭力。后为魏降将郭循行刺身死,追谥敬侯。三国演义中的费祎费祎的生平与正史大体相同,性格宽和,刘备平定益州时,在蜀为文官。刘备死后,诸葛亮辅刘禅当国,重用费祎及蒋琬等。南征孟获时,诸葛亮以费祎为长史随军。后来

  • 蜀汉四相,诸葛亮真正的接班人蒋琬和费祎

    历史解密编辑:慢聊的历史标签:诸葛亮,蒋琬,费祎,蜀汉,刘备

    蜀汉四相是指:诸葛亮、蒋琬、费祎、董允。这四个人基本是蜀汉的核心宰辅。如果不算诸葛亮的话,蜀汉的真正的宰相只有蒋琬和费祎。董允在位时间太短,而且地位无法和其他三位相提并论。在公元234,诸葛亮病重,后主刘禅派尚书李福赶往五丈原问询宰相继任人选,诸葛亮先后提出了两个人,一个是蒋公琰,一是费文伟。这二人

  • 蜀国最大的政治暗杀事件——费祎遇刺而亡

    历史解密编辑:慢聊的历史标签:费祎,姜维,蜀汉,蜀国,刘禅,曹魏

    就三国魏蜀吴而言,蜀国无疑是疆域最小,经济最弱,军事实力最差的一个,但也必须承认的是,三国里政治局势最稳定,没有内乱,始终是皇帝掌控权力的国家也是蜀国。但就是在这样一个政治稳定的国家里,却发生了一起最重大,最离奇的政治暗杀事件,这次暗杀事件涉及到了后主刘禅,姜维,以及敌国北魏。此事之离奇至今也没有一

  • 胡遵远|年末做好三件事

    历史解密编辑:共工网标签:胡遵远,李晓红,针对性

    原标题:胡遵远|年末做好三件事年末岁尾,各项工作千头万绪。但是,无论大家多么忙多么辛苦,我还是奉劝大家一定要挤时间、用心思、花精力做好这样三件事。一、动身做工作,冲刺全年、圆满收官。现在离年底只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了,大家一定要认真地对照年初的工作计划,一条一条地、一项一项地进行“盘点消号”,找出存在

  • 郭太后这个摆设,被司马懿父子、毌丘俭、文钦、钟会等人利用!

    历史解密编辑:辰英爱落叶标签:文钦,钟会,曹叡,曹爽,司马懿,郭太后,毌丘俭,史说三国,明元郭皇后

    明元郭皇后(?-264年2月8日),西平郡西都县(今青海西宁)人,魏明帝曹叡的皇后。黄初七年(226年),曹叡即位,对郭氏颇为喜爱,封她为夫人。景初二年(238年),曹叡病重之际,册立她为皇后。景初三年(239年),曹叡去世,八岁的皇太子曹芳即位,尊郭氏为皇太后。诚然,郭太后并不掌握什么实权,无法直

  • 戍边打出最远东征,满门忠烈共抗司马,曹魏“国士”之毌丘俭

    历史解密编辑:奇案故事本标签:

    黄初元年(220),毌丘俭结识了自己发誓效忠一生的明主:未来的魏明帝曹叡。青龙三年(235),毌丘俭第一次率军远征,他花费了十年的时间,打出了中原王朝对东北地区有史以来最远的一次征讨。正元二年(255),用十年时间看透了司马氏所作所为后,毌丘俭为报旧主之恩,以一州之力起兵抗之,可惜最后含恨沙场,无力

  • 毌丘俭起兵造反,司马师带病平叛,姜维第三次北伐中原,遇敌邓艾

    历史解密编辑:还文楼主标签:姜维,邓艾,司马师,毌丘俭,夏侯霸,史说三国

    扬州都督、镇东将军、领淮南军马毌丘俭听闻司马师擅行废立之事,心中大怒与长子毌丘俭商议起兵讨伐司马师。刺史文钦乃曹爽门客,听闻此事,大力相助毌丘俭,向毌丘俭举荐儿子文淑,字文鸯为先锋。毌丘俭大喜,假称有太后密诏,传诸郡,令起兵相助伐司马师。司马师听闻此军情,留司马昭守洛阳,亲自引大军讨伐毌丘俭。 魏军

  • 郭太后这个摆设,先后被司马懿父子、毌丘俭、文钦、钟会反复利用

    历史解密编辑:毛迪说教育标签:司马懿,文钦,钟会,毌丘俭,郭太后,曹爽

    曹叡是曹魏的第二位皇帝,曹叡三十六岁病逝,还没有活过他父亲曹丕,非常短命,不过,曹丕也只活了四十岁而已。然而,曹叡死前做了一个决定,为以后曹魏政权带来了轩然大波,血雨腥风,几乎都没停过,最终,也间接导致了曹魏政权的灭亡。这个决定就是,曹叡在死前,册立妃嫔郭氏为皇后。郭氏出身凉州,族人反叛朝廷,平叛后

  • 曹睿为什么要第二次征伐公孙渊?为什么会启用毌丘俭?-细品《资治通鉴》之三国争霸

    历史解密编辑:读史学文标签:曹睿,毌丘俭,公孙渊,曹魏,东吴,孙权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们读过辽东郡的公孙渊事实上将辽东精英成为了独立王国,虽然名义上向曹魏称臣,但却跟东吴眉来眼去。但最终又摄于曹魏的压力,杀掉了东吴使臣,以向曹魏表示臣服。但曹睿却不听从卫臻的劝告,启动了全面讨伐公孙渊的行为,并任命了毌丘俭为幽州刺史,全权负责讨伐辽东。为什么曹睿要执意讨伐辽东?为什么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