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从三国的四大权臣曹操、司马懿、诸葛亮和诸葛恪谈权臣的必然归宿

从三国的四大权臣曹操、司马懿、诸葛亮和诸葛恪谈权臣的必然归宿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闲人观史 访问量:1917 更新时间:2024/1/19 11:21:26

从汉末开始,在整个三国期间,每个国家都出现了权臣。这些权臣各使手段,在历史上留下他们的足迹。在这里,我就挑选最典型的四个权臣来看看他们的所作所为,和他们的归宿。

这四个权臣就是曹操、司马懿、诸葛恪和诸葛亮。这四个人都是在他所处的国家权倾一时,不可一世。他们为了走上权臣之路,并且要保持他们的权力都使尽了办法。他们的归宿也各不相同。

一、第一个权臣曹操。

首先说曹操。曹操字孟德,在《三国演义》里是作为大奸臣的角色出现的。在书里说他“挟天子以令诸侯”,“名为汉相,实为汉贼”。可从历史上来看,曹操是个很有能力的军事家和政治家。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为了最大可能的利用汉朝的资源,他把当时人人当成累赘的汉献帝迎到许都,“奉天子以讨不臣”,在政治上占有了主动。

曹操

但曹操只是利用汉献帝的名声,并不是真心的归政于汉献帝。他不可能放弃自己拥有的权力,只能按照权臣的必然道路走下去了。曹操自己不代汉自立,让儿子代汉自立。他在位时,大开杀戒,为儿子扫平道路。从皇后国舅开始杀起,直到到身边的谋士荀彧荀攸,对于阻挡他道路的人,他毫不留情。最终他的儿子曹丕篡夺了汉朝,建立了魏国。

二、相爱相杀,相似而不相同的一对权臣诸葛亮和司马懿。

剩下的三个权臣,都是托孤大臣。先说说诸葛亮和司马懿这一对相爱相杀的兄弟。诸葛亮的事迹大家都很清楚,从白帝城托孤起,执掌蜀汉的政权,内修国政,外出北伐。最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病死在北伐途中。

诸葛亮

而司马懿的人生比诸葛亮要复杂的多。司马懿做托孤大臣就做了两回。司马懿先开始在曹操手下做事,凭着兢兢业业小心谨慎赢得了曹操的信任。曹丕即位后,他辅佐曹丕,曹丕对他十分信任,作为萧何一样使用。曹丕死时,让司马懿辅佐魏明帝曹叡。司马懿在魏明帝一朝,可谓鞠躬尽瘁。擒孟达,拒诸葛,定辽东。为曹家立下了汗马功劳。明帝死时,亲自把曹芳托孤给他,让他和诸葛亮一样辅佐幼帝。

过了不久,位高权重的司马懿遭到了曹家的疑忌。让他当了没有实权的太傅。于是,司马懿装病赚曹爽,发动了高平陵之变。借此机会,诛杀曹爽及其党羽,架空曹氏,将魏国的大权牢固掌握在自己手里,打下了司马氏代魏的基础。

司马懿

三、最悲催的权臣诸葛恪。

最后一个权臣是吴国的诸葛恪,也就是诸葛瑾的儿子,诸葛亮的侄子。诸葛瑾凭着对东吴的无比忠诚,在政治、外交、军事上给孙权贡献力量,赢得了孙权的信任。攻打荆州有诸葛瑾,劝阻刘备进攻东吴有诸葛瑾,夷陵之战亲自带兵进攻追杀刘备的有诸葛瑾。我曾经想,如果诸葛亮在夷陵,是不是诸葛瑾也要砍下他的头去向孙权请功?不管怎么说,诸葛瑾忍受着被孙权取笑驴脸的屈辱,为儿子创造出头的机会。

诸葛恪,自幼有神童之称。他深得孙权信任,长大后屡立战功。陆逊去世后,诸葛恪升为大将军,假节,代替陆逊领荆州事。孙权去世,更是受命辅政新主孙亮,加封太傅。后因东兴大捷,被吴主孙亮进封为阳都侯,加封丞相 、荆、扬州牧,督中外诸军事,这时诸葛恪的权力已经达到顶峰。

可惜好景不长,诸葛恪不听大家的劝阻,攻魏在新城失败。为了掩盖失败,他倒行逆施,引起大家的不满。最终,和他争权的孙峻和吴主孙亮合谋,在酒宴上诛杀了他,并灭了他的三族。

四、权臣的位置是何其危险。

我们看看这四个权臣,这四人中,谋朝篡位的两个,被灭族的一个,只有一个诸葛亮得到善终。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权臣之位何等危险,权臣之路何等艰辛。

权臣为什么会这么危险,因为他所处的环境导致的。权臣的权力从何而来?是从君主手中分来的。君强则臣弱,君弱则臣强。这个矛盾是不可调和的。而且权臣的权力也是让其他有野心的人觊觎在心,时刻想取而代之。这就让权臣的环境险恶万分。

比如曹操就在他写的《让县自白本志令》中实话实说,自己虽然没有“不逊之意”,但是“然欲孤便尔委捐所典兵众,以还执事,归就武平侯国,实不可也。何者?诚恐己离兵为人所祸也。既为子孙计,又己败则国家倾危,是以不得慕虚名而处实祸,此所不得为也。”因此,权臣时刻不敢放松对权力的掌控,否则会有杀身之祸。

曹操

在三国的这四个权臣的遭遇,我们可以看到,曹操和司马懿是以替代原来王朝为目的的,他们对权力的贪婪和攫取是无止境的。而诸葛亮和诸葛恪并没有表现出来替代原来王朝的意愿,可是两个人的遭遇截然不同。

诸葛恪这个人做事粗枝大叶,诸葛瑾和诸葛亮都不看好他。结果他没有做到对朝廷的完全掌控,给竞争对手留下了空间。最后被对手设计暗害,身死族灭。

而相应的诸葛亮,在整个蜀汉,诸葛亮没有可以算得上竞争对手。所有的有竞争苗头的对手,比如李严、魏延这些,都被诸葛亮压制得死死的。刘禅方面,他内外布置,摆布得如同小孩子一般。直到自己死去,也将蜀汉未来几十年的接班人安排好,保证了自己家族的安全延续。

诸葛亮

五、权臣的必然的归宿。

权臣想要生存,就必须要压制君主,掌控权力,否则下场是很可怕的。但是,这也给权臣留下了千古的问题。所谓“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事情发展到象司马懿那样,关系家族存续的关头,是选择篡位还是束手待毙,这个估计很好选择吧。

在四大权臣中,诸葛亮是幸运的,他既为权臣,又得以善终。这是因为,一是白帝城托孤,刘备当面以言语说明,他不得不甘居臣位。二是刘备枭雄,不可能不预做准备。三是他持法公平,不敢独循私情,力图得到上下的支持。四是他好《梁父吟》,政治经验丰富,权力掌控严谨。五是当他死时,他的儿子诸葛瞻才八岁,不具备家族权力的延续性。否则的话,霍光也许就是先例。

自古以来,除了诸葛亮以外,权臣们的下场如果不是篡位,那等着他们的就是灭族,概莫能外。这是权力斗争的必然,就算是曹叡那样托孤也是无济于事。

在权臣当权的时代,权臣为了抓住手中的权力,对人才采取高压政策。不为我用,忤逆于我的都没有好下场。所以每个人只有顺应权臣的指示办事,不可能有一点自由。这也是中国封建社会人性的悲哀。

更多文章

  • 诸葛恪为什么没有损失一兵一卒就平定了山越?-细品《资治通鉴》之三国争霸

    历史解密编辑:读史学文标签:诸葛恪,山越,孙权,东吴,诸葛亮,诸葛瑾,资治通鉴,曹魏,三国争霸,三国

    在东汉末年乱世时,各地豪强蜂起,多地方豪强拥兵自重,形成了大大小小的诸侯,也就相当于民国时候的军阀,而还有很多偏远地方的人民跟少数民族联合,形成了各种小的割据武装。当时诸葛亮七擒孟获其实就是类似于这样的小型武装。但这种武装不除,对于地方政权而言就是心腹大患。在东吴多山之地,也生存者很多类似的武装,历

  • 诸葛亮的侄子诸葛恪:皇宫赴宴被诛,尸首被苇席裹着扔到乱冢坑

    历史解密编辑:以史为镜说古今标签:诸葛亮,诸葛恪,诸葛瑾,孙权,司马师,孙峻

    252年,孙权临终时传位于10岁的儿子孙亮,又让诸葛亮的侄子诸葛恪辅政,没想到仅一年后,孙亮就设鸿门宴诛杀诸葛恪,并用苇席裹着他的尸身,扔到石子岗,之后又将他全家处死。诸葛恪,字元逊,是三国名人诸葛瑾的儿子,诸葛亮的侄子。诸葛恪年少时非常的聪明。一次,孙权问他:你父亲诸葛瑾,和你叔父诸葛亮,谁厉害?

  • 大错过后,如何收场?红魔神童格林伍德,是否会步入诸葛恪的后尘

    历史解密编辑:绿茵新星标签:孙权,魏国,吴国,大军,蜀汉,诸葛恪,格林伍德

    从古到今、不同的范畴都不乏神童的存在,即使是现今的球坛,多支球队阵中都有值得期待的明日之星。说到曼联的神童,相信现时更多人的焦点会在加纳乔身上,但其实曼联阵中有一名年轻球员更早就证明了自身实力,此人名叫格林伍德。在群英汇聚的三国时代,最著名的神童相信就是诸葛恪。以诸葛恪与格林伍德身上有不少共通点,年

  • 诸葛恪悲剧的根源在哪里?-细品《资治通鉴》之三国争霸

    历史解密编辑:读史学文标签:孙峻,孙权,曹魏,东吴,岳飞,诸葛恪,资治通鉴,三国争霸,史说三国

    东兴之战,吴国以弱胜强,诸葛恪在吴国的声望和地位都是看涨的。但是东兴之战之后,诸葛恪想要再次发动北伐,攻击合肥新城,但遭到了失败,而这场战役失败的结果是孙峻和小皇帝孙亮联手杀掉了诸葛恪。为什么孙峻之前向孙权推荐诸葛恪,反而又要杀掉诸葛恪呢?诸葛恪的悲剧的根源在哪里呢?我们今天来读一读《资治通鉴》中记

  • 孙权托孤的东吴五人辅政大臣团,有何玄机?诸葛恪能做霍光第二吗

    历史解密编辑:读史标签:孙权,霍光,孙峻,陆逊,汉朝,三国,诸葛恪,司马师

    作者:握中悬璧,授权读史发布。百年东吴连载55太元二年(252年)二月,东吴大赦,并改元神凤,应该有以祥瑞为孙权祈福之意。然而,在病榻上躺了几乎半年之久的孙权,却始终没有好转的迹象。他感到自己大限将至,身后之事的安排已经刻不容缓了。但是,在全公主等人的干涉下,幼主继位已成定局,他只能被迫接受这一现实

  • 孙权:你与陆逊相比如何?诸葛恪:不如,但我胜过诸葛亮

    历史解密编辑:道远文史标签:孙权,陆逊,诸葛恪,诸葛亮

    《世说新语》:并有盛名,各在一国。于时以为‘蜀得其龙(诸葛亮),吴得其虎(诸葛瑾),魏得其狗(诸葛诞)。三国时期吴国重臣诸葛瑾,他是诸葛亮的兄长,看过《三国演义》的应该对这位诸葛瑾较为熟悉。诸葛瑾的长子,名叫诸葛恪。诸葛恪自幼才思敏捷、聪慧过人,有人认为他是东吴版的诸葛亮。有一次孙权问诸葛恪:“你比

  • 被孙权任命为托孤大臣之首的诸葛恪,为何在宴会上被诛杀?

    历史解密编辑:奇案故事本标签:孙权,诸葛恪,孙峻,诸葛瑾,曹魏,孙亮

    诸葛恪,诸葛亮的兄长诸葛瑾的长子,自幼聪明伶俐,在年幼之际便因为才思敏捷、能言善辩而受到孙权的青睐,孙权曾多次当众提问他一些刁钻的问题,比如将他的父亲和叔父(指诸葛亮)相比较,问谁更加优秀这种情况。但诸葛恪每次都能顺孙权心意地给出令其满意的答案,所以孙权对其非常看重,在诸葛恪成年后便让他为太子孙登授

  • 诸葛恪众叛亲离身死族灭,他是如何走到这一步的?

    历史解密编辑:读史标签:诸葛恪,孙峻,司马师,孙和,孙亮,曹魏

    作者:握中悬璧,授权读史发布。百年东吴连载56,点击查看上篇取得东兴大捷后,诸葛恪彻底尝到了对外战争的甜头,认为这是个扭转自己不利政治局势的绝佳途径。盲目乐观之下,诸葛恪根本没有见好就收的意思,他还想主动出击。在他眼里,曹魏似乎成了自己的经验包。然而这是一场庙算不足的战争,兵法的奥义是先胜后战而非先

  • 徐晃能战平许褚关羽,他可以比肩五虎将吗?实际上连黄忠也打不过

    历史解密编辑:空城忆梦泪无痕标签:徐晃,关羽,黄忠,许褚,赵子龙

    徐晃能战平许褚关羽,他可以比肩五虎将吗?实际上连黄忠也打不过龙傲品历史2022-08-1413:00湖北关注徐晃是三国时代的名将,同时也是曹操手下的五子良将之一,更是导致武圣关羽败走麦城的元凶之一。此外,徐晃也是个看起来似乎可以比肩五虎将的狠人,因为他曾平了关羽,也和许褚战平过,这2个战例也貌似为徐

  • 襄樊之战,关羽带伤大战徐晃八十回合,胜负是否已定?

    历史解密编辑:强哥说史标签:关羽,徐晃,张郃,曹仁,赵子龙,曹操

    襄樊之战,关羽带伤大战徐晃八十回合,原文虽未交代到底谁赢了,但实际上胜负已定,关羽在此战中败了!不过关羽之败,并非败在了技不如人,而是败在了他身受重伤,若关羽并未受伤,那么此战中徐晃必败,而且徐晃很可能根本不敢去挑战关羽!关羽大战徐晃襄樊之战前期,关羽打得非常漂亮,曹魏名将曹仁被打得不敢出城,只能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