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西晋初立:王浚攻吴江东大震,孙皓出降东吴覆灭

西晋初立:王浚攻吴江东大震,孙皓出降东吴覆灭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乐享盖生活 访问量:4089 更新时间:2024/1/19 4:44:30

西晋初立:王浚攻吴江东大震,孙皓出降东吴覆灭

  吏部尚书山涛素以公正著名,尝甄拔人物,各为题奏,时称为山公事。他见晋武帝决意伐吴,不便多嘴,至退朝后,却是私语同僚道:“自非圣人,外宁必有内忧。今若释吴以为外惧,未始非策,何必定要出兵呢?”山公语亦似是而非,彼时祸根已伏,即不伐吴,亦岂能免乱?及东征军陆续出发,西方捷报又至,武帝益锐意东略督促进军。龙骧将军王浚筹备已久,一经奉命,率舟东下长驱至丹阳。丹阳监盛纪出兵迎战,怎禁得王浚军一股锐气,横冲直撞无坚不破。盛纪不及奔还,立被王浚军擒去。王浚顺流直进,探得江碛要害,统有铁锁截住,江心又埋着铁锥,逆距战船,乃作大筏数十方百余步,缚草为人,被甲持仗,令善泅诸水手,在水中牵筏先行,筏遇铁锥,辄被引去,再用火炬长十余丈,大数十围,灌渍麻油,爇着猛火,乘风烧毁铁锁,锁被火熔,当即断绝,于是,船无所碍,鼓棹直前。时已为咸宁六年(公元280年)仲春,和风嘘拂,春水绿波,王浚与广武将军唐彬驱兵至西陵,西陵为吴要塞,吴遣镇南将军留宪,征南将军成璩及西陵监郑广,宜都太守虞忠,并力扼守。不防王浚军甚是厉害一鼓作势,四面攀登,吴兵统皆骄惰,毫无斗志,蓦见敌军乘城,顿时骇散,留宪、成璩等还想巷战,奈手下已皆遁去,单剩得主将数人孤立无助,眼见得束手成擒了。王浚又乘胜攻克荆门、夷道二城,擒住吴监军陆晏,再下乐乡,擒住吴水军统领陆景,江东大震。吴平西将军施洪等望风投降。

  晋安东将军王浑出发横江,得破寻阳,击走吴将孔忠,俘得周兴等数人,收降吴厉武将军陈代,平虏将军朱明;又镇南大将军杜预进向江陵,密遣牙将管定、周旨等泛舟夜渡,袭据巴山,张旗举火,作为疑兵。吴都督孙歆望见大骇,不禁咋舌道:“北来诸军,怕不是飞渡长江么?”当下派兵出拒,被管定、周旨等预先埋伏,突起交锋杀得吴军大败奔还。孙歆尚未得知,安坐帐中,至敌军冲入,方惊起欲遁,不防前后左右,已是敌人环绕,就使力大如牛,也无从摆脱,被他活捉了去。管、周二将向杜预报功,杜预即亲抵江陵督兵攻城。吴将伍延佯请出降,暗中却部署兵士,登陴抵御。杜预已先料着,趁他行列未整即命部众缘梯登城。守兵措手不及城即被陷,伍延战死。江陵既下,沅湘以南各州郡,望风归命,奉送印绶。杜预仗节称诏,一一抚慰,令各就原官,远近肃然。平南将军胡奋亦得克江安,会奉晋廷诏命,令胡奋与王浚、王戎合攻夏口武昌,杜预但当静镇零陵、桂阳。怀辑、衡阳且待江汉肃清,直指吴都未迟。杜预乃分兵胡奋、王浚,胡奋与王戎亦互助王浚军,一战破夏口,再战平武昌,更泛舟东下,所向无前。

  可巧春雨水涨,谣诼纷纭,贾充首先倡议,表请罢兵,略谓:“百年逋寇,未可悉定,况春夏交际,江淮卑湿,一旦疫疠交作,反为敌乘,宜急召还各军置作后图。且此次行军,虽似顺手,所损实多,虽腰斩张华,未足以谢天下!”等语。贾充屡次阻兵,究未知所操何见想无非是妒功忌能耳。幸武帝不为少动,把贾充表留中不报。杜预闻贾充议辍兵,急忙抗表固争,一面征集各军,会议进取,有人从旁梗议,大旨与贾充相似。杜预奋然道:“昔乐毅战国时燕人。借济西一战,几并强齐;今兵威已振,譬如破竹,数节以后,迎刃而解,还要费什么大力呢?”遂指授群帅,径进秣陵。

  吴遣丞相张悌及督军沈莹、诸葛靓等率众三万,渡江逆战,行次牛渚,沈莹语张悌道:“上流诸军,素无戒备,晋水师顺流前来,势必至此,不如整兵待着,以逸制劳。今若渡江与战,不幸失败,大事去了。”张悌慨然道:“吴国将亡,贤愚共知,及今渡江,尚可决一死战,不幸丧败,同死社稷,可无遗恨。若坐待敌至,士众尽散,除君臣迎降以外,还有甚么良策?名为江东大国,却无一人死难,岂不可耻?我已决计效死了。”到此已无良策,如张悌为国而死,还算是江东好汉。言讫遂麾众渡江。到了板桥与晋扬州刺史周浚军相值。张悌便即迎击,两下相交,晋军甚是骁悍,吴兵尽管退却。约阅一二小时,但见吴人弃甲抛戈纷纷遁去。诸葛靓料难支持,劝张悌逃生,张悌洒泪道:“今日是我死日了。我忝居宰相,常恐不得死所,今以身死国,死也值得,尚复何言。”诸葛靓垂涕自去。张悌尚执佩刀,左拦右阻,格杀晋军数名。既而晋军围裹过来,你一枪,我一槊,竟将张悌刺死了事。沈莹见张悌死节,也不顾性命,力战多时,至身受重创,倒地而亡。吴人视此军为孤注,一经覆没,当然心惊胆落,风鹤皆兵。晋将军王浚闻板桥得胜,便自武昌拥舟东下,直指建业。扬州别驾何恽得悉王浚东来,进白刺史周浚道:“公已战胜吴军,乐得进捣吴都,首建奇功,难道还要让人么?”周浚派何恽走告王浑,王浑摇首道:“受诏但屯江北,不使轻进,且令龙骧受我节度,彼若前来我叫他同时并进便了。”何恽答道:“龙骧自巴蜀东下,所向皆克功在垂成,尚肯来受节度么?况明公身为上将,见可即进,何必事事受诏呢?”王浑终未肯信,遣何恽使还。

  原来,王浚初下建平,奉诏受杜预节制,至直趋建业,又奉诏归王浑节制。王浚至西陵,杜预遗王浚书道:“足下既摧吴西藩,便当进取秣陵,平累世逋寇,救江左生灵,自江入淮,肃清泗汴,然后泝河而上,振旅还都,才好算得一时盛举呢!”王浚得书大悦,表呈杜预书,随即顺流鼓棹,再达三山。吴游击将军张象带领舟军万人,前来抵御,望见王浚军甚盛,旌旗蔽空,舳舻盈江,不由的魂凄魄散慌忙请降。王浚收纳张象,即举帆直指建业。王浑飞使邀王浚,召与议事,王浚答说道:“风利不得泊,只好改日受教罢。”来使自去报王浑。王浚直赴建业。吴主孙皓连接警报,吓得无法可施。将军陶浚自武昌逃归,入语孙皓道:“蜀船皆小,若得二万兵驾着大船,与敌军交锋,或尚足破敌呢。”孙皓已惶急得很,忙授陶浚节钺,令他募兵退敌。偏都人已相率溃散,只剩得一班游手,前来应募,吃了好几日饱饭。待陶浚驱令出发,又复溃去。陶浚也无可奈何,复报孙皓。孙皓越加焦灼,并闻晋王浚已逼都下,还有晋琅琊王司马由亦自涂中进兵,径压近郊,眼见得朝不保暮,无可图存。光禄勋薛莹,中书令胡冲,劝孙皓向晋军乞降。孙皓不得已令草降书,分投王浚、王浑并向司马由处送交玺绶。王浚接了降书,仍驱舰大进,鼓噪入石头城。吴主孙皓肉袒面缚,衔璧牵羊,并令军士舆榇及亲属数人,至王浚垒门流涕乞降。王浚亲解孙皓缚,受璧焚榇,延入营中,以礼相待。随即驰入吴都,收图籍,封府库,严止军士侵掠,丝毫不入私囊,一面露布告捷。

(本篇完)

更多文章

  • 东吴术士预言“青盖入洛阳”,孙皓闻之大喜,结果悲剧了

    历史解密编辑:琳子乐园标签:孙皓,甘宁,洛阳,东吴,术士,嬴政

    话说东吴最后一位皇帝十分搞笑,叫做孙皓,他这个人十分迷信,相信望气,相信风水,相信谶语,所以在孙皓的周围,围绕着一群术士,这群术士天天忽悠孙皓,但孙皓却十分开心,天天做着美梦,以为自己能够统一天下,那么孙皓都有哪些有趣的故事呢?吴天子当上当时孙皓手下有一个人叫刁玄,这个人会一些旁门左道,有一次他出使

  • 孙吴的末代皇帝——孙皓,残暴的亡国之君

    历史解密编辑:中言妍施标签:孙皓,孙吴,吴国,孙权,孙休,刘禅

    在公元229年,吴大帝孙权登基称帝,吴国也正式成立从此开始了他长达51年的历史。在这段时间中吴国一共迎来了四代国君,吴大帝孙权,吴少帝孙亮,吴景帝孙休以及最后我们今天要说的吴末帝孙皓。四代国君中大帝孙权晚年纵容自己的孩子争夺储君之位让吴国后来的皇位之争变得愈发严重,末帝孙皓的父亲也是在争夺太子之位的

  • 东吴孙皓滥杀官员,有个大臣多次抗旨,他为何不敢惹?

    历史解密编辑:一浅青丝烟标签:孙皓,丞相,孙权,东吴,陆凯

    264年八月,二十三岁的孙皓即位,成为东吴的第四位皇帝。在位初期,孙皓下旨开仓赈济、抚恤百姓,颇有一番作为,可是他很快就发生了改变,“粗暴骄盈,多忌讳,好酒色”。孙皓残酷嗜杀,滥杀朝中文武大臣,特别是那些向他提建议的人,大多难逃一死。可是,有一位大臣,孙皓虽然怀恨在心,却不敢惹,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孙

  • 东吴孙权之孙,末代皇帝孙皓有多残暴?南京一处墓葬深藏东吴秘密

    历史解密编辑:素意花开标签:孙权,孙皓,东吴,孙休,孙和,司马炎

    东吴孙权之孙,末代皇帝孙皓有多残暴?南京一处墓葬深藏东吴秘密胖一和雪酱2022-06-2611:04江苏旅游领域创作者,本地资讯创作者关注大风起兮云飞扬,家住六朝烟水间。这里是胖一和雪酱的探游日记,跟您分享旅游中的所见所闻。胖一和雪酱专栏,名曰“跟着诗词逛南京”,本文为第28篇,刘禹锡《西塞山怀古》

  • 司马炎对孙皓说:我在这里设置座位很久了,孙皓回了一句成为预言

    历史解密编辑:莹子小趣标签:司马炎,孙皓,贾充,东吴,曹魏,八王之乱

    三国时期蜀汉、曹魏、东吴三个政权三足鼎立,最后却是西晋统一天下。在后人眼中存在感最低的东吴,反而是最后一个灭亡的。在东吴灭亡之后,司马炎与孙皓有过一段比较有意思的对话,司马炎以一个胜利者的姿态嘲讽孙皓,孙皓以一句话反击。而这句话居然成为了''预言''。下面小编就来聊一聊这件事。西晋消灭东吴西晋和东吴

  • 东吴的一位大臣,多次劝谏孙皓,最终是什么下场?

    历史解密编辑:地宫丝绒标签:孙皓,东吴,孙休,孙权,吴国,丞相,陆逊,三国

    陆凯(198-269年),字敬风,吴郡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三国时期吴国重臣,丞相陆逊的侄子,大司马陆抗的族兄。黄武年间,陆凯举孝廉出身,曾任永兴县和诸暨县的县令,颇有治绩。拜建武都尉、儋耳太守,与聂友率军讨伐朱崖和儋耳,迁建武校尉。五凤二年(255年),讨斩零陵山贼陈毖,拜偏将军、巴丘督,册封

  • 三国故事 东吴左丞相陆凯密谋废掉皇帝孙皓

    历史解密编辑:宁静思标签:陆凯,孙皓,左丞相,孙休,丞相,司马昭

    衣赐履按:前面,我们用了九回,介绍了魏末晋初时,司马家治下的朝廷政治生态,我不知读者什么感觉,反正我自己是越读越泄气。然而,正是这个让人泄气的西晋,灭掉了东吴,成为我国历史上继秦、汉以来的第三个大一统王朝。于是,我们发现,能否取得完胜,不一定看谁比谁强,而是要看谁比谁更不烂,呵呵。这一回,我们看看东

  • 劣迹斑斑的东吴后主孙皓,真有史料记载中那样不堪吗?

    历史解密编辑:体验娱乐说标签:孙皓,后主,孙休,诸葛恪,东吴,孙权

    提到三国时期的昏君,蜀汉后主刘禅和东吴后主孙皓一定榜上有名。这两个政权的亡国之君代表了两个典型,一个是昏弱无能,虽然没有暴政,但是才志实在不够;一个暴虐不仁,虽然有远大的志向,但实际上倒行逆施,最后还是把国家搞灭亡了。现在很多人喜欢为刘禅翻案,认为他是大智若愚;不过为孙皓翻案的人显然没有刘禅那么多。

  • 孙皓为什么要杀死最爱的张夫人,之后他又做了什么荒谬之事?

    历史解密编辑:清风不解细语x标签:孙皓,孙休,东吴,孙亮,孙权,张夫人

    在三国时期,东吴作为偏居江南的地方政权一直以自保为主要目的,当地的士族和东吴皇室孙氏打成了稳定的同盟,这让他们成为了三国中最后被消灭的国家。提到东吴被消灭的原因,除了晋朝的强大实力之外,东吴末代君主孙皓的荒淫无道也是要负有一定责任的。这位被给予厚望的“长君”在继位之后表现极为糟糕,这让东吴迅速走上了

  • 皇帝也疯狂,残暴荒淫,喜欢虐心的吴末帝孙皓

    历史解密编辑:娱乐计划儿标签:孙皓,孙休,孙和,孙权,李瑁,吴国

    一、幼年历经磨难,成年后侥幸继位孙皓,字元宗,又名彭祖,字皓宗,是孙权的废太子孙和与何姬所生的儿子,为孙和的庶长子。孙皓幼年时,很受祖父孙权喜爱,并被孙权赐名为“彭祖”。其父孙和的太子之位被废黜时,孙皓才刚刚8岁。之后几年,年幼的孙皓又随着屡遭贬迁的父亲孙和及家人过起了到处颠簸的日子。到了建兴二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