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鲁淑:鲁肃唯一的儿子,在东吴有什么表现?

鲁淑:鲁肃唯一的儿子,在东吴有什么表现?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乐享盖生活 访问量:859 更新时间:2024/1/25 7:20:37

鲁肃(172年-217年),字子敬,临淮郡东城县(今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一带)人。对于鲁肃来说,和周瑜吕蒙陆逊并称为东吴四大都督。建安五年(200年),鲁肃率领部属投奔孙权,为其提出鼎足江东的战略规划,因此得到孙权的赏识。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率大军南下。孙权不少部下主张归降曹操,而鲁肃与周瑜力排众议,坚决主战。结果,孙刘联军大败曹军于赤壁。众所周知,赤壁之战的胜利,奠定了三国鼎立格局。

赤壁大战后,鲁肃常被孙权比作东汉名将——邓禹。孙权专门为鲁肃而设立赞军校尉一职。周瑜病逝后,孙权采纳周瑜生前建议,令鲁肃接替周瑜职务,并领兵四千人,因鲁肃治军有方,大军很快发展到万余人。孙权根据当时的需要,又任命鲁肃为汉昌太守,授偏将军;鲁肃随从孙权破皖城后,被授为横江将军,守陆口。此后,东吴夺取了荆州三郡,鲁肃率兵抵御关羽,并邀荆州守将关羽相会。在单刀赴会时,鲁肃口若悬河,令关羽无言以对。

到了建安二十二年(217年),鲁肃去世,终年46岁,孙权亲自为鲁肃发丧,诸葛亮也非常痛惜。值得注意的是,鲁肃去世的同年,他的儿子鲁淑出生了。那么,问题来了,作为鲁肃唯一的儿子,鲁淑在东吴有什么表现呢?

首先,陈寿在《三国志·吴书九》中记载:肃遗腹子淑既壮,濡须督张承谓终当到至。

鲁淑,临淮郡东城县(今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一带)人,东吴大臣鲁肃的遗腹子。对于鲁淑来说,于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出生。鲁淑成年后,奋威将军、濡须督张承评价他将来必定前途远大。

陈寿在《三国志·吴书九》中记载:永安中,为昭武将军、都亭侯、武昌督。

永安年间( 258年─264年),鲁淑受任昭武将军、武昌督,赐爵都亭侯。对于鲁淑来说,昭武将军是一个杂号将军,这如同鲁肃生前担任的横江将军一样。在汉末三国时期,杂号将军得到了较多的应用,也即这不能说是一个地位较高的武将官职。至于鲁淑获得的都亭侯,也不是一个较高的爵位。在汉末三国时期,侯爵主要分为县侯、乡侯、亭侯、关内侯这四个档次。和鲁淑一样,关羽获得的汉寿亭侯,也是一个亭侯。

《三国志·吴书九》中记载:建衡中,假节,迁夏口督。

建衡二年(270年),鲁淑获得了假节的权力,由武昌督迁任夏口督。假节,假(通“借”)以符节,持节。是皇帝将节借给执行临时任务的臣子使用,用以威慑一方,当这个臣子临时任务完成后,这个节将会被收回。古代使臣出行,持节为符信,故称。对此,在笔者看来,作为东吴镇守一方的都督,鲁淑获得了假节的大权,自然是容易理解的。特别是在公元270年,蜀汉已经灭亡,面对虎视眈眈的西晋王朝,孙皓也必须授予各个武将更大的权力,从而在面对西晋大军时可以随机应变。

《晋书·列传第十二》中记载:吴将薛莹、鲁淑众号十万,淑向弋阳,莹向新息。时州兵并放休息,众裁一旅,浮淮潜济,出其不意,莹等不虞晋师之至。浑击破之,以功封次子尚为关内侯。

凤皇二年(273年)七月,薛莹、鲁淑率领大军进攻西晋的豫州。在这场战役中,薛莹、鲁淑号称率领了10万大军,但是,实际上东吴没有派出这么多的兵马。此战,鲁淑率军包围了戈阳。当时,西晋各个州的兵马都处在一个休息的日子,所以,鲁淑认为西晋不会有援军赶往弋阳,从而疏于防备。在此背景下,豫州刺史王浑率军悄悄渡过淮河,出其不意地攻打戈阳,鲁淑被西晋将领王浑击败,只能无奈退军。

最后,根据《三国志》等史料的记载,凤皇三年(274年),鲁淑去世。其子鲁睦袭爵都亭侯,统领其部曲。对此,在笔者看来,鲁淑去世的时候,应该有57岁左右了。所以,鲁淑的结局,应该是病逝了。纵观鲁淑的一生,主要活动于东吴后期,特别是孙皓这位皇帝在位的时候。不过,因为东吴和西晋国力上的巨大差距,加上鲁淑也没有力挽狂澜的能力,促使其没有办法取得类似于父亲鲁肃的成就。换而言之,作为鲁肃唯一的儿子,鲁淑在东吴的表现,只能说是中规中矩了。对此,你怎么看呢?

标签: 鲁肃鲁淑孙权东吴周瑜关羽

更多文章

  • 周瑜与鲁肃的智慧对比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周瑜,鲁肃,刘备,孙权,曹操,关羽

    从汉末黄巾起义至西晋统一全国,经历了几十年的战争,社会动荡不安,平民流离失所,一度出现“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的悲惨场面。军阀混战中,逐渐形成魏、蜀、吴三足鼎立之势,在各自发展的过程中,三方势力网罗天下豪杰为己所用,这一时期涌现出大量的人才。今天我们透过历史长河,重点比较辅吴重臣周瑜、鲁肃的才智,

  • 鲁肃真的只是个敦厚老实的长者吗?其实他是杰出的战略与外交家

    历史解密编辑:莹子小趣标签:鲁肃,孙权,周瑜,刘备,曹操,诸葛亮

    《演义》里面的鲁子敬给人最大的印象就是位敦厚的长者,是个老好人,几次跟刘备要荆州都被刘备和诸葛亮的双簧给忽悠了,每次都空手而回。从来看不出他有什么本事,但是绝对是个老好人。事实果真如此吗?史书上的鲁肃没有这么简单,他像一位长者没错,他不仅喜欢读书还会骑马射箭。他是家财万贯的豪族子弟,他慷慨大方,极有

  • “忠厚无用”的鲁肃,为何能代周瑜镇守荆州

    历史解密编辑:生活磁场标签:鲁肃,周瑜,孙权,荆州,刘备,诸葛亮

    文|小河对岸在《三国演义》中,鲁肃绝对是“忠厚无用”的人物,早期是诸葛亮、周瑜的陪衬,后期又是关羽戏耍的对象。而荆州之地,是曹孙刘三方势力角逐的焦点。对於东吴来说,荆州地处长江上流,乃其门户要害所在。故而,充当荆州镇守之任的将领,都是东吴一时最为杰出的英才。那么,“忠厚无用”的鲁肃又如何能接替周瑜镇

  • 史上真实的“单刀赴会”是谁策划的?鲁肃才是主角,关羽只是配角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信箱标签:鲁肃,关羽,孙权,刘备,吕蒙,曹操

    史上真实的 “单刀会”,发生在公元215年,其主导人物是江东鲁肃,而并非“孤胆英雄”关羽;其经过、结局及意义,也与小说《三国演义》中的说辞截然不同。“单刀会”之举不仅表现了鲁肃的智慧和胆略,也体现出作为统帅的他顾全大局及深谋远虑的大视野、大胸怀,而且在战略、战术上对整个荆州战场乃至天下大势均起了决定

  • 鲁肃为什么劝孙权抗曹?揭秘赤壁之战,孙权决心联合刘备抗曹内幕

    历史解密编辑:纯度茶生活标签:鲁肃,孙权,刘备,曹操,周瑜,三国,东吴,赤壁之战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几乎是兵不血刃地拿下了荆州,几十万大军兵临江东。在曹操巨大的军事压力面前,割据江东的孙权集团内部出现了微妙的变化,以孙氏元老张昭为代表的士族主张向曹操投降。孙权虽然不想投降,但却一直无法下决心抵抗曹操。可是鲁肃对孙权说:“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不足与图大事。今肃可迎操

  • 觉得鲁肃憨厚老实?他在“单刀会”中,把关羽骂到无言以对

    历史解密编辑:奇案故事本标签:鲁肃,关羽,单刀会,孙权,刘备,吕蒙

    公元215年赤壁之战后,蜀、吴因为荆州问题闹不合,孙权对于刘备强占荆州行为感到不满,气得派吕蒙强取长沙三郡,这让刘备吓得派关羽镇守荆州,孙权又派鲁肃在益阳屯兵,企图夹击关羽,这才促成之后“单刀会”。熟读《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关羽在单刀会中靠气势赢得这场谈判,但实际上却不是如此,反而是文官出身的鲁肃

  • “老实人”鲁肃的大智慧

    历史解密编辑:不忘信仰标签:鲁肃,孙权,刘备,曹操,周瑜,诸葛亮

    “老实人”鲁肃的大智慧小韭菜说史2022-09-2823:29陕西关注三国历史上,鲁肃在人们的心目当中仅仅是一个老实人的形象,没有任何作为。受小说《三国演义》的影响,为了提升诸葛亮的高大形象,特意贬低了鲁肃的人物性格。把鲁肃刻画成了一个毫无主见,任人驱使的一个书呆子。那么历史上的鲁肃到底是一个什么样

  • 鲁肃这次谈判让东吴所有人捏一把汗,也让吴蜀全面开战推后六年

    历史解密编辑:锦小昀标签:鲁肃,吴蜀,刘备,关羽,孙权,曹操

    关云长孤身一人单刀赴会,是《三国演义》里的经典章节,看着就让人热血沸腾。然而历史上鲁肃也是一样,甚至比关羽更处于危险之中。那时刘备已得到益州,孙权要刘备还荆州,刘备却并不归还,导致吴蜀关系紧张,孙刘同盟濒临崩溃,鲁肃要保孙、刘同盟,不让曹操趁虚而入,于是与关羽见面。215年,刘备攻占了益州,巩固了自

  • 历史上真实的鲁肃与张昭,赤壁之战前真正的角力者

    历史解密编辑:嗑普吉尼标签:鲁肃,张昭,孙权,周瑜,曹操,刘备

    大家都知道,尽管《三国演义》是根据陈寿《三国志》改编的,但是其中也有很多与现实不符的地方,例如诸葛亮借东风,草船借箭,周瑜赔了夫人又折兵,最终被活活气死。诸葛亮是一位伟大的政客,他是一个邪恶的骗子;将周瑜的意气英发,雅量高致,塑造为一个狭隘嫉贤妒能的恶棍;将孙和刘同盟的策划者鲁肃描写为一个忠厚而又没

  • 历史上真实的鲁肃与张昭——赤壁之战前真正的角力者

    历史解密编辑:阴雨天讲故事标签:鲁肃,张昭,孙权,曹操,周瑜,刘备

    众所周知,《三国演义》虽然取材于陈寿的《三国志》,但却有大量不符合历史事实的情况存在,比如诸葛亮借东风、草船借箭,周瑜赔了夫人又折兵,气吐血而亡。它把大政治家诸葛亮写成妖里妖气的神棍;把意气英发、雅量高致的周瑜写成心胸狭隘、嫉贤妒能的小人;把孙、刘联盟的主谋和组织者鲁肃写成老实而无用的老好人;把孙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