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对鲁肃四次选择主公的分析

对鲁肃四次选择主公的分析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夏觅一年 访问量:3969 更新时间:2024/1/25 10:42:26

鲁肃最终选择孙权的过程很曲折,充分显示了人才对自身利益权衡的心理,以及与主公理想一致的重要性。也体现了孙权对人才的重视。

第一次选择

鲁肃九江郡东城人(今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出生不久父亲就去世了,跟着奶奶长大,家里很有钱。他天性仗义疏财,长大后天下大乱,就不好好经营家业了,卖田卖地,一门心思投资接济落难的人物,以求门路,因此在乡里积累了一些好名声。

周瑜当时在袁术手下任居巢长,听闻鲁肃乐善好施,就专门带了几百人跑到东城来他家打秋风。鲁肃家有两个大粮仓,直接就给了周瑜整整一大粮仓。他出手的大方把周瑜震慑到了,不和这样大手大脚的土豪做朋友那肯定是脑子有问题,于是二人同春秋时期的季札子产一样一见如故。

袁术也听闻了鲁肃的名气,就任命他为东城长,可是这是违背汉朝法制的,三互法规定官员是不能在家乡做一把手的。鲁肃结合袁术一贯所为,知道他做事目无纲纪,太不走寻常路,认为这样的人最终不能成事,于是带着一家老小和一些轻身重义的少年百多人南下投靠在居巢的周瑜。

他认为即使眼下袁术再强大,但没有正确的法度规范,终究只能是盛极一时,昙花一现而已,所以宁愿寄居朋友门下,也不愿意效力这样的势力。

第二次选择

孙策此时已拥有了丹杨、吴、会稽三郡,建安三年(198年)鲁肃带着家人跟着周瑜一起渡江到江东投靠孙策,鲁肃把家人安置在了吴郡曲阿。

鲁肃这样的人不可能脑子都不动,周瑜投谁就跟着投谁。孙策现在就如一颗闪亮的新星,前途一片光明,鲁肃自己想投奔也是情理之中。

可是到了曲阿,作为孙策的朋友周瑜是被重用了,但奈何孙策身边旧臣重臣太多,朋友的朋友年轻的鲁肃却很难崭露头角。

第三次选择

不久鲁肃的奶奶在曲阿亡故,鲁肃就将奶奶的遗体带回老家东城安葬。回到东城期间,他收到了好友刘晔的书信。刘晔告诉他庐江、九江之间的巢湖一带的豪族郑宝已拥兵上万,而且控制的地盘富庶,周围人多人都去投靠他,看情况还会有更大的发展,劝鲁肃和他一起赶紧前往投靠,去晚了高的官位就被别人占光了。

他答应了刘晔,同意从孙策处跳槽到郑宝那里。但这次选择决没有字面上这么简单。

首先看看建安五年(200年),鲁肃去曲阿接家人周瑜挽留时,鲁肃这时候到底是要去投谁?之前准备去投的郑宝已在199年被刘晔所杀,刘晔控制了郑宝的军队转投庐江太守刘勋,在刘勋被孙策打败后,跟随刘勋北上投靠了曹操。

孙策亡于200年四月,古代即使信息传播再落后,郑宝死了大半年的消息近在郑宝隔壁郡的鲁肃不可能还不知道吧!而且鲁肃既然答应了刘晔投郑宝,事情发生了变故,刘晔不会不再书信通知鲁肃吧!

所以见到周瑜时,鲁肃当时实际准备跳槽的地方是曹操那边!

刘晔带着上万军队入股的刘勋,而刘勋又以庐江太守高位,有着不少人的军队,而且是曹操旧友,所以能和刘勋一样获得高位和重用。鲁肃再通过刘晔的举荐,加上他本身的能力,想得到曹操的重用是问题不大的。

现在言归正传,鲁肃和刘晔究竟为什么要投奔郑宝?看好郑宝能崛起,打败刘勋、孙策、曹操不成?

当然不可能。刘晔、鲁肃其实是想影响郑宝,把郑宝的军队当作投靠曹操的本钱,以换取被重用和更高的官职地位。

投奔是有讲究的,以曹操势力为例,像李典李通这种带着军队入股的一加入就是高起点,而像于禁、乐进这种没资源的就只能一刀一枪地用功绩累积。其实这也是正常现象,带着资源进公司的员工待遇能和没资源的一样吗?

但是郑宝的理想和刘晔不一样,他想的是利用刘晔的身份地位,倡导人们跟随他到长江以南发展。这是路线方向上的矛盾,于是刘晔杀了郑宝获得了他的军队。

但是刘晔是汉室宗亲,如果拥有军队,投奔曹操而不匡扶汉室不是找骂吗?而刘晔和鲁肃这代年轻人的思想与老一辈已经不同了,他们已经正视了汉室无法复兴的事实。

加上郑宝的队伍纪律不是很好,这么多人天天都要消耗大量粮食,刘晔害怕久了生乱,毕竟队伍不好带啊!于是带着军队加入了刘勋势力,跟着刘勋投靠曹操本钱将会更足。

由此可见,鲁肃当初之所以答应刘晔加入郑宝队伍,原因和刘晔一样真正想加入的是曹操。

第四次选择

鲁肃到曲阿接家人,结果家人刚好被周瑜接到了“首都”吴县,鲁肃就到吴县见到周瑜,就把要去投靠曹操的事详细给周瑜说了。

周瑜就劝他要选择对主公,说孙权亲近贤达、尊重有才能之人,广招各种人才。而且他听说(谁知道是不是编的)代汉者兴于东南,孙家建立帝业符合天命,现在孙家帝业还没建成,正是加入的好时候,等到时候成了就晚了,刘晔许给你的富贵太小了。

这帮远离中原的年轻人就是敢想,一个比一个胆子还大,周瑜称帝的想法说到鲁肃心里了,于是他就同意留了下来。

周瑜积极地把鲁肃推荐给了孙权见面。一次宴会后孙权把他留了下来,坐在一张榻上对饮。孙权说他想建立齐桓公晋文公一样的霸业,问鲁肃可以怎么帮他。

鲁肃说:当年刘邦想好好尊义帝项羽不让,如今曹操怎么会让您建立齐桓晋文那样的霸业呢?依我看来汉室复兴不了了,曹操也不是一下子就能除掉的,为您考虑,最佳方案是割据江东,以观天下变故。

将军您割据东南根本不用担心曹操来讨伐,因为现在北方太乱了。我们趁曹操处理北方的乱局,先消灭江夏的黄祖,再消灭荆州刘表,然后再消灭长江源头的刘璋,以长江为屏障割据而守。然后您就可以称帝以夺取整个天下,这是开国伟业啊!

孙权听了口里说要辅助汉室,心里很认同,从此非常重用鲁肃。

这几个年轻人一天天盘算着称帝的事,老一辈们就接受不了了。张昭认为鲁肃口吐狂言、不够谦虚,把孙权都带坏了,很看不惯他,多次非议、诋毁他,认为他年少轻狂,不堪大用。

孙权很有自己的主见,根本不理张昭这些说法,反而对鲁肃更加器重,赐给鲁肃母亲的东西多达让鲁家恢复了在东城时的富裕程度。

(《燕赵袁氏悲歌36》系列文敬请关注!)

更多文章

  • 鲁淑:鲁肃唯一的儿子,在东吴有什么表现?

    历史解密编辑:乐享盖生活标签:鲁肃,鲁淑,孙权,东吴,周瑜,关羽

    鲁肃(172年-217年),字子敬,临淮郡东城县(今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一带)人。对于鲁肃来说,和周瑜、吕蒙、陆逊并称为东吴四大都督。建安五年(200年),鲁肃率领部属投奔孙权,为其提出鼎足江东的战略规划,因此得到孙权的赏识。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率大军南下。孙权不少部下主张归降曹操,而鲁肃与周

  • 周瑜与鲁肃的智慧对比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周瑜,鲁肃,刘备,孙权,曹操,关羽

    从汉末黄巾起义至西晋统一全国,经历了几十年的战争,社会动荡不安,平民流离失所,一度出现“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的悲惨场面。军阀混战中,逐渐形成魏、蜀、吴三足鼎立之势,在各自发展的过程中,三方势力网罗天下豪杰为己所用,这一时期涌现出大量的人才。今天我们透过历史长河,重点比较辅吴重臣周瑜、鲁肃的才智,

  • 鲁肃真的只是个敦厚老实的长者吗?其实他是杰出的战略与外交家

    历史解密编辑:莹子小趣标签:鲁肃,孙权,周瑜,刘备,曹操,诸葛亮

    《演义》里面的鲁子敬给人最大的印象就是位敦厚的长者,是个老好人,几次跟刘备要荆州都被刘备和诸葛亮的双簧给忽悠了,每次都空手而回。从来看不出他有什么本事,但是绝对是个老好人。事实果真如此吗?史书上的鲁肃没有这么简单,他像一位长者没错,他不仅喜欢读书还会骑马射箭。他是家财万贯的豪族子弟,他慷慨大方,极有

  • “忠厚无用”的鲁肃,为何能代周瑜镇守荆州

    历史解密编辑:生活磁场标签:鲁肃,周瑜,孙权,荆州,刘备,诸葛亮

    文|小河对岸在《三国演义》中,鲁肃绝对是“忠厚无用”的人物,早期是诸葛亮、周瑜的陪衬,后期又是关羽戏耍的对象。而荆州之地,是曹孙刘三方势力角逐的焦点。对於东吴来说,荆州地处长江上流,乃其门户要害所在。故而,充当荆州镇守之任的将领,都是东吴一时最为杰出的英才。那么,“忠厚无用”的鲁肃又如何能接替周瑜镇

  • 史上真实的“单刀赴会”是谁策划的?鲁肃才是主角,关羽只是配角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信箱标签:鲁肃,关羽,孙权,刘备,吕蒙,曹操

    史上真实的 “单刀会”,发生在公元215年,其主导人物是江东鲁肃,而并非“孤胆英雄”关羽;其经过、结局及意义,也与小说《三国演义》中的说辞截然不同。“单刀会”之举不仅表现了鲁肃的智慧和胆略,也体现出作为统帅的他顾全大局及深谋远虑的大视野、大胸怀,而且在战略、战术上对整个荆州战场乃至天下大势均起了决定

  • 鲁肃为什么劝孙权抗曹?揭秘赤壁之战,孙权决心联合刘备抗曹内幕

    历史解密编辑:纯度茶生活标签:鲁肃,孙权,刘备,曹操,周瑜,三国,东吴,赤壁之战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几乎是兵不血刃地拿下了荆州,几十万大军兵临江东。在曹操巨大的军事压力面前,割据江东的孙权集团内部出现了微妙的变化,以孙氏元老张昭为代表的士族主张向曹操投降。孙权虽然不想投降,但却一直无法下决心抵抗曹操。可是鲁肃对孙权说:“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不足与图大事。今肃可迎操

  • 觉得鲁肃憨厚老实?他在“单刀会”中,把关羽骂到无言以对

    历史解密编辑:奇案故事本标签:鲁肃,关羽,单刀会,孙权,刘备,吕蒙

    公元215年赤壁之战后,蜀、吴因为荆州问题闹不合,孙权对于刘备强占荆州行为感到不满,气得派吕蒙强取长沙三郡,这让刘备吓得派关羽镇守荆州,孙权又派鲁肃在益阳屯兵,企图夹击关羽,这才促成之后“单刀会”。熟读《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关羽在单刀会中靠气势赢得这场谈判,但实际上却不是如此,反而是文官出身的鲁肃

  • “老实人”鲁肃的大智慧

    历史解密编辑:不忘信仰标签:鲁肃,孙权,刘备,曹操,周瑜,诸葛亮

    “老实人”鲁肃的大智慧小韭菜说史2022-09-2823:29陕西关注三国历史上,鲁肃在人们的心目当中仅仅是一个老实人的形象,没有任何作为。受小说《三国演义》的影响,为了提升诸葛亮的高大形象,特意贬低了鲁肃的人物性格。把鲁肃刻画成了一个毫无主见,任人驱使的一个书呆子。那么历史上的鲁肃到底是一个什么样

  • 鲁肃这次谈判让东吴所有人捏一把汗,也让吴蜀全面开战推后六年

    历史解密编辑:锦小昀标签:鲁肃,吴蜀,刘备,关羽,孙权,曹操

    关云长孤身一人单刀赴会,是《三国演义》里的经典章节,看着就让人热血沸腾。然而历史上鲁肃也是一样,甚至比关羽更处于危险之中。那时刘备已得到益州,孙权要刘备还荆州,刘备却并不归还,导致吴蜀关系紧张,孙刘同盟濒临崩溃,鲁肃要保孙、刘同盟,不让曹操趁虚而入,于是与关羽见面。215年,刘备攻占了益州,巩固了自

  • 历史上真实的鲁肃与张昭,赤壁之战前真正的角力者

    历史解密编辑:嗑普吉尼标签:鲁肃,张昭,孙权,周瑜,曹操,刘备

    大家都知道,尽管《三国演义》是根据陈寿《三国志》改编的,但是其中也有很多与现实不符的地方,例如诸葛亮借东风,草船借箭,周瑜赔了夫人又折兵,最终被活活气死。诸葛亮是一位伟大的政客,他是一个邪恶的骗子;将周瑜的意气英发,雅量高致,塑造为一个狭隘嫉贤妒能的恶棍;将孙和刘同盟的策划者鲁肃描写为一个忠厚而又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