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历史,品历史,确实是人生的一件快事,然而我中华泱泱五千年巨史当中,有多少事流传至今已“面目全非”,失真久矣!譬如天下之人都喜好看元末明初说书人罗贯中先生所写的《三国演义》,便有许多人将其视为史实真事。
其书文采及情节固然精彩绝伦,也很好地传承了三国文化,然而莫说是这部《演义》,就算当年三国灭亡不久,西晋史官陈寿所写的《三国志》单独列出一件件事情,一个个人物来,也未必千真万确,毫无纰漏。
今天小编就要讲一位原本在罗贯中老师笔下并不出彩的“老实人”,在史实当中却举足轻重,非同凡响,他就是在人们心中似乎一直充当黄金配角的蜀汉大将王平。大家对王平的第一印象是什么呢?一个没有头脑的忠实执行者,诸葛亮的最佳偏将,不求为功,只求无过的“老实人”,仅此而已吧。
在三国之中武艺堪比五虎上将的魏延大将军最后因夺权失败,被斩于马下,大家普遍都拿《三国演义》中的描述,认为这是马超的堂弟马岱将军干的,实际上斩魏延最为可能的将领就是王平。虽然正史中并没有明确记载,当然如果有明确记载,也就不存在被罗贯中把这件功劳套在马将军身上了。
说到这里,还是由小编带大家一同品读一下史实当中的王平将军,看看他到底是怎样一个英雄人物?而后再来评说也不迟吧。王平,字子均,汉末巴西郡宕渠县人,他的爸爸原本是上门女婿,所以他小时候一直在外婆家长大,并随外公姓何,叫作何平,后来成年又恢复了父姓。
他曾随杜濩、朴胡等好朋友跑到京师洛阳求职,做过“假校尉”,也就是军中的代理校尉,后来曹操征伐汉中张鲁,王平就从张鲁麾下投效了占据巴蜀的刘备。刘备立马授予他牙门将、裨将军等官职。
到了蜀汉后主皇帝刘禅建兴六年,他担任丞相府参军马谡麾下先锋,马谡在与曹魏的街亭之战中,舍弃山下水源,非要带兵驻扎山尖,并且制定了非常繁琐的行军调令,王平多次劝谏他都不肯听从,于是在街亭被魏国切断水源,以致军心大乱,惨遭大败。
蜀军都四散逃跑,只有王平所部一千多人,由他一人坚强带领,并鸣鼓自守,这种临危不惧的钢铁气势,就连魏国第一名将张郃见了都魂飞天外,认为只有当年见了关羽、张飞之流才有如此畏惧,左右之人都劝他直接冲杀过去,张郃却疑有伏兵,不敢上前,最后只好退去,王平则传令全军徐徐拔营,严整有序,使得全师而还。
蜀汉丞相诸葛亮见了,大为欣慰,立马将贻误战事的马谡、张休、李盛三将斩首,吓得营中诸将跪了一地,他又夺了将军黄袭的兵权,唯独亲自将王平扶起身来,并论功行赏,授予他参军之职,又让他多带了五部精兵,后来又奏请后主将其进位为讨寇将军,封亭侯,激动得他当着诸葛亮的面,顿首叩拜,誓死效忠。
建兴九年,诸葛亮以少胜多,将魏国大军围在祁山,王平则独当一面在南山下待命,准备截杀溃围的魏将,进而活捉司马懿。魏国大将军司马懿认为王平不配做他的对手,于是带兵直攻诸葛亮,另派老将张郃专门对付王平。
王平见了“老伙计”,冷笑一声,命令全军坚守不动,张郃挥兵反复冲击,都不能攻克他的阵型。后来蜀军粮尽而退,司马懿才捡回一条小命,而张郃却不幸被蜀军在木门道活活射成了一只老刺猬。
建兴十二年,诸葛亮病逝于军中,蜀军班师,大将魏延想做丞相兼大将军,统管蜀汉全国军政,诸将不服,于是叛乱爆发,魏延武功极高,诸将皆不能敌,这时王平出马,将其一战而败,最后让魏延人头落地,保住了蜀汉的安定,这都是王平的功劳。
后主立马晋升他为后典军、安汉将军,由他辅佐车骑将军吴懿驻守蜀汉北大门汉中,其实吴懿本事不大,因为他的妹妹是皇太后,也就是后主的后妈,因此有外戚的尊贵身份,所以接替了已故车骑将军张飞的职位。而实际在汉中指挥军队的头领,应该就是与诸葛丞相征战多年的王平是也。
因为王军还兼任了汉中太守,也就是汉中的地方官,等于军政一把抓了,到了建兴十五年的时候,他又被封为安汉侯,正式代替吴懿做了汉中诸路兵马大都督,后主延熙元年,大将军蒋琬驻守沔阳,让王平担任他的前护军,并替他管理大将军府的日常事务。
延熙六年,蒋琬跑到涪陵,准备改变诸葛丞相原来的北伐方略,进取长安,改为东征洛阳,于是任命王平为前监军、镇北大将军,专门在汉中窥伺长安的魏军动向。
延熙七年,魏国大将军曹爽带步骑十万大军攻向汉川,前锋已进入骆谷,逼近汉中,当时蜀汉在汉中的守兵不满三万,大部分精锐都被东调,诸将大惊,都说道:“如今我们的军力根本没法拒敌,只有丢掉阳平关,固守汉、乐二城,任由魏军深入,等涪县的大军来救我们才行!”
王平冷笑道:“不然!汉中与涪县相去千里,如果曹爽不战而得阳平关,我们就要大祸临头了,现在我派刘护军、杜参军二位守在兴势城,本将军带精兵躲在后面设伏,如果曹爽分兵攻向黄金城,我王平就率这支精兵亲自去抵挡他,诸葛丞相在时,他爸爸曹真都是我的手下败将,何况这样一个黄口孺子!只要我挡住了他,涪县的大军赶到,魏军就没有什么作为了!”
于是护军刘敏等人就依此计行事,后来蜀汉大将军费祎传令成都和涪县的诸路兵马相继赶往汉中,曹爽吓得急退,后来后主与费祎知道这是王平的计策,都大加赞赏。只是当年诸葛亮在时,哪怕是遇到司马懿、曹真也没有这样让整个蜀汉牵一发而动全身,他总是不动如山,从气势上就压得强大的曹魏无法靠近半步,可见后来者在韬略和威名上确实与他相差甚远。
幸好这时,还有诸葛亮一手培养起来的邓芝专门在东面防备东吴,马忠在南面压住南蛮孟获,费祎坐镇成都,王平则在北境力敌曹魏,这才使得后主刘禅安安稳稳做了四十一年太平天子。
王平年轻时起就一直都在军队里干活,因为没有读过书,手不能提笔,所识文字不超过十个,然而他传达军令,都由口授文书处理,词句却非常清晰明了。他还经常让文书给他读史,特别是《汉诸纪传》,听完之后他都能知道其中的大义,在诸将面前谈论都不失其旨。
王平非常遵守法度,说话从来不开玩笑戏谑。在家和在军营,从朝到晚,都能端坐守正,看他的样貌却不像一个威武的将军,他的缺点在于性情有些狭隘,为人比较自卑,在军中他最听从也最敬佩诸葛丞相,诸葛丞相对他也非常厚待,延熙十一年,王平病逝,十三年后,王平跟随诸葛丞相守护一生的蜀汉王朝最终还是被劲敌曹魏所灭。
看到这里,看官们认为蜀汉大将王平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呢?与《三国演义》中那个“老实人”的形象会有哪些差别呢?欢迎大家留言交流与评论!
真正奴隶出身,善打败仗,却好阵斩敌将,最终赢取江山的骁勇帝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