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解密康熙传位之谜,康熙遗诏都写了些什么?

解密康熙传位之谜,康熙遗诏都写了些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胖次 访问量:3611 更新时间:2023/12/27 14:02:27

从承继大统到猝然离世,雍正13年的帝王生计由生到死满是谜,好像他的每一步都有如影随形的“污点”,以至于正本的“康雍乾盛世”竟被戴有色眼镜看人的后世史学家硬给改为“康乾盛世”,而在江湖别史中的雍正形象更是不堪入目,他的皇位来得不明不白,他欺骗康熙欺负弟辈,贪暴嗜杀热爱抄家,最终被仇家取了项上首级一命归天……这是前史中真实的雍正形象,还是心怀叵测的一派胡言呢?关于清朝康熙皇帝临死之前,终究立谁为皇帝这个工作,一向备受我们关注和评论。对于此,雍正皇帝还特意写了本书来证明自己的皇位不是争夺而来,而是顺畅从父皇康熙手中承继而来。那么,康熙皇帝临死前写的遗诏内容是什么?雍正登基是不是遵从的康熙遗诏?

《康熙遗诏》,亦称《康熙皇帝遗诏》,是史学界研讨康熙身后雍正皇帝即位之谜的重要什物,长时间被支持“雍正合法继位说”的学者作为依据罗列。全文如下:

历来帝王之治全国,未尝不以敬天法祖为首务。敬天法祖之真实柔远能迩、疗养苍生,共四海之利为利、一全国之心为心,保邦于未危、致治于未乱,夙夜孜孜,寤寐不遑,为长远之国计,庶乎近之。今朕年届七旬,在位六十一年,实赖六合宗社之默佑,非朕凉德之所至也。历观史书,自黄帝甲子迄今四千三百五十余年共三百一帝,如朕在位之久者甚少。朕临御至二十年时,不敢逆料至三十年,三十年时不敢逆料至四十年,今已六十一年矣。

《尚书.洪范》所载: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五福以考终命列于第五者,诚以其可贵故也。今朕年已登耆,赋有四海,后代百五十余人,全国安泰,朕之福亦云厚矣,即或有不心亦恬然。念自御极以来,虽不敢自谓能推陈出新、家给人足,上拟三代明圣之主,而欲致海宇泰平,公民乐业,孜孜汲汲、当心敬慎,夙夜不遑,未尝少懈。数十年来殚心竭力,有如一日,此岂‘劳累’二字所能归纳耶?前代帝王或享年不永,史论概认为酒色所造成的也,皆书生好为讥评,虽纯全净美之君,亦必抉摘瑕疵。朕今为前代帝王辨白言之,盖由全国事繁,不堪劳惫之所造成的也。

诸葛亮云:“尽心竭力,死而后已”,为人臣者惟诸葛亮能如此耳。若帝王仔肩甚重,无可旁诿,岂臣下所能够比较?臣下可仕则仕,可止则止,年迈致政而归,抱子弄孙,犹得优游自适。为君者勤勉终身了无休息之日,如舜虽称无为而治,然身殁于苍梧,禹乘四载,胼手胝足,终于会稽,此皆勤劳政事、巡行周历,不遑宁处,岂可谓之崇尚无为、清静自我克制乎。《易》遁卦六爻,未尝言及人主之事,可见人主原无宴息之地能够退藏,尽心竭力,诚谓此也。

自古得全国之正莫如我朝。太祖、太宗初无取全国之心,尝兵及京城,诸大臣咸云当取,太宗皇帝曰:明与我朝素非和洽,今欲取之甚易,但念系我国之主,不忍取也。后流贼李自成攻破京城,崇祯自缢,臣民相率来迎,乃剪灭闯寇入承大统,稽察仪式,安葬崇祯。昔汉高祖系泗上亭长,明太祖一皇觉寺僧,项羽起兵攻秦而全国卒归于汉;元末陈友谅等蜂起,而全国卒归于明。我朝秉承先烈,应天顺人,抚有区宇,以此见乱臣贼子无非为真主驱除也。凡帝王自有天命,应享寿考者不能使之不享寿考,应享和平者不能使之不享和平,朕自幼读书于古今,道理粗能知晓,又年力盛时,能弯十五力弓,发十三握箭,用兵临戎之事,皆所优为。然平生未尝妄杀一人,平定三藩,扫清汉北,皆出专心运筹。户部帑金,非用师、赈饥未敢妄费,谓皆小民膏脂故也,一切巡狩行宫不施采缋,每处所费不过一二万金,较之河工岁费三百余万尚及百分之一。昔梁武帝亦创业英雄,后至耄年,为侯景所逼,遂有台城之祸;隋文帝亦创始之主,不能预知其子炀帝之恶,卒致不克令终,皆由辨之不早也。朕之后代百有余人,朕年已七十,诸王大臣官员军民与蒙古人等无不珍惜。朕垂暮之人,今虽以寿终,朕亦愉悦至。

太祖皇帝之子礼亲王王之后代,如今俱各安全,朕死后尔等若能惕心保全,朕亦怅然安逝。雍亲王皇四子胤禛,人品宝贵,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着继朕登基,即皇帝位,即遵舆制,持服二十七日,释服公告中外,咸使闻知。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卯,关于这份所谓的《康熙遗诏》,史学界争论颇多。支持雍正皇帝即位的史学家以为这是康熙钦定遗诏,反对者则以为这是依据康熙五十六年的遗诏修正而成。

标签: 康熙

更多文章

  • 孝庄太后死前留一遗命,孝顺的康熙没遵守,却受到众人赞赏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康熙,孝庄

    古代封建社会,历朝历代都是以儒家思想治国,尤其到了清朝,满人尽忠中原统一江山,他们更加学习汉人的文化,用汉人的文化治理国家,尤其是康熙皇帝,他对汉人文化非常尊崇,儒家文化中孝道是重要一节,比如孝惠帝、孝文帝、孝武帝、孝昭帝等都以孝治天下

  • 慈禧太后为何最恨光绪皇帝?为何非要在遗诏加这句话,才肯闭上眼睛?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慈禧

    慈禧太后最恨的人,就是光绪皇帝。原因无他,只因光绪在维新变法中,想借助袁世凯的力量,将慈禧太后囚禁瀛台。可是袁世凯临阵倒戈,反将光绪皇帝抓到了瀛台,并漫漫无期地软禁了起来。维新变法的六君子在菜市口被开刀问斩,可是光绪皇帝因有外国人支持,故此不能杀,慈禧太后就决定用“软刀子”杀人,她孤立光绪,折磨光绪

  • 曾国藩能专心杀敌全靠他,要不是因为他,曾国潘早下台了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曾国潘,咸丰,肃顺,

    有清一代,满汉大防。国学大师章太炎在《社会通铨商兑》里说:满人得国几三百年,而满汉种界厘然犹在。朝廷里的重要官职,都安排两个人,但凡有一个汉大臣,就要对等的设一个满大臣。比如六部尚书,就是一个满尚书,一个汉尚书。在这样的政治氛围里,却有一个满族亲贵,虽然自己身为满人还是宗室,却重汉轻满。这个人就在咸

  • 为何三个皇帝轮流登基,却最终让明朝跌入了深渊?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万历皇帝

    公元1620年,大明朝万历皇帝咽气了,这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在他长达48年的执政时间里,明朝曾经经历过“万历三大征”的辉煌,也经历过“萨尔浒之战”的惨败。国家曾经因为张居正变法而一度中兴,也曾经因为万历派遣太监收矿税而弄得民怨沸腾。当然万历皇帝最有名的还是他曾经三十多年不上朝,躲在宫中不与官员

  • 这位将领作战失败将要被斩首,给皇帝上书了8个字,不但没死,皇帝还赏赐了他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汉朝,西域

    公元前104年,西汉王朝派出一支以车令为首的使者团,带着金银财宝和一匹用金子制作的马,前往西域大宛国(现土库曼斯坦境内)换取汗血宝马。谈判失败后,大宛国王毋寡杀害了车令等人,掠夺了使者团随带的金银和金马。消息传到汉朝之后,汉武帝刘彻大怒,感到这是奇耻大辱,决定派兵攻打大宛,以雪此恨。这时,深受武帝宠

  • 司马光砸缸救的是谁?后来还建了一座亭子感谢司马光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上官尚光,司马光

    “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基本上每一个人都非常熟悉。这个故事讲的是,只有七岁的司马光能在这么慌乱的时刻,如此迅速地寻找到解决办法实属不易,的确值的大家钦佩。但在人们都把目光集中在司马光身上的时候,似乎漏掉了什么东西——那就是从水缸里出来的孩子是谁?掉进水缸里的孩子名叫上官尚光,和司马光同岁,是司马光从小

  • 满清名臣孙嘉淦的生平简介,孙嘉淦的人物事迹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清朝,乾隆

    初入仕途孙嘉淦早年家境贫寒。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孙嘉淦考中进士,自此步入仕途,任庶吉士,随后担任翰林院检讨一职。敢言直谏雍正帝性格喜怒无常,登基之初,大臣们皆不敢直言进谏。孙嘉淦首先上疏建议他“亲近兄弟、停止纳捐、西北收兵”。孙嘉淦的上疏颇有含沙射影的嫌疑,雍正帝闻之,大怒,并斥责翰林院掌院

  • 一个不识字的大老粗李嗣源最后为什么能坐上皇位?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李嗣源

    李嗣源之所以能够当皇帝,那就是一部大戏。唐庄宗李存勖是一代战神,打下一片江山,称帝建立后唐。但是他当皇帝不久,就开始贪图享乐,宠幸宦官,并经常和优伶一起唱戏厮混,朝政渐渐变得非常混乱。比如有一件混乱事,就是派遣魏州军去戍守瓦桥关,戍守期满,士兵本来应当回魏州,却不让士兵回来。结果士兵不干了,以皇甫晖

  • 乾隆那么信任钮祜禄·讷亲,只因一句话就把他杀了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钮祜禄·讷亲,清朝

    清朝名臣钮祜禄·讷亲,是乾隆最为倚重的大臣。虽然年轻,却排在顾命大臣张廷玉之前,可谓显赫之极。但为何乾隆听到一句话后,立刻将他赐死。这是怎么回事呢?讷亲是满洲镶黄旗人,他是清朝开国功臣、恩封一等公的额亦都曾孙,康熙四大辅臣之一遏必隆的孙子。父亲尹德,官居领侍卫内大臣。康熙的教昭仁皇后,是他的姑母。早

  • 叱咤风云一生的君王最后竟然是被饿死的?历史上被饿死的三位“明君”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春秋;战国;齐桓公;赵武灵王;梁武帝

    饿死这个词语本来以为是百姓的专属,但仔细梳理历史,被饿死的王者、皇帝竟然多达数十位以上,这一数字实在让人瞠目结舌。起初我想尤其那些最后落得悲惨下场的皇帝无非都是些傀儡,或者毫无政治能力的青年或者儿童,但仔细一看完全不是这样。在饿死的王者之中,赫然写着“齐桓公、赵武灵王和梁武帝萧衍”的名字。这三个人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