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朱棣迁都北京到底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朱棣迁都北京到底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3882 更新时间:2024/2/19 8:37:20

朱棣通过四年的靖难之役于1402年登基,终于坐上了梦寐以求的至尊宝座,年号永乐,故后人称其为永乐大帝。

网络配图

朱棣登基后,虽然对建帝旧臣处理过狠,摊上了残暴的名声,但其实乃文武全才,伟略雄才,政治上改革机构,设置内阁;对外五次亲征蒙古,收复安南,巩固了南北边防,维护了中国版图的完整;多次派下西洋,加强了中外友好往来,加强对南海的经营;还命人编修了旷世大典《永乐大典》

,疏浚大运河。

在他统治期间明朝经济繁荣、国力强盛,文治武功都有了很大提升,史称永乐盛世。“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这句话虽不是评价朱棣的,但朱棣完全担得起这句评价。

朱棣一生是非功过,后世议论最大的便是永乐迁都。朱棣从登基之初,就在为迁都北京做准备(也许跟他自己是藩起兵夺权有关),终于在1421年,正式将明朝的首都从南京迁往北京。

网络配图

永乐迁都是具有中国历史重大意义的事件,对中国政治、经济、文化造成的影响一直延续到现代。迁都北京,有利于控制全国的政局,同时有利于抗击北方蒙古人的南侵,也有利于经营东北地区,也为北京日后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但是迁都北京,使得大明的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过分远离,为明朝和后面的清朝经济增添了巨大的不必要的负担。而且让大明首都直接暴露在北方游牧政权的屠刀之下,朱棣的军事能力自然是不惧怕的,而且五次亲征蒙古,不仅维护了边防稳定,还能开疆拓土。

网络配图

但朱棣的子孙就没这个本事了,明朝最后的覆灭跟迁都北京一定程度上也有关联。

在你眼里,朱棣迁都北京,对后世来说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标签: 朱棣

更多文章

  • 明朝皇帝朱由检虽勤政但最后为何众叛亲离?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朱由检

    中国历史上所有的皇帝君王,最悲剧的莫过于大明末代皇帝崇祯朱由检,李自成的平民革命军攻陷大明首都北京之日,崇祯皇上去煤山上了吊。更具悲剧的是:皇上去煤山上吊时,文武大臣不但没有一个追随他,还争先恐后去迎接革命军首领李自成,想在新朝谋得一个能继续贪污受贿腐败的官位。他崇祯皇上临终前的众叛亲离可谓前无古人

  • 让匈奴惧怕的皇帝 因一女人葬送10万士兵性命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汉武帝

    汉武帝在历史上的评价非常高,大家都认为他是一代明君,是历史上不可多得的好皇帝,但是就是这么一位拥有雄才大略的好皇帝,竟然为了一个女人而牺牲了十万士兵的性命。网络配图了解历史的朋友们都知道,汉武帝最爱的女人就是李夫人,这个女人很擅长音律歌舞,不仅身材婀娜多姿,容貌也是顾盼生辉,几乎是得到了汉武帝全部的

  • 一个皇帝创立的王朝长达200年 为何名声却很臭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李元昊

    历史上的开国之君并不多,因为中国历史上总共不到三十个朝代,大多数开国之君都是披荆斩棘一路过来的,深知创业的艰辛和磨难,所以开国之君往往努力维持自己辛苦打下来的江山,为此有些皇帝直接杀功臣,比如刘邦、朱元璋等,但作为开国之君,对百姓而言,他们都是好皇帝,但凡是都有例外,比如李元昊。李元昊,党项拓跋氏,

  • 朱元璋为何设立锦衣卫?锦衣卫是用来做什么的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朱元璋

    锦衣卫是朱元璋的一大发明。《明史·刑法志》说:“刑法有创之自明,不衷古制者,廷杖、东西厂、锦衣卫镇抚司狱是已。是数者,杀人之惨而不丽于法,踵而行之,至没造而极。举朝野命,一听之武夫宦竖之手,良可叹也!”大意是说,刑法方面明朝独创的有三样:一是廷杖(在宫廷之上杖责官员),二是建立由宦官掌控的特务机构东

  • 项羽从阿房宫抢走的东西都藏在哪里?刘邦都没有找到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项羽,阿房宫

    《史记》里明白说了,他:“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把美女跟金银珠宝抢走了。美女留到现在当然变成了白骨精,那宝贝呢?有的说,这里面的东就是指东边的彭城,也就是徐州。项羽要在这里当霸王,自然把东西运过来了。后来项羽兵败,却没有记载刘邦找到项羽抢来的东西,

  • 解密康熙传位之谜,康熙遗诏都写了些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康熙

    从承继大统到猝然离世,雍正13年的帝王生计由生到死满是谜,好像他的每一步都有如影随形的“污点”,以至于正本的“康雍乾盛世”竟被戴有色眼镜看人的后世史学家硬给改为“康乾盛世”,而在江湖别史中的雍正形象更是不堪入目,他的皇位来得不明不白,他欺骗康熙欺负弟辈,贪暴嗜杀热爱抄家,最终被仇家取了项上首级一命归

  • 孝庄太后死前留一遗命,孝顺的康熙没遵守,却受到众人赞赏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康熙,孝庄

    古代封建社会,历朝历代都是以儒家思想治国,尤其到了清朝,满人尽忠中原统一江山,他们更加学习汉人的文化,用汉人的文化治理国家,尤其是康熙皇帝,他对汉人文化非常尊崇,儒家文化中孝道是重要一节,比如孝惠帝、孝文帝、孝武帝、孝昭帝等都以孝治天下

  • 慈禧太后为何最恨光绪皇帝?为何非要在遗诏加这句话,才肯闭上眼睛?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慈禧

    慈禧太后最恨的人,就是光绪皇帝。原因无他,只因光绪在维新变法中,想借助袁世凯的力量,将慈禧太后囚禁瀛台。可是袁世凯临阵倒戈,反将光绪皇帝抓到了瀛台,并漫漫无期地软禁了起来。维新变法的六君子在菜市口被开刀问斩,可是光绪皇帝因有外国人支持,故此不能杀,慈禧太后就决定用“软刀子”杀人,她孤立光绪,折磨光绪

  • 曾国藩能专心杀敌全靠他,要不是因为他,曾国潘早下台了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曾国潘,咸丰,肃顺,

    有清一代,满汉大防。国学大师章太炎在《社会通铨商兑》里说:满人得国几三百年,而满汉种界厘然犹在。朝廷里的重要官职,都安排两个人,但凡有一个汉大臣,就要对等的设一个满大臣。比如六部尚书,就是一个满尚书,一个汉尚书。在这样的政治氛围里,却有一个满族亲贵,虽然自己身为满人还是宗室,却重汉轻满。这个人就在咸

  • 为何三个皇帝轮流登基,却最终让明朝跌入了深渊?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万历皇帝

    公元1620年,大明朝万历皇帝咽气了,这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在他长达48年的执政时间里,明朝曾经经历过“万历三大征”的辉煌,也经历过“萨尔浒之战”的惨败。国家曾经因为张居正变法而一度中兴,也曾经因为万历派遣太监收矿税而弄得民怨沸腾。当然万历皇帝最有名的还是他曾经三十多年不上朝,躲在宫中不与官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