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朱元璋为何设立锦衣卫?锦衣卫是用来做什么的

朱元璋为何设立锦衣卫?锦衣卫是用来做什么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胖次 访问量:2450 更新时间:2023/12/27 2:53:06

锦衣卫是朱元璋的一大发明。《明史·刑法志》说:“刑法有创之自明,不衷古制者,廷杖、东西厂、锦衣卫镇抚司狱是已。是数者,杀人之惨而不丽于法,踵而行之,至没造而极。举朝野命,一听之武夫宦竖之手,良可叹也!”大意是说,刑法方面明朝独创的有三样:一是廷杖(在宫廷之上杖责官员),二是建立由宦官掌控的特务机构东厂、西厂,三是建立军事特务机构锦衣卫以及它所附属的镇抚司诏狱。

这三样之中,廷杖、锦衣卫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发明,东厂是他的儿子明成祖朱棣的发明,西厂则是明宪宗的发明,此外,明武宗还发明了凌驾于东厂西厂之上的内厂(内行厂)。不过西厂、内厂(内行厂)存在的时间很短,东厂、锦衣卫一直延续到明朝灭亡。它们互相配合,二位一体,当时人称为“厂卫”。

为什么说锦衣卫是一大发明呢?明朝的军队编制不同于前朝,称为“卫所”。五千六百人为一个卫,下辖若干个所,一千一百二十人为一个千户所,一百一十二人为一个百户所。卫的长官是指挥使(正三品),所的长官是千户(正五品)、百户(正六品)。

网络配图

在诸多“卫”中,有号称“上二十二卫”的亲军,它的职掌与其他各卫不同,地位很高,其中的锦衣卫地位更高。

锦衣卫出现以前有“仪銮司”、“亲军都尉府”。洪武十五年,废除仪銮司、亲军都尉府,建立锦衣卫。它的职掌与其他卫有所不同,简单说来就是两大任务:一是“直驾侍卫”,一是“巡察缉捕”。

所谓“直驾侍卫”,就是承担皇帝与皇宫的警卫保驾任务,这是它的日常勤务。每逢圣节(皇帝诞辰)、正旦(正月初一)、冬至,举行的三大朝会,以及每天的常朝(皇帝上朝与官员议政),还有举行祭祀等仪式,皇帝的出入,都有锦衣卫官兵扈从、侍卫。

所谓“巡察缉捕”,就是“缉捕京城内外盗贼”。锦衣卫专设“镇抚司”,直接承办皇帝交付的重案要案,捉拿人犯,审判关押,特设“诏狱”,意思是遵照皇帝的诏令查处人犯的监狱。镇抚司诏狱的司法权力,来自皇帝,凌驾于政府的司法部门之上。政府的司法部门——“三法司”(刑部、大理寺、都察院)不得干预锦衣卫镇抚司。这是开国皇帝朱元璋“法外用刑”的结果。

朱棣为肃清政敌恢复诏狱

朱元璋为什么要设立锦衣卫以及它的附属机构镇抚司呢?

明史专家吴晗在《朱元璋传》(1949年版)中这样回答道:“这一批并肩作战,骁悍不驯的将军们,这一群出身豪室的文臣,有地方势力,有社会声望,主意多,要是自己一咽气,忠厚柔仁的皇太子怎么对付得了?到太子死后,太孙不但年轻,还比他父亲更不中用,成天和腐儒们读古书,讲三王道理,断不是制驭枭雄的角色。他要替儿孙斩除荆棘,要保证自己死后安心,便有目的地大动杀手,犯法的杀,不犯法的也杀,无理的杀,有理的也杀。锦衣卫的建立,为的是便于有计划地栽赃告密,有系统地诬告攀连,有目标地灵活运用,更方便地在法外用刑。各地犯重罪的都解到京师下北镇抚司狱,备有诸般刑具,罪状早已安排好,口供也已预备好,不容分辩,不许申诉,犯人唯一的权利是受苦刑后书字招认。不管是谁,进了这头门,是不会有活着出来的奇迹的。”分析得入木三分,鞭辟入里!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他强调锦衣卫的职能:有计划地栽赃告密,有系统地诬告攀连,有目标地灵活运用,更方便地法外用刑。锦衣卫是个什么东西,答案已经非常清楚了。

清朝官方编纂的《明史》,其中的《刑法志》有不少篇幅涉及锦衣卫,它说:“锦衣卫狱者,世所称诏狱也……太祖时,天下重罪逮至京师者,收系狱中,数更大狱,多使断治,所诛杀为多。”当时令人噤若寒蝉的“胡惟庸党案”、“李善长党案”、“蓝玉党案”,先后杀戮四万多人,就是锦衣卫一手操办的。后来这位太祖高皇帝大概意识到,“法外用刑”并非守成之君所用常法,下令撤销镇抚司诏狱,烧毁刑具,囚犯移送刑部处理。

网络配图

燕王朱棣发动军事政变,把建文帝赶下台,自己当上皇帝。由于名不正言不顺,遭到建文旧臣的强烈反对。为了肃清政敌,钳制舆论,他恢复了镇抚司诏狱。永乐初年,再度重现洪武年间的恐怖气氛,由“诛九族”发展到“诛十族”。受株连而处死的不仅有直系亲属、旁系亲属,外加朋友门生一族,还出现了“瓜蔓抄”,把案犯家乡的村庄化作废墟,没有一人得以幸免。这些都是锦衣卫的杰作。迁都北京以后,朱棣另外建立一个由亲信太监掌控的东厂,目的是“刺臣民隐事”,并且负有监督锦衣卫的使命。

锦衣卫的头目,在《明史》中有小传的,不是列入“佞幸传”,就是列入“阉党传”。在“佞幸传”的有纪纲、门达、逯杲、江彬、钱宁、陆炳;在“阉党传”的有田尔耕、许显纯。这些人都是宵小之徒,靠卧底、告密而发迹,为皇帝惩治不同政见者不遗余力,加官晋爵之后,气焰嚣张,收受贿赂,敲诈勒索,无恶不作。

魏忠贤专权厂卫横行达巅峰

关于锦衣卫或者厂卫的斑斑劣迹,可以说贯穿于整个明朝,而且愈演愈烈。到了熹宗天年间,厂卫横行达到巅峰,司礼监秉笔太监魏忠贤兼任东厂总督,利用明熹宗朱由校的昏庸,专权乱政。他手下的十员干将,号称“五虎”、“五彪”。所谓“五虎”,是中央政府的文职高官崔呈秀、田吉、吴淳夫、李夔龙、倪文焕,为魏忠贤出谋划策。所谓“五彪”,是具有军职的高官田尔耕、许显纯、孙云鹤、杨寰、崔应元,充当魏忠贤的打手与屠夫。

魏忠贤为了镇压“东林党人”,屡兴大狱,如“六君子之狱”、“七君子之狱”。当时人描写的镇抚司诏狱的酷刑,令人毛骨悚然。进入诏狱,首先就是“拷问”,分三个档次:轻的叫做“打着问”,重的叫做“好生打着问”,更重的叫做“好生着实打着问”。接下来是用酷刑逼取口供,每次用刑“一套”,包括十八种,如械、镣、棍、拶(夹手指)、夹棍等。

网络配图

明末文人黄煜写了一本《碧血录》,逐日记录“六君子”入狱后,遭受严刑拷打的惨状:入狱当天,各打四十棍,拶敲一百下,夹棍五十下。提出审讯时,由两名狱卒挟持左右,佝偻而行,“一步一忍痛,声甚酸楚”。杨涟、左光斗、魏大中都用“全刑”,杨涟“大号而无声”,左光斗“声呦呦如小儿”。左光斗的门生史可法化装潜入狱中探望,左光斗已经面目焦烂,难以辨认,左膝以下筋骨全部断裂。杨涟、左光斗、魏大中的尸体,用被褥、苇席包裹,从诏狱后门拖出,尸体腐烂,“臭遍街衢,尸虫沾沾坠地”。

崇祯皇帝朱由检即位后,严惩魏忠贤及其阉党,魏忠贤畏罪自缢,他的爪牙田尔耕、许显纯等也被押上断头台。

标签: 朱元璋

更多文章

  • 项羽从阿房宫抢走的东西都藏在哪里?刘邦都没有找到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项羽,阿房宫

    《史记》里明白说了,他:“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把美女跟金银珠宝抢走了。美女留到现在当然变成了白骨精,那宝贝呢?有的说,这里面的东就是指东边的彭城,也就是徐州。项羽要在这里当霸王,自然把东西运过来了。后来项羽兵败,却没有记载刘邦找到项羽抢来的东西,

  • 解密康熙传位之谜,康熙遗诏都写了些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康熙

    从承继大统到猝然离世,雍正13年的帝王生计由生到死满是谜,好像他的每一步都有如影随形的“污点”,以至于正本的“康雍乾盛世”竟被戴有色眼镜看人的后世史学家硬给改为“康乾盛世”,而在江湖别史中的雍正形象更是不堪入目,他的皇位来得不明不白,他欺骗康熙欺负弟辈,贪暴嗜杀热爱抄家,最终被仇家取了项上首级一命归

  • 孝庄太后死前留一遗命,孝顺的康熙没遵守,却受到众人赞赏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康熙,孝庄

    古代封建社会,历朝历代都是以儒家思想治国,尤其到了清朝,满人尽忠中原统一江山,他们更加学习汉人的文化,用汉人的文化治理国家,尤其是康熙皇帝,他对汉人文化非常尊崇,儒家文化中孝道是重要一节,比如孝惠帝、孝文帝、孝武帝、孝昭帝等都以孝治天下

  • 慈禧太后为何最恨光绪皇帝?为何非要在遗诏加这句话,才肯闭上眼睛?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慈禧

    慈禧太后最恨的人,就是光绪皇帝。原因无他,只因光绪在维新变法中,想借助袁世凯的力量,将慈禧太后囚禁瀛台。可是袁世凯临阵倒戈,反将光绪皇帝抓到了瀛台,并漫漫无期地软禁了起来。维新变法的六君子在菜市口被开刀问斩,可是光绪皇帝因有外国人支持,故此不能杀,慈禧太后就决定用“软刀子”杀人,她孤立光绪,折磨光绪

  • 曾国藩能专心杀敌全靠他,要不是因为他,曾国潘早下台了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曾国潘,咸丰,肃顺,

    有清一代,满汉大防。国学大师章太炎在《社会通铨商兑》里说:满人得国几三百年,而满汉种界厘然犹在。朝廷里的重要官职,都安排两个人,但凡有一个汉大臣,就要对等的设一个满大臣。比如六部尚书,就是一个满尚书,一个汉尚书。在这样的政治氛围里,却有一个满族亲贵,虽然自己身为满人还是宗室,却重汉轻满。这个人就在咸

  • 为何三个皇帝轮流登基,却最终让明朝跌入了深渊?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万历皇帝

    公元1620年,大明朝万历皇帝咽气了,这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在他长达48年的执政时间里,明朝曾经经历过“万历三大征”的辉煌,也经历过“萨尔浒之战”的惨败。国家曾经因为张居正变法而一度中兴,也曾经因为万历派遣太监收矿税而弄得民怨沸腾。当然万历皇帝最有名的还是他曾经三十多年不上朝,躲在宫中不与官员

  • 这位将领作战失败将要被斩首,给皇帝上书了8个字,不但没死,皇帝还赏赐了他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汉朝,西域

    公元前104年,西汉王朝派出一支以车令为首的使者团,带着金银财宝和一匹用金子制作的马,前往西域大宛国(现土库曼斯坦境内)换取汗血宝马。谈判失败后,大宛国王毋寡杀害了车令等人,掠夺了使者团随带的金银和金马。消息传到汉朝之后,汉武帝刘彻大怒,感到这是奇耻大辱,决定派兵攻打大宛,以雪此恨。这时,深受武帝宠

  • 司马光砸缸救的是谁?后来还建了一座亭子感谢司马光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上官尚光,司马光

    “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基本上每一个人都非常熟悉。这个故事讲的是,只有七岁的司马光能在这么慌乱的时刻,如此迅速地寻找到解决办法实属不易,的确值的大家钦佩。但在人们都把目光集中在司马光身上的时候,似乎漏掉了什么东西——那就是从水缸里出来的孩子是谁?掉进水缸里的孩子名叫上官尚光,和司马光同岁,是司马光从小

  • 满清名臣孙嘉淦的生平简介,孙嘉淦的人物事迹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清朝,乾隆

    初入仕途孙嘉淦早年家境贫寒。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孙嘉淦考中进士,自此步入仕途,任庶吉士,随后担任翰林院检讨一职。敢言直谏雍正帝性格喜怒无常,登基之初,大臣们皆不敢直言进谏。孙嘉淦首先上疏建议他“亲近兄弟、停止纳捐、西北收兵”。孙嘉淦的上疏颇有含沙射影的嫌疑,雍正帝闻之,大怒,并斥责翰林院掌院

  • 一个不识字的大老粗李嗣源最后为什么能坐上皇位?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李嗣源

    李嗣源之所以能够当皇帝,那就是一部大戏。唐庄宗李存勖是一代战神,打下一片江山,称帝建立后唐。但是他当皇帝不久,就开始贪图享乐,宠幸宦官,并经常和优伶一起唱戏厮混,朝政渐渐变得非常混乱。比如有一件混乱事,就是派遣魏州军去戍守瓦桥关,戍守期满,士兵本来应当回魏州,却不让士兵回来。结果士兵不干了,以皇甫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