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朝皇帝朱由检虽勤政但最后为何众叛亲离?

明朝皇帝朱由检虽勤政但最后为何众叛亲离?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2059 更新时间:2023/12/26 5:02:02

中国历史上所有的皇帝君,最悲剧的莫过于大明末代皇帝崇祯朱由检李自成的平民革命军攻陷大明首都北京之日,崇祯皇上去煤山上了吊。更具悲剧的是:皇上去煤山上吊时,武大臣不但没有一个追随他,还争先恐后去迎接革命军首领李自成,想在新朝谋得一个能继续贪污受贿腐败的官位。

他崇祯皇上临终前的众叛亲离可谓前无古人!身边只有一个地位卑微的小太监,崇祯皇上孤家寡人到了如此地步,是不是因为昏庸残暴在帝王家族空前绝后啊?崇祯皇上虽然算不上治世明君,但勤政和责任心却是没得说的。

网络配图

和那些玩忽职守不知责任为何物的懒皇帝相比,末代皇上朱由检可谓尽职尽责,朱由检在位时的勤苦辛劳甚至超过前三位皇上。不但天天按时上朝理政,还加班加点操劳国事。可朱由检的勤政尽责却结出了苦涩的恶果,不但给国家人民带来了空前灾难,也给朱姓皇族带来屈辱的灭族大祸。

朱由检的“力道”用错了方向!中国人都知道“南辕北辙”的典故,崇祯的勤政离他想要达到的目标就越遥远。陷入了类似的悲剧,因为“力道”用错了方向,那么他越勤奋辛劳越尽职尽责,就离治国安邦的目标越遥远,最终给国家和自己的家族带来灭顶之灾。

可以将明朝灭亡的原因分为内因与外因两个要素,内因是阶级矛盾日益激化而使衣食无着的农民奋起反抗,外因则是骁勇善战的新兴女真贵族发起了以觊觎中原、夺取天下为最终目的的公然挑衅所致。

张居正等人改革失败后,明朝统治阶级内部的权斗日益激烈,阶级矛盾更是空前尖锐,民众的武装抗争此起彼伏,大明朝野戾气横生,对立情绪难以消弭。黄仁宇先生认为,崇祯登基称帝时,正值气候地理变迁上的小冰河期,中原、西北一带地震、水灾、旱灾、雪灾、雹灾、蝗灾、瘟疫不断,特别是一贯苦寒贫瘠的陕北,赤地千里,人民卖儿鬻女,无以为生。在这种绝望的情形下,农民起义、边兵哗变的事件更是日日上演,渐成常态。

网络配图

崇祯皇上在位时差不多每年都要杀一个兵部尚书,可想当的人依旧排起望不到头的长队。

在一个腐败无孔不入官场已经无净土的末世帝国,奉命反腐的各级监察官员多数也堕落成了大贪官。他们反腐的目的不是为了净化官场,而是为了向问题贪官索取贿赂,最后越来越贪。

到了崇祯统治后期,朱由检几乎开罪了大明帝国朝野绝大多数臣民,沦为空前绝后的孤家寡人。一是官僚队伍恨他!因为他一方面坚守只能造就贪官的官吏人事体制不动摇;一方面又无情大杀贪官。官员不贪污就无法在官场立足;贪污又容易招来杀身之祸?这是什么事啊?

二是平民百姓恨他!把民众当贼来防,各级官吏敲骨吸髓盘剥草民欺男霸女,民众民不聊生。不恨他才是天大怪事。三是知识分子恨他!不让他们说真话,禁绝任何良心声音,动不动就污蔑他们为“汉奸卖国贼”?知识分子能理由爱他吗?

网络配图

李自成革命军打进京城前,崇祯皇上在金銮殿上请求台下的文武大臣,捐款给守城的军队发饷抵抗农民军,结果百官纷纷哭穷,最后只弄到可怜的一百万两?李自成大军兵临城下时,长达五个月未发饷的大明城防部队霎时叛变,象钢铁一样铸成的北京城没经过战斗就告陷落。

李自成革命军把大明那些在崇祯金銮殿上哭穷的文武百官抓来,一个晚上就敲出七千万两!最后的时刻来临时,崇祯皇上孤零零一人去煤山上了吊?

标签: 朱由检

更多文章

  • 让匈奴惧怕的皇帝 因一女人葬送10万士兵性命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汉武帝

    汉武帝在历史上的评价非常高,大家都认为他是一代明君,是历史上不可多得的好皇帝,但是就是这么一位拥有雄才大略的好皇帝,竟然为了一个女人而牺牲了十万士兵的性命。网络配图了解历史的朋友们都知道,汉武帝最爱的女人就是李夫人,这个女人很擅长音律歌舞,不仅身材婀娜多姿,容貌也是顾盼生辉,几乎是得到了汉武帝全部的

  • 一个皇帝创立的王朝长达200年 为何名声却很臭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李元昊

    历史上的开国之君并不多,因为中国历史上总共不到三十个朝代,大多数开国之君都是披荆斩棘一路过来的,深知创业的艰辛和磨难,所以开国之君往往努力维持自己辛苦打下来的江山,为此有些皇帝直接杀功臣,比如刘邦、朱元璋等,但作为开国之君,对百姓而言,他们都是好皇帝,但凡是都有例外,比如李元昊。李元昊,党项拓跋氏,

  • 朱元璋为何设立锦衣卫?锦衣卫是用来做什么的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朱元璋

    锦衣卫是朱元璋的一大发明。《明史·刑法志》说:“刑法有创之自明,不衷古制者,廷杖、东西厂、锦衣卫镇抚司狱是已。是数者,杀人之惨而不丽于法,踵而行之,至没造而极。举朝野命,一听之武夫宦竖之手,良可叹也!”大意是说,刑法方面明朝独创的有三样:一是廷杖(在宫廷之上杖责官员),二是建立由宦官掌控的特务机构东

  • 项羽从阿房宫抢走的东西都藏在哪里?刘邦都没有找到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项羽,阿房宫

    《史记》里明白说了,他:“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把美女跟金银珠宝抢走了。美女留到现在当然变成了白骨精,那宝贝呢?有的说,这里面的东就是指东边的彭城,也就是徐州。项羽要在这里当霸王,自然把东西运过来了。后来项羽兵败,却没有记载刘邦找到项羽抢来的东西,

  • 解密康熙传位之谜,康熙遗诏都写了些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康熙

    从承继大统到猝然离世,雍正13年的帝王生计由生到死满是谜,好像他的每一步都有如影随形的“污点”,以至于正本的“康雍乾盛世”竟被戴有色眼镜看人的后世史学家硬给改为“康乾盛世”,而在江湖别史中的雍正形象更是不堪入目,他的皇位来得不明不白,他欺骗康熙欺负弟辈,贪暴嗜杀热爱抄家,最终被仇家取了项上首级一命归

  • 孝庄太后死前留一遗命,孝顺的康熙没遵守,却受到众人赞赏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康熙,孝庄

    古代封建社会,历朝历代都是以儒家思想治国,尤其到了清朝,满人尽忠中原统一江山,他们更加学习汉人的文化,用汉人的文化治理国家,尤其是康熙皇帝,他对汉人文化非常尊崇,儒家文化中孝道是重要一节,比如孝惠帝、孝文帝、孝武帝、孝昭帝等都以孝治天下

  • 慈禧太后为何最恨光绪皇帝?为何非要在遗诏加这句话,才肯闭上眼睛?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慈禧

    慈禧太后最恨的人,就是光绪皇帝。原因无他,只因光绪在维新变法中,想借助袁世凯的力量,将慈禧太后囚禁瀛台。可是袁世凯临阵倒戈,反将光绪皇帝抓到了瀛台,并漫漫无期地软禁了起来。维新变法的六君子在菜市口被开刀问斩,可是光绪皇帝因有外国人支持,故此不能杀,慈禧太后就决定用“软刀子”杀人,她孤立光绪,折磨光绪

  • 曾国藩能专心杀敌全靠他,要不是因为他,曾国潘早下台了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曾国潘,咸丰,肃顺,

    有清一代,满汉大防。国学大师章太炎在《社会通铨商兑》里说:满人得国几三百年,而满汉种界厘然犹在。朝廷里的重要官职,都安排两个人,但凡有一个汉大臣,就要对等的设一个满大臣。比如六部尚书,就是一个满尚书,一个汉尚书。在这样的政治氛围里,却有一个满族亲贵,虽然自己身为满人还是宗室,却重汉轻满。这个人就在咸

  • 为何三个皇帝轮流登基,却最终让明朝跌入了深渊?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万历皇帝

    公元1620年,大明朝万历皇帝咽气了,这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在他长达48年的执政时间里,明朝曾经经历过“万历三大征”的辉煌,也经历过“萨尔浒之战”的惨败。国家曾经因为张居正变法而一度中兴,也曾经因为万历派遣太监收矿税而弄得民怨沸腾。当然万历皇帝最有名的还是他曾经三十多年不上朝,躲在宫中不与官员

  • 这位将领作战失败将要被斩首,给皇帝上书了8个字,不但没死,皇帝还赏赐了他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汉朝,西域

    公元前104年,西汉王朝派出一支以车令为首的使者团,带着金银财宝和一匹用金子制作的马,前往西域大宛国(现土库曼斯坦境内)换取汗血宝马。谈判失败后,大宛国王毋寡杀害了车令等人,掠夺了使者团随带的金银和金马。消息传到汉朝之后,汉武帝刘彻大怒,感到这是奇耻大辱,决定派兵攻打大宛,以雪此恨。这时,深受武帝宠